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智库为企业“支招”

来源 :科技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2月2日,农历大年三十。70多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启业早早地就起来了,因为有一件事搅得他放心不下——头天晚上,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生产管理部副部长焦阳打来电话说,由于焦炭脱落堵住了下料口(即业内所说的“结焦”),燕化一套200万吨/年的催化裂化装置被迫紧急停工。
  据介绍,催化裂化装置是生产汽油柴油和液化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装置,正常情况下3年进行一次维修。这套装置是2010年6月份才检修的,现在没一年就结焦了,是极不正常的。杨启业是燕山石化“院士专家工作站”的进站院士,而且又是炼油行业工程设计和工艺技术专家,设备出了问题,企业认定最能解决问题的,就是杨院士了。
  我们要讲述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企业:需求呼唤“院士站”
  情况紧急!话说这天一早,杨启业院士就带领他的技术团队驱车来到燕化的生产现场。“老头儿一来,就说我不听你们说的,我要到现场去看。”提起那一天的情况,焦阳记忆犹新。催化裂化装置是一个银塔林立的装置,发生问题的反应器高度80米,有13层平台,安装了一百多级悬梯,杨院士就这么一级级地攀登上去,登几级台阶就得喘口气,到达结焦部位时已大汗淋漓,耗时将近20分钟。
  分析操作数据,查找问题……很快地,杨院士提供了一套“诊断”方案,并开出了“药方”,比如结焦终止剂、温度等该如何调整。燕化“照方抓药”,催化裂化装置随即重新运转起来,企业的损失也降到了最低。
  俗话说催化一响,黄金万两。催化裂化装置停工一天,将少产3900吨汽油柴油。问题这么及时这么快地得到解决,企业上下喜不自禁。
  “这就是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带来的变化。”华炜说,要搁以前,企业有问题需要找院士、找专家,得先和院士、专家所在的单位取得联系。“现在好了,通过现场探访、电话、信函、邮件,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和院士、专家取得联系,求得帮助。”
  燕化提供的数据显示,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3年来,进站的3位院士和5位教授专家共为企业解决了60多项技术难题,包括国内第一套能直接生产出硫含量满足欧V汽油标准的装置、“催化裂化节水减排技术”、“三元乙丙橡胶工艺技术”,其中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促进了企业节能降耗。2009年,燕化的原油加工量在中石化系统中排第五,效益排第三;2010年,燕化的加工量降到第七,效益却升至第二,依靠科技的内涵式增长效果明显。
  以上所讲述的只是院士专家工作站“运行”的一个缩影,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神华总部的院士专家工作站2010年12月3日挂牌成立,已有谢克昌、倪维斗、彭苏萍、钱鸣高、苏义脑、谢和平、袁亮、周世宁8位院士进站,目前已经开展的重大课题有:一是神农矿区煤炭开采技术,地下水资源和生态影响的规律研究。这个课题主要是为了解决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这些生态脆弱和水资源匮乏地区大型矿井开发过程中,造成的水资源保护以及水资源利用等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二是煤矿瓦斯安全高效抽放及综合利用技术。三是CCUS的新方法的技术研究。神华集团自2010年开始,在鄂尔多斯实施建设了我国第一个CCUS的工程,依托该CCUS重大示范工程,对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利用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国CCUS进一步的工程示范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北京安贞医院是一个以治疗心肺血管疾病为重点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2010年5月17日,北京安贞医院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聘请陈润生院士、程京院士合作开展在心肺血管等领域的创新研究,寻找心肺血管等疾病的发病机理,最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以造福百姓。具体来说,在院士进站以后,安贞医院在三个方面得到了院士的大力帮助:
  一是规范了医院心肺血管疾病的研究发展方向。二是借助院士的专家团队,为医院提供更多的医疗发展资源。三是借助院士的资源,带给安贞医院更多科研上的支持。
  实践证明,在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将院士专家科研力量融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实现科技与生产直接对接,促进了经济与科技相结合,项目合作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对于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协:探索创新机制责无旁贷
  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国家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对于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逐渐从过去的政府主导转变为以企业为主体。这是一种深刻的转变。
  北京市科协周立军副主席认为,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形式发展得不尽如人意,这主要表现在:企业创新的能力和创新的动力不足,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更具体地说,创新的条件和创新的人才都不足,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因此,我国正面临科技创新机制和体制探索。
  从科协的职能、定位来看,在推动国家自主创新中科协责无旁贷,科协组织是创新的主体,有责任、有义务、有使命参与到创新体制和机制的探索中。北京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能弥补企业自身的不足,对我国完善创新体制和机制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北京市科协围绕国家自主创新要发挥出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探索一种新的创新方式。北京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一是解决了人才的问题,院士是顶级的科研人才,二是解决了科研条件,院士一般都在国家很有实力的科研单位从事科研工作,这使得科研条件能够共享,能弥补企业天生的弱势。
  依托首都丰富的院士专家资源,北京在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工作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坚持“需求为基础,项目为核心,企业为主体,实效为根本”的基本原则,在深入了解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创新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将院士专家等高端人才引入企业和园区,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使院士专家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咨询者、技术创新的引领者、科技攻关的领导者、创新团队的培育者、创新资源的集聚者、技术需求的对接者、产学研合作的推动者,从而“零距离”为企业提供高端服务。
  周立军副主席说,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不仅是院士专家的愿望、企业的需求,也是政府的责任。院士专家工作站旨在依托院士及其创新团队,针对企业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方案,为解决企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开辟一条有效的途径。
  3年来,北京市科协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精神,以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切入点,将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成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服务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开放性工作平台。以此引导高端智力 资源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破解技术难题,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院士:甘为企业创新燃烧自已
  谈到北京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历程,周立军副主席感慨良多,从2009年5月,第一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北京燕山石化成立,经过3年多的时间,北京院士专家工作站目前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截至目前,北京市科协已经推进成立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以及25家院士专家工作站,进站院士共67位,所服务的行业涉及石化、航空仪表、钢铁、医疗、能源、现代农业、生物医药、卫星遥感、信息等领域,推动了50项创新技术在企业中的研发和运用。
  3年来的实践证明,建立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符合企业创新发展需求,成效正在显现,发展前景广阔。他们“零距离”帮助企业破解技术难题,培训技术研发团队,成为企业的高端智力资源库。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了院士专家为企业创新呕心沥血的感人故事,也听到了院士专家甘为企业奉献的肺腑之言:
  刘耀院士动情地说;“我很高兴成为丰台科技园院士专家服务中心的一员。感谢各级领导的支持和丰台科技园对我的信任。我会充分发挥院士专家的智慧,帮助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团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丰台科技园的发展献计献策,共同推动产学研紧密合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
  范云六院士表示:“院士专家工作站为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建立了新的合作机制和沟通模式,对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并培养企业优秀科研人才队伍,最终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我的科研团队已经与奥瑞金公司建立了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将自主研发的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产业化开发权转让给奥瑞金,希望凭借奥瑞金在国内种子市场的重要地位和推广优势,将转植酸酶玉米新品种推向市场,使植酸酶的技术领先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
  倪光南院士认为:“作为科技工作者能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的创新服务,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褒奖。我也期待有更多的院士、专家积极参与进来,与企业共同实践创新,身体力行地为首都经济的创新与发展服务。”
  中关村:创新1+N模式
  200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0年,中共北京市委第十届八次会议上提出了要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2011年,北京发布的“北京市十二五科技规划”确定要全力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引领中关村成为创新的火车头、发动机。中国要打造创新的百花园,中关村就是创新的苗圃和创新的火种。
  2011年5月27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也对科协组织提出了殷切的期望:“科协组织以实际行动表明,科协组织不愧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不愧为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导向,积极参加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产学研结合,努力把更多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北京市海淀区拥有两院院士523名,占北京市院士总数的80%,占全国院士总数的36%,这种院士资源优势在全国范围内绝无仅有且不可复制。如何充分利用海淀丰富的院士专家资源,构建世界一流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研发平台,提升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研发和科技攻关能力,加快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是值得探索的重要任务。
  在这种大的背景下,2011年,北京市科协加大了与中关村管委会的合作力度:
  第一步,2011年年初,北京市科协与中关村管委会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双方签订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与中关村管委会战略合作协议》,市委常委赵凤桐、副市长苟仲文出席,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认同。
  第二步,发挥北京市科协的优势,依托科学共同体,围绕中关村创新发展,一是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通过在中关村园区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中关村创新服务联盟等,促进中关村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二是加强科技思想库建设。三是促进人才特区建设。四是促进中关村创新文化建设。通过在中关村举办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将首都创新论坛与中关村论坛相结合等方式促进创新文化建设。
  第三步,中关村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目前大约有1万多家,结合中关村企业的特点,要提高建站的效率,只靠北京市科协单个的力量不行,要充分发挥中关村政府的职能作用,尤其是海淀园区管委会的作用,强大建站的力量。这也是一种工作方法的创新,不断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最终的目标是推动企业的创新。
  为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和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充分发挥院士专家的作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海淀园管委会创新了建站模式,确定了“一个中心,多个工作站”的1+N工作模式,实现园区企业和院士专家的对接与合作。
  有别于以前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海淀园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中心,将统一负责海淀园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服务工作;指定专人、专门机构负责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以一次性建站补贴、工作站运行补贴等方式给予建站企业政策性支持。
  海淀园管委会将争取每年在条件成熟的企业中设站,争取每年有更多的院士人站,不断拓展科技成果和高端人才从科研机构到企业和市场的绿色通道,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核心区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
  海淀园驻区企业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蒙高科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计算中心、南昊(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海纪元数字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
  由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梁骏吾、于润仓、刘秀梵、范云六、李伯虎、倪光南、汪懋华,中国科学院院士田波、陆士新,两院院士王越10位院士得以进站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开展科研攻关项目11项。8家企业负责人分别向这10位院士颁发了聘书,未来双方将在大型高效还原炉及工艺技术研发、无废矿山开采、转植酸酶基因玉米项目、人食管癌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现在是播种的季节
  目前,北京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处于努力前行的阶段,今后要总结实践经验,特别是尊重两个主体——企业和院士的意见,解决前进中的新问题,发挥北京市科协为创新服务的责任。
  周立军副主席介绍,目前已有外省市企业提出,北京市科协能不能帮助它们建站。“我的回答是可以。因为首都的科研成果是属于全社会的,今后要打破地域的樊篱,由北京市科协牵线搭桥,把首都的人才资源向有需求的地方输出,帮助外地建站。”
  但建站有严格的标准,不能打折扣,不追求建站的数量,而是质量。第一是企业真正有需求,有科技创新、攻关的需求,二是企业有实力,有自已的研发团队、科研力量。
  周立军副主席强调,院士工作站是对创新体制的丰富,是一种新的途径,它不会替代其他的形式。这种创新形式是智慧的产物,也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它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现在,北京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处于春天播种的季节,是播撒希望的季节,待到金秋时节定会硕果满园。但是能不能干成、能干成什么,现在都不是交答卷的时候,这里面有成功的案例,也会有失败的例子。对院士工作站这个新事物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去评价,如果对企业自身科技力量有补充、对企业人才培养有作用、能发现新的课题、新的问题,那都是有意义的。
  畅想未来,周立军副主席充满信心。下一步,北京市科协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的“要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大有作为”和“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在挖掘整合人才资源、建立长效机制、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品质、更大程度激发专家和企业创新活力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同时,北京市科协将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进一步加强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巩固和扩大科协组织网络和工作网络,为促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中发挥科协应有的作用。
其他文献
什么是“低碳经济”?走“低碳经济”之路,会给中国带来哪些机遇?“低碳经济”是天方夜谭还是必由之路?低碳经济下的绿色机会隐藏在哪里?本刊就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潘家华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庄贵阳。低碳经济是全球共同愿景  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是大势所趋。面对这场新的工业革命的开始,英国等欧洲国家倡导发展“低碳经济”,日本提出建设低碳社会,世界各地争相发展
期刊
这些已经生存了多年,至少在老北京人生活中打下了极深烙印的老字号,目前,大多数不是已经消失、行将消失,就是勉强维持。要复兴老字号,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引导老字号“扎堆”发展,维护老字的是为了解决老字号现有遭遇的困难。同号的知识产权,鼓励有条件的老字号申时,西城区还将设立老字号保护与发展遗,建立老字号专属档案近期,拥有专项资金,每年投入 2000万元,加快推北京老字号半壁江山的西城区率先出台
期刊
从古时候起,人们就尝试着理解这个世界:为什么物体会往地上掉,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性质等等。宇宙的性质同样是一个谜,譬如地球、太阳以及月亮这些星体究竟是遵循着什么规律在运动,并且是什么力量决定着这些规律。人们提出了各种理论试图解释这个世界……而物理学知识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得以体现,许多问题虽然看似简单,但背后也隐藏着科学的原理。通过本期的“万物之理游”,相信你会看到很多神奇的物理现象,并能通过
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能授予的最高学术称号,意味着一个国家最高水平和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顶尖人物和最高学术权威。  2011年底,包括中国科学院许智宏,张启发院士、中国工程院范云六、郭予元,戴景瑞、夏咸柱、旭日干、陈焕春、刘旭、张改平院士在内的10名两院院士首批获聘大北农集团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智库”首次为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创新出谋划策。  十院士“相中”大北农  在央
期刊
本刊讯2011年12月20日,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在国家图书馆文会堂举办了“2011互联网十大热词、年度汉字发布会”,会上公布了2011年互联网十大热词榜单及年度汉字。  “2011年冬,全国很多地区出现雾霾天气,引发大众对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有了更多关注,PM2.5这样的专业名词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这是互动百科在解释PM2.5为什么会成为年度热词时如此表示。2011年互联网十大
期刊
眼前的数字令记者始料不及:全国十几亿人口,重症肌无力患者约20余万人,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医生仅10人左右。而他——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专家谢琰臣就是这区区10名医生之一。  物以稀为贵。谢琰臣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国内一些大医院曾先后向他发出邀请,“到我们这里来吧,可以给你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尤其是国外同行,几度向谢琰臣伸出诱人的橄榄枝,“到我们这里来吧,科研、住房、用车……生活条件是很优
期刊
看慣了大街上呼来喝去的汽车,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设计一款心仪的汽车呢?  2011年12月11日,在北京798艺术去亮相的“大众自造”创意工坊热闹非凡,许多参观者亲自动手,设计自己心中理想的汽车。此“自造”非彼“制造”,就是要让你自己动手。  汽车一定要有四个轮子?未必!你看,这个小删发摸着的这款车,不就两个轮子,而且大小不一。最搞笑的是,整车圆乎乎的,一点棱角都没有,一看车主就是好脾气。现在的马路上
期刊
虽然近年来逆全球化风潮涌起,但国际分工与合作仍是国际贸易中的一股强劲力量。国际分工的不断延伸与扩展,使各个国家在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工序上占据一环成为可能,显示出明显的全球价值链特征。根据微笑曲线理论,技术型和知识密集型的研发及营销领域成为全球价值链两端的高附加值环节。因此,如何抢占全球价值链上各个环节获取尽可能多的附加值,成为各国企业博弈的重点。在全球价值链成为国际分工主要方式的背景下,中国出口企业凭借劳动和资源禀赋优势迅速嵌入了全球价值链。广东省作为中国出口大省,迫切需要通过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转变为
策划人语  1959年,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大胆提出设想:“如果有一天可以按照人的意志安排一个个原子的话,那将会产生怎样的奇迹?”而今,因纳米科技而产生的奇迹不仅在不断发生,并且纳米带给人类生活的震憾,丝毫不逊于计算机技术的影响力,并且将更深刻、更广泛、更持久。  科学家们认为,纳米不仅小得可爱,而且威力无比、很有力量。它将会带来21世纪的一次产业革命,并且将深刻地影响人类的生活。  本刊在
期刊
“全球变暖的危险等级是什么?”  一些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在分析了前工业化时代的气候变化后,提出了一个限制气候变暖2℃的目标,以避免灾难性的变化。但是2011年12月6日,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地球物理联盟会议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戈达德航天研究所所长詹姆斯·汉森说,气候变暧2℃将导致剧变,格陵兰岛和南极洲冰盖质量损失加速就是明证。因此将人为变暖限制在2℃的目标是无效的,反而会导致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