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与式教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校长、教师认可、学生喜爱,但要使参与式教学能得心应手,取得最大的成效,就须关注参与式教学的“前、中、后”。
一、关注课“前”的准参与
准参与(课前的参与)是参与式教学活动的预备,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课前参与的情况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活动的效果,决定着课程的实效性(大班额开展参与式教学,课前的“准参与”尤为重要)。
1.学生课前分组。参与式教学分组非常重要,高质量的小组将更好的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课前分组中应力图给学生一个民主、平等、宽松的氛围,在分组中坚持同质分组与异质分组,指定分组与自由分组相结合的原则。尽量将组的规模设置在4-6人,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明确组内各自的角色。
2.教师课前参与。参与式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对突破文本重、难点上存在的困惑,可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媒体上的相关教学资源;也可吸收别人优秀的“养分”,融入自己的智慧形成独到的见解,还可通过集体备课、骨干引领等活动,让同伴挑毛病、提意见、摆看法,使自己的备课在不断地调整中完善。
3.学生课前参与。在整个参与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整个过程的活动者、探求者,这是教师不能替代的。学生的课前“准参与”:一是学生对教材的预习;二是学生对课外资料的收集;三是学生实践中的情感体验。对此,教师应把传统的“补在后”改为“充在前”。课前可设计一些学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自学新知、实践感悟。还可组织学生通过课前学习小组的交流等形式,既可了解学生“准参与”情况,又可促进学生“准参与”的有效性。
二、关注课堂“中”的参与
1.参与式教学活动中目标要具体明确。参与式的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课堂活动是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载体。如果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既获得知识又获得发展,那才是参与式真正追求的目的。参与式教学,让学生自己明白这堂课中的学习目标,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一要准确地为活动的目标定位;二要用清晰的语言叙述所确定的活动目标;三是要随时检查目标的达成,及时调整目标,以使师生都有收获,取得课堂实效。
2.教师要精于参与活动中的技巧。教师在参与活动时技巧要精,要通过一个大问题,带出几个小问题。同时用灵活的提问技巧,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一些原来不会说话、不敢说话的学生逐渐锻炼出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交流与合作习惯。
3.积极提高参与活动中的时间效率。课堂教学是受时间限制的,教师既要有强烈的任务意识又要有敏锐的时间概念。,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有效学习时间。有效学习时间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应做到活动目标、内容形式整体连贯;能清楚地向学生呈现学习活动的问题及要求;围绕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设计相关问题。教师要不停地巡视课堂,在巡视中调控课堂学习节奏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4.重视参与活动中的评价。在参与式教学中为了使活动有效进行,需要对小组的活动进行评价。评价可以是老师给出,也可以是其它小组给出,还可以是全班或某个同学给出。评价主要应针对小组集体的活动,这样有利于强化小组成员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小组各角色的作用,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小组活动的结果,也要关注小组活动的过程。
5.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分组讨论的过程中要千方百计激励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这就要求各小组代表要把讨论的任务分给本组的每个同学,做到人人有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人人动脑想,个个动口说。
6.关注参与活动中的氛围营造。在参与活动中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合作关系,只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大胆创新。
三、关注课“后”的实践、反思
1.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后探究。教师应抓住课堂教学中分析不足的问题、生成的问题、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形成自己的小论文、小总结。并让学生及时展示自己的成果,或以小组团队竞赛方式促进探究成果的形成等。
2.教师课后的主动反思。参与式课堂教学后教师要认真反思以下问题:“本课的课前分组与课前参与有哪些还不到位?”“学习目标设置是否合适,课堂教学中是否将之准确的传递给学生?”“活动设置的是否合适,活动中还有哪些地方亟待改进?”“教学评价是否准确到位”“课堂中有哪些生成没有较好地利用上?”“自己是否与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反思,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开展专业探究,参与式教学定会取得较大的成效。
一、关注课“前”的准参与
准参与(课前的参与)是参与式教学活动的预备,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课前参与的情况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活动的效果,决定着课程的实效性(大班额开展参与式教学,课前的“准参与”尤为重要)。
1.学生课前分组。参与式教学分组非常重要,高质量的小组将更好的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课前分组中应力图给学生一个民主、平等、宽松的氛围,在分组中坚持同质分组与异质分组,指定分组与自由分组相结合的原则。尽量将组的规模设置在4-6人,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明确组内各自的角色。
2.教师课前参与。参与式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对突破文本重、难点上存在的困惑,可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媒体上的相关教学资源;也可吸收别人优秀的“养分”,融入自己的智慧形成独到的见解,还可通过集体备课、骨干引领等活动,让同伴挑毛病、提意见、摆看法,使自己的备课在不断地调整中完善。
3.学生课前参与。在整个参与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整个过程的活动者、探求者,这是教师不能替代的。学生的课前“准参与”:一是学生对教材的预习;二是学生对课外资料的收集;三是学生实践中的情感体验。对此,教师应把传统的“补在后”改为“充在前”。课前可设计一些学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自学新知、实践感悟。还可组织学生通过课前学习小组的交流等形式,既可了解学生“准参与”情况,又可促进学生“准参与”的有效性。
二、关注课堂“中”的参与
1.参与式教学活动中目标要具体明确。参与式的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课堂活动是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载体。如果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既获得知识又获得发展,那才是参与式真正追求的目的。参与式教学,让学生自己明白这堂课中的学习目标,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一要准确地为活动的目标定位;二要用清晰的语言叙述所确定的活动目标;三是要随时检查目标的达成,及时调整目标,以使师生都有收获,取得课堂实效。
2.教师要精于参与活动中的技巧。教师在参与活动时技巧要精,要通过一个大问题,带出几个小问题。同时用灵活的提问技巧,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一些原来不会说话、不敢说话的学生逐渐锻炼出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交流与合作习惯。
3.积极提高参与活动中的时间效率。课堂教学是受时间限制的,教师既要有强烈的任务意识又要有敏锐的时间概念。,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有效学习时间。有效学习时间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应做到活动目标、内容形式整体连贯;能清楚地向学生呈现学习活动的问题及要求;围绕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设计相关问题。教师要不停地巡视课堂,在巡视中调控课堂学习节奏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4.重视参与活动中的评价。在参与式教学中为了使活动有效进行,需要对小组的活动进行评价。评价可以是老师给出,也可以是其它小组给出,还可以是全班或某个同学给出。评价主要应针对小组集体的活动,这样有利于强化小组成员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小组各角色的作用,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小组活动的结果,也要关注小组活动的过程。
5.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分组讨论的过程中要千方百计激励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这就要求各小组代表要把讨论的任务分给本组的每个同学,做到人人有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人人动脑想,个个动口说。
6.关注参与活动中的氛围营造。在参与活动中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合作关系,只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大胆创新。
三、关注课“后”的实践、反思
1.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后探究。教师应抓住课堂教学中分析不足的问题、生成的问题、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形成自己的小论文、小总结。并让学生及时展示自己的成果,或以小组团队竞赛方式促进探究成果的形成等。
2.教师课后的主动反思。参与式课堂教学后教师要认真反思以下问题:“本课的课前分组与课前参与有哪些还不到位?”“学习目标设置是否合适,课堂教学中是否将之准确的传递给学生?”“活动设置的是否合适,活动中还有哪些地方亟待改进?”“教学评价是否准确到位”“课堂中有哪些生成没有较好地利用上?”“自己是否与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反思,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开展专业探究,参与式教学定会取得较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