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医学教育任务繁重,且带有极强的专业性,使医学院校的人文氛围较为缺乏,医学生的视野相对狭窄。课题组利用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开设人文修养、普通话、形体训练等课程,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人文熏陶,提升了学生的审美品位。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实践
针对当前医科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情况,“医科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组成员在南阳医专党委及主要领导的支持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通过两年的实践,对提升目前医学生人文素养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具体做法是:
一、制定实施方案
为了顺利完成课题任务,并从本课题中寻找到一种提升学生根本素质的途径,我们制定了严密的实施方案。
具体方案如下:
1.对在校学生取样300名进行人文素质的书面及情景测试:2006年3月一次,2007年3月一次,并与非取样学生进行对比。
2.举办讲座:历史讲座两次;文学讲座两次;艺术讲座一次。
3.参与校园文化艺术节一次。
4.筹备举行元旦晚会一次。
5.给学生布置阅读优秀作品20部,学生写阅读笔记10篇。
6.开座谈会交流学习体会两次。
7.利用新编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语文》,侧重进行人文素质培养两学年,
让学生掌握3500常用字,组织学生测试3500常用字。会说标准的普通话,组织学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一次。
8.举行美文朗诵会一次,专题辩论会一次。
9.组织参观画展一次。
10.到南阳人文景点参观一次,并写一篇“爱我家乡”的文章。
11.开展孝敬父母四个一活动。一月给父母写一封信;每周给父母打一次电话;给父母洗一次衣服(做一顿饭);写一篇感谢父母的作文。评选出优秀者并颁奖。到学生家中家访,了解学生孝敬父母的情况。
12.到医院看望病人3次。
13.到农村调查患病群众,收集病人对医生的希望,培养大慈恻隐之心。
14.运用多媒体教学,观看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播出的《裘法祖》一集,然后开展讨论,树立自己的从医理想。
二、注重环境育人
现在很多人认为校园文化只是唱唱跳跳,只是共青团、学工部等少数部门的事。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认为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党、政、工、团、后勤、教务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组织,齐抓共管,形成对人才素质的综合培养模式。
我校注重全方位育人,特别是环境育人。比如,我校后勤部门在校文明办的帮助下,在校园内设立了很多人文景点,每个景点都有一些充满爱心的话语。在教室、寝室都有同学们精心制作的装饰物,用鲜活的生活代替那些死板的说教,使学生备感亲切,感受到了生命的可爱,提高了对生活的兴趣和品位。草坪上有亲切的问候和警示,体现了浓郁的人文特征。
我们还注重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传道”当属首位,“先教学生如何做人,再教学生如何做事”的顺序决不能颠倒。学校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使他们课上课下、言谈举止中都透着人文的气息,将教书和育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学生知识的源泉,做人的楷模。2007年8月,南阳医专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依法执教,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精心施教;勤奋好学;求真务实,端正师风;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团结协作,尊重他人;作风正派,廉洁从教;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等。
三、借助校园文化活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科学教育是一种全方位、多渠道的教育,在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中,除了加强人文科学课程的开设外,还应当结合多种非课程教育手段同时进行。
加強校园文化建设,就要做好以校园文化为载体,重视和发挥文化对医学生的思想、认识、情操的潜移默化作用,让医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受到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感染和熏陶,创造一个文明、整洁、高雅的学习园地和一个优美的人文环境,努力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使校园文化在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等方面发挥人文科学课程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两年来,我们进行了一些针对性的活动,比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文艺晚会、主题班会、摄影大赛、诗歌朗诵会、论辩、演讲、英文小品表演、普通话讲座、历史讲座、文学讲座、艺术讲座。在课外活动中我们更要注意的是文艺汇演、摄影大赛等活动的思想性,我们在进行人文素质培养中还要体现对人、对生命的观照。这些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它陶冶了学生的情感,能够净化学生的灵魂,有力地推动了人文素质培养的深入。
在课外活动中我们还可以进行多读书、读好书的竞赛。对现在的青年人来说,读书并不是难事,可是他们读的书层次差别很大,还有的学生将黄色书刊带到课堂上去读,津津有味。而在课下,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不愿意参加,只想把时间花费到上网聊天和暴力游戏上。这些学生入校时还青春焕发,但一年不到,就憔悴不堪。经过询问你就会得知这些学生都是网吧常客,夜不归宿是家常便饭。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就要通过课外活动引导他们,让他们了解什么是有害的,什么是有益的。让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丰富起来,没有时间去想入非非。
四、利用课堂教学进行人文素质培养
1.开设丰富多彩的人文课程
我们认识到开设人文科学课程,做好与多种非课程教育手段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以前,医科大学主要是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和外语等少数几门人文科学的课程。近些年来,国家教委一再强调要将我国的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为使医学生获得更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拓宽其知识面,更好地了解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融合,我们学校在注意继续开好原有的几门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以外,相继开设了一批新的有关人文科学的课程。对护理、临床医学、助产等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学时不等的社交礼仪、语文、普通话、写作、道德伦理、书法写字、演讲、论辩等文化课,还针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舞蹈和形体训练、美学欣赏课程。我们这些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人文修养。美学欣赏课程,使学生既增加了美学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特别是普通话课程,我们课题组根据医学生的需求,编写了针对性的《医学生普通话学习指南》讲义,并申报了校内课题,拟在2008年4月由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人文科学课程的增加,表明我们学校朝着加强人文科学的教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内容
人文学科的教师要担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其他专业课教师也要认识到人文修养对医学生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重视课堂教学中人文素质的灌输是非常重要的。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我们利用医学美容等课程进行审美观教育。在外科、内科、妇科、儿科等教学中都渗透人文修养的内容。比如,外科教学中,我们教育学生应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尊重病人的选择,关心病人的心理接受能力;在妇科教学中,我们注意从心理上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使之从思想上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解剖课实验教学中,老师注重学生恐惧心理的消除。
五、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进行人文素质培养
在医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拓展对他们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空间。医学生应当深入社会、深入生活,亲自感知和体验人文精神。我们带领课题组取样学生走出去,利用社会的人文精神教育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南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人文景观丰富,南阳汉画馆全国闻名,武侯祠、医圣祠等名胜更是妇孺皆知。我们带领学生去参观这些古迹,让学生与历史对话,与古人谈心,了解历史,了解文化。通过活动,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感情。
在敬老院,我们带领学生为孤寡老人带去祝福和慰问,用爱心去温暖这些风烛残年的生命,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无私的关爱。
在我校第一附属醫院我们让学生看到了医学的高新技术,学生们感到医学高新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文关怀,亲身感受到医务工作的神圣与艰辛,病人的需要与渴望。大家一致认为:具有使命感和有理想的医生,给病人的首先是心理的关怀,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在此基础上,医生尽最大可能调动病人要求治愈的潜在积极性,使患者经过医学新技术和正确的医治手段达到恢复健康的目标。同时,医生也在给病人治病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
比如在胃镜检查室我们的学生看到病人的痛苦状态,真切体会到百姓是多么期盼高素质的优秀医生。
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睦共处
医生面对的不仅是疾病,更是病人,而病人是社会人,学会了解人,理解人,与身体甚至心理有疾病的病人打交道是一门艺术,一种本领。医学院校的“准医生”必须学会怎样与人交往,怎样跟病人打交道,这直接关系到他能否顺利成长为病人信得过、可依赖的医生。1993年爱丁堡会议发表的《世界医学高峰会议公报》对医生的素质提出明确要求:“医生应促进健康,防治疾病,提供初级卫生保健;医生要遵守职业道德,热心为病人服务和减轻病人痛苦;医生还应是优秀的卫生工作管理人员;病人和社区的代言人;出色的交际家;有创建的思想家,信息专家,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的开业者和终身努力学习的学者。”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有些医生虽然动手能力较强,但自以为是,在询问病史时不注意态度和方式,很容易引起病人的不满导致医患纠纷。有些医生对病人显得不耐烦,检查时又不体谅病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原因就是这些医生往往只重视专业素质而冷落人文素质。相反,曾经担当学生干部的学生则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在担当学生干部时就自觉地培养了如何与不同人打交道的交际能力。为此,我们为学生作示范,就询问病史和体检使用的语言、语气、态度、方式、地点等具体细节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明白事理,学会尊重病人,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实践证明,医学生参加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社会实践,对培养一个好的医学生应具备的善于交流﹑有成熟的心理素养﹑有情感和有责任心的良好素质奠定了基础。
“人文教育是当今医学教育的抉择,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待提升,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塑造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基本指导思想是融人文精神于医学教育之中”。通过课题组的三年工作,我们深深地感到:人文修养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灵魂,如果没有这个灵魂作统帅,那么,再好的技术也是没有价值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课题组的取样学生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他们也深刻地体会到了自己文学艺术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对人生有了一定的认识,自己的理想信念有了进一步的确立。如果说有收获,我们觉得学生的收获是最大的。缺憾是我们的取样学生还是较少,如果这种认识真正为学校的领导者所认同,那么,我们的学生——未来的医生,将会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由于粗心和不负责任而产生的医疗纠纷将会越来越少,“和谐社会”将离我们越来越近。
愿我们的医生都能明晰“大医精诚”的深刻内涵,做一个造福社会、造福人民的苍生大医!
参考文献
[1] 沈慈勇、刘尚礼.浅谈医学生人文社会知识教育《中山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增刊,第116页
[2]郝希山融医学人文精神于医学教育之中〔J〕医学与哲学,2003年第3期第7-8页
(作者简介:冯晓青,女,1965年2月出生,硕士学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实践
针对当前医科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情况,“医科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组成员在南阳医专党委及主要领导的支持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通过两年的实践,对提升目前医学生人文素养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具体做法是:
一、制定实施方案
为了顺利完成课题任务,并从本课题中寻找到一种提升学生根本素质的途径,我们制定了严密的实施方案。
具体方案如下:
1.对在校学生取样300名进行人文素质的书面及情景测试:2006年3月一次,2007年3月一次,并与非取样学生进行对比。
2.举办讲座:历史讲座两次;文学讲座两次;艺术讲座一次。
3.参与校园文化艺术节一次。
4.筹备举行元旦晚会一次。
5.给学生布置阅读优秀作品20部,学生写阅读笔记10篇。
6.开座谈会交流学习体会两次。
7.利用新编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语文》,侧重进行人文素质培养两学年,
让学生掌握3500常用字,组织学生测试3500常用字。会说标准的普通话,组织学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一次。
8.举行美文朗诵会一次,专题辩论会一次。
9.组织参观画展一次。
10.到南阳人文景点参观一次,并写一篇“爱我家乡”的文章。
11.开展孝敬父母四个一活动。一月给父母写一封信;每周给父母打一次电话;给父母洗一次衣服(做一顿饭);写一篇感谢父母的作文。评选出优秀者并颁奖。到学生家中家访,了解学生孝敬父母的情况。
12.到医院看望病人3次。
13.到农村调查患病群众,收集病人对医生的希望,培养大慈恻隐之心。
14.运用多媒体教学,观看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播出的《裘法祖》一集,然后开展讨论,树立自己的从医理想。
二、注重环境育人
现在很多人认为校园文化只是唱唱跳跳,只是共青团、学工部等少数部门的事。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认为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党、政、工、团、后勤、教务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组织,齐抓共管,形成对人才素质的综合培养模式。
我校注重全方位育人,特别是环境育人。比如,我校后勤部门在校文明办的帮助下,在校园内设立了很多人文景点,每个景点都有一些充满爱心的话语。在教室、寝室都有同学们精心制作的装饰物,用鲜活的生活代替那些死板的说教,使学生备感亲切,感受到了生命的可爱,提高了对生活的兴趣和品位。草坪上有亲切的问候和警示,体现了浓郁的人文特征。
我们还注重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传道”当属首位,“先教学生如何做人,再教学生如何做事”的顺序决不能颠倒。学校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使他们课上课下、言谈举止中都透着人文的气息,将教书和育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学生知识的源泉,做人的楷模。2007年8月,南阳医专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依法执教,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精心施教;勤奋好学;求真务实,端正师风;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团结协作,尊重他人;作风正派,廉洁从教;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等。
三、借助校园文化活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科学教育是一种全方位、多渠道的教育,在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中,除了加强人文科学课程的开设外,还应当结合多种非课程教育手段同时进行。
加強校园文化建设,就要做好以校园文化为载体,重视和发挥文化对医学生的思想、认识、情操的潜移默化作用,让医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受到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感染和熏陶,创造一个文明、整洁、高雅的学习园地和一个优美的人文环境,努力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使校园文化在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等方面发挥人文科学课程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两年来,我们进行了一些针对性的活动,比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文艺晚会、主题班会、摄影大赛、诗歌朗诵会、论辩、演讲、英文小品表演、普通话讲座、历史讲座、文学讲座、艺术讲座。在课外活动中我们更要注意的是文艺汇演、摄影大赛等活动的思想性,我们在进行人文素质培养中还要体现对人、对生命的观照。这些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它陶冶了学生的情感,能够净化学生的灵魂,有力地推动了人文素质培养的深入。
在课外活动中我们还可以进行多读书、读好书的竞赛。对现在的青年人来说,读书并不是难事,可是他们读的书层次差别很大,还有的学生将黄色书刊带到课堂上去读,津津有味。而在课下,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不愿意参加,只想把时间花费到上网聊天和暴力游戏上。这些学生入校时还青春焕发,但一年不到,就憔悴不堪。经过询问你就会得知这些学生都是网吧常客,夜不归宿是家常便饭。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就要通过课外活动引导他们,让他们了解什么是有害的,什么是有益的。让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丰富起来,没有时间去想入非非。
四、利用课堂教学进行人文素质培养
1.开设丰富多彩的人文课程
我们认识到开设人文科学课程,做好与多种非课程教育手段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以前,医科大学主要是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和外语等少数几门人文科学的课程。近些年来,国家教委一再强调要将我国的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为使医学生获得更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拓宽其知识面,更好地了解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融合,我们学校在注意继续开好原有的几门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以外,相继开设了一批新的有关人文科学的课程。对护理、临床医学、助产等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学时不等的社交礼仪、语文、普通话、写作、道德伦理、书法写字、演讲、论辩等文化课,还针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舞蹈和形体训练、美学欣赏课程。我们这些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人文修养。美学欣赏课程,使学生既增加了美学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特别是普通话课程,我们课题组根据医学生的需求,编写了针对性的《医学生普通话学习指南》讲义,并申报了校内课题,拟在2008年4月由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人文科学课程的增加,表明我们学校朝着加强人文科学的教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内容
人文学科的教师要担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其他专业课教师也要认识到人文修养对医学生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重视课堂教学中人文素质的灌输是非常重要的。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我们利用医学美容等课程进行审美观教育。在外科、内科、妇科、儿科等教学中都渗透人文修养的内容。比如,外科教学中,我们教育学生应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尊重病人的选择,关心病人的心理接受能力;在妇科教学中,我们注意从心理上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使之从思想上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解剖课实验教学中,老师注重学生恐惧心理的消除。
五、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进行人文素质培养
在医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拓展对他们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空间。医学生应当深入社会、深入生活,亲自感知和体验人文精神。我们带领课题组取样学生走出去,利用社会的人文精神教育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南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人文景观丰富,南阳汉画馆全国闻名,武侯祠、医圣祠等名胜更是妇孺皆知。我们带领学生去参观这些古迹,让学生与历史对话,与古人谈心,了解历史,了解文化。通过活动,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感情。
在敬老院,我们带领学生为孤寡老人带去祝福和慰问,用爱心去温暖这些风烛残年的生命,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无私的关爱。
在我校第一附属醫院我们让学生看到了医学的高新技术,学生们感到医学高新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文关怀,亲身感受到医务工作的神圣与艰辛,病人的需要与渴望。大家一致认为:具有使命感和有理想的医生,给病人的首先是心理的关怀,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在此基础上,医生尽最大可能调动病人要求治愈的潜在积极性,使患者经过医学新技术和正确的医治手段达到恢复健康的目标。同时,医生也在给病人治病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
比如在胃镜检查室我们的学生看到病人的痛苦状态,真切体会到百姓是多么期盼高素质的优秀医生。
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睦共处
医生面对的不仅是疾病,更是病人,而病人是社会人,学会了解人,理解人,与身体甚至心理有疾病的病人打交道是一门艺术,一种本领。医学院校的“准医生”必须学会怎样与人交往,怎样跟病人打交道,这直接关系到他能否顺利成长为病人信得过、可依赖的医生。1993年爱丁堡会议发表的《世界医学高峰会议公报》对医生的素质提出明确要求:“医生应促进健康,防治疾病,提供初级卫生保健;医生要遵守职业道德,热心为病人服务和减轻病人痛苦;医生还应是优秀的卫生工作管理人员;病人和社区的代言人;出色的交际家;有创建的思想家,信息专家,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的开业者和终身努力学习的学者。”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有些医生虽然动手能力较强,但自以为是,在询问病史时不注意态度和方式,很容易引起病人的不满导致医患纠纷。有些医生对病人显得不耐烦,检查时又不体谅病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原因就是这些医生往往只重视专业素质而冷落人文素质。相反,曾经担当学生干部的学生则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在担当学生干部时就自觉地培养了如何与不同人打交道的交际能力。为此,我们为学生作示范,就询问病史和体检使用的语言、语气、态度、方式、地点等具体细节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明白事理,学会尊重病人,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实践证明,医学生参加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社会实践,对培养一个好的医学生应具备的善于交流﹑有成熟的心理素养﹑有情感和有责任心的良好素质奠定了基础。
“人文教育是当今医学教育的抉择,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待提升,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塑造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基本指导思想是融人文精神于医学教育之中”。通过课题组的三年工作,我们深深地感到:人文修养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灵魂,如果没有这个灵魂作统帅,那么,再好的技术也是没有价值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课题组的取样学生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他们也深刻地体会到了自己文学艺术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对人生有了一定的认识,自己的理想信念有了进一步的确立。如果说有收获,我们觉得学生的收获是最大的。缺憾是我们的取样学生还是较少,如果这种认识真正为学校的领导者所认同,那么,我们的学生——未来的医生,将会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由于粗心和不负责任而产生的医疗纠纷将会越来越少,“和谐社会”将离我们越来越近。
愿我们的医生都能明晰“大医精诚”的深刻内涵,做一个造福社会、造福人民的苍生大医!
参考文献
[1] 沈慈勇、刘尚礼.浅谈医学生人文社会知识教育《中山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增刊,第116页
[2]郝希山融医学人文精神于医学教育之中〔J〕医学与哲学,2003年第3期第7-8页
(作者简介:冯晓青,女,1965年2月出生,硕士学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