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师掌握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同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状况之间不平衡的矛盾。高中政治教育是否成功就表现为这个实践过程是不是成功地消解了这一基本矛盾。高中政治教师与高中政治教育发展要求是统一为一体的,代表着高中政治素质的本来要求去教育高中学生,而高中学生作为被教育的对象,是高中政治素质教育的实践目标对象。这个矛盾的统一的双方通过不断的矛盾运动实践着一个必然的目的:教师所掌握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学生化。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学校教育非学校教育
教师掌握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同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状况之间不平衡这一基本矛盾,表现在高中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之中,具体体现了以下三大方面的矛盾:
一、社会教育发展要求与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包括学校教育环境与非学校教育环境)之间的矛盾
社会教育发展要求是一个社会形态之下文明的传承要求,体现了一个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内在趋势,总是具体化为一定学科的教育教学实践。“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规范总是具体化为一定的教育要求,这种要求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高于现实又指导现实。” 于是,社会教育发展要求必然与一定学科的教育教学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需要调和的矛盾,这个矛盾体现在高中政治教育过程中,就表现为社会教育发展要求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之间的矛盾。
社会教育发展要求与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包括学校教育环境和非学校教育环境)之间的矛盾是基本矛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教育发展要求与高中生所在的学校教育环境和非学校教育环境中人们的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以及所处的社会心理环境环境之间存在着不一致的一面。从高中生的角度看,他周围的一切因素都对他产生着影响,在这些因素中,有与社会教育发展要求相一致的积极影响,也有与社会教育发展要求不一致甚至相对立的完全消极的影响。这种环境因素如果与社会教育发展要求完全对立,即便是高中生从内心认识到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发展要求的正确性,也认识到了其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但是,这势必会导致高中生的内心冲突和学习选择上的困惑,这种冲突与困惑一方面表现为高中生对不良环境的抱怨,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在这种环境下面的无可奈何;从社会环境从众效应的角度看,高中生在自我解决和克服这个困惑的时候,往往由于其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不足和周围环境的复杂性而显得有心无力,其结果是社会教育发展要求的作用和学生周围环境的消极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相互抵消一部分,妨碍了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二、高中生的学校教育环境与非学校教育环境(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矛盾
学校教育是社会意识形态教育的最重要的途径,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着一个社会里主导价值的方向,是一个社会教育机制中的关键环节。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担负着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效果上均有各自的特点,三个方面不存在着任何的隶属关系,各有相对的独立地位和独特功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不协调一直都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例如:家庭作为学生个体学习发展的初始场所,父母由于自身基础素质的限制,能够向子女传递政治信息的条件十分有限,他们往往只关心子女的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高中生的学校教育往往缺乏有力的家庭教育的支撑,“要注重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结合教育,把德育工作拓展到校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从社会教育的负面影响来看,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社会大众传媒中的大众文化、尤其是商业性的宣传,其负面影响也波及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受商业利益的驱动,这些宣传诱导或是间接地宣传了一些与主流文化形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背离了社会教育的本来要求。
三、教师掌握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同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状况之间不平衡的矛盾(高中生的学校教育环境内部的矛盾)
教师掌握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同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状况之间不平衡的矛盾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这是高中生的学校教育环境内部的矛盾。从理论上看,高中政治教师与高中政治学科教育发展要求是统一为一体的,代表着高中政治学科教育的本来要求去教育学生;而高中学生作为被教育的对象是高中政治素质教育实践的目标对象。高中政治教师与高中学生各自的角色决定了他们在这一组矛盾之中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而这一组矛盾在学校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具体表现为若干个方面:教师教育要求与学生的个人发展要求之间的不一致;教师教育手段与学生内在精神世界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教师与学生双方人际关系处理不妥引发的矛盾;教师与学生双方人格因素引起的矛盾等等。
高中政治教育是否成功就体现这个实践过程是不是成功地消解了教师掌握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同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状况之间不平衡这一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体现在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不平衡之中,通过一系列具体的矛盾表现出来,并贯穿于整个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这一矛盾运动的结果是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深化。
四、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的运动实践的目标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一种始终在一定的价值观念支配下的自觉的活动,因此只要有教育活动,就必然有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活动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不可缺的因素。”高中政治教育活动中的矛盾运动同样也有一个实践和追求的目标,这个目标通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的不断运动表现出来,这个矛盾的统一的双方通过不断的矛盾运动不断地消解着这一矛盾中的消极因素,并且坚定不移地实践着一个必然的目的:教师所掌握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学生化,这个目的的实现即是这个矛盾规律运动的真谛之所在。
[参考文献]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第108页.
梁云秀.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谈[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年第7期.
胡兴宏 .教育学逻辑起点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1年第4期.
(作者单位:725000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大河中学)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学校教育非学校教育
教师掌握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同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状况之间不平衡这一基本矛盾,表现在高中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之中,具体体现了以下三大方面的矛盾:
一、社会教育发展要求与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包括学校教育环境与非学校教育环境)之间的矛盾
社会教育发展要求是一个社会形态之下文明的传承要求,体现了一个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内在趋势,总是具体化为一定学科的教育教学实践。“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规范总是具体化为一定的教育要求,这种要求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高于现实又指导现实。” 于是,社会教育发展要求必然与一定学科的教育教学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需要调和的矛盾,这个矛盾体现在高中政治教育过程中,就表现为社会教育发展要求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之间的矛盾。
社会教育发展要求与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包括学校教育环境和非学校教育环境)之间的矛盾是基本矛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教育发展要求与高中生所在的学校教育环境和非学校教育环境中人们的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以及所处的社会心理环境环境之间存在着不一致的一面。从高中生的角度看,他周围的一切因素都对他产生着影响,在这些因素中,有与社会教育发展要求相一致的积极影响,也有与社会教育发展要求不一致甚至相对立的完全消极的影响。这种环境因素如果与社会教育发展要求完全对立,即便是高中生从内心认识到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发展要求的正确性,也认识到了其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但是,这势必会导致高中生的内心冲突和学习选择上的困惑,这种冲突与困惑一方面表现为高中生对不良环境的抱怨,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在这种环境下面的无可奈何;从社会环境从众效应的角度看,高中生在自我解决和克服这个困惑的时候,往往由于其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不足和周围环境的复杂性而显得有心无力,其结果是社会教育发展要求的作用和学生周围环境的消极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相互抵消一部分,妨碍了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二、高中生的学校教育环境与非学校教育环境(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矛盾
学校教育是社会意识形态教育的最重要的途径,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着一个社会里主导价值的方向,是一个社会教育机制中的关键环节。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担负着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效果上均有各自的特点,三个方面不存在着任何的隶属关系,各有相对的独立地位和独特功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不协调一直都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例如:家庭作为学生个体学习发展的初始场所,父母由于自身基础素质的限制,能够向子女传递政治信息的条件十分有限,他们往往只关心子女的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高中生的学校教育往往缺乏有力的家庭教育的支撑,“要注重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结合教育,把德育工作拓展到校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从社会教育的负面影响来看,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社会大众传媒中的大众文化、尤其是商业性的宣传,其负面影响也波及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受商业利益的驱动,这些宣传诱导或是间接地宣传了一些与主流文化形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背离了社会教育的本来要求。
三、教师掌握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同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状况之间不平衡的矛盾(高中生的学校教育环境内部的矛盾)
教师掌握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同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状况之间不平衡的矛盾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这是高中生的学校教育环境内部的矛盾。从理论上看,高中政治教师与高中政治学科教育发展要求是统一为一体的,代表着高中政治学科教育的本来要求去教育学生;而高中学生作为被教育的对象是高中政治素质教育实践的目标对象。高中政治教师与高中学生各自的角色决定了他们在这一组矛盾之中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而这一组矛盾在学校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具体表现为若干个方面:教师教育要求与学生的个人发展要求之间的不一致;教师教育手段与学生内在精神世界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教师与学生双方人际关系处理不妥引发的矛盾;教师与学生双方人格因素引起的矛盾等等。
高中政治教育是否成功就体现这个实践过程是不是成功地消解了教师掌握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同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状况之间不平衡这一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体现在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不平衡之中,通过一系列具体的矛盾表现出来,并贯穿于整个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这一矛盾运动的结果是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深化。
四、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的运动实践的目标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一种始终在一定的价值观念支配下的自觉的活动,因此只要有教育活动,就必然有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活动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不可缺的因素。”高中政治教育活动中的矛盾运动同样也有一个实践和追求的目标,这个目标通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的不断运动表现出来,这个矛盾的统一的双方通过不断的矛盾运动不断地消解着这一矛盾中的消极因素,并且坚定不移地实践着一个必然的目的:教师所掌握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学生化,这个目的的实现即是这个矛盾规律运动的真谛之所在。
[参考文献]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第108页.
梁云秀.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谈[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年第7期.
胡兴宏 .教育学逻辑起点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1年第4期.
(作者单位:725000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大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