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教育:用情怀回应百姓关切

来源 :山西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_1428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怀仁,素有“中国德乡,天下怀仁”的美称,2018年8月8日撤县设市。位于大同盆地中部西缘,与大同南郊、大同县、浑源县、应县、山阴县、左云县接壤,链接着朔州和大同两个市,是本区域重要的资源、经济和交通枢纽,县域GDP明显高于周边县市。
  传承着怀仁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气质,其“怀德”“怀礼”“怀善”和“怀义”的民风不断发扬光大。县域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市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撤县设市的实现,促进了怀仁县外来人口的持续融入。目前,全市总人口43万,辖6乡4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62个行政村,总面积1234平方公里,城镇居住人口21万。
怀仁市城镇第二小学举行升旗仪式

  怀仁市的街道上,一座座现代化、成规模的学校鳞次栉比。每到放学时间,原本宽阔平坦的马路瞬间被放学的学生挤得水泄不通,他们身着各类风格、款式的校服,眼神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这些成为怀仁市大街小巷独有的风景。

怀仁历来重视教育发展,坚持发展中规范思路,努力构建怀仁特色教育


  怀仁的学校多。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农村教学点共89个,其中,普通高中8所,职业高中7所,初中学校14所,小学及农村教学点59个,特教中心1个。
  ———历任领导重视教育,尊师重教氛围浓厚
  怀仁人民一直有崇文尚学、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顺应潮流,始终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根本战略,坚持“强市必须强教、兴怀优先兴学”的理念,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管理模式,加强队伍建设,久久为功,造就了怀仁教育良好的发展局面。
  “怀仁人民尊师重教的淳朴民风不曾断绝。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怀仁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发展速度之快、发展规模之大、发展质量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怀仁一中老教师李明忠对怀仁的教育发展如数家珍。
  怀仁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高端视角引领怀仁教育发展,注重教育基础布局、深耕教师队伍建设、紧抓学生德育培养;以开放的思想促进怀仁教育繁荣,弱化学校公办与民办之分,一盘棋布局、一揽子管理;以“大教育”区域教育品牌格局提升雁北地区教育品位、辐射三晋,扶持公办教育承担社会责任,划清民办教育有序发展的边界。在这样的区域教育发展生态下,怀仁涌现出了一大批涵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职中、特教等多种类型和所有制的学校,其中以怀仁一中为代表。同时,一大批将毕生事业与怀仁教育紧密融为一体的领导、校长、教师成长起来了。“比如,前怀仁县委书记李洲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尊师重教县委书记’,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委书记。”谈到怀仁尊师重教的传统,李明忠颇为自豪。
  ———公办学校充分发挥龙头示范作用
  在怀仁市,“怀仁一中”四个字并不完全指一所学校的名称,她更是怀仁市人民对教育的一种认同感、亲切感和自豪感。就是这所市直普通中学,凝结着怀仁教育人前赴后继追寻了60余年的教育梦。作为怀仁市教育发展的领头羊,怀仁一中始终保持着育人的领航态势。
  怀仁一中1955年建校,目前轨制为26轨,学生4000余人,教职工396人。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影响日益扩大。恢复高考以来,共为各类高校输送合格生源60000余人,累计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达89人。
  从1995年以来,怀仁一中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县各种荣誉150余项,其中有教育部授予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先进集体”,人事部、教育部联合授予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中组部授予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教育学会授予的“全国名优学校”等。2004年9月,怀仁一中被确立为全省首批示范高中,成为三晋名校。2013年11月,学校又被清华大学授予2014年“新百年领军计划”优质生源基地,成为太原以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2016年被授予“清華大学生源中学”。
  作为怀仁市教育的执牛耳者,怀仁一中始终秉持“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进步”的办学宗旨。学校制定了“低起点入手,高密度训练,多循环巩固,匀加速提升”的课堂学习模式,根据学生接受程度编制不同的作业,考试后,根据学生成绩的变化给每位老师分配转化对象,使得关注学困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从制度层面得到了保障。
  怀仁一中连续27年高考成绩蝉联朔州市第一,近30年来实现了“三级跳”:从一所普通乡镇高中跳到了远近闻名的“神坛级优质高中”,从500分左右的中低端生源跳到了604分以上的高端生源,从学生“上大学”跳到了“上双一流大学”。
  这样的学校,绝对是老百姓向往的理想学校,但严格的录取分数线又让众多的人望而却步。于是,作为怀仁一中控股的公参民学校———云东中学便成了老百姓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每到招生时节,云东校区门口人山人海,一些外地学生家长甚至日夜守在学校门口。”学校好不好,老百姓的选择最有发言权。
  ———民办学校迅速增长,助推教育发展
  如果说,怀仁一中是怀仁教育的名片,那么,民办学校就是怀仁教育的助推器。“因为怀仁一中的名气,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慕名前来择校的学生就络绎不绝。不少学生家长瞄准了升入优质高中人数较多的优质初中学校。再加上‘普九’任务完成以后,随着初中普及率的提高,初中毕业生数量明显增加,而现有高中规模与之不相适应,导致不少学生一度时期只好被迫到周边县区就读。优质初中择校难和高中就学难一时间成了社会的热点话题,老百姓对此很有意见。”对学生入学的供需矛盾,李明忠老师深有感触。   针对这一情况,县里及时提出了改革教育体制、打破公办教育一统天下的格局,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意见。一些有识之士瞄准这一机遇,开始创办民办中小学。从上世纪末,峪宏中学、怀仁六中等一些民办学校相继问世。它们的发展壮大、远近闻名,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民办教育者兴办学校,于是,怀仁七中、八中、九中、十一中、殿桥等中小学相继诞生。全县民办教育异军突起,并迅速发展壮大。这些学校办学规格较高,办学质量逐年上升,社会效益明显向好,人才培育力度逐年飙升。在提升怀仁教育竞争力的同时,民办学校的兴起为其增添了活力,有效缓解了全县教育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师资队伍诸方面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为怀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7000多个,连同拉动交通服务业、建材业、餐饮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间接就业岗位1万多个。
  以怀仁市第七中学为例。七中是2001年批准成立的怀仁市第一所寄宿制民办初级中学,学校教学设施完善,拥有理化实验室、语音室、电脑室、阅览室等多个大小型多媒体教室等。随着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的不断提高,众多学子慕名而至,每年招生火爆。目前,学校设72个教学班,6000余名学生,1064名教职工。外地和本市学生比例为2颐1,生源遍及山西、河北、内蒙三省共40多个县区。
新家园寄宿制小学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武术

  ———下好“公办”“民办”一盘棋,统筹推进
  在近几年的民办教育发展中,怀仁市政府政策导向十分明确:“要鼓励,要扶持,但不盲目发展。从2010年起,怀仁市开始适度控制审批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将重点转移到规范原有的学校上来。”
  “针对民办教育的方兴未艾,我们采取鼓励、引导、监管的政策主线,划定民办教育招生、招聘、收费的政策红线,使之有序发展不逾矩,更好地服务于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我们利用民间资本实现了教育硬件、师资软件的快速发展,采用多种符合怀仁现状的制度办法引导民间力量办学,甚至对民办学校‘收编’,使之民助公办化。市委、市政府一直重视公办教育所承载的社会责任,着力打造像怀仁一中这样的“领头羊”,更不忘扎根基层保证教育优质平衡发展的民办学校。”现任教育局局长边彦明这样说。
  虽然没有直接投资,但怀仁在征地、城建教育费附加等方面,对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给予全面支持,在招生过程、师资管理、考核表彰奖励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早在2012年,怀仁市就出台了《关于民办学校引进人才实施意见》并明确规定,将民办学校招聘的教师、聘用的校长,纳入全市师资队伍管理范畴,统一建立档案。为统一管理学生学籍,教育部门专门设立学籍管理机构。学生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可享受困难生补助及薄弱学校扶持政策,公办、民办学生可以相互转学。与此同时,部分学校还为本校教师解决了住房问题,安排教师家属在学校就业等,有效地维护了民办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稳定了骨干教师队伍。
  一盘棋管理,形成了“公”“民”共进、公办兜底的怀仁教育特有的办学模式。
  ———公办学校不缺位,不落下每一个孩子
  提及兜底学校,不得不提到新家园寄宿制小学。“新家园”是怀仁市境内最年轻、最具时代意义的村庄。据《怀仁县新志》记载,新家园原名薛家庄,是当年县域里民居最多的一个村庄。1952年7月28日,山洪暴发,薛家庄受灾最重,村庄成为一片泥滩。之后,据村里的老者回忆,经时任四区区长陈爱民提议,全村民众认同后,原来的薛家庄正式更名为新家园。
  创建于2005年的新家园寄宿制小学,与北辛村小学、赵麻寨小学、路庄小学、希庄小学和大峪口小学等学校共同隶属于怀仁市新家园中心校。
  学校立足实际开展校园养殖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一班一游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学生每人掌握一门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学校生源中留守儿童与家庭离异儿童比例较高,每年新生入学,我都会带领教师挨家挨户家访,掌握孩子的第一手资料,对特殊家庭的孩子给予针对性的关注。”校长聂永红说,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家校共育成为学校最重视的工作。
  结合新家园中心校党支部开展的“乡村少年宫”活动,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活动场所和教育資源,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满足孩子们的课外活动需求,实现快乐学习、快乐活动、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学校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发建造了“小动物之家”,师生轮流给小动物喂食、打扫卫生。如今,小兔子已从最初的2只繁衍到20余只。孩子们在与小动物的亲密接触中,笑容越来越多了,明显缓解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受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影响,全乡各村的小学校已很难有足够的生源保证正常教学。为了农村孩子享受到应有的教育资源,我们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手段解决学生上学‘最后一公里’问题,我们的目标是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为了这个目标,中心校校长段宏平一直在努力着。
  以新家园寄宿制小学为代表的农村学校紧紧扎根于乡土,与尊师重教的怀仁精神融为一体,他们是怀仁教育的底色,更是文化种子的守望者。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在怀仁,教育工作是关系到四分之一怀仁人民和千家万户的头等大事。怀仁的寄宿制学生多,学生基数的量变必然会引起教育局行政管理和学校教学管理难度和复杂度的质变。
  怀仁是如何保障学生安全的?
  “学校安全管理压力大”,边局长介绍:“办学规模的扩大,直接带来了安全的压力。针对安全管理,怀仁市参照教育部学校安全管理细则,制定落实校园安全‘六三’管理办法,强化政教和保安力量,部门之间执行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学校错峰放假等一系列措施,并在人防、技防和安全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精力。”   “尽管如此,安全压力依然很大。”“单就寄宿学生来讲,放假时通过道路交通输送学生数量就很庞大。再加上部分学校规模大,学生的饮食安全、交通安全、住宿安全、校园安全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严峻的课题。”局长边彦明深感责任重大。
  ———高度重视,视安全管理为生命线
  面对庞大的学生群体,怀仁教育的运行已然成为怀仁市的重点工作。每逢中高考和节假日,怀仁市各相关部门都会全员出动。“为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有序高效开展,我们一直将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红线,狠抓落实,常抓不懈。”局长边彦明这样强调安全工作。
  安全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核心内涵。怀仁一中创造的多年“零事故”纪录,多次受到上级部门表彰。学校于1994年成立安全保卫处,探索实施并逐步完善学校安全工作的各项措施,各班委机构中都有相关的男女生安全委员,班主任也是安全督查员,各公寓楼设有专职安全员,全校上下一盘棋,安全防范联成网。“安全工作的关键在于落实,落实的核心是用严格的制度作保障,良好的机制去支撑。基于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逐步把一些临时性安全防范措施常态化,把一些根本性防范措施制度化。”
怀仁四中学生在课间练习扇子舞
怀仁四中学生在进行大课间活动

  健全的制度,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落实到位学校安全的“五个强化”
  强化日常岗位安全操作制度。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不断地修订完善,现已形成的日常岗位安全操作制度有:门卫安全制度、校园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用电安全制度、安全保卫制度、校园医务室管理制度、午晚休查宿制度、教学实验室安全检查防护制度、体育课安全制度、活动课安全制度、重大集体活动报批与安全保卫制度、节假日学生留宿签字及班主任签到制度、电教教学安全制度、机房管理制度、突发恶性事件应急预案等。日常岗位安全操作制度的健全为学校安全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
  强化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学校每天安排一名校委会成员带班,和其他领导及班主任一起在校园、公寓、教学楼层、餐厅值班,带班领导负责处理日常安全事件和突发事件,有权立即启动安全应急预案,从而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安保处工作人员每天将发现和排查的问题一一整理,并把新排查出的问题及时报送,也为各种隐患的处理提供了条件。
  强化食堂饮食卫生安全督查管理。规范食堂食品加工流程,对食品来源、储存、加工、去向进行跟踪记录,确保进货索票、索证率达100%,完善食品留样工作;从业人员按照要求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学校的饮用水由总务处有关人员取样送市防疫站检验,学校食堂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
  加强硬件建设,完善防范设施。一方面抓人防,同时也注重吸取社会上发生伤害事件的教训,重视物防和技防,因地制宜,结合学校实际,增添防范设施。保安人员按规定配置相应装备,同时增设了部分楼层的防火防盗器材设备,完善了校园电子监控系统,实现了校园公共场所电子监控全覆盖。
  强化各种应急制度,加强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针对校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市教育局分别制定了《突发恐怖事件应急预案》《运动损伤应急预案》《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交通事件应急预案》《食物中毒应急预案》《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地震应急预案》《校外集体大型活动应急预案》《停电、停水应急预案》等。每所学校均设立各种预案标识,完善各种预案程序,做到人人会使用应急预案中的一些工具。
  将制度落实到位,是怀仁学校安全运行的有力保障。“学校管理很严格,把孩子放在这里,我很放心。”一位来自朔州市的家长这样说。

不仅能实现“考好”,而且能“管好”、能“代管”好,这一模式满足了老百姓多样化的需求


  无论是本地學生还是外地学生,家长选择学校时基本有三个诉求:一是“考好”,就是要实现“考上怀仁一中、考上好大学”的目标;二是“管好”,就是摆脱“孩子游戏瘾和厌学”等不良习惯;三是“代管”,就是解决“家长顾不上管孩子”的困难。
  不仅能“考好”,而且能“管好”、能“代管”好是怀仁民办学校有别于其他县市区学校的最大特点。“不落下每一个孩子,让所有孩子成人成才,是我们努力的目标。”边彦明局长的话是众多家长选择怀仁学校的绝对充分的理由。
  ———德育工作抓得好,能抓住老百姓的心
  古人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教育与治国一样,如果用道德引导学生,使用礼教熏陶他们,学生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并自觉践行。怀仁教育意识到了德育工作对于学校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先“立德”,才能实现“树人”。在这方面,怀仁一中最有发言权,它的发展壮大就缘于“以德育抓教学”的办学理念。学校治校方略中就明确提出“德育是首位”。20多年来,怀仁一中结合时代特点,创新德育工作方法,逐步理顺管理和教育的关系,努力做到变“管”为“教”,把教育的过程逐渐前移,让德育工作融入更多的教育成分和人本内涵,紧紧围绕德育生活化、课程化开展工作,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在怀仁,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德育都是学校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管理抓手。他们以德育“管好”,以“管好”带“考好”,确实有效。从怀仁一中的主题活动到峪宏、七中以及六小的养成教育、家校共建特色,都是老百姓非常认可的。   怀仁四中是德育典范学校之一。走在校园内,“俭,德之共也”“立德树人”“培养有爱国情怀现代意识的世界公民”“面对学生的期盼除了爱心就是奉献”等石刻、标语随处可见。是为重德。
  作为怀仁市第一所民助公办的义务教育初级中学,从创办之初就走出了创造性的一步。民资注入让怀仁四中在校舍建设和硬件配置上具有了先天优势,而完全交由公办则保证了怀仁四中公办教育学校的血统纯正。学校创办于1987年,分为南北两个校区,基础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现有60个教学班,3886名学生,297名教职工。怀仁四中以教师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打造出以传统美德教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2011年被山西省教育厅授予“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课改先进校”称号,2012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特色学校”。
  “德育工作是学校全部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关键问题,也是学生能否主动学习、是否乐于学习的内在动力。”校长袁日旭对学校的做法颇为自信。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建立了一整套严密的德育体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强化教师的师德行为和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全方位面向全体学生的德育主导力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合力。
  “选择让孩子来怀仁上学,不管他成才不成才,至少不会撂了他。”来自内蒙的学生家长,通过其他家长的介绍,把沉溺于网络的儿子送到了怀仁上学。金杯银杯,远不如家长的口碑。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基石。怀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强化人才均衡发展机制。每年从省师范院校定向生中为初中招聘10名应届毕业生,从各类师范院校毕业生中为农村小学招聘50名教师,逐步改善教师结构,提升师资水平。提升校长和教师专业素质,实施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和教师交流全覆盖制度。持续开展了全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和“最美教师”等评选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名师、名校长,带动了全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先后为117名农村幼儿民办教师解决了待遇问题。建立了乡村教师荣誉制度,为全县948名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每年教师节都要举办隆重的庆祝活动,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大力表彰爱岗敬业、成绩优异的教师。
  ———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发展
  “我们随时准备进行彻底的教与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边局长在谈到教育改革的时候这样讲到。在怀仁,所有的学校教育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教学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在教学管理上实行科研引领,统一协调,年级管理,学科负责,捆绑考试,鼓励竞争。在教学上统一推行模式教学,鼓励一个学校一种模式,便于互相学习研讨、取长补短,从整体上得到提升。
  还是以七中为例。学校从建校之初就专注于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师德培养,首创了七中特色的廉教建设模式,坚持“教育与服务并重”的办学理念。教师坚持把职业当作事业做,各项工作都以学生、家长、社会满意为标准。努力摒弃一切有碍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行业、职业陋习,建设和谐七中。出台了《怀仁七中廉教建设意见》,本校工作人员互相监督,每月都有相应的上交、退还礼金及奖励情况公布。严禁节假日借补课之名向家长索要好处,已成为教师不可逾越的“高压线”,一经发现,立即解聘。廉洁自律已成为教师与家长和谐相处的一大亮点。七中还禁止教师私自给学生订资料、收取班费,班费由每班积攒卖掉的废品充当,不仅有效避免了乱收费行为,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理财意识、环保意识。
  同時,学校年级组管理模式成功践行,探索出“七步导学目标教学法”,逐步形成了七中办学特色。学校注重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老专家为核心,教研组长牵头的教研室工作常抓不懈,精心钻研教学,每天深入课堂指导,十几年来累计听课数万节。
  学校在教师队伍的选聘、假期岗前培训等方面严格把关,学习教师礼仪、职业技能、教学思想,了解七中发展历程和七中文化等,在教学中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精讲精练”为主导。大家精诚合作,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这种渐进、良性的模式,打造出了一支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
  再如城镇第二小学校。学校建于2009年,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后,根据怀仁市教育环境和学校实际,开展了小班化教学。因班容量小,教师可以利用谈话式、小组合作、分层学习、感悟体会等多种形式,激发每个学生思维的活力,真正地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动口、动脑、合作的机会,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变传统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先讲后练,以讲为主”为“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体现教学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新的课堂教学遵循“五一一模式”,即抓好五个环节,突出一个主体,强化一项训练,由“呈现—灌输—被动接受”变为“引导—尝试—主动获取”。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得到真正的培养。
  其实,在怀仁,每所民办学校都有鲜明的办学特色,第七中学和城镇二小只是其中的缩影。
  ———创新人事管理机制,不断给教育注入活力
  除了教育教学改革,怀仁教育创新人事管理机制也早在2001年10月拉开帷幕。全市所有在编教职工实行全员聘任和校内结构工资制,具体内容包括定编制、定岗位、定经费,扩大校内分配自主权。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实行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经费包干制、结构工资制、合同管理制,尽快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和“存量保存、增量拉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
  而此项改革,与近几年省内试点推行的“县管校聘”如出一辙,折射出了怀仁教育先人一步的智慧和眼光。
  ———实施“五个教育”,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在教育教学中,怀仁各校牢牢把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第一途径,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作为第一要求,把知行合一作为第一原则,充分发挥课题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教师队伍的示范作用,既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能力的培养,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家园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上活力课

  通过实施本真教育、自主教育、特色教育、温暖教育、阳光教育,全面体现怀仁教育特色。众多学校组织开展社会活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多元发展。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自律精神,让学生学会用爱、用情、用心面对社会,走向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各学校均建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配齐了心理健康咨询教师,实现了健康教育进课堂,保障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我们办的是教育,而不单纯是学校。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同需求的教育事业,把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作为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怀仁在校学生总人数之多在同类市域中少有;怀仁中小学校分布密度之大在大同类市域中少有;怀仁民办教育占教育资源体量之大更是全省仅有、全国罕见。
  ———大格局办学,大胸怀包容
  外籍学生的大占比,无疑稀释了当地学生的教育资源。
  面对这样的供需矛盾,教育局副局长靖怀玉给出了答案:“怀仁人民是可爱的,是善良包容的。如果没有怀仁人民如雁北大地般宽广的胸怀,怀仁的教育就不会有现在的繁荣兴盛。怀仁人民不拘泥于传统公办义务教育的学习路径,他们接纳了民办教育的落地生根;怀仁人民不排斥外来生源涌入这座雁北小城,他们接纳了怀仁教育承载更多莘莘学子的求学之梦;怀仁人民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成人成才的希望,他们接纳了怀仁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为数以万计学子提供完成学业的更宽道路!”
  ———正确处理“成人”与“成才”的关系
  何为人民满意的教育?对家长而言,莫过于对“成人”与“成才”的期待了。“对家长而言,只要孩子有进步,就很欣慰。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很多家长都保持理智: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考上重点大学,只要能教育‘成人’,就是功德一件。”一位老师这样总结。
  “怀仁教育真正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学生从必须成才的‘紧箍咒’中解放出来,更加关注学生学业、特长和其他方面的综合发展。对学校而言,升学率不是教学质量的唯一指标,培养‘成人’才是教育的基本目标。要基于学生自身条件,本着顺从、尊重、交朋友的原则,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这是怀仁一位校长对教育的理解。
  “我知道我的孩子考大学没有太大的希望,但我还是选择来怀仁上学,至少他不会学坏。”同煤二中的一位学生家长这样说。
  ———面对挑战,是压力更是动力
  “当然,怀仁教育并没有乐而忘形,更没有固步自封,我们一直存在很强的危机意识,一直没有放松对怀仁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监管和正确引导。怀仁市政府和教育局一以贯之坚持公办教育的主导地位。公办教育是民生之根本,是承担国家义务教育的主阵地。怀仁公办教育虽然体量占比较少,但怀仁教育的总量却远远领先于同类市域,我们走的是优质化、精品化的发展道路,我们秉承公办教育承载社会责任的方针不会动摇。”说到怀仁教育的发展,靖怀玉副局长有些激动。
  虽然怀仁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突出的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全市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公民办之间,不论办学设施、教学质量还是教育服务水平都存在不同的差距,由此造成的“择校热”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從上世纪80年代开始,怀仁教育一直发展得很好,得益于一代代人的坚持和奉献。我们绝对不能让怀仁教育在我的手上撂了。我们真正努力的目标是办教育,教育好了,学校才能发展,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对怀仁教育未来的发展,边局长的语气中充满了责任,也充满了自信。
  ———用情怀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立足当下,遥望明天,怀仁教育将实现怎样的发展,如何破解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摆在怀仁教育面前的一道必考题。
  “当前怀仁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教育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寄托着千千万万家庭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从某种程度上讲对教育怎么重视都不过分,对教育怎么投入都不算多,我们务必站在对历史负责、对怀仁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由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跨越,把怀仁教育打造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在庆祝第三十三个教师节暨教育工作表彰会的讲话中,怀仁市委书记刘亮的讲话掷地有声,坚定了教育人办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怀仁七中的教师在上多媒体教学示范课

  按照全市的教育发展规划,怀仁市下一步将以推动改革和发展为主线,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全力推进德育塑造创新化、教学改革优质化、安全维稳常态化、学校管理现代化,努力实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由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转变,形成满足全市人民学习需求的现代教育新体系,形成激发受教育者发挥潜能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有力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与城市定位相匹配的、有怀仁特色的教育新格局。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市;二是整合教育资源,探索集团化办学新路;三是加快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智慧教育;四是打造特色名校,创建教育名市。
  “我们全市上下将群策群力、不拘一格,解决老百姓上学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解决怀仁市教育现代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解决万千学子步入理想大学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边局长的话充满了力量。———这就是怀仁教育人的教育情怀。
其他文献
教育是农业,需要生长期。学生的成长正如花期,有长有短,有早有晚。有的在早春二月遥遥领先,宛若迎春花儿第一个染黄大地,她在春风中摇曳多姿,似乎在说我光荣我骄傲;有的则入夏了才含羞绽放,犹抱琵琶半遮面;还有的临近冬至了,才傲雪怒放,这是一种火候,是一种她需要的温度,尽管是在零下。教育真的需要等待,需要耐心,需要经历痛苦的挣扎裂变。  2019年新高考方案的出台,显然已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访谈”,从
期刊
一天,當我梳理往事时,突然发现,我家三代人的成长史、受教育史竟与时代、与国家的教育史高度契合。可以说,我家三代人的求学经历正是国家时代教育发展的小小缩影。外公家的聚会  外公出生于1936年。我童年乃至少年时代,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外公家度过暑假的。外公家位于临汾的一个普通小山村。村里住户不多,而且多分散居住。那时村中连个像样的小卖部都没有,只有一家“代销店”,里边卖一些油盐酱醋等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在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標。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教育作为最基础的公共事业之一,始终站在体现民生、维护民生的第一线,如何紧跟时代脉搏、聚焦群众需要、深化改革探索,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题中之义。2019年,太原市教育局以推动教育公平为立足点,以深化基础教育机制系
期刊
加快推进太原晋中同城化,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立足全省轉型跨越发展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太原晋中同城化自上世纪90年代提出太原都市圈概念,到2007年首次写入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省委提出太原都市区为核心的“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发展布局,再到2017年《太原都市区规划(2016—2035年)》正式出台,较好地发挥了太原都市区对全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推进了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和山西“农谷
期刊
“现在是凌晨4点,闹钟响了,我今天要干这几件事:给我的学生杜梅、陈曦、刘世杰洗衣服,安顿好支教生的回返工作,整理老师们本学期的教育教学成果,查验老师们的留守儿童日记和档案,最重要的是和老师们谈一下我昨天跟随‘滋心雨读书会’再临齐城行知小学的感受。安安静静地做教育,让教育在乡村广阔的土地上结出美丽的花蕾;踏踏实实守着学生,和同行者在没有霓虹灯闪烁的地方体味着教育本有的纯真和韵味;认认真真地阅读,在天
期刊
全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  第四次全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暨“争做校园好网民”工作推进会日前在电子科技大学召开。会议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和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联合主办。各省级教育工作部门、部分地方网信工作部门、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切实发挥网络文化滋养人心的重要作用,初步构建了“全国—省级—高校”三级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了思想
期刊
阳春三月,姹紫嫣红,在我感叹这人间美景,吮吸着小草吐绿的气息的时候,忽然想到自己已经在乡村从教二十四年了,真的是从一个毛头小伙到两鬓染霜了。许多人曾问我“是什么让你挺过来的?”我有些诧异于这个“挺”字,教在乡村虽艰苦一些,但心态释然,不浮躁,不急功尽利,决非一个“挺”字那么煎熬。试想能时刻明晰自己是谁,又是为了谁,行走在乡间,耕耘于校园,这样的生活,难道不能用“美好”来形容吗?  教在乡村,会享受
期刊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是张小萍时常用来警醒自己的一句话。张小萍,文水县开栅镇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在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她把自己的满腔热忱奉献给了学生,默默编织着她的教师梦。二十九年的坚守  1990年9月,刚从汾阳师范毕业的张小萍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来到了开栅镇初级中学任教。任职之初,她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扎根教育,为人师表。开栅中学是一所乡镇初中,条件谈不上艰苦,却也清贫。因此,张小萍的很多同
期刊
春天到了,打开窗户,才可以聆听春鸟欢欣的呢喃;走进田野,才可以感受春风拂面的惬意;拿起画笔,才可以记录春花绽放的美丽。毋庸置疑,只要热情拥抱春天,“最美课程”就会深情地款款而来,除了可以收获和美丽春天接触的快乐与轻松,还可以收获一般校园课程无法达到的魅力教育过程和美丽教学效果。要想让“最美课程”尽情呈现出应有的教育价值,在拥抱“春天课程”之前,每一所学校都应从各自实际入手做好“拥抱准备”,预设好不
期刊
诚信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无论政府的公信力、企业的发展还是个人的安身立命都离不开诚信,没有诚信就没有一切。运城是关公故里和关公文化的发源地。关公文化在演绎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诚信这条主线,弘扬关公文化、诚信文化,应该从娃娃抓起,从教育抓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中之重应该是辦好诚信教育。  办好诚信教育,首先应该诚信办学。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教育本身更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