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教育与新课程改革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y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又最基本的任务是就是素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正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核心意义,就是培养和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不难看出,德育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德育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头戏”。
  
  一、德育教育与新课程改革之间关系依存
  
  1、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表明,教育应当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缺一不可。由于德育是青少年个性发展的主导因素,故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校的全面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应该清楚地看到,学生学习目的“明”则动力足,非智力因素“强”则自觉性强。因此,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强不息的心理品质,提高其德育品质和德育素养,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德育教育必须注重实际效果。多年来,就学校教育而言,往往是就德育抓德育,这种方式实质上容易空对空,无实效。实践证明,说教式的德育教育方式很难收到明显的效果,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施行的过程中,只有把德育教育工作同提高教学水平等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使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德育教育工作才能体现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才会获得应有的效果。否则,德育教育也只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生命之魂。
  3、德育教育只有紧紧把握基础教育的办学方向,通过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和活动育人等途径,为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基础和政治保证,真正认识德育教育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作用,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才能实现基础教育的育人功能和提高整个民族素质以及社会长远发展所具有的真正效益,才能发挥德育教育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效益,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二、德育教育与新课程改革之间关系包容
  
  1、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德育教育不可少,这是基础教育自身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和维系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合乎新课程改革理念和基本指向。
  2、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初步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由于“应试教育”过分强调智育和知识的注入,忽视德育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置于沉重的升学压力和过重课业负担之下,这不仅限制了学生创造力和个性特长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导致了一些学生缺乏远大理想,性格自私、狭隘,并缺乏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自强自主精神等问题。
  3、 德育教育既包含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对教育培养人的素质的普遍要求,也贯穿着一定社会制度的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某些特殊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应从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入手,针对其特点和实际,着力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关心他人、尊敬长辈、团结同学及良好的社会公德、健康的心理素养等基本品质;到高中阶段,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基础,
  
  三、落实德育教育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方法
  
  1、需要正确的舆论和政策导向。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材。升学率高低并不完全决定于学校和学生本人的努力,而主要取决于高一级学校对招生的需求,最终取决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同时,用目标管理校正和规划办学思路,且细致到各科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之中,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加特长的原则有机地体现到升学考试之中,利用升学指挥棒把学校导向到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之上,把学生引向全面发展,要发挥借力发力、四两拨千斤的效应。
  2、 需要科学的督导评估保驾护航,建立起有效可行的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衡量教育质量应以全体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状况和水平为标准,不能只看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多少和升学率的高低;并且有意识地增加有关素质教育的内容,加大“两全”权重,不加据“片追”。其次,要宏观督政,要变智育和德育一手硬一手软为两手都抓、两手都硬,实行德育“一票否决权”制度,逐步形成一整套的护航机制和激励机制。
  3、需要微观督学。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应作为评估学校的准绳,要具体考察其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如何、教育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目标是否实现,而不是把德育和其他工作割裂开来,应该把德育放在学校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进行整体把握,全面衡量其办学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发挥督导评估在推动教育观念转变、素质教育落实过程中的导向、制约、调节和激励作用。
  总之,德育教育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教育的自然规律和基本属性。应突出德育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重头戏”地位,才能有效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使新课程改革取得成功。
  (作者单位:551800贵州省金沙县平坝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常常遇到学生的冷淡和抵触等不合作反应,这在教育心理学上被称为“逆反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主观方面主要是由于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平衡所导致;客观方面是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体制所导致。正确认识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不仅有利于思想教育工作的顺畅,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从而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逆反心理 逆反行为 心理健康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已认识到,对事物感兴趣是做好事情的前提。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也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是一种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
期刊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对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往往理解很肤浅,这就需要教者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把读和想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内容,从而达到小学中年级语文的阅读学习要求。  怎样有效地把读和想结合起来呢?我认为应该从学习方式、加强阅读、联系时代背景、联系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来进行把握。    
期刊
有人把老师分四种类型:智慧爱心型、爱心操劳型、操劳良心型、良心应付型。班主任都有这样的体验: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下面,是我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教师的体会,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开学三步曲    在新生入校的第一天,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1、自我介绍。就是给每个同学一分钟
期刊
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部分。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学生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使命。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创新活动中,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时机,启动创新思维,产生创新方法。因此,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目前在阅读教学领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学生阅读活动本质的认识,对阅读教学本质的认识,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等方面都有值得研究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实践表明,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从尊重、信任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发和唤起学生阅读的热情,积极鼓励学生,根据生成性的反馈信息,进行点拨和引导,从而
期刊
新课程改革使语文课堂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语文学科的内容联系拓宽了、增强了、沟通了。然而,有些语文课堂也出现了一些“失度”、“失控”的现象。如何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     一、要强调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    1、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部分”,明确提出了“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
期刊
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尊重儿童的认知水平,努力诱发儿童学习新知的内在动因,促使他们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的至关因素便是“兴趣”。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追求更高的课堂效益,是我们数学教师应十分重视的问题。现结合我这些年的教学实践谈点初浅的看法。     一、组织教学重“激趣”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 教
期刊
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学学法指导问题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想就此问题来做些探讨。  必须弄清数学学法指导的意义。首先,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
期刊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应该讲求教学语言的艺术技巧。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语言来实现。斯托利亚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将抽象、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艺术表达方式必不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