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在不断要求教学工作要以人为本 ,注重学生的德智美劳全面发展。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是一种具有高效性的集体学习模式,教师借助一定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后,学生依据教师提出的教学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学习,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教学指导,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助提升。本研究集中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用路径,希望本研究内容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科学;教学方法
引言: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对小学科学教学造成了阻碍,在被动学习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潜力和创新能力都被遏制,最终导致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停滞不前。新课改要求应该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探索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技能。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就能够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因此笔者试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的应用途径。
1.合理的划分学习小组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同。合作小组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优势互补。科学群体合作学习应遵循“群体内异质性、群体间同质性”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組,形成合作学习群体。即:第一,群体数量要合理,一般4-6人合适;第二,遵循“群体间同质性、群体内异质性、优势互补性”的原则,根据学生在知识库、学习能力、个性特征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组。使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优化组合,从而帮助学生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是全班群体公平竞争的基础;第三、群体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互换的或可移动的,允许学生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自由组合,提高新鲜度和合作学习兴趣,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机会。
2.创建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兴趣是构建生本课堂的首要环节,合作学习活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只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才能够逐步推进教学目标落实[1]。基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特点,构建教学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比较高效,结合小学生兴趣特点,创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利于激发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 “认识水”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了解水的三种形态,教师可以设定故事情境:“由于气候炎热而干旱,地里种的禾苗又干又渴,都蔫的低下了头,还好此时天上的云朵妈妈路过,看到了干枯的小禾苗就让自己的孩子小雨点留下来,让它们散落在大地上,撒播在各个角落里,融入了青青的小溪河水中,也密密地滴落在稻田里,小禾苗又焕发了活力,舒展开筋骨茁壮成长。然而,在太阳公公出来后,会有许多小雨点凝结成水汽蒸发成水蒸气,重新回到天空中,当然还有一部分落入到河流中的小雨点,它们将与溪流欢快地畅游,经历各种冒险,在天气变冷时还会凝结成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教师在这一精彩生动的视频课件播放与演绎中,不仅让学生们充分地了解了水的形态转变过程,还增强了科学探索兴趣。
3.强化合作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合作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核心环节,在实验观察和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机会,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认知与科学态度。教师要提前设计合作探究方案,给学生提供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目标和操作难点,增强学生探索兴趣的过程中,保证实验安全。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有效开展探究实验,在实验中解决疑惑,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应用价值的认知[2]。比如《溶解》这部分知识教学中,我们在指导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立足探究实验操作需求,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可以越过“溶解的快与慢”这部分知识,将“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这部分内容调整到前面的课时教学中来。聚焦材料准备环节,我们可以将实验操作中需要的冷水部分替换成热水,然后引导学生操作溶解食盐的实验。我在指导这个实验的时候,有的学生在实验开始的时候就发现有的人杯子里是热水、有的人则是冷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但是我并没有急着给学生解释,学生继续在100毫升水中溶解等量食盐,有的学生操作一会之后就说:“我都溶解到地6份了,为什么我的同桌才溶解第3份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开始聚焦水温对食盐溶解速度的影响,由此“溶解的快与慢”这个问题开始浮现出来。本课时完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学环节十分生动和有趣,体现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过程。
4.把握教材,解决疑点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把握教材的难点和疑点[3]。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根据教学内容,研究相关的学习策略,设计新颖的探究活动,设计有明确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合作活动,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共同进步。如我们可以根据季节时令来合理安排我们的教学内容顺序,把《叶和花》、《变色花》等安排在百花争艳的三月份,让孩子到户外去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花,这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花的基本特征,然后合作了解花的构造,探究认识花的区别,思维水平明显提升,科学课堂的“以生为本”教育活动更具趣味性。
结束语:
总之,基于小学科学教学现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肩负起选择合理教学方法的任务,结合新课改要求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传授学生自主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建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显然是提升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路径之一,但是就目前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水平来说,我们还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活动质量,合力构建有效的学科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婷惠.小学科学课堂合作探究教学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9,12(20):113-114.
[2]王艾.小学科学合作探究教学策略的有效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21(08):19-20.
[3]杨成功.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J].都市家教月刊,2018,12(34):81-83.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科学;教学方法
引言: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对小学科学教学造成了阻碍,在被动学习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潜力和创新能力都被遏制,最终导致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停滞不前。新课改要求应该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探索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技能。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就能够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因此笔者试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的应用途径。
1.合理的划分学习小组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同。合作小组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优势互补。科学群体合作学习应遵循“群体内异质性、群体间同质性”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組,形成合作学习群体。即:第一,群体数量要合理,一般4-6人合适;第二,遵循“群体间同质性、群体内异质性、优势互补性”的原则,根据学生在知识库、学习能力、个性特征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组。使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优化组合,从而帮助学生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是全班群体公平竞争的基础;第三、群体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互换的或可移动的,允许学生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自由组合,提高新鲜度和合作学习兴趣,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机会。
2.创建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兴趣是构建生本课堂的首要环节,合作学习活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只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才能够逐步推进教学目标落实[1]。基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特点,构建教学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比较高效,结合小学生兴趣特点,创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利于激发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 “认识水”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了解水的三种形态,教师可以设定故事情境:“由于气候炎热而干旱,地里种的禾苗又干又渴,都蔫的低下了头,还好此时天上的云朵妈妈路过,看到了干枯的小禾苗就让自己的孩子小雨点留下来,让它们散落在大地上,撒播在各个角落里,融入了青青的小溪河水中,也密密地滴落在稻田里,小禾苗又焕发了活力,舒展开筋骨茁壮成长。然而,在太阳公公出来后,会有许多小雨点凝结成水汽蒸发成水蒸气,重新回到天空中,当然还有一部分落入到河流中的小雨点,它们将与溪流欢快地畅游,经历各种冒险,在天气变冷时还会凝结成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教师在这一精彩生动的视频课件播放与演绎中,不仅让学生们充分地了解了水的形态转变过程,还增强了科学探索兴趣。
3.强化合作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合作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核心环节,在实验观察和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机会,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认知与科学态度。教师要提前设计合作探究方案,给学生提供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目标和操作难点,增强学生探索兴趣的过程中,保证实验安全。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有效开展探究实验,在实验中解决疑惑,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应用价值的认知[2]。比如《溶解》这部分知识教学中,我们在指导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立足探究实验操作需求,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可以越过“溶解的快与慢”这部分知识,将“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这部分内容调整到前面的课时教学中来。聚焦材料准备环节,我们可以将实验操作中需要的冷水部分替换成热水,然后引导学生操作溶解食盐的实验。我在指导这个实验的时候,有的学生在实验开始的时候就发现有的人杯子里是热水、有的人则是冷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但是我并没有急着给学生解释,学生继续在100毫升水中溶解等量食盐,有的学生操作一会之后就说:“我都溶解到地6份了,为什么我的同桌才溶解第3份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开始聚焦水温对食盐溶解速度的影响,由此“溶解的快与慢”这个问题开始浮现出来。本课时完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学环节十分生动和有趣,体现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过程。
4.把握教材,解决疑点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把握教材的难点和疑点[3]。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根据教学内容,研究相关的学习策略,设计新颖的探究活动,设计有明确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合作活动,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共同进步。如我们可以根据季节时令来合理安排我们的教学内容顺序,把《叶和花》、《变色花》等安排在百花争艳的三月份,让孩子到户外去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花,这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花的基本特征,然后合作了解花的构造,探究认识花的区别,思维水平明显提升,科学课堂的“以生为本”教育活动更具趣味性。
结束语:
总之,基于小学科学教学现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肩负起选择合理教学方法的任务,结合新课改要求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传授学生自主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建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显然是提升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路径之一,但是就目前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水平来说,我们还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活动质量,合力构建有效的学科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婷惠.小学科学课堂合作探究教学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9,12(20):113-114.
[2]王艾.小学科学合作探究教学策略的有效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21(08):19-20.
[3]杨成功.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J].都市家教月刊,2018,12(34):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