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尊重儿童的认知水平,努力诱发儿童学习新知的内在动因,促使他们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的至关因素便是“兴趣”。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追求更高的课堂效益,是我们数学教师应十分重视的问题。现结合我这些年的教学实践谈点初浅的看法。
一、组织教学重“激趣”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 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第四册“小时、分、秒、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聆听这样一个关于时钟的儿歌:“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书本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了认识了钟表,小时、分、秒这一教学目标,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
二、发挥教具作用,直观教学有“童趣”
针对小学生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这一特点,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同样多”的概念时,先将两队小朋友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从画面的观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样多”的概念。由于学生喜欢拔河比赛之类的游戏竞赛活动,所以学习就感兴趣。在讲比多(少)应用题时,事先用白、黑纸版各剪兔子纸型 12个和7个。教学中运用教学纸板,进行贴示,从贴示中说明“白兔比黑兔多、“黑兔比白兔少”、“白兔比黑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概念,之后又要学生依据“同样多”“多多少”“少多少”来说明图示 或自己动手摆图形,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类应用题的有关概念和解法, 而且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童趣盎然。
三、实践操作,学生学习有“乐趣”
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 。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 、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样作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可以要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 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为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 。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所以,学习兴趣很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 记忆牢固。
四、巧妙设问,激发学习探求欲望
“疑者,进也。”巧妙地设问求疑,将伴随着学习活动的不断创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时,还是进行新课时,或是巩固新知时,都应注意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营造激发学生产生强烈学习欲望的氛围。例如,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 或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教师为什么一下子能算出结果?或提出这样连加多麻烦,还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要简便?当学生认识到用乘法计算简便后,老师又提出4×3 读作什么?它表示什么?5×4读作什么?表示什么,乘号前面的数是什么数?乘号后面的数是什么数?结果叫什么?通过层层设问,就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五、练习手段多样化,消除学生心理疲劳
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进行单一而重复的活动,就会产生心理疲劳,其兴趣也就削,课堂效益显得不高。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兴趣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练习,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低中年级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游戏进行教学 ,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如口算、笔算、心算接力、组数对口令、找朋友、火车“对对碰”、抢夺“智慧门”等;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看谁跑得快,看谁“锦囊妙计”多,看谁编得又对又快(自编应用题)等办法,不仅能提起学生学习精神,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总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因势利导,调动多种手段,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欲望,我们的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637800四川省蓬安县清溪小学)
一、组织教学重“激趣”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 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第四册“小时、分、秒、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聆听这样一个关于时钟的儿歌:“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书本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了认识了钟表,小时、分、秒这一教学目标,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
二、发挥教具作用,直观教学有“童趣”
针对小学生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这一特点,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同样多”的概念时,先将两队小朋友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从画面的观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样多”的概念。由于学生喜欢拔河比赛之类的游戏竞赛活动,所以学习就感兴趣。在讲比多(少)应用题时,事先用白、黑纸版各剪兔子纸型 12个和7个。教学中运用教学纸板,进行贴示,从贴示中说明“白兔比黑兔多、“黑兔比白兔少”、“白兔比黑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概念,之后又要学生依据“同样多”“多多少”“少多少”来说明图示 或自己动手摆图形,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类应用题的有关概念和解法, 而且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童趣盎然。
三、实践操作,学生学习有“乐趣”
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 。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 、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样作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可以要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 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为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 。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所以,学习兴趣很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 记忆牢固。
四、巧妙设问,激发学习探求欲望
“疑者,进也。”巧妙地设问求疑,将伴随着学习活动的不断创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时,还是进行新课时,或是巩固新知时,都应注意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营造激发学生产生强烈学习欲望的氛围。例如,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 或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教师为什么一下子能算出结果?或提出这样连加多麻烦,还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要简便?当学生认识到用乘法计算简便后,老师又提出4×3 读作什么?它表示什么?5×4读作什么?表示什么,乘号前面的数是什么数?乘号后面的数是什么数?结果叫什么?通过层层设问,就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五、练习手段多样化,消除学生心理疲劳
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进行单一而重复的活动,就会产生心理疲劳,其兴趣也就削,课堂效益显得不高。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兴趣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练习,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低中年级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游戏进行教学 ,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如口算、笔算、心算接力、组数对口令、找朋友、火车“对对碰”、抢夺“智慧门”等;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看谁跑得快,看谁“锦囊妙计”多,看谁编得又对又快(自编应用题)等办法,不仅能提起学生学习精神,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总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因势利导,调动多种手段,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欲望,我们的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637800四川省蓬安县清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