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品“山”记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wo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茶“热”已持续了多年。人们对它的热烈追崇,除了其独特的保健功效、收藏价值及增值空间外,还有时间带来的美妙变化。作为福建白茶的著名产区福鼎,全市17个乡镇均有产茶。同其它名优茶一样,产区有核心与非核心之分,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产地环境、产量及品质上。当然,最終还是在价格上拉开距离。
  近些年来,与白茶一起在茶市上引领风骚的还有武夷岩茶和云南普洱古树茶,这两类茶赢得C位的奥秘之—便是“小产区”概念,前者讲“山场”,后者讲“山头”。随着市场消费潮流的激烈涌荡,这两大概念也悄然被嫁接到白茶身上,并渐成趋势,加之“荒野茶”“荒山茶”噱头的助力,身价倍增。这一现象的出现,对于白茶产业的发展是否有益,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综观当前福鼎白茶的市场行隋,四大核心茶区早已是深入人心,它们分别是:太姥山、管阳、磻溪和点头(按照点头茶花市场约定俗成,点头茶青包含点头镇和白琳镇,统称“点头青”)。因此,每年茶季到来,这四地产的茶青价格总是“一路高歌”。紧俏时,外来的收青客在当地若无熟识的茶农,甚至一斤难求。凛风、素雅这对“新茶农”今年收茶青就费了不少工夫。
  从2014年起,他们就到福鼎几个知名产区收原料做个性化产品。几年下来,茶品的市场反响不错,也积累了一些粉丝。去年9月,他们同当地的两个制茶师傅合作,在点头镇投资建设了一个加工厂。除了采制师傅自家茶园的茶外,二人还想把福鼎各代表性产区的茶吃透。于是,在头春茶临近尾声时,夫妇俩同师傅—起兵分三路,到点头大峨村、管阳西昆村和磻溪油坑村收青(每地230 - 280斤),试制—批茶样,进行对比品鉴。由于太姥山路途较远,且无相熟的茶农,担心收到的青不正宗,只得暂时作罢。
  对此品鉴报告
  点头大峨村
  外形:叶色灰绿或墨绿,略带褐色,白毫显,茸毛较浓。叶片较完整,叶缘略卷。芽叶连技成朵,稍有断离,芽较长,较肥壮。较匀、净。
  香气:清鲜纯正,鲜香淡雅、毫香显。由于是当年新茶,略带青气,在所难免。
  汤色:浅杏黄,清澈明亮。
  滋味:入口清醇鲜甜,口感较饱满,汤中毫香显。
  叶底:浅灰绿带微红,嫩、软亮,较匀整。
  点评:点头是福鼎白茶的加工、交易与集散中心,也是每年荼青市场价格的风向标。尽管这一带的平均海拔都不算高,但大峨村生态、水质好,出产的茶品质都比较标准,即虽无令人惊艳之处,色、香、味等都达到了应有的品质特征。
  管阳西昆村
  外形:叶色灰绿,芽头嫩、白毫显。叶片完整,叶缘稍卷。芽叶成朵,肥壮舒展。匀、净。
  香气:鲜爽、纯正、清高,毫香显,细嗅略有幽雅的花香,冷嗅则有淡淡的蜜香。
  汤色:淡黄,澄澈明亮。
  滋味:入口清甘醇爽,毫香和日晒的气息融在汤中,圆融饱满。
  叶底:黄绿,叶脉红褐,柔韧鲜亮。
  点评:管阳位于福鼎内陆山区,境内茶山平均海拔都在500米以上,是公认的福鼎白茶最佳产区之一。西昆村则是管阳代表性产区,由于海拔较高,茶的香气比较高扬,汤感也颇为甘甜。今年福鼎茶青价格的普涨,西昆村的茶青更是供不应求,而且基本都是供应本村茶厂,外村外镇的人要收很难。尽管有熟人引荐,凛风素雅夫妇在这里收青还是大费周章。据凛风说,当地茶农几乎没空搭理他们,足足被“晾”了3个多小时,才勉强同意匀出200多斤青卖给他们。
  磻溪油坑村
  外形:叶色灰绿或翠绿,芽头嫩、白毫显,茸毛厚。叶片较大、舒展,芽头肥壮,枝梗颀长。较匀、净。
  香气:馥郁饱满,毫香显、足。花香、糯香融入汤中。冷嗅杯底,花蜜香显。
  汤色:浅黄,澄净透亮。
  滋味:醇厚甘甜,细腻,、层次感丰富。荼汤充盈口腔时,感到厚实有“内容”,入口则顺滑爽润,回甘快,且丝丝入扣。
  叶底:浅灰绿,叶脉微红,柔软舒展、明亮,较匀整。
  点评:磻溪位于太姥山脉西麓,是福鼎面积最大的乡镇,也是福鼎海拔最高的产茶乡镇,全镇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气温通常也比低海拔地区低2-4℃。起伏的群山,茂密的森林,肥沃的土壤,遍布的溪涧,缭绕的云雾,为茶树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茶青的内含物十分丰富,因而皤溪是福鼎首屈一指的最优质白茶产区,以至于茶圈有“福鼎白茶非皤溪不喝”之说。磻溪最核心的产区有湖林村、吴样村、黄冈村等,量少价高,而且无熟人引荐,凛风只好退而求其次,收购距离湖林村不远(约4公里)的油坑村茶青。尽管如此,做出来的茶还是完全具备了皤溪白荼的“香、厚、甜、浓”等特质,表现令人满意。
  余绪
  在凛风看来,若不是非常认真地去“咀嚼”寻味,三地茶的区别并不像武夷岩茶的“坑涧”或云南普洱茶“山头”那么突出、那么明显。究其原因,可能茶青均是出自有一定规模的茶园,因而人工干预的成分较多,而且管理方式、管理水平也不尽相同。明春,他会提早做好准备,收购荒野茶青,那样就更直接自然的状态, “也许就会更容易品出不同地域条件的品质差异”。他还计划增加太姥山、白琳柴头山两个产区,统一进行对比。
  在收青过程中,令夫妇俩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茶农的眼神。“对外来收青客尤其是陌生面孔,当地茶农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带着防备心理。”他们颇为感慨。的确,近年来,福鼎白茶的茶青价格总是“涨”声一片,让茶农们尝到了不少甜头。但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一些急功近利的茶农便不停地向茶树“索取”,以至于夏暑茶也采,而不是休养生息,以保证来年春茶的品质。“过度采摘,无异于竭泽而渔。”凛风深表担忧。
  同时,白茶市场的火爆,在福鼎涌现了许多加工厂和小作坊。据凛风观察,这些厂家主要是做量,大量收青,然后采用机械大规模制茶。通常,按照传统工艺,是要“看天做茶”,制茶通常需要5-7天,而工厂化生产仅需14 -17小时就可出成品。以萎凋为例.手工制茶,水筛可供摊青的数量很有限,约4-6斤/筛,而工厂化生产,在萎凋槽里一次下青20-30斤,青叶厚度约10厘米。尽管效率大大提高,但往往会出现萎凋不足,反映在成品上就会出现入口麻、涩,且化不开,并伴有“刮喉”感。而且,此类茶贮藏一段时间后转化较慢,口感变化很小。
  “手工与机械,品质与效率,似乎总是很矛盾。”
其他文献
事茶有年,期间读了一些跟茶史有关的书,也加上自己偶尔跑跑茶区,对茶的共性算是有些认知。今年四月访茶去了恩施宣恩,据介绍,本地出产的伍家台贡茶,与西湖龙井问世的历史背景相同,而且有乾隆皇帝的御笔“皇恩宠锡”为证。同为御贡之茶,前者鲜为人知的根由,个中成因很多,值得寻味的是,每一款地方名茶,或长或短,或多或少,都会把自己纳为御贡的历史作为品牌营销的背书,这种做法,一方面符合茶叶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统,另
期刊
云南的乔木大叶种茶多酚含量丰富,酚氨比高,适制红茶。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制作的滇红工夫,一直广受欢迎。从保山、云县、凤庆一带开始的滇红,以其香高、味醇、甜美的风格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古茶树所制的红茶,这几年来更是成为人们的宠儿。  用于制作滇红的茶树品种也很多样,但人们未及给予细分。就如普洱茶一样,制作普洱的茶树中,比如统称为勐海大叶种、勐库大叶种的茶树,要细分的话还可以根据不同叶形(圆叶、柳叶、
期刊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国家—级评茶师、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从事茶叶科研、教学工作40多年,主持选育出春兰、丹桂、瑞香、九龙袍、春闺等五个国家级、省级优良茶树新品种,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大奖。  1979 - 2010年,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以肉桂、铁观音等名优品种为亲本自
期刊
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茶艺学习中心主任。现任:马来西亚茶道研究会会长。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系客座副教授。中国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学会,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分校华文学会荼艺顾问。著作:《茶铎八音一茶文化复兴之声》、《茶人的第三只眼》、《喝茶慢》、《约会中国茶A Passage To Chinese Tea》  泡茶桌要选用木材做桌面,是哪种木倒无所谓,有些人用极老朽的
期刊
4月22日, “世界最薄陶瓷杯”世界纪录认证仪式在德化县祥窑陶瓷研究所举行。经世界纪录认证机构首席认证官DamirFirst现场严格缜密地认证、核实,最终认定德化县祥窑陶瓷研究所陈清宜制作的超薄蝉羽杯为“世界上最薄的陶瓷杯子”。  “世界最薄陶瓷杯”由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清宜于2017年3月开始投入研发,历时一年七个月的时间反复试验,于201 8年1O月研发成功。该陶瓷杯子制作工艺相当复杂,要经过
期刊
福建漳州人,业内人称“巧师”。和道工社创始人之一,金工锻造民艺复兴者,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2017年作品“炉瓶三事”入选“中国好手艺展”,同时也获得2017年福建省文创奖(CPCC)文创产品类金奖第一名  清瘦、透彻、充满质感,安静的时候,整个人像一尊幽暗角落里的太湖石,淡淡的光勾勒出他的轮廓。理论上用金石去形容一个人似乎有些不贴切,金石是冰冷之物,而人是充满温情和态度的。  聊天的过程中基本
期刊
许多到过福建的人,这里留给他们的印象,除了青山秀水碧海蓝天之外,最深刻的恐怕就是无处不在的茶香。  从地图上看,这个12.4万平方公里的东南沿海省份就像一枚嫩绿的茶叶,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福建,茶史源远流长,名优荼品类丰富,是乌龙茶、红茶、白茶及茉莉花茶的发源地。茶,在福建人的生活中,就像阳光空气一样稀松平常,却不可或缺,尤其是工夫茶炽盛的闽南地区(指泉州、厦门、漳州及龙岩、三明部分地区),每天从
期刊
从清明到谷雨,短短的半月,春的绿茶尝鲜季也就过了最热闹的时候。先前喧嚣了月余的朋友圈春茶尝鲜大戏落了幕,好像只过了几天,绿茶的鲜就不在了似的。“人间四月天”太惹人爱,大概因为进入四月,以绿茶为引领的一年的新茶也都陆陆续续地开始上新了。  自绿茶上市时起,就留意着往年爱喝的那些。清明后,江浙、安徽和福建本地的绿茶都到了,茶会直到了谷雨才办。和朋友开玩笑, “欠了一整个春天的茶,谷雨时一次清还。”  
期刊
林则徐出生地位于福州中山路1 9号,从我入住的酒店步行到那里也许只要十来分钟,在福州的朋友怕我不认路,提早开車到酒店接我,开着导航在湖东路上行驶,语音提示却总叫他在前方调头。来回折返好几次,找不到北。停车问路,方知福州这条中山路也许是全国最短最小最不起眼的以“中山”命名的路,开车一不小心就会掠过。  清乾隆年间,林则徐父亲林宾日用教书所得微薄积蓄典得福州左蓄司(今中山路)小屋一座,几年后,林则徐在
期刊
潮汕工夫茶文化,以和为核心思想,无论是目的还是心态,与中医调神养生调和不谋而合。不仅表现在茶叶品种上,也体现在冲泡、品茗的过程中。潮汕工夫茶追求的不仅是解渴,还有内心的安静祥和。品茶的过程其实也是回归本真的过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也发现茶文化与中医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茶发展至今,其药用效果已被很多文献资料所证实。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茶叶具有清除自由基、消炎、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诸多药理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