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u_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现在许多初中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效果不佳,这是所有数学老师遇到的难题,也是值得数学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问题情境是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枢纽,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很好的途径.问题情境主要分为现实的问题情境、新异的问题情境、探究的问题情境、动手实验的问题情境,类比的问题情境和开放的问题情境.
  【关键词】 问题情境;学习兴趣;教学
  问题情境是一种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去克服(寻找到完成任务的途径、方式),而又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努力之后可克服)的学习情境.问题情境对学生的元认知、学习兴趣的提高、问题解决技能和态度学习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的主旨是把学生想要解决的感兴趣的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数学新知的兴趣中来.问题情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现实的问题情境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之间关系的精彩描述.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的问题来学习数学,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易于学生理解接受.
  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先放一段日出的视频,再让学生把太阳抽象成圆,地平线抽象成直线,让他们自己探索直线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这可以让同学们感受美丽景色的同时,也能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点燃学习数学的激情.
  二、新异的问题情境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希尔博士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人与人之间很小的差异是指对事物有无兴趣,巨大的差异就是失败与成功.新异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感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例如,在讲用字母表示数时,用班班通投影出CCTV(中国中央电视台)、WTO(世界贸易组织)、CEO(总裁)、IT(信息产业)、WC(厕所)等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一些表示方式,让学生觉得用字母表示一些事物的含义在生活中很常见,师再引导字母能不能在数学中表示数呢?这样有利于活用“代数化”的数学思想去表述一些常用的数量关系.
  三、探究的问题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与发现者,体验成功的喜悦.数学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探索与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高时,可以创设一种类似于游戏的情境:投影出等边三角形的草地,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站在三角形的顶点处,要求他们尽可能快地采到对边的花朵,怎样设计才能使自己所走的路程最短呢?这个问题情境中的路程最短就是三角形的高,与前面学习的点与直线上的所有点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相一致,当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时,老师再把三角形改成任意三角形,进一步引导学生要求尽快采到对边的花朵,你会选择从哪个顶点出发呢?
  四、动手实验的问题情境
  在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定理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构建学生操作实验的活动情境,形成实验——猜想——验证的教学活动模式,锻炼学生的动作思维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时,我设计了如下的学生实验步骤:
  (1)在一张纸上画一个任意三角形;
  (2)按线剪下三角形;
  (3)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角;
  (4)观察这个角的大小,得出猜想.
  实验时学生手脑并用,得到了动作思维的训练,我再鼓励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和概括,并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方法,是不是也要把三个内角转换到一个角上证明呢?如何转换呢?
  五、创设类比的问题情境
  联想和类比是诱发灵感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知道,数学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各不同分支、不同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因而,教学时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类比、联想的方法,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相似三角形判定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理解三角形相似与全等的关系时,不妨回顾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AAS、ASA、SAS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HL.类似地考虑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只是一组边的对应比关系在相似的判定里没用,就可以把AAS和ASA并为一种情况,两个角相等.这样既可以复习旧知,又可以让学生易于理解.
  六、开放的问题情境
  开放的问题情境可以为学生的探索提供大量可以自己选择的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与生活经验选择不同的信息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观察问题、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旋转的定义之前,我要求同学们查找生活中大家所熟悉的旋转物体,然后在课堂上鼓励同学们大胆地说出来.甲:电风扇,转动的车轮;乙:飞机的螺旋桨,钟;丙:旋转木马,风车,古代用的水车;丁:小时候玩的陀螺、呼啦圈等.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学习兴趣盎然,再引导学生总结出数学中旋转的定义和特征.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使自己的课堂生动起来,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黄爱华.黄爱华与智慧课堂第一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任勇.任勇与数学指导第一辑[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叶秀凤.善用情境教学,让课堂“活”起来[J].学周刊,2014(1):219.
  [4]姚杰.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创设问题情境[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11):116.
其他文献
多媒体的使用日益频繁,有些老师的课堂已经离不开多媒体,因为多媒体使用方便,受到很多老师的青睐. 回首以前,我们在准备第二天新课时,总是要写一块又一块的小黑板,书写量大时,小黑板就不够用了. 这时,我就拿出玻璃纸和黑钢笔,继续写,还要祈祷第二天的光线别太强,让投影清晰地呈现在孩子的视界中. 自从有了多媒体,取代的不仅仅是小黑板、投影片,更是解放了老师们的生产力,呈现“一人主备、多人研讨,一人制作、多
音乐对人们心灵有着巨大的指向作用,它能够为我们的内心提供一个相对舒适、轻松的环境,给我们带来愉悦感。随着现代生活中人们的心灵压力越来越大,也逐渐扩大了我们对音乐的
礼治、法治、无为之治的政治斗争几乎充斥着整部中国古代史.其斗争性、顽强性、持久性,都是强大生命力的表现.总体看,三者各自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其理论和实践因而存在阶级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各领域中,这充分证实了数学的重要性.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目的及其开设的重要性被广大教育学者所认知,数学建模课的开设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及科研意识,还可以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大学生团队精神.本文将首先介绍数学建模的概念和作用,再详细地对大学数学建模课的教学模式及发展方向进行阐述.  【关键词】数学建模;教学探讨;发展
为规范和加强公安执法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平度市公安局就法制网络建设、执法素质、建章立制、监督考评、问题整改等方面,狠抓措施落实,全局的执法工作进一步
数学知识的掌握不能依赖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注入式”的教学只能泯灭学生的探究兴趣.数学教学要引领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其享受发现与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