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对提高初中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我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给学生推荐恰当课外阅读读物
当今社会,文如海,书如山。一个人“在势固不能尽读,在理也不必尽读”。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学生,更应审慎的选择读物。亚瑟·李在《给一位爱好读书的孩子的信》中说:“你最好尽可能选些能震撼你心弦的高贵作品来读,这种作品对于你心灵的激荡,才有真正的好处”。
推荐课外读物,教师应坚持两条基本的原则,即经典性与前沿性。对于经典性的作品,要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最基本的篇目,这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基本保证。划定的这些作品,要让学生原汁原味地去阅读,可以用“注释引导”的方式扫除学生读文过程中的障碍,帮助学生阅读,而不应该“改编删译”后学生阅读。因为让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过程,不仅是吸取精华的过程,也是鉴别、欣赏的过程。对于前沿性的作品,教师要精挑细选,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指导,使学生既能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又不至于在浩瀚的书海中迷失方向。具体而言,向七年级的学生可推荐以童话、寓言、神话、故事为主的读物;八年级则推荐以青年修养、理想情操、名人传记、科普读物为主的读物;九年级可推荐以中外名著为主的读物。如本学年,我向七年级的学生推荐了以下书目:《木偶奇遇记》《安徒生童话选》《西游记》《鲁宾逊漂流记》《爱的教育》《哈利波特》《上下五千年》《读者文摘》《故事大王》;向八年级的学生推荐了《唐诗选》《宋词选》《繁星·春水》《余光中诗选》《走近袁隆平》《花季·雨季》《鲁迅作品精选》《少年天子》《中华散文百年精华》《射雕英雄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向九年级的学生推荐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唐吉诃德》《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泰戈尔诗选》《普希金诗选》《莎士比亚悲剧四种》。
三、帮助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外阅读亦然。在帮助学生确立课外阅读的目标和范围后,就要根据课外阅读的目标和范围指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对于农村的初中生来说,由于家庭条件方面的制约,课外阅读计划的制定,不但得从七至九年级进行宏观统筹规划,七年级新接班的老师还需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情况作一了解,然后再根据学生的课外阅读基础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可以根据新课标要求(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教材内容及每册教科书后的“名著导读”以及学生的阅读实际水平制订阅读计划,阅读量与阅读内容的梯度分配。
语文老师一定随时跟上课外阅读指导与阅读检查,督促阅读。阅读计划不仅要求学生每天一定要完成规定的阅读量,还要提出阅读进度、阅读方式、阅读效率和阅读检查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语文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便于检查,开展课外读书知识竞赛的形式检查等。
要帮助学生对自己每学期、每月、每周、甚至每日的阅读量、阅读内容、阅读时间、阅读方式等作一个合理有序的安排。应当对读书计划的落实情况做到定期检查,通过多种手段不断督促,长期强化,才能保证阅读计划不只停留在纸张上,而是真正落实到位,切实保证每位学生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课标所规定的课外阅读要求,才能使学生养成“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的课外阅读习惯。
四、适当交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首先,快速而用心地阅读。这种阅读,要求学生“通过目视和心想去领会句子的一部分或不长的整个句子,眼光离得开书本,口头说得出记住了的东西,同时还进行思考——不仅思考所读的内容,而且思考跟所读材料有关的情景、形象、观念、事实和现象。”其次,做读书笔记。提纲式——写提纲能训练思考的能力,即阅读科学著作时把主要的、关键的、需要加以思考的问题罗列出来,建立起所学内容的逻辑“骨架”;摘抄式——把书籍、报纸、杂志中与自己的学习内容有关的材料抄下来,把有意思的词汇或不懂的词、喜欢的短语和各种句子等摘抄下来;心得式——在书的页边上写下一些有关的批语,好像在跟作者进行争论。这些方法可根据读物的特点和学生的喜好单一或者综合地使用,目的是用来记录那些一闪即逝的思想。还应当鼓励学生文学爱好者由赏读作品向自由创作发展,教学生写读后感,积极向校园广播、报纸、刊物投稿,让他们有成功感,从而激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五、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反思与总结
“读而不思则罔”,只阅读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流于肤浅。阅读后进行反思与总结,不仅能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更能提高能力,培养习惯,陶冶情操,提升道德素质。因此,课外阅读后注重引导学生对自身的阅读过程及自我的阅读理解进行再思考。让学生反思与总结什么?一是解读文本,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二是考察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方法论;三是衡量文本历史和现实的社会意义与价值;四是通过阅读观照自身,提高自我修养。怎么反思与总结?一是写反思记录。记录形式可以是日记式、表格式,也可以是卡片式、随笔式。写下自己对文本内容、作者思想、社会意义等方面的感受、体会与思考。二是与他人交流沟通,在思想碰撞中发现问题与不足,调整思路,改进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初中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当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有序、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我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给学生推荐恰当课外阅读读物
当今社会,文如海,书如山。一个人“在势固不能尽读,在理也不必尽读”。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学生,更应审慎的选择读物。亚瑟·李在《给一位爱好读书的孩子的信》中说:“你最好尽可能选些能震撼你心弦的高贵作品来读,这种作品对于你心灵的激荡,才有真正的好处”。
推荐课外读物,教师应坚持两条基本的原则,即经典性与前沿性。对于经典性的作品,要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最基本的篇目,这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基本保证。划定的这些作品,要让学生原汁原味地去阅读,可以用“注释引导”的方式扫除学生读文过程中的障碍,帮助学生阅读,而不应该“改编删译”后学生阅读。因为让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过程,不仅是吸取精华的过程,也是鉴别、欣赏的过程。对于前沿性的作品,教师要精挑细选,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指导,使学生既能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又不至于在浩瀚的书海中迷失方向。具体而言,向七年级的学生可推荐以童话、寓言、神话、故事为主的读物;八年级则推荐以青年修养、理想情操、名人传记、科普读物为主的读物;九年级可推荐以中外名著为主的读物。如本学年,我向七年级的学生推荐了以下书目:《木偶奇遇记》《安徒生童话选》《西游记》《鲁宾逊漂流记》《爱的教育》《哈利波特》《上下五千年》《读者文摘》《故事大王》;向八年级的学生推荐了《唐诗选》《宋词选》《繁星·春水》《余光中诗选》《走近袁隆平》《花季·雨季》《鲁迅作品精选》《少年天子》《中华散文百年精华》《射雕英雄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向九年级的学生推荐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唐吉诃德》《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泰戈尔诗选》《普希金诗选》《莎士比亚悲剧四种》。
三、帮助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外阅读亦然。在帮助学生确立课外阅读的目标和范围后,就要根据课外阅读的目标和范围指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对于农村的初中生来说,由于家庭条件方面的制约,课外阅读计划的制定,不但得从七至九年级进行宏观统筹规划,七年级新接班的老师还需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情况作一了解,然后再根据学生的课外阅读基础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可以根据新课标要求(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教材内容及每册教科书后的“名著导读”以及学生的阅读实际水平制订阅读计划,阅读量与阅读内容的梯度分配。
语文老师一定随时跟上课外阅读指导与阅读检查,督促阅读。阅读计划不仅要求学生每天一定要完成规定的阅读量,还要提出阅读进度、阅读方式、阅读效率和阅读检查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语文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便于检查,开展课外读书知识竞赛的形式检查等。
要帮助学生对自己每学期、每月、每周、甚至每日的阅读量、阅读内容、阅读时间、阅读方式等作一个合理有序的安排。应当对读书计划的落实情况做到定期检查,通过多种手段不断督促,长期强化,才能保证阅读计划不只停留在纸张上,而是真正落实到位,切实保证每位学生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课标所规定的课外阅读要求,才能使学生养成“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的课外阅读习惯。
四、适当交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首先,快速而用心地阅读。这种阅读,要求学生“通过目视和心想去领会句子的一部分或不长的整个句子,眼光离得开书本,口头说得出记住了的东西,同时还进行思考——不仅思考所读的内容,而且思考跟所读材料有关的情景、形象、观念、事实和现象。”其次,做读书笔记。提纲式——写提纲能训练思考的能力,即阅读科学著作时把主要的、关键的、需要加以思考的问题罗列出来,建立起所学内容的逻辑“骨架”;摘抄式——把书籍、报纸、杂志中与自己的学习内容有关的材料抄下来,把有意思的词汇或不懂的词、喜欢的短语和各种句子等摘抄下来;心得式——在书的页边上写下一些有关的批语,好像在跟作者进行争论。这些方法可根据读物的特点和学生的喜好单一或者综合地使用,目的是用来记录那些一闪即逝的思想。还应当鼓励学生文学爱好者由赏读作品向自由创作发展,教学生写读后感,积极向校园广播、报纸、刊物投稿,让他们有成功感,从而激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五、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反思与总结
“读而不思则罔”,只阅读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流于肤浅。阅读后进行反思与总结,不仅能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更能提高能力,培养习惯,陶冶情操,提升道德素质。因此,课外阅读后注重引导学生对自身的阅读过程及自我的阅读理解进行再思考。让学生反思与总结什么?一是解读文本,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二是考察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方法论;三是衡量文本历史和现实的社会意义与价值;四是通过阅读观照自身,提高自我修养。怎么反思与总结?一是写反思记录。记录形式可以是日记式、表格式,也可以是卡片式、随笔式。写下自己对文本内容、作者思想、社会意义等方面的感受、体会与思考。二是与他人交流沟通,在思想碰撞中发现问题与不足,调整思路,改进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初中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当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有序、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