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兴陆羽茶文化节暨第二节全国茶道哲学高峰论坛期间,在湖州名茶展示厅展出了42件日本茶挂。据悉,这是中国首个较大规模的日本茶挂展,展品的提供者系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禅艺文化丛书”编委会主任纯道。
这些茶挂,内容以高僧大德的禅语为主,融入了茶道思想、茶道美学与书法艺术。它虽与中国宋人“生活四雅”之一的“挂画”有着深厚的渊源,却是一种独具日本文化特色的独立艺术形式。在茶室中,它被视为所有茶道具中最重要的,主客都靠它领悟茶道三昧之境。因此,此次展出的藏品,其精神境界与文化艺术价值令人感到震撼:一幅小小的挂轴,竟蕴藏着如此深邃广奥的思想,而书法也是自成一格,雅人深致!同时,这也不禁启迪我们深思:在茶叶茶道之源的中国,在茶事茶文化方兴未艾的当下,究竟什么才是“茶道”?其应有的形式又是什么?
由禅入“茶”
他从未想过自己会深入到茶道领域。但,这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作为一位禅学学者,纯道在精研玄奥的禅理之同时,将禅宗美学思想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以禅艺的形式“落地”。
2016年8月,他与加拿大籍华裔作家周宇在2016上海书展上举办了《禅艺题记》《禅艺春秋》首发签售会,这两本书正是他主编的“禅艺文化丛书”一部分。他在现场的演讲中说: “近邻日本,禅却被认为是一种文化现象,可以渗透到生活各个方面。生活本来是松散的、散漫的、不修边幅的,但经过‘禅’的修理,可以变得精致、变得优雅、变得让人爱不释手。去过日本的人,常常会感叹: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不可以做到如此精致与优雅呢?”。
在他看来,这些产生了精致与优雅的“基因”本来就不只是日本独有的,而是中国古代禅师所创造出来的思想得到应用后的结果。“他们修行与弘法的过程中,在许多领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涉及的范围之广、创造的文化之甚、留下的遗产之多,是任何一个社会其它阶层和职业所无法比拟的!”
以文献为例,仅经典禅宗公案就有1700多则,通过这些问答式的公案,可以了解禅师们的美学思想,即“禅宗美学”。根据纯道的初步分类,竟涉及了18个领域,茶道便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他指出,随着当代茶文化的繁荣与复兴,国人对茶道及其与之关系密切的香道、花道给予了高度关注,而此三“道”却是日本“雅道”的“出口转内销”。“日本‘雅道’脱胎于中国宋代文人的‘生活四雅’,除了点茶、焚香、插花外,还有挂画。挂画,与同样由中国传播到日本的禅宗思想结合,并融入了日本的民族文化,逐渐演化成茶挂文化。”在撰写《禅艺茶道》时,纯道从文献中获知,早在中国宋代,由圆悟克勤禅师书写的“禅茶一味”书法真迹被其日本弟子带回日本,成为奈良大德寺“镇寺之宝”,并由临济宗禅师一休宗纯再传给日本茶道的开创人村田珠光。
“禅茶一味”不仅是日本史上第一件茶挂,也深刻影响了日本茶道的形成。珠光得到圆悟克勤的墨迹后如获至宝,极其膜拜。他把墨迹悬挂在草庵式茶室的“床之间”内,让所有进入茶室的人先礼拜后才能入座,有着强烈的宗教仪式感。作为圆悟克勤的第十三代法嗣,珠光开创了日本茶道,因而日本茶界奉“禅茶一味”的书法为“墨迹开山”。
“茶挂,其实就是从大宋传过去的,字是中国的、书法是中国的、内容也是中国的,却在日本得到了完整保留与完美呈现!”自2015年起,纯道陆续组织“禅艺团”到日本各大著名寺院参访,每到一处,都能看到茶室里有茶挂这一“标配”。望着茶挂上鲜活依旧、似曾相识的字句,在感叹、感慨的同时,也激起了他的浓厚兴趣。“有时,茶挂中的一两句禅语就会让我玩味思考多日,从查询到尝试释义,不亦乐乎。有些禅语,对中国人来说,早已很陌生,甚至闻所未闻,却被挂在了日本的茶室中。”从那时起,他就决定以收藏茶挂真迹为“入口”,深入探求日本茶道的精神内核,并借此反思中国的“茶道”。
可遇不可求
从阅读思考到收藏鉴赏,茶挂为纯道的禅艺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法门”。当他浸淫其中时,不仅收获快乐、感动与智慧,也获得“更多的精神力量与信仰动力”。
此次展出的42件茶挂,几乎是他现有藏品的全部。在过去的3年多时间中,他通过骨董店、美术品拍卖会、国内外藏家等渠道寻购,共收集到了50件的茶挂真迹。数量上虽不算多,但他看过的茶挂却有成百上干种,最终真正符合他收藏要求、被纳入囊中的这些,件件是可遇不可求的精品。
在鉴别收藏茶挂时,他一贯坚持“三好”原则:语好、字好、人好。“语好”,即茶挂的内容有深度、语有出处,值得品味。越是少见的内容越能引起他的关注,而那些老生常谈的语句则会在第一时间淘汰它,除非字写得特别漂亮。“字好”,即书法水准高,是一件书法精品。日本的挂轴有很多,但许多并非茶挂,有一个最基本的判断是:凡出现片假名的基本上都不是茶挂,因为日本茶道崇尚的是中国优秀书法作品,书写片假名在茶道中属于不入流的。此外,他也排斤各种“江湖体”。“人好”,即指书写者的背景详实,能找到出处,一般无法查实姓名者的茶挂尽量不收。在“人好”这一原则中,对于书写者的甄选,纯道亦有先后之分:首先是找寺院僧人的书法作品,尤其是禅师手书;其次是各流派茶道家元和著名茶人的作品,最后才是文人墨客与皇室政要的作品。
同传世的茶碗一样,每一件茶挂后面都有一个人,或書写者或拥有者,以及如影随形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十分耐人寻味,并给心灵带来感动。“就拿这件《三世十方力》来说吧。”他指着墙上一件笔法朴拙又不失雄浑的茶挂说。“你第一眼见到它,会觉得它就是一句佛语,并没有太多的感触。但是,如果你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就会有所感叹。”这件作品出自一位京都金阁寺僧人之手。众所周知,金阁寺是日本著名的临济宗寺院,因寺内核心建筑“舍利殿”外墙饰以金箔而得名。1950年时,有位僧人觉得寺院如此奢华和张扬,与日本传统美学中“诧寂”“幽玄”格格不入,便在殿内自焚,将金阁寺烧毁了。随后,金阁寺僧人村上慈海就同其他僧人一道云游全日本,募集重建资金。为了表示决心与意志,他写下了这件作品,发心以三生三世的十方之力来重建金阁寺。当它出现在茶室中,就表明主人要以坚定的意志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想。
这些茶挂,内容以高僧大德的禅语为主,融入了茶道思想、茶道美学与书法艺术。它虽与中国宋人“生活四雅”之一的“挂画”有着深厚的渊源,却是一种独具日本文化特色的独立艺术形式。在茶室中,它被视为所有茶道具中最重要的,主客都靠它领悟茶道三昧之境。因此,此次展出的藏品,其精神境界与文化艺术价值令人感到震撼:一幅小小的挂轴,竟蕴藏着如此深邃广奥的思想,而书法也是自成一格,雅人深致!同时,这也不禁启迪我们深思:在茶叶茶道之源的中国,在茶事茶文化方兴未艾的当下,究竟什么才是“茶道”?其应有的形式又是什么?
由禅入“茶”
他从未想过自己会深入到茶道领域。但,这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作为一位禅学学者,纯道在精研玄奥的禅理之同时,将禅宗美学思想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以禅艺的形式“落地”。
2016年8月,他与加拿大籍华裔作家周宇在2016上海书展上举办了《禅艺题记》《禅艺春秋》首发签售会,这两本书正是他主编的“禅艺文化丛书”一部分。他在现场的演讲中说: “近邻日本,禅却被认为是一种文化现象,可以渗透到生活各个方面。生活本来是松散的、散漫的、不修边幅的,但经过‘禅’的修理,可以变得精致、变得优雅、变得让人爱不释手。去过日本的人,常常会感叹: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不可以做到如此精致与优雅呢?”。
在他看来,这些产生了精致与优雅的“基因”本来就不只是日本独有的,而是中国古代禅师所创造出来的思想得到应用后的结果。“他们修行与弘法的过程中,在许多领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涉及的范围之广、创造的文化之甚、留下的遗产之多,是任何一个社会其它阶层和职业所无法比拟的!”
以文献为例,仅经典禅宗公案就有1700多则,通过这些问答式的公案,可以了解禅师们的美学思想,即“禅宗美学”。根据纯道的初步分类,竟涉及了18个领域,茶道便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他指出,随着当代茶文化的繁荣与复兴,国人对茶道及其与之关系密切的香道、花道给予了高度关注,而此三“道”却是日本“雅道”的“出口转内销”。“日本‘雅道’脱胎于中国宋代文人的‘生活四雅’,除了点茶、焚香、插花外,还有挂画。挂画,与同样由中国传播到日本的禅宗思想结合,并融入了日本的民族文化,逐渐演化成茶挂文化。”在撰写《禅艺茶道》时,纯道从文献中获知,早在中国宋代,由圆悟克勤禅师书写的“禅茶一味”书法真迹被其日本弟子带回日本,成为奈良大德寺“镇寺之宝”,并由临济宗禅师一休宗纯再传给日本茶道的开创人村田珠光。
“禅茶一味”不仅是日本史上第一件茶挂,也深刻影响了日本茶道的形成。珠光得到圆悟克勤的墨迹后如获至宝,极其膜拜。他把墨迹悬挂在草庵式茶室的“床之间”内,让所有进入茶室的人先礼拜后才能入座,有着强烈的宗教仪式感。作为圆悟克勤的第十三代法嗣,珠光开创了日本茶道,因而日本茶界奉“禅茶一味”的书法为“墨迹开山”。
“茶挂,其实就是从大宋传过去的,字是中国的、书法是中国的、内容也是中国的,却在日本得到了完整保留与完美呈现!”自2015年起,纯道陆续组织“禅艺团”到日本各大著名寺院参访,每到一处,都能看到茶室里有茶挂这一“标配”。望着茶挂上鲜活依旧、似曾相识的字句,在感叹、感慨的同时,也激起了他的浓厚兴趣。“有时,茶挂中的一两句禅语就会让我玩味思考多日,从查询到尝试释义,不亦乐乎。有些禅语,对中国人来说,早已很陌生,甚至闻所未闻,却被挂在了日本的茶室中。”从那时起,他就决定以收藏茶挂真迹为“入口”,深入探求日本茶道的精神内核,并借此反思中国的“茶道”。
可遇不可求
从阅读思考到收藏鉴赏,茶挂为纯道的禅艺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法门”。当他浸淫其中时,不仅收获快乐、感动与智慧,也获得“更多的精神力量与信仰动力”。
此次展出的42件茶挂,几乎是他现有藏品的全部。在过去的3年多时间中,他通过骨董店、美术品拍卖会、国内外藏家等渠道寻购,共收集到了50件的茶挂真迹。数量上虽不算多,但他看过的茶挂却有成百上干种,最终真正符合他收藏要求、被纳入囊中的这些,件件是可遇不可求的精品。
在鉴别收藏茶挂时,他一贯坚持“三好”原则:语好、字好、人好。“语好”,即茶挂的内容有深度、语有出处,值得品味。越是少见的内容越能引起他的关注,而那些老生常谈的语句则会在第一时间淘汰它,除非字写得特别漂亮。“字好”,即书法水准高,是一件书法精品。日本的挂轴有很多,但许多并非茶挂,有一个最基本的判断是:凡出现片假名的基本上都不是茶挂,因为日本茶道崇尚的是中国优秀书法作品,书写片假名在茶道中属于不入流的。此外,他也排斤各种“江湖体”。“人好”,即指书写者的背景详实,能找到出处,一般无法查实姓名者的茶挂尽量不收。在“人好”这一原则中,对于书写者的甄选,纯道亦有先后之分:首先是找寺院僧人的书法作品,尤其是禅师手书;其次是各流派茶道家元和著名茶人的作品,最后才是文人墨客与皇室政要的作品。
同传世的茶碗一样,每一件茶挂后面都有一个人,或書写者或拥有者,以及如影随形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十分耐人寻味,并给心灵带来感动。“就拿这件《三世十方力》来说吧。”他指着墙上一件笔法朴拙又不失雄浑的茶挂说。“你第一眼见到它,会觉得它就是一句佛语,并没有太多的感触。但是,如果你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就会有所感叹。”这件作品出自一位京都金阁寺僧人之手。众所周知,金阁寺是日本著名的临济宗寺院,因寺内核心建筑“舍利殿”外墙饰以金箔而得名。1950年时,有位僧人觉得寺院如此奢华和张扬,与日本传统美学中“诧寂”“幽玄”格格不入,便在殿内自焚,将金阁寺烧毁了。随后,金阁寺僧人村上慈海就同其他僧人一道云游全日本,募集重建资金。为了表示决心与意志,他写下了这件作品,发心以三生三世的十方之力来重建金阁寺。当它出现在茶室中,就表明主人要以坚定的意志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