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为了使学生"爱写"、"乐写"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我做出了一些努力与尝试:1、畅谈生活,树立学生习作意识和信心;2、享受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热情;3、洞察生活,指导学生观察方法和技巧;4、品味生活,启迪学生写出真情和实感;5、分享生活,提高学生修改水平和能力。总之,要让生活成为作文教学名副其实的伴侣。
【关键词】生活信心兴趣技巧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从以上论述中足见作文教学是多么的任重道远。可是,在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时学生往往缺乏学习兴趣和写作欲望,写了作文又是"言之无物"、"无病呻吟"。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缺乏生活阅历、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二是学生没有掌握作文之根本--言为心声。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做出了不懈努力与尝试。
一、畅谈生活,树立学生习作意识和信心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道:"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三年级的学生虽然也经历了不少难忘的故事、精彩的瞬间、感动的时刻。然而由于他们不会用心观察、不能完整地理解,学生留下的回忆也只是零碎的,这也是他们往往没话可写的原因。因此,我们不能高估了刚进入三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一开始就不切实际地让学生自由地围绕一个主题去写,这样做只能让他们感到不知所措,从而影响他们的写作兴趣,增加对写作的恐惧感。我们应从"畅谈生活"中引领学生迈入习作的乐园。这些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应简单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尤其要从快乐的生活中挖掘素材。传统的作文课上,老师围绕一个作文题,讲审题的重要,教选材的方法,虽然费尽心机,但学生往往听得昏昏欲睡;而生活作文教学可运用影像、投影、实物展示台等媒体出示一些与写作有关的内容,如几张图片、一段故事;我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活,甚至演一演自己的生活,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了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的思维,树立写作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在作文指导时,我引导学生 "大胆表达";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命脉题材,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尤其鼓励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或是自己的所见所闻,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自由地倾诉表达,以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自然而然,学生的写作意识和信心会日渐递增。
二、享受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热情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爱写、乐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传统的作文指导课,教师往往只重视教给学生写作的一些基本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情境和语言环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热情。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我在训练过程中让学生尽情地"享受生活",把自己生活中有趣的、有意义的事说一说,然后写下来不就是一篇作文吗?我有意识地创设生活情境,用与作文教学内容相吻合的背景音乐、画面等方式来渲染氛围,把学生轻松地引入作文教学的情景中去,从而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产生"一吐为快"的欲望。如在《学做家务》这一习作训练时,在课前的两分钟,伴着节奏明快的《洗手娟》、《劳动最光荣》乐曲,学生步入教室,就被有着浓浓劳动情调的音乐包融着,他们陶醉其中,学做家务的情景在眼前油然而生,想把学做家务的体会急于告诉他人的欲望之迫切可想而知。这时,我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他们会觉得难吗?在这样的过程中进行习作,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还不高涨吗?
三、洞察生活,指导学生观察方法和技巧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把生活中的素材运用到作文写作中来呢?要引导每个学生张开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开启体味生活的心灵之窗。为此,教师首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介绍,去评论无疑是很困难的。对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细致、深刻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指导学生描写一种水果,我利用教学《石榴》这篇课文的契机,让学生观看关于石榴园的视频资料,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习作时,我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从哪些方面观察。这时,我还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如鱼得水"了。
四、品味生活,启迪学生写出真情和实感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感情的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每次作文我都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才有生命力。要想让学生的作文写出真情实感就必须让学生品味感悟生活。比如学完了《三袋麦子》这一课,我播放了这篇课文的动漫,学生觉得很有趣,此时,我进一步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人,我进一步鼓励学生尝试改编课文,或续写课文。我要求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细细体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写自己的思想,写自己的生活。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生动感人、充满诗情画意。
五、分享生活,提高学生修改水平和能力
分享生活,共担风雨;分享作文,共同进步。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来"。学生修改作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自己的作文与人共享。作文课上,我常常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优秀作文要读,一般或较差的作文更要读,在一个学生还没读完时,其他同学就争着抢着"品头论足",每个学生都成为了"小老师"。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普遍性或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想说就说、有啥说啥,集体受益。评后学生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使自己的作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样,既促使每个学生努力写出好作文,也使得自己的作文被当作范文交流的学生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满足,从而信心大增,激发写作热情和创作灵感;而那些作文较一般的同学读了以后,修改幅度更大,进步更显著。另外,学生在评价对方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剖析自己,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对作文的自我评改水平和能力得到提高;在互相学习中既培养了自己的表达、分析、判断能力,又养成了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更使自己的作文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习作的主动意识。我们要转变观念,在作文教学中真正做到将生活、教师、学生三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总之,要让生活成为作文教学名副其实的伴侣!
【关键词】生活信心兴趣技巧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从以上论述中足见作文教学是多么的任重道远。可是,在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时学生往往缺乏学习兴趣和写作欲望,写了作文又是"言之无物"、"无病呻吟"。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缺乏生活阅历、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二是学生没有掌握作文之根本--言为心声。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做出了不懈努力与尝试。
一、畅谈生活,树立学生习作意识和信心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道:"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三年级的学生虽然也经历了不少难忘的故事、精彩的瞬间、感动的时刻。然而由于他们不会用心观察、不能完整地理解,学生留下的回忆也只是零碎的,这也是他们往往没话可写的原因。因此,我们不能高估了刚进入三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一开始就不切实际地让学生自由地围绕一个主题去写,这样做只能让他们感到不知所措,从而影响他们的写作兴趣,增加对写作的恐惧感。我们应从"畅谈生活"中引领学生迈入习作的乐园。这些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应简单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尤其要从快乐的生活中挖掘素材。传统的作文课上,老师围绕一个作文题,讲审题的重要,教选材的方法,虽然费尽心机,但学生往往听得昏昏欲睡;而生活作文教学可运用影像、投影、实物展示台等媒体出示一些与写作有关的内容,如几张图片、一段故事;我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活,甚至演一演自己的生活,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了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的思维,树立写作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在作文指导时,我引导学生 "大胆表达";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命脉题材,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尤其鼓励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或是自己的所见所闻,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自由地倾诉表达,以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自然而然,学生的写作意识和信心会日渐递增。
二、享受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热情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爱写、乐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传统的作文指导课,教师往往只重视教给学生写作的一些基本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情境和语言环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热情。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我在训练过程中让学生尽情地"享受生活",把自己生活中有趣的、有意义的事说一说,然后写下来不就是一篇作文吗?我有意识地创设生活情境,用与作文教学内容相吻合的背景音乐、画面等方式来渲染氛围,把学生轻松地引入作文教学的情景中去,从而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产生"一吐为快"的欲望。如在《学做家务》这一习作训练时,在课前的两分钟,伴着节奏明快的《洗手娟》、《劳动最光荣》乐曲,学生步入教室,就被有着浓浓劳动情调的音乐包融着,他们陶醉其中,学做家务的情景在眼前油然而生,想把学做家务的体会急于告诉他人的欲望之迫切可想而知。这时,我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他们会觉得难吗?在这样的过程中进行习作,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还不高涨吗?
三、洞察生活,指导学生观察方法和技巧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把生活中的素材运用到作文写作中来呢?要引导每个学生张开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开启体味生活的心灵之窗。为此,教师首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介绍,去评论无疑是很困难的。对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细致、深刻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指导学生描写一种水果,我利用教学《石榴》这篇课文的契机,让学生观看关于石榴园的视频资料,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习作时,我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从哪些方面观察。这时,我还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如鱼得水"了。
四、品味生活,启迪学生写出真情和实感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感情的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每次作文我都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才有生命力。要想让学生的作文写出真情实感就必须让学生品味感悟生活。比如学完了《三袋麦子》这一课,我播放了这篇课文的动漫,学生觉得很有趣,此时,我进一步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人,我进一步鼓励学生尝试改编课文,或续写课文。我要求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细细体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写自己的思想,写自己的生活。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生动感人、充满诗情画意。
五、分享生活,提高学生修改水平和能力
分享生活,共担风雨;分享作文,共同进步。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来"。学生修改作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自己的作文与人共享。作文课上,我常常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优秀作文要读,一般或较差的作文更要读,在一个学生还没读完时,其他同学就争着抢着"品头论足",每个学生都成为了"小老师"。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普遍性或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想说就说、有啥说啥,集体受益。评后学生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使自己的作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样,既促使每个学生努力写出好作文,也使得自己的作文被当作范文交流的学生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满足,从而信心大增,激发写作热情和创作灵感;而那些作文较一般的同学读了以后,修改幅度更大,进步更显著。另外,学生在评价对方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剖析自己,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对作文的自我评改水平和能力得到提高;在互相学习中既培养了自己的表达、分析、判断能力,又养成了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更使自己的作文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习作的主动意识。我们要转变观念,在作文教学中真正做到将生活、教师、学生三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总之,要让生活成为作文教学名副其实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