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如何保护并开发孩子的这种天性?2007年起,本人与学校的一些老师进行了“儿童诗写作教学的实践”探索,旨在让孩子从小喜欢读诗、写诗,让童心在诗花中绽放!
一、播撒童诗的种子,激发学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爱上儿童诗,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校园,让孩子在满眼是诗、皆听是诗的氛围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学生在充满诗歌文化的浓厚氛围中浸染久了,必将对诗产生深厚的兴趣,这对孩子将是终身受益的。
我们在2007年就成立了儿童诗写作兴趣小组,命名为“浔阳诗社”,面向全校招收爱好儿童诗的学生。每星期活动两次,浔阳诗社还常与浔阳书画社联谊开展活动,用诗配画或画配诗的形式布置学校的“童诗画廊”,定期更换内容。各班建立相应的班级诗社,具体进行儿童诗的课堂教学活动。就这样,我们用学校、班级诗社的形式开始了童诗教学探索。学校十分支持开展这样的活动,为每班订阅了与儿童诗相关的报纸书籍,供学生阅读。学校阅览室每学期都要购买一些与儿童诗有关的书籍,每天中午开放1小时,这里成了学校最热闹却又最宁静的“活动角”。学校还在《浔阳之星》校刊中开辟“童诗专栏”栏目,既刊登名家童诗赏析,也刊登学生撰写的优秀儿童诗作品。校报向全镇小学生征集优秀儿童诗,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读诗、写诗的氛围。每个老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在教室墙壁布置中开辟一角为“童诗乐园”,定期展出一些名家的儿童诗作或孩子们自己的优秀诗作,让孩子们一进教室,一抬头就可以品尝诗、感受诗。
二、感悟童诗的芬芳,品味读诗的美妙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有一位诗评家说:“只读不写,眼高手低;只写不读,眼低手也低。”这些话形象地说出了读诗与写诗的关系,明确了读诗在整个诗教中的重要地位。是的,读诗是儿童写诗的基础,“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诗读多了,就自然而然地会写了。
在指导孩子读诗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品读,在反复品读中感悟童诗的芬芳。如高洪波的《我想》一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孩子朗读,可以自由读、指名读、分节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方式读,让孩子读个够,读个透。在读够、读透的基础上让孩子谈谈让人怦然心动或让人会心一笑的地方,学生就会从“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体会到世界是那么美丽,幻想是那么神奇,愿望是那么美好。然后再抓住“悠啊,悠——”、“长啊,长——”“望啊,望——”“我会飞啊,飞——”进行品读。在品读中孩子自己会发现这首诗的语言美、节奏美和意境美。
当然, 品读还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教师在教学中要重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鲜明、栩栩如生的图画,使他们进入诗的意境,从而品味到读诗的美妙。
三、触摸童诗的纯真,享受写诗的快乐
在读了大量的优秀诗作后,孩子们的心头会萌发一种想通过写诗来倾诉自己感情的渴望,教师就应把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因势利导,引导孩子用诗的形式书写出心灵深处的童真。
1.捕捉生活中每一个瞬间
生活是童诗创作的源泉。朱自清在诗的感觉中说过,任何一个声音,一种物品,一件事情,都可以成诗,惊心触目的生活中有诗,平淡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诗,发现这些未发现的诗,凭的是敏锐的感觉。因此,教师要引导孩子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把感触深的每一个瞬间,用诗的形式、诗的形象、诗的语言去表现它,那就是一首首妙趣横生的童诗。例如在一节童诗教学课上,孩子们以捉迷藏为题写了不少童诗,有的写了《和爸爸捉迷藏》,有的写了《和妹妹捉迷藏》,大多都是在实写捉迷藏的事,为此,我肯定学生能将生活中的游戏入诗。同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要用“诗心”去思考生活,捕捉生活,想想生活中你还会与哪些动物或植物捉迷藏?我们写诗要学会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绪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有的写《我和月亮捉迷藏》,有的写《我和小兔捉迷藏》,还有一学生写了《我跟风儿捉迷藏》:“我跟风儿捉迷藏,/我问风儿:/‘风儿,你藏好了没有?’/过了好一会儿,/没有听到风的回声。/我就从门后出来找风儿,/找来寻去找不着。/突然‘嘻’的一声,/风儿在一棵小树上笑了起来,/有一片叶子没站稳,/被风儿一笑,落了下来。/我连忙跑过去捉住她:/‘风儿呢?’/叶子红着脸说:/‘在树上。’/哈哈哈!/找到风儿了,/找到风儿了!”
可见,诗就在生活中。只要教师用恰当的方法去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就会找到一个宣泄口,诗就会喷涌而出。
2.体验大自然中每一次接触
大自然是一首永远读不完、读不厌的诗。而孩子对大自然更是充满着无比的好奇与渴望。在他们眼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风儿会闹、云儿会跑……这一切为孩子写好童诗奠定了情感基础。在童诗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让孩子们在校园里、田野里寻找季节的足迹,去发现大自然的每一种变化,小草、小花、小树、小鸟等都成了孩子们心中感受的对象。春雨绵绵,赤日炎炎,秋风送爽,大雪纷飞等自然景观,都让孩子细心观察,切身体验。孩子们在一次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积淀了丰实的感受。教师如能及时地指导孩子把这种感受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是一首首美妙的童诗。
3.把握心灵中每一次感动
冰心曾经说过:“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是一群最善感的人群。”是的,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也是最善感的,往往生活中的一件礼物、一件小事、一个表情、一个微笑都能让孩子感动好一阵子。为此,教师就要引导孩子把握心灵中的每一次感动,鼓励孩子把这种真实感受和真挚情感及时地用诗的形式写下来。如在抗震救灾时期,解放军战士和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孩子们感动,孩子们拾笔写出了一首首热情洋溢的赞美诗,如《献给最可爱的人》一诗:“这一次,死神,/一直在汶川、北川、都江堰、茂县/这片无辜的大地来回徘徊。/企图夺走黑暗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噢,不,中华人民不会答应死神。/于是,一场与死神搏斗的战斗开始了。/一双双温暖的手,/伸向了废墟下的生命。/一双双深情的眸,/关注着心灵的跳跃。/是谁,/为黑暗中的人儿送去光明?/是谁,/执著在废墟中寻找生命的痕迹?/是谁,/为了灾民安危顾不上见妻儿一面?/是谁,/拼命挖掘生命的奇迹?/是您!是您!/是你们!/世界上最可爱的人——解放军战士和白衣天使们!”
感动是心灵的发现,是情感的燃烧,是思想的发光,是真善美的自然流露。把心灵中的每一次感动用诗的形式写下来,孩子的灵魂会受到洗涤,人格会得到净化和升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的心就会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又宽敞,幸福的滋味会充盈着孩子幼小的心灵。
一、播撒童诗的种子,激发学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爱上儿童诗,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校园,让孩子在满眼是诗、皆听是诗的氛围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学生在充满诗歌文化的浓厚氛围中浸染久了,必将对诗产生深厚的兴趣,这对孩子将是终身受益的。
我们在2007年就成立了儿童诗写作兴趣小组,命名为“浔阳诗社”,面向全校招收爱好儿童诗的学生。每星期活动两次,浔阳诗社还常与浔阳书画社联谊开展活动,用诗配画或画配诗的形式布置学校的“童诗画廊”,定期更换内容。各班建立相应的班级诗社,具体进行儿童诗的课堂教学活动。就这样,我们用学校、班级诗社的形式开始了童诗教学探索。学校十分支持开展这样的活动,为每班订阅了与儿童诗相关的报纸书籍,供学生阅读。学校阅览室每学期都要购买一些与儿童诗有关的书籍,每天中午开放1小时,这里成了学校最热闹却又最宁静的“活动角”。学校还在《浔阳之星》校刊中开辟“童诗专栏”栏目,既刊登名家童诗赏析,也刊登学生撰写的优秀儿童诗作品。校报向全镇小学生征集优秀儿童诗,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读诗、写诗的氛围。每个老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在教室墙壁布置中开辟一角为“童诗乐园”,定期展出一些名家的儿童诗作或孩子们自己的优秀诗作,让孩子们一进教室,一抬头就可以品尝诗、感受诗。
二、感悟童诗的芬芳,品味读诗的美妙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有一位诗评家说:“只读不写,眼高手低;只写不读,眼低手也低。”这些话形象地说出了读诗与写诗的关系,明确了读诗在整个诗教中的重要地位。是的,读诗是儿童写诗的基础,“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诗读多了,就自然而然地会写了。
在指导孩子读诗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品读,在反复品读中感悟童诗的芬芳。如高洪波的《我想》一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孩子朗读,可以自由读、指名读、分节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方式读,让孩子读个够,读个透。在读够、读透的基础上让孩子谈谈让人怦然心动或让人会心一笑的地方,学生就会从“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体会到世界是那么美丽,幻想是那么神奇,愿望是那么美好。然后再抓住“悠啊,悠——”、“长啊,长——”“望啊,望——”“我会飞啊,飞——”进行品读。在品读中孩子自己会发现这首诗的语言美、节奏美和意境美。
当然, 品读还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教师在教学中要重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鲜明、栩栩如生的图画,使他们进入诗的意境,从而品味到读诗的美妙。
三、触摸童诗的纯真,享受写诗的快乐
在读了大量的优秀诗作后,孩子们的心头会萌发一种想通过写诗来倾诉自己感情的渴望,教师就应把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因势利导,引导孩子用诗的形式书写出心灵深处的童真。
1.捕捉生活中每一个瞬间
生活是童诗创作的源泉。朱自清在诗的感觉中说过,任何一个声音,一种物品,一件事情,都可以成诗,惊心触目的生活中有诗,平淡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诗,发现这些未发现的诗,凭的是敏锐的感觉。因此,教师要引导孩子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把感触深的每一个瞬间,用诗的形式、诗的形象、诗的语言去表现它,那就是一首首妙趣横生的童诗。例如在一节童诗教学课上,孩子们以捉迷藏为题写了不少童诗,有的写了《和爸爸捉迷藏》,有的写了《和妹妹捉迷藏》,大多都是在实写捉迷藏的事,为此,我肯定学生能将生活中的游戏入诗。同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要用“诗心”去思考生活,捕捉生活,想想生活中你还会与哪些动物或植物捉迷藏?我们写诗要学会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绪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有的写《我和月亮捉迷藏》,有的写《我和小兔捉迷藏》,还有一学生写了《我跟风儿捉迷藏》:“我跟风儿捉迷藏,/我问风儿:/‘风儿,你藏好了没有?’/过了好一会儿,/没有听到风的回声。/我就从门后出来找风儿,/找来寻去找不着。/突然‘嘻’的一声,/风儿在一棵小树上笑了起来,/有一片叶子没站稳,/被风儿一笑,落了下来。/我连忙跑过去捉住她:/‘风儿呢?’/叶子红着脸说:/‘在树上。’/哈哈哈!/找到风儿了,/找到风儿了!”
可见,诗就在生活中。只要教师用恰当的方法去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就会找到一个宣泄口,诗就会喷涌而出。
2.体验大自然中每一次接触
大自然是一首永远读不完、读不厌的诗。而孩子对大自然更是充满着无比的好奇与渴望。在他们眼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风儿会闹、云儿会跑……这一切为孩子写好童诗奠定了情感基础。在童诗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让孩子们在校园里、田野里寻找季节的足迹,去发现大自然的每一种变化,小草、小花、小树、小鸟等都成了孩子们心中感受的对象。春雨绵绵,赤日炎炎,秋风送爽,大雪纷飞等自然景观,都让孩子细心观察,切身体验。孩子们在一次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积淀了丰实的感受。教师如能及时地指导孩子把这种感受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是一首首美妙的童诗。
3.把握心灵中每一次感动
冰心曾经说过:“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是一群最善感的人群。”是的,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也是最善感的,往往生活中的一件礼物、一件小事、一个表情、一个微笑都能让孩子感动好一阵子。为此,教师就要引导孩子把握心灵中的每一次感动,鼓励孩子把这种真实感受和真挚情感及时地用诗的形式写下来。如在抗震救灾时期,解放军战士和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孩子们感动,孩子们拾笔写出了一首首热情洋溢的赞美诗,如《献给最可爱的人》一诗:“这一次,死神,/一直在汶川、北川、都江堰、茂县/这片无辜的大地来回徘徊。/企图夺走黑暗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噢,不,中华人民不会答应死神。/于是,一场与死神搏斗的战斗开始了。/一双双温暖的手,/伸向了废墟下的生命。/一双双深情的眸,/关注着心灵的跳跃。/是谁,/为黑暗中的人儿送去光明?/是谁,/执著在废墟中寻找生命的痕迹?/是谁,/为了灾民安危顾不上见妻儿一面?/是谁,/拼命挖掘生命的奇迹?/是您!是您!/是你们!/世界上最可爱的人——解放军战士和白衣天使们!”
感动是心灵的发现,是情感的燃烧,是思想的发光,是真善美的自然流露。把心灵中的每一次感动用诗的形式写下来,孩子的灵魂会受到洗涤,人格会得到净化和升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的心就会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又宽敞,幸福的滋味会充盈着孩子幼小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