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生唱出节奏的基本律动、练好细腻的行腔、准确清晰地读词、有感情的换气等歌曲演唱的处理方法,根据音乐的表现规律演唱歌曲。
【关键词】声乐教学 演唱规律
【中图分类号】G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98-01
一些声乐专业的学生,其有较高的文学鉴赏水平,能对歌词作很好的诠释,也有满腔激情,但唱起来却很平淡,这主要是由于未掌握音乐表达规律的缘故。
而歌唱家们,尽管每人表达的深浅程度有别,侧重面各异,表现手法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但在表达一首歌曲时,总是要先分析它的歌词、曲调、伴奏和声,综合研究作品的创作年代、作曲家的风格、特点,深入把握歌曲的感情基调及其发展,并使自己受到感动,再依据音乐的表现规律尽情地演唱。他们对歌曲的分析、研究、表达的过程是有共性的。
音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首先必须把歌曲演唱的处理方法教给学生,让其掌握音乐表达的一般规律,主要有:
一、准确把握有律动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乐感和核心。节奏既要求准确、稳定,更需富有律动,充满活力。歌唱时要把节奏中的强拍、弱拍分清,歌词中的重点字突出唱出来。节奏的处理要注意下面几点:
1.唱出节奏的基本律动
这是基础乐理中讲到的知识和手法,即强弱拍的规律。二拍子是强、弱/强、弱;三拍子是:强、弱、弱/强、弱;四拍子是强、弱、次强、弱。演唱时强拍唱出来,弱拍带过去,这样才有律动。
2.细心地唱好后半拍
一般说,从正拍起音的乐句通常是叙述、肯定的情绪,而从后半拍起音的乐句通常表现感怀、赞叹和询问、思考的意境。因此,作为乐句起音的后半拍音,应起得非常轻柔,富有流动感,呈不稳定性,唱这样的句子应有请进来或流出去的感觉。
二、练好细腻流畅的行腔
如果说节奏是歌曲的骨架,行腔则是歌曲的肌肤,行腔要求细腻、圆润、流畅,要达到这一要求,应注意下面几点:
1.思想连贯,一气呵成
行腔的目的是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每一首歌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而中心思想又是由每一乐句的意思相连接所组成,也就是说,思想连贯才能使行腔流畅。因此,行腔时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即唱歌要一句一句地唱,且是每一句都是一气呵成将它唱完,如果只是一拍一拍地唱,唱腔一定是一顿一顿地,既缺乏美感又不能深刻地表达歌曲的感情。
2.抑扬顿挫,层次鲜明
节奏讲究律动,行腔讲究顿挫,平铺直叙就没有表现力。每首歌曲都有高潮,高潮之前应有准备,之后应有收尾,每一小乐段也有小的起伏,每一乐句也有小的变化,就是一个延长的单音,演唱时也应流畅有发展,可以渐强,也可以渐弱;可以强——弱——强;也可以弱——强——弱。对抑扬顿挫应进行研究,根据歌词意思的感情发展、节奏的律动和旋律的行进着意刻画安排。
3.拖腔细腻,意味深长
拖腔指一字多音的唱腔。歌曲中并不是每个音符都是一个字,常有一个字要占用多个音符,如《草原之夜》的“琴”字;《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缠”字各用了十一、十二个音符,当“琴”或“缠”字唱出后,其余十几个音符就是该字的拖腔。在拖腔部分只保留该字的韵腹,并以很轻柔、流畅、连贯的声音带过去即可,切勿用唱字时的同等音量,更不能在拖腔时有棱有角,这样处理拖腔就优美,意味深长。
三、准确、清晰的读词
歌曲与乐曲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有歌词,因此对歌曲的表达很重要的一环是将歌词表达好,读词不仅要读清意思,要饱含感情,而且要把句子的内涵表达确切,这方面话剧演员非常讲究,值得我们借鉴。句子的内涵指什么?举一例:“我不怨你”,其内涵可作三种解释,强调“我”,表明我是不会怨你的,别人怨不怨你就不好说了;强调“不怨”,则表明你虽错了,我还是可以原谅你的,所以说我“不怨”你;强调“你”,则表明此错在别人,所以“不怨”你。如无法确定哪种内涵准确,就得从歌词的整体意思出发,方能确定其准确内涵。
四、有感情地换气
人在不同情绪下,讲话时的气息状态不同,换气也不同,并与情绪相一致。激动时,气息很有弹力,换气急促、强烈;忧伤时,气息平缓,换气就深沉、缓慢。虽然换气的动作要求是相同的,但情绪不同,效果就完全不同处理手法是互相渗透,不一样。因此,歌唱时要带着歌曲的感情来换气,使换气与表达歌曲的内容融为一体,切不可因换气割断了歌曲的连贯与完整,各种处理手法间的辨证关系互相制约的,而且是有一定限度的。
1.快与慢
唱快的曲子,内心应有稳定感,强调旋律的流畅、连贯。不能一拍紧逼一拍地往前赶,否则显得急躁慌乱,也快不起来,唱慢曲子应强调流动感,情绪很饱满地往前进行,每一个音都有很明显的走向,不能一拍一顿,否则沉重无表现力。
2.强与弱
强音不是使劲,强要恰到好处,有节制,以兴奋、尽情地使声音很松弛地全部放出来为适度,红花需要绿叶的衬托,强音需要弱音的铺垫,弱音唱好了,强音才能更显威力,强要得法,强中有弱。
3.高亢与低回
演唱高亢的声音,气息应下沉,力量要放下来,心胸应坦然;唱低回的声音,则应将声音送到头顶,声音不能压。“高音低唱、低音高唱”,这种唱法高低音区统一,表现力强。
作者简介:
毛书波,男,山东省莱州市人,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烟台理工学校艺术部副主任,从事音乐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声乐教学 演唱规律
【中图分类号】G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98-01
一些声乐专业的学生,其有较高的文学鉴赏水平,能对歌词作很好的诠释,也有满腔激情,但唱起来却很平淡,这主要是由于未掌握音乐表达规律的缘故。
而歌唱家们,尽管每人表达的深浅程度有别,侧重面各异,表现手法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但在表达一首歌曲时,总是要先分析它的歌词、曲调、伴奏和声,综合研究作品的创作年代、作曲家的风格、特点,深入把握歌曲的感情基调及其发展,并使自己受到感动,再依据音乐的表现规律尽情地演唱。他们对歌曲的分析、研究、表达的过程是有共性的。
音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首先必须把歌曲演唱的处理方法教给学生,让其掌握音乐表达的一般规律,主要有:
一、准确把握有律动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乐感和核心。节奏既要求准确、稳定,更需富有律动,充满活力。歌唱时要把节奏中的强拍、弱拍分清,歌词中的重点字突出唱出来。节奏的处理要注意下面几点:
1.唱出节奏的基本律动
这是基础乐理中讲到的知识和手法,即强弱拍的规律。二拍子是强、弱/强、弱;三拍子是:强、弱、弱/强、弱;四拍子是强、弱、次强、弱。演唱时强拍唱出来,弱拍带过去,这样才有律动。
2.细心地唱好后半拍
一般说,从正拍起音的乐句通常是叙述、肯定的情绪,而从后半拍起音的乐句通常表现感怀、赞叹和询问、思考的意境。因此,作为乐句起音的后半拍音,应起得非常轻柔,富有流动感,呈不稳定性,唱这样的句子应有请进来或流出去的感觉。
二、练好细腻流畅的行腔
如果说节奏是歌曲的骨架,行腔则是歌曲的肌肤,行腔要求细腻、圆润、流畅,要达到这一要求,应注意下面几点:
1.思想连贯,一气呵成
行腔的目的是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每一首歌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而中心思想又是由每一乐句的意思相连接所组成,也就是说,思想连贯才能使行腔流畅。因此,行腔时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即唱歌要一句一句地唱,且是每一句都是一气呵成将它唱完,如果只是一拍一拍地唱,唱腔一定是一顿一顿地,既缺乏美感又不能深刻地表达歌曲的感情。
2.抑扬顿挫,层次鲜明
节奏讲究律动,行腔讲究顿挫,平铺直叙就没有表现力。每首歌曲都有高潮,高潮之前应有准备,之后应有收尾,每一小乐段也有小的起伏,每一乐句也有小的变化,就是一个延长的单音,演唱时也应流畅有发展,可以渐强,也可以渐弱;可以强——弱——强;也可以弱——强——弱。对抑扬顿挫应进行研究,根据歌词意思的感情发展、节奏的律动和旋律的行进着意刻画安排。
3.拖腔细腻,意味深长
拖腔指一字多音的唱腔。歌曲中并不是每个音符都是一个字,常有一个字要占用多个音符,如《草原之夜》的“琴”字;《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缠”字各用了十一、十二个音符,当“琴”或“缠”字唱出后,其余十几个音符就是该字的拖腔。在拖腔部分只保留该字的韵腹,并以很轻柔、流畅、连贯的声音带过去即可,切勿用唱字时的同等音量,更不能在拖腔时有棱有角,这样处理拖腔就优美,意味深长。
三、准确、清晰的读词
歌曲与乐曲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有歌词,因此对歌曲的表达很重要的一环是将歌词表达好,读词不仅要读清意思,要饱含感情,而且要把句子的内涵表达确切,这方面话剧演员非常讲究,值得我们借鉴。句子的内涵指什么?举一例:“我不怨你”,其内涵可作三种解释,强调“我”,表明我是不会怨你的,别人怨不怨你就不好说了;强调“不怨”,则表明你虽错了,我还是可以原谅你的,所以说我“不怨”你;强调“你”,则表明此错在别人,所以“不怨”你。如无法确定哪种内涵准确,就得从歌词的整体意思出发,方能确定其准确内涵。
四、有感情地换气
人在不同情绪下,讲话时的气息状态不同,换气也不同,并与情绪相一致。激动时,气息很有弹力,换气急促、强烈;忧伤时,气息平缓,换气就深沉、缓慢。虽然换气的动作要求是相同的,但情绪不同,效果就完全不同处理手法是互相渗透,不一样。因此,歌唱时要带着歌曲的感情来换气,使换气与表达歌曲的内容融为一体,切不可因换气割断了歌曲的连贯与完整,各种处理手法间的辨证关系互相制约的,而且是有一定限度的。
1.快与慢
唱快的曲子,内心应有稳定感,强调旋律的流畅、连贯。不能一拍紧逼一拍地往前赶,否则显得急躁慌乱,也快不起来,唱慢曲子应强调流动感,情绪很饱满地往前进行,每一个音都有很明显的走向,不能一拍一顿,否则沉重无表现力。
2.强与弱
强音不是使劲,强要恰到好处,有节制,以兴奋、尽情地使声音很松弛地全部放出来为适度,红花需要绿叶的衬托,强音需要弱音的铺垫,弱音唱好了,强音才能更显威力,强要得法,强中有弱。
3.高亢与低回
演唱高亢的声音,气息应下沉,力量要放下来,心胸应坦然;唱低回的声音,则应将声音送到头顶,声音不能压。“高音低唱、低音高唱”,这种唱法高低音区统一,表现力强。
作者简介:
毛书波,男,山东省莱州市人,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烟台理工学校艺术部副主任,从事音乐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