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与合作是教学中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它们都是新课程理念提倡的学习方式,也是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的必备素质.“合作”强调的是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助.“自主”则要求每位学习者必须掌握独立学习的方法.
针对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我校结合当前的教育现状,并根据我校学生的基本特点,采取了以“自主、合作”的课堂学习模式,并在各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组织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对“课标”教材的使用,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教研,我就谈一些我们对“自主、合作”的浅显认识.
一、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学习自主性的重要标志,它是建立在学习者能够成功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的.合作教学首先明确了小组成员“人人平等”的思想,不论是所谓的优等生、中等生还是后进生,在合作群体里人格、机会应该是均等的,只是分工有所不同,即扮演的角色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合理分工,使他们都有锻炼和展示自我的空间.“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不断肯定自己和同伴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时,难点是认识这两种图形边的特征.由于学生还未掌握独立使用工具测量边的长度进行验证的方法,所以主要凭借折纸的方法来发现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此时可让学生先自己尝试折,再由组内一部分形象思维较好、动手制作和实验能力较强的学生当“演示员”,一部分观察力、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当“辅导员”,使少数还未理解折叠方法的后进生弄清为什么要这样折;然后让那些平时发言较少、反应较慢的学生当“讲解员”,讲一讲折的过程、折的结果说明了什么;最后让一些概括、抽象能力较强的学生当“评论员”,评述组内成员的发言,用比较准确、简练的语言及时归纳出结论.还可以让个别文字较好的学生当“记录员”、“汇报员”,做好实验报告的记录和组际交流.这样,用其所长,使每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真切地感受到“我能行”,轻松地迈出了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二、协同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体验
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新课程理念也十分强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但完全放手让低年级儿童独立探究学习显然是不现实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参与、共享思维成果,通过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外界间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协同活动,为学习提供丰富的情境和探究的平台,真正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购物活动,学生事先要调查、了解一些常用商品的价格,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模拟顾客和售货员付钱、交谈、找钱的过程,进行简单的换算.还可以适当引申,启发学生根据买东西的情况提出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可以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编成不同的数学问题.又如:教学千克的认识,在称1千克的物品时,关键是看物品的重量是否到达了台秤“1”刻度线的位置.称量时需要逐渐添加或减少物品的数量(如大米、砂子等),操作的难度加大了.学生有的放物品,有的看秤,有的作提示和记录,称好后都争先恐后地用手掂一掂,评价称得是否准确.通过这样的协同活动,学生自己掌握了操作的步骤和要领,并对1千克的实际质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竞争中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求异是学习自主性的重要表现,也是创新的重要途径.低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但从众心理严重、依赖性较强,缺乏主见,他们的求异有时是无目标的猜测或不顾对错的“唱反调”.因此,在合作教学中创设一种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可以使学生的思考紧密围绕既定研究目标进行,避免无谓争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和积极的求异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不是让所有学生按部就班地模仿“想加法算减法”这一种算法,而是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赶超,看哪一组提出的合理算法多.结果各小组都想出了几种不同的算法,有的竟多达5种,如11-9,①一个一个地减;②把11分成10和1,10-9=1,1 1=2;③11-1=10,10-8=2;④因为11-10=1,所以11-9=2;⑤9 2=11,所以11-9=2.不仅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又集思广益、开阔了思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计算方法,而经过练习和比较之后,通常使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也显得水到渠成.又如教学简单的分类,分类的标准往往不是唯一的,有的按物品的大小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用途分……但有时针对具体的情境,只有一种标准的分法最合适.
四、合理应用,警惕学习方式的误区
1.自主学习——“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新课标》倡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学习.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自主”指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知识的兴趣,觉得学习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独立教学”变为“共同合作”
“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善传统的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我把它理解为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家长,生与一切人的合作,通过多项互动的交流,使每名学生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名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培养低年级儿童的学习自主性不能一蹴而就,教师要准确把握“自主”的精神实质,采用合作教学中学生喜闻乐见的组织形式有和效手段,使学生从“学会”逐步走向“会学”,达到优化数学教学、提高学生主体性素质的目标.
针对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我校结合当前的教育现状,并根据我校学生的基本特点,采取了以“自主、合作”的课堂学习模式,并在各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组织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对“课标”教材的使用,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教研,我就谈一些我们对“自主、合作”的浅显认识.
一、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学习自主性的重要标志,它是建立在学习者能够成功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的.合作教学首先明确了小组成员“人人平等”的思想,不论是所谓的优等生、中等生还是后进生,在合作群体里人格、机会应该是均等的,只是分工有所不同,即扮演的角色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合理分工,使他们都有锻炼和展示自我的空间.“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不断肯定自己和同伴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时,难点是认识这两种图形边的特征.由于学生还未掌握独立使用工具测量边的长度进行验证的方法,所以主要凭借折纸的方法来发现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此时可让学生先自己尝试折,再由组内一部分形象思维较好、动手制作和实验能力较强的学生当“演示员”,一部分观察力、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当“辅导员”,使少数还未理解折叠方法的后进生弄清为什么要这样折;然后让那些平时发言较少、反应较慢的学生当“讲解员”,讲一讲折的过程、折的结果说明了什么;最后让一些概括、抽象能力较强的学生当“评论员”,评述组内成员的发言,用比较准确、简练的语言及时归纳出结论.还可以让个别文字较好的学生当“记录员”、“汇报员”,做好实验报告的记录和组际交流.这样,用其所长,使每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真切地感受到“我能行”,轻松地迈出了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二、协同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体验
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新课程理念也十分强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但完全放手让低年级儿童独立探究学习显然是不现实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参与、共享思维成果,通过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外界间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协同活动,为学习提供丰富的情境和探究的平台,真正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购物活动,学生事先要调查、了解一些常用商品的价格,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模拟顾客和售货员付钱、交谈、找钱的过程,进行简单的换算.还可以适当引申,启发学生根据买东西的情况提出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可以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编成不同的数学问题.又如:教学千克的认识,在称1千克的物品时,关键是看物品的重量是否到达了台秤“1”刻度线的位置.称量时需要逐渐添加或减少物品的数量(如大米、砂子等),操作的难度加大了.学生有的放物品,有的看秤,有的作提示和记录,称好后都争先恐后地用手掂一掂,评价称得是否准确.通过这样的协同活动,学生自己掌握了操作的步骤和要领,并对1千克的实际质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竞争中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求异是学习自主性的重要表现,也是创新的重要途径.低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但从众心理严重、依赖性较强,缺乏主见,他们的求异有时是无目标的猜测或不顾对错的“唱反调”.因此,在合作教学中创设一种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可以使学生的思考紧密围绕既定研究目标进行,避免无谓争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和积极的求异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不是让所有学生按部就班地模仿“想加法算减法”这一种算法,而是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赶超,看哪一组提出的合理算法多.结果各小组都想出了几种不同的算法,有的竟多达5种,如11-9,①一个一个地减;②把11分成10和1,10-9=1,1 1=2;③11-1=10,10-8=2;④因为11-10=1,所以11-9=2;⑤9 2=11,所以11-9=2.不仅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又集思广益、开阔了思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计算方法,而经过练习和比较之后,通常使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也显得水到渠成.又如教学简单的分类,分类的标准往往不是唯一的,有的按物品的大小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用途分……但有时针对具体的情境,只有一种标准的分法最合适.
四、合理应用,警惕学习方式的误区
1.自主学习——“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新课标》倡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学习.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自主”指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知识的兴趣,觉得学习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独立教学”变为“共同合作”
“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善传统的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我把它理解为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家长,生与一切人的合作,通过多项互动的交流,使每名学生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名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培养低年级儿童的学习自主性不能一蹴而就,教师要准确把握“自主”的精神实质,采用合作教学中学生喜闻乐见的组织形式有和效手段,使学生从“学会”逐步走向“会学”,达到优化数学教学、提高学生主体性素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