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派语文”与浙江的学塾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bo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派语文”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地域流派,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历史长河流经千秋万代逐渐的累积和沉淀。这自然就离不开旧时的教育制度。如“官学”(官方设置的学校,像府学、州学、县学等)和“私学”(民间设置的学塾,为启蒙教化之用)。
  “私学”虽是非正式的教育机构,但却是所有读书人最初都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而且所学内容基本上就是语文(读书、习字和作文)。只有极少数的私学,也可能会开设“珠算”“习武”等课程。正因为这样,浙江的“私学”与“浙派语文”的源流就有着密切的联系。
  “私学”也称“学塾”,它只是一种总称,细分之下,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如:“家塾”通常是有钱人家书香门第办的,一般采用重金延聘名士到自家府邸以教育一家或数家关系户的子弟;“族塾”是一族人共办的家塾,供同族子弟入学,常办在为一族所有的公共场所,如祠堂、庙宇等;“村塾”是同村或与邻村联办的学塾;还有一种是实行免费教育的,出于行善之目的,叫“义塾”。此外,也有叫书馆、社学、冬学的。《礼记·学记》中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可以说明学塾的出现还是很早的。据记载,浙江的学塾发轫尤其早,据传,东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上虞已有规模不小的书馆,“王充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童百人以上”。这里的书馆也就是学塾。后来王充弃官归里亦一面著述,一面收徒讲学。东汉永元初,会稽太守张霸推行教化,“习经者以千人数,道路但闻诵声”。三国、两晋、南朝时期,更有大批名儒来浙江避乱隐居,授徒讲学,无疑使浙江的私学有了更大的发展。如南朝宋齐间(公元420~483年)衢州人徐伯珍隐居九岩山设学,受业者千余人。武康沈麟士隐居吴羌山讲学,从学者百余人,各营屋宇依其侧,故时有“吴羌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居城市”之语。南宋初年,金华吕祖谦之祖父吕弸中建吕氏家塾,教育吕氏子弟,吕祖谦曾著有《吕氏家塾读书记》。南宋陆游归家越中,写有《秋日郊居》诗三首,其第三首是“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著面看人”。诗下有作者自注:“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剑南诗钞》)。据此显见学塾形式之多样,竟还有按季节开学的。宋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蒋沫创建于东阳横城的义塾,还延聘了状元方逢辰为师,学生不远数百里负笈而来,计有19县的学生624人,方逢辰亲订了《横城义塾纲纪》,其盛况于此可见一斑。明清时期,浙江的学塾更为发展,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上虞下管徐文彪辞官回乡,在家乡方山脚下创办方山义塾,并助学田作为办学之资。清代大力提倡兴办义学,朝廷下令礼部,京师暨各省、府、州、县设立义学,规定义学由府州县监督管理,酌情给予学童一定的费用,每年必须向学政报送师生名册,可见已是相当正规了。浙江乃物华天宝、产物富庶之地,城乡遍设的义学自然也就格外兴旺。据记载,当时诸暨县创设的各类学塾,就多达700余所,各县都有一批学生较多、规模较大的义塾。
  浙江学塾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常有一些名士硕儒执教其中,质量自然非同一般。学塾通常为一塾一师,虽多数是落第秀才或居家寒儒,但也有厌弃功名或官场退隐的大儒。所以,浙江这一文物之邦的学塾界不乏知识渊博、教学严谨的名师,这正是浙地学塾的一大特色。如东汉的王充、三国的微荣、南朝宋时的朱膺之、南齐的何胤,齐梁间的贺琛、贺汤,梁代的孙佥,北宋的石待旦,南宋的韩度、王十朋、方逢辰,元代的黄溍、吴莱、柳贯、王裕、陈大仑、杨居,明代的董懋策、章颖、程端礼、查继佐,清代的唐元思、唐彪、章学诚、寿镜吾、孙依言等,都是博通经史、名噪一时的名师宿儒。当时,如兰溪人唐彪著有《父师善诱法》(教法)和《读书作文谱》(学法)两书而名闻全国,堪称我国第一部“语文教学法”。它与程端礼(浙江鄞县人)的《读书分年日程》基本上是中国语文启蒙教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影响很大。当时,执教学塾、学馆对文人来说似乎并不丢人。如王守仁(王阳明)这样的硕儒,就曾在绍兴城东安昌乡下的翠园精舍朱氏家塾为朱和的子侄辈授业,“悉以所有授之以天文、术数、理学、经济”,以后这些朱氏子弟都成大才。
  正因为浙江的学塾对塾师的学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自然也使学塾在承传浙派语文传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会稽县敬敷义塾就有这样的规定:“延请经师,固当品学兼优之士,蒙师亦须文行足式之才。除启蒙外,经史、文艺必须庠生,考课必须榜科(举人)。”显然,名师出高徒,浙江之所以能名士迭出、硕儒荟萃,与浙江学塾的发展,无疑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于学塾的主要课程是读书、习字、作文,都属于语文教学范畴,使学塾的发展与浙派语文的形成有了内在的相关。正因为语文是一门最具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学科,它不仅受一个民族语言文字特点的制约,而且还会受到一些地域性的文化传统和心理特点的影响。所以,面对两千多年的学塾发展历史,我们就不能不考虑浙派语文的一些血脉、精髓正是孕育其中。那么,在浙江传统的学塾教学中有哪些重要元素会从根本上影响“浙派语文”的形成呢?
  一、浙江文物之邦,开化之地,民间普遍重视教育
  浙江有“两春入塾,遇闰合材”的俗语,又有逢单乞巧上学的习俗,多数是七岁启蒙(开笔),而在入塾前有在家认识“块头字”(在方块小纸片上写生字教孩子)数百的家教习惯。孩童入学是一件大事,有的还要请算命先生排生辰八字,算算是单岁入学好还是双岁入学好。那天,学童要穿上新衣(或特别整洁的衣服),由家长陪同上学,手持一盏写有“文星高照”的灯笼,灯笼内点一支“状元红”蜡烛,灯笼外挂有若干桂圆、莲子和葱。以取“智”“聪”的吉利谐音,还得带上孝敬塾师的礼物。到塾后,先要整肃衣冠,对孔子像行圣礼;然后再向塾师行拜师礼。然后塾师拿出朱砂盒,调好银朱,翻开课本(《蒙求》或《三字经》之类)的扉页,用朱笔写上“×年×月×日开卷迪吉”字样。这是十分庄重的开笔仪式。虽然这些形式并不完全合理,但却深刻地说明了民间对孩童入塾读书的高度重视,把它作为一生中一件十分庄重的大事来做。这不仅对孩子的一生来说会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而且正是浙江民间对教育的重视,才有了可以孕育“浙派语文”的丰腴沃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1~2008年间普外科收治的30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 30例残胃癌
目的:探讨浸润的肥大细胞状态对子宫平滑肌肿瘤生物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子宫平滑肌瘤12例,子宫恶性未定平滑肌肿瘤10例,子宫平滑肌肉瘤7例,光镜观察和形态计量组织学特征、肥大
2010年发生的舟曲"8·7"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灾情之重、伤亡人数之多、破坏强度之大,损失之巨、救灾难度之大实属罕见。通过对舟曲"8·7"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成因进行分
本文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分析了受教育权平等保护的理论内涵,以及高考录取政策的分析,权利的相对性与渐进式改革的研究等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种种原因,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系列的心理问
近年来,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并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手段.然而,互联网作为新生事物,在
通过对传统工程图学与 Auto CAD的关系分析 ,指出三维几何造型是工程图学教改的核心内容之一 ;分析了三维几何造型在提高画图和看图能力、培养设计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三维几何造型训练 ,学生能够掌握用这种现代工具进行工程设计的方法
2010年入秋以来,我省河东地区降水普遍偏少,以定西、白银、兰州等中部地区为主的河东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秋冬春连旱。目前该地区作物受旱360万亩,白地缺墒690万亩,166万头
盐环定扬黄工程,2012年7月开始向环县县城供水,彻底解决了环县县城8万多人长期缺水的问题。3条支管线建设进展顺利,2012年底将全面完成管道工程建设任务,2013年逐步送水到乡
通过1956-2009年石羊河流域各河流的实测水文资料,分析得出结论,出山径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汛期;径流在空间的分布差异较大,从南向北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