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核心素养处于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地位,为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强化语文科的育人价值,应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与熏染。语文作业作为语文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巩固课堂知识、发展学生思维以及提高学生实践和迁移能力的重要工具;相较于传统机械式作业,“对话式”在培养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优势要持久、深重得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 对话 作业
我国教育部于2014年4月24日正式颁发《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其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新课程标准制定的核心依据[1]。因此,想要深入推进语文课程改革、改善语文科教育当前形势,就离不开语文核心素养这一焦点问题。作业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项基本环节,可以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优质着力点,而“对话式”的语文作业相较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作业,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则能发挥出更巨大而明显的优势。
一、“对话式”作业诞生的现实依托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知识、形成内在能力的一个必要环节。它是巩固学生语文课堂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续。有效、合理的作业设计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语文教学演变的要求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席卷,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冲突与融合成为新的时代主题。我们迫切需要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迎接时代浪潮,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公民。语文教学方式在发展推演的过程中经历着巨大的改变,长此以往,对所学内容的肢解式理解、架空分析、机械背诵式的作业已不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语文作业需要一种新的对话常态来促使師生平等,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爱上语文,与时代产生共鸣。
(二)语文对话范式的发展
传统的语文教育在我国世纪末大讨论中,弊端已充分暴露,语文教育思想陈旧落后、教学方法僵硬、教材刻板单调、考试制度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等问题都被发掘出来。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运用新的理论,通过新方式来解决,对话式教学是解决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一种十分好的方式,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出路[2],“对话式”作业作为对话教学范式的一部分,由此应运而生。
(三)语文课程改革的趋势
基于2001年我国教育部推出的《基础教育改革课程纲要(试行)》所提出的课程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以及2016年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精神,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正努力克服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新道路。对话式的作业旨在倡导学生与所学知识及生活等进行多方面交流,有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和谐发展,与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二、“对话式”作业倚靠的理论支撑
(一)认识发展理论的推演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对话式”作业的理论基础之一。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构建图式、再与其他知识进行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本身就是与知识和固有思维的一种对话过程,“对话式”作业尊重学生的思维逻辑特性和学习中的独特体验,与学生的心理认知特征相契合。
(二)对话教学理念的催生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没有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倡导对话的教学理念俨然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种基本理念。经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摸索,对这种对话教育理念的不断试验与改进,“对话式”作业形式逐渐展露。
(三)教学合作观点的阐发
打破传统的“教师主体论”和“双主体论”,仅从教学的宏观层次来看,我们会发现除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外,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也是平等合作对话的双方。师生在教学中应当加强合作、平等对话的观点也对“对话式”作业的产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对话式”作业的运行
(一)“对话式”作业奏效的前提:教师霸权观念的消弭
以往中国传统的语文作业布置,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作业的选取、设计、评价和批改由教师全权包办。教师站在作业布置的制高点,“指挥”学生吸收某种特定的知识,以这种方式完成课业作业的学生往往只能消极学习片面的知识,缺乏创新能力。为了防微杜渐,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作业的布置方面教师应主动留出学生参与的空间,与学生进行真诚详实的沟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消解教师在作业布置方面的绝对霸权地位。
(二)“对话式”作业施展的基础:师生平等交流的建立
“对话式”语文作业试图通过设计一种新的作业形式建构一个功能系统,为师生提供课堂对话的续集。师生通过对话合作解决课堂乃至生活领域中悬而未解的问题成为现实,并由此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只有在双向平等的交流中,作业这一教学设计环节才能得以发挥作用,“对话式”作业才能拥有实际的教学意义。
(三)“对话式”作业形式的特征:多方沟通对象的交互
作业中包括很多因子:教师、作业者、合作者、家长及作业环境等等。不能把对话仅仅简单看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它包括了作业中所有因子的对话[4]。“对话式”作业的形式丰富多彩,力求通过这种教学手段促成教师与学生间的对话、教师与家长间的对话、教师与教师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作业的对话以及语文科与其他科目之间的对话等,绝不是单向的传授,机械的识记,也不是虚假的交流。多方对象共同的对话交流,才能促进促进学生对语文作业的改观,使其达到富有影响力的教学效果。 (四)“对话式”作业内容的涉猎:多元开放主题的碰撞
“对话式”作业与以往作业最大不同之处即形式是丰富多变的,训练内容和主题也是趣舍万殊。教师与学生可在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作业目标和作业内容,学生做其想学、学其未学。教师可通过学生对作业的选择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探索,也可以在作业进行的过程中与学生沟通并共同完成“对话式”作业。这样一来,作业不再封闭枯涩,而是有趣而多元的,“对话式”作业成为师生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和人文熏染。
四、“对话式”作业的意义
(一)深化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
人的语言发展不仅是人的发展的重要特征,而且是人的一切发展的基础。语言理解与运用是人的语言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本体性要求[5]。“对话式”作业因其加强语文教学知识与学生真实语境的沟通的特性,能够帮助学生在现实环境中体味語境,加深对所学内容的领悟,提高在真实语境中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促进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传统的语文作业方式一味侧重于知识的传达,容易造成学生对文本认知的固化以及对教材权威的迷信,学生的认知经常停留于前人所研究的水平上。“对话式”作业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学语文,融会“大语文”的教学观,不仅使学生容易理清所学知识的脉络,保留批判性思维,语文知识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综合也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提升。
(三)推动审美与鉴赏能力的培养
审美与鉴赏能力是影响未来公民生活品质与趣味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语文作业体系中存在的比较显著的几个问题是:量大、枯燥、局限性强。“对话式”作业因范围的开阔性、对话的多元性,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容易使学生的审美由此及彼、由点到面,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完善审美体验,提高鉴赏水平,推动语文核心素养的生成。
总之,由于对话的存在,作业不再是冷冰冰的课后任务,而是智慧形成的园地。对话使作业的功能得以实现与完善,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这个大目标终将有迹可达、有路可走。
【参考文献】
【1】荣维东. 语文核心素养构成要素与模型建构初探【J】. 语文教学通讯,2017(13)
【2】李冲锋. 语文教学范式研究【M】. 华龄出版社,2006(11)
【3】张静海,詹雪霞. 谈谈“对话式”语文作业【J】. 宁夏教育,2002(11)
【4】熊莹莹,王宝剑,赵卫明. 走向对话的作业【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07)
【5】倪文锦. 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J】. 课程.教材.教法,2017(37)
(作者系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在读硕士)
语文核心素养处于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地位,为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强化语文科的育人价值,应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与熏染。语文作业作为语文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巩固课堂知识、发展学生思维以及提高学生实践和迁移能力的重要工具;相较于传统机械式作业,“对话式”在培养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优势要持久、深重得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 对话 作业
我国教育部于2014年4月24日正式颁发《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其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新课程标准制定的核心依据[1]。因此,想要深入推进语文课程改革、改善语文科教育当前形势,就离不开语文核心素养这一焦点问题。作业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项基本环节,可以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优质着力点,而“对话式”的语文作业相较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作业,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则能发挥出更巨大而明显的优势。
一、“对话式”作业诞生的现实依托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知识、形成内在能力的一个必要环节。它是巩固学生语文课堂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续。有效、合理的作业设计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语文教学演变的要求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席卷,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冲突与融合成为新的时代主题。我们迫切需要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迎接时代浪潮,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公民。语文教学方式在发展推演的过程中经历着巨大的改变,长此以往,对所学内容的肢解式理解、架空分析、机械背诵式的作业已不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语文作业需要一种新的对话常态来促使師生平等,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爱上语文,与时代产生共鸣。
(二)语文对话范式的发展
传统的语文教育在我国世纪末大讨论中,弊端已充分暴露,语文教育思想陈旧落后、教学方法僵硬、教材刻板单调、考试制度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等问题都被发掘出来。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运用新的理论,通过新方式来解决,对话式教学是解决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一种十分好的方式,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出路[2],“对话式”作业作为对话教学范式的一部分,由此应运而生。
(三)语文课程改革的趋势
基于2001年我国教育部推出的《基础教育改革课程纲要(试行)》所提出的课程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以及2016年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精神,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正努力克服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新道路。对话式的作业旨在倡导学生与所学知识及生活等进行多方面交流,有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和谐发展,与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二、“对话式”作业倚靠的理论支撑
(一)认识发展理论的推演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对话式”作业的理论基础之一。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构建图式、再与其他知识进行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本身就是与知识和固有思维的一种对话过程,“对话式”作业尊重学生的思维逻辑特性和学习中的独特体验,与学生的心理认知特征相契合。
(二)对话教学理念的催生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没有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倡导对话的教学理念俨然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种基本理念。经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摸索,对这种对话教育理念的不断试验与改进,“对话式”作业形式逐渐展露。
(三)教学合作观点的阐发
打破传统的“教师主体论”和“双主体论”,仅从教学的宏观层次来看,我们会发现除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外,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也是平等合作对话的双方。师生在教学中应当加强合作、平等对话的观点也对“对话式”作业的产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对话式”作业的运行
(一)“对话式”作业奏效的前提:教师霸权观念的消弭
以往中国传统的语文作业布置,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作业的选取、设计、评价和批改由教师全权包办。教师站在作业布置的制高点,“指挥”学生吸收某种特定的知识,以这种方式完成课业作业的学生往往只能消极学习片面的知识,缺乏创新能力。为了防微杜渐,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作业的布置方面教师应主动留出学生参与的空间,与学生进行真诚详实的沟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消解教师在作业布置方面的绝对霸权地位。
(二)“对话式”作业施展的基础:师生平等交流的建立
“对话式”语文作业试图通过设计一种新的作业形式建构一个功能系统,为师生提供课堂对话的续集。师生通过对话合作解决课堂乃至生活领域中悬而未解的问题成为现实,并由此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只有在双向平等的交流中,作业这一教学设计环节才能得以发挥作用,“对话式”作业才能拥有实际的教学意义。
(三)“对话式”作业形式的特征:多方沟通对象的交互
作业中包括很多因子:教师、作业者、合作者、家长及作业环境等等。不能把对话仅仅简单看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它包括了作业中所有因子的对话[4]。“对话式”作业的形式丰富多彩,力求通过这种教学手段促成教师与学生间的对话、教师与家长间的对话、教师与教师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作业的对话以及语文科与其他科目之间的对话等,绝不是单向的传授,机械的识记,也不是虚假的交流。多方对象共同的对话交流,才能促进促进学生对语文作业的改观,使其达到富有影响力的教学效果。 (四)“对话式”作业内容的涉猎:多元开放主题的碰撞
“对话式”作业与以往作业最大不同之处即形式是丰富多变的,训练内容和主题也是趣舍万殊。教师与学生可在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作业目标和作业内容,学生做其想学、学其未学。教师可通过学生对作业的选择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探索,也可以在作业进行的过程中与学生沟通并共同完成“对话式”作业。这样一来,作业不再封闭枯涩,而是有趣而多元的,“对话式”作业成为师生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和人文熏染。
四、“对话式”作业的意义
(一)深化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
人的语言发展不仅是人的发展的重要特征,而且是人的一切发展的基础。语言理解与运用是人的语言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本体性要求[5]。“对话式”作业因其加强语文教学知识与学生真实语境的沟通的特性,能够帮助学生在现实环境中体味語境,加深对所学内容的领悟,提高在真实语境中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促进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传统的语文作业方式一味侧重于知识的传达,容易造成学生对文本认知的固化以及对教材权威的迷信,学生的认知经常停留于前人所研究的水平上。“对话式”作业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学语文,融会“大语文”的教学观,不仅使学生容易理清所学知识的脉络,保留批判性思维,语文知识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综合也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提升。
(三)推动审美与鉴赏能力的培养
审美与鉴赏能力是影响未来公民生活品质与趣味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语文作业体系中存在的比较显著的几个问题是:量大、枯燥、局限性强。“对话式”作业因范围的开阔性、对话的多元性,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容易使学生的审美由此及彼、由点到面,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完善审美体验,提高鉴赏水平,推动语文核心素养的生成。
总之,由于对话的存在,作业不再是冷冰冰的课后任务,而是智慧形成的园地。对话使作业的功能得以实现与完善,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这个大目标终将有迹可达、有路可走。
【参考文献】
【1】荣维东. 语文核心素养构成要素与模型建构初探【J】. 语文教学通讯,2017(13)
【2】李冲锋. 语文教学范式研究【M】. 华龄出版社,2006(11)
【3】张静海,詹雪霞. 谈谈“对话式”语文作业【J】. 宁夏教育,2002(11)
【4】熊莹莹,王宝剑,赵卫明. 走向对话的作业【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07)
【5】倪文锦. 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J】. 课程.教材.教法,2017(37)
(作者系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在读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