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再障贫血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取73例研究对象(即:我院2020.02-2021.02收治再障貧血患者),随机信封法分为试验、参照组,前者行临床护理路径(n=37),后者行常规护理(n=36),观察心理状态、满意度变化,对比并发症率。结果:经护理,试验组满意度(91.58±6.39)分,比参照组(85.76±6.57)分高,并发症率22.22%,抑郁度(45.56±4.75)分,焦虑度(47.85±4.19)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有提升再障贫血患者满意度,减少其并发症和负性情绪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满意度分析;临床效果;临床护理路径;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由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所致,临床症状以感染、出血、贫血最为常见,属于造血系统疾病[1]。护理工作则是提升整体疗效的重要环节,对再障贫血患者而言,常规护理模式难以针对性满足其护理需求,对护士工作经验有较高依赖性。故此,本文以我院2020.02-2021.02收治再障贫血患者为参考,分析论述了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73例研究对象(即:我院2020.02-2021.02收治再障贫血患者,已提交伦理委员会获批),排除标准:(1)认知障碍、精神疾病严重者;(2)资料不全,免疫功能不全者;(3)中途退出,依从性差者;(4)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纳入标准: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再障贫血患者。参照组2~10年病程,平均(4.61±1.05)年,25~63岁,平均(41.77±4.26)岁,试验组2~10年病程,平均(4.59±1.02)年,25~64岁,平均(41.83±4.29)岁,(P>0.05)。
1.2方法
参照组行用药、病情监测等常规护理,试验组护理路径干预方法如下:(1)组建护理干预小组,遵从循证医学理念,依据患者身心状态、实际病况拟定护理路径表,并参考患者个体化需求进行调整。(2)饮食干预:对患者饮食结构进行合理化调整,增加粗纤维、蛋白质食物摄入量,引导患者及时饮水,适量摄入维生素,避免食用过烫、刺激性辛辣食品,尽量进食流质食物,防止损伤胃部。(3)心理干预:加强宣教工作的通知,对患者情绪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定期评估其心理状态,采取安抚、心理疏导,解答疑虑等措施减轻患者不安情绪与心理压力,改善其心理状态。(4)并发症干预:监督患者及时清洁肛周部位、清洁口腔,叮嘱患者注意是否存在便血情况,以便于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减少感染风险。
1.3观察指标
以自制问卷调查满意度,满意度与分值正相关,定期以SAS、SDS量表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分值越低,情绪状态越佳。密切观察患者肛周、口腔、呼吸道感染情况,评估护理作用。
1.4统计学分析
SPSS22.0处理数据,以X2、t分别检验计数(%)、计量( )资料,P<0.05。
2.结果
2.1心理状态、满意度观察
分析表1:干预后,试验组满意度(91.58±6.39)分,比参照组(85.76±6.57)分高,抑郁度(45.56±4.75)分,焦虑度(47.85±4.19)分,低于参照组,P<0.05。
2.2并发症率
分析表2,参照组5.56%(2/36)肛周感染,5.56%(2/36)口腔感染,11.11%(4/36)呼吸道感染,合计22.22%(8/36),比试验组5.41%(2/37)并发症率高,P<0.05。
3.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具有不易痊愈、病情反复、治疗周期长的特质,属于常见的造血系统疾病,长期受病情折磨,患者极易丧失治疗信心[2],出现消极生活态度,从而增加了护理难度,临床护理路径可解决常规护理针对性、规范性不足的问题,切实提升整体护理服务水平[3],对治疗效果有积极影响。
分析表1、表2可得:护理干预后,参照组情绪状态、并发症状况、满意度虽有改善,但改善幅度依然比试验组小,总结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价值:一方面,组建护理小组,依据患者实际需求拟定、调整干预路径表可提升护理有效性,有助于满足不同患者个体化需求,提升其满意度[4]。另一方面,逐一落实饮食干预、心理干预、临床宣教、并发症干预等护理措施可减少感染风险,改善患者身心状态[5]。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有提升再障贫血患者满意度,减少其并发症和负性情绪的应用价值,需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孙莉,郑美琼.针对性护理在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护理中的应用对降低感染率的价值[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6):325-326.
[2]吴艳荣,郑美琼.健康教育路径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对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的价值[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6):351-352.
[3]周晨,陈娟,陈静.再生障碍性贫血实施免疫抑制治疗给予针对性护理的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4):3551-3552.
[4]周晨,陈娟,陈静.健康教育路径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02):119-120.
[5]王新叶,吴心怡,陈芳娇,等.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合并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12):142-144.
关键词:满意度分析;临床效果;临床护理路径;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由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所致,临床症状以感染、出血、贫血最为常见,属于造血系统疾病[1]。护理工作则是提升整体疗效的重要环节,对再障贫血患者而言,常规护理模式难以针对性满足其护理需求,对护士工作经验有较高依赖性。故此,本文以我院2020.02-2021.02收治再障贫血患者为参考,分析论述了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73例研究对象(即:我院2020.02-2021.02收治再障贫血患者,已提交伦理委员会获批),排除标准:(1)认知障碍、精神疾病严重者;(2)资料不全,免疫功能不全者;(3)中途退出,依从性差者;(4)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纳入标准: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再障贫血患者。参照组2~10年病程,平均(4.61±1.05)年,25~63岁,平均(41.77±4.26)岁,试验组2~10年病程,平均(4.59±1.02)年,25~64岁,平均(41.83±4.29)岁,(P>0.05)。
1.2方法
参照组行用药、病情监测等常规护理,试验组护理路径干预方法如下:(1)组建护理干预小组,遵从循证医学理念,依据患者身心状态、实际病况拟定护理路径表,并参考患者个体化需求进行调整。(2)饮食干预:对患者饮食结构进行合理化调整,增加粗纤维、蛋白质食物摄入量,引导患者及时饮水,适量摄入维生素,避免食用过烫、刺激性辛辣食品,尽量进食流质食物,防止损伤胃部。(3)心理干预:加强宣教工作的通知,对患者情绪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定期评估其心理状态,采取安抚、心理疏导,解答疑虑等措施减轻患者不安情绪与心理压力,改善其心理状态。(4)并发症干预:监督患者及时清洁肛周部位、清洁口腔,叮嘱患者注意是否存在便血情况,以便于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减少感染风险。
1.3观察指标
以自制问卷调查满意度,满意度与分值正相关,定期以SAS、SDS量表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分值越低,情绪状态越佳。密切观察患者肛周、口腔、呼吸道感染情况,评估护理作用。
1.4统计学分析
SPSS22.0处理数据,以X2、t分别检验计数(%)、计量( )资料,P<0.05。
2.结果
2.1心理状态、满意度观察
分析表1:干预后,试验组满意度(91.58±6.39)分,比参照组(85.76±6.57)分高,抑郁度(45.56±4.75)分,焦虑度(47.85±4.19)分,低于参照组,P<0.05。
2.2并发症率
分析表2,参照组5.56%(2/36)肛周感染,5.56%(2/36)口腔感染,11.11%(4/36)呼吸道感染,合计22.22%(8/36),比试验组5.41%(2/37)并发症率高,P<0.05。
3.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具有不易痊愈、病情反复、治疗周期长的特质,属于常见的造血系统疾病,长期受病情折磨,患者极易丧失治疗信心[2],出现消极生活态度,从而增加了护理难度,临床护理路径可解决常规护理针对性、规范性不足的问题,切实提升整体护理服务水平[3],对治疗效果有积极影响。
分析表1、表2可得:护理干预后,参照组情绪状态、并发症状况、满意度虽有改善,但改善幅度依然比试验组小,总结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价值:一方面,组建护理小组,依据患者实际需求拟定、调整干预路径表可提升护理有效性,有助于满足不同患者个体化需求,提升其满意度[4]。另一方面,逐一落实饮食干预、心理干预、临床宣教、并发症干预等护理措施可减少感染风险,改善患者身心状态[5]。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有提升再障贫血患者满意度,减少其并发症和负性情绪的应用价值,需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孙莉,郑美琼.针对性护理在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护理中的应用对降低感染率的价值[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6):325-326.
[2]吴艳荣,郑美琼.健康教育路径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对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的价值[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6):351-352.
[3]周晨,陈娟,陈静.再生障碍性贫血实施免疫抑制治疗给予针对性护理的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4):3551-3552.
[4]周晨,陈娟,陈静.健康教育路径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02):119-120.
[5]王新叶,吴心怡,陈芳娇,等.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合并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12):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