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学习让物理走进学生生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cat_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是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要求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那么,如何通过体验让学生走进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呢?
  一、体验,从预习开始。
  将以往的纯文本的巩固性作业改为体验式预习作业或部分改为体验式预习作业,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提前进入体验,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教师在设计体验式预习作业时,要掌握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激发兴趣。预习不等同于学习,预习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所以,预习性作业不宜太多太难,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二是激起质疑。预习性作业要能够让学生形成思维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了达到预习目的,可以布置以下形式的作业。
  1.预习性实验。实验操作是学生乐于做的事。布置预习性实验,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动手的乐趣,同时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中产生疑问,激发学习的欲望。比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前,布置学生完成以下实验作业:(1)将橡皮泥放入水中,观察橡皮泥上浮还是下沉?你有办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吗?试试看!(2)将鸡蛋放入水杯中,加入大半杯水,观察鸡蛋的浮沉。向杯中逐渐加盐,看看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3)思考:在刚才的两个实验中,你改变了什么量从而改变了物体所受的浮力?学生通过以上体验与思考,对影响浮力的相关因素就有了直接的感性经验,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第二天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预习性调查。让学生收集、调查生活中的真实数据,往往更有说服力,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质量》一节前,让学生利用休息日,去购买一斤鸡蛋,数出一斤鸡蛋的个数,购买一斤苹果,数出一斤苹果的个数,去超市抄写十种日常用品的克数等。有了这些亲身体验,在学习《质量》一节时,学生对于质量及其单位就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学习《电能》一节前,让学生回家调查以下问题:(1)你所在生活区的电费单价?(2)记录你家中日常用到的用电器。(3)询问你的父母你家本月或上月用电的度数及缴纳的电费。(4)看看你家的电表在那里?你从电表上都看到了什么?在课堂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饶有兴趣地与同学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对电能及电能的测量以及节约用电等形成深刻的印象。
  二、体验,在课堂进行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科学探究能力已成为每个物理教师的共识,教师会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去动手探究,去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对于这一点,笔者不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课堂上做的实验,不一定仅限于课本上出现的实验,学生设计的实验,也不一定仅限于课本上出现的方案,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充分的体验机会和创新空间。例如在学习电学基础部分,学生在初识电路时,由于还没有学习电阻和欧姆定律知识,所以对很多问题存有疑惑,如短路问题(电源短路与局部短路);电压表、电流表的连接对电路的影响;电路故障判断等,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现象,等学习了后面的知识后再研究问题的本质,这样,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在巩固环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尽可能把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去发现、去解释身边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体验知识的价值。
  三、体验,在课后延伸
  说到课后,不得不再提作业问题。目前,中学生课业负担偏重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枯燥的、重复性的作业,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改革作业形式,突出兴趣、体验和思考应该是作业改革的方向之一。
  1.走进家庭。如在学习《电功率》一节后,让学生回家抄写家中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如知道了豆浆机的功率,榨汁机的功率,甚至按摩棒的功率;意外地发现为什么冰箱的功率和空调的功率差别那么大?这样的贴近生活的交流,比仅仅阅读课本上“一些常见家用电器的功率”要有趣得多。学生也在交流中了解到在自己家中什么电器耗电量较大,如何节约用电等。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他们自己调查的资源编写题目,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离他们的生活这么近。
  2.社会调查与科技论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到,要让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区,走进生活。学生利用休息日和节假日进行社会调查和撰写科技小论文就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式。如学习了《声现象》后,学生可以进行噪声污染方面的调查;学习了《光现象》后,学生可以进行光污染、中小学学生近视情况等的调查;另外,节水、节电等等各种与物理有关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生活、社会现象,都可以作为社会调查或撰写科技论文的素材。学生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大大激发了他们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责任感。
  初中学生活泼爱动、对事物充满好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实践、探究、反思、感悟,在体验中构建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世界观,并结合日常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改革并不意味着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要重新审视它,赋予它新的意义。大家认识到太牢的示范教学,约束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然而为了避免千篇一律的模仿,老师用娴熟的画笔亲历地为学生作技法示范的情景几乎看不到了,从而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不动笔墨光动嘴皮,这种矫枉过正、顾此失彼的现象,应该说是个目前美术教学改革之中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那么只有权衡示范教学中的利与弊,恰如其份地处理好
期刊
儿童诗歌是以幼儿为欣赏对象的诗歌,其主题单纯,内容浅显凝练,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朗读记忆和表达情感,是幼儿接触较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儿童诗歌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力,而且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教师必须抓好这一时期的诗歌教学,采取适当的方法实施教育,才能发展幼儿各方面能力。如何搞好儿童诗的教学
期刊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我校实施两个学年了,在县教研室和学校教务处的大力推广和指导下,我校的老师们已能熟练使用“学案导学”模式教学,精心编写学案,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成绩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效果。  学校注重老师们在理论上的学习。学校详细印发了有关“学案导学”模式的相关资料,指导老师们学习、提高。  首先,明确了什么是“学案”:即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
期刊
在高中新课程实施近三年的过程中,经过各类学习培训,实践探索,我们不约而同地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课改”就是“改课”,要踏踏实实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要做好基于创建高效课堂平台上的教法改进、学法改变;要真正遵循教育规律,还学生以主体地位,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一、课程改革的过程及现状  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进行了许多不同层面的培训,内修外研,上下联动,学科培训,通识培训,同课异构,专题
期刊
摘 要:“研究性学习”课程已作为必修课正式开始实施了,同时要求各门学科都要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旨在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在研究中学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本文是在对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进行比较系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就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目标,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数学开放题与研究性学习、数学研究性学习中
期刊
高中数学新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同时数学素质又是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因此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下数学的教与学,成了广大中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一次重大挑战。下面谈谈我校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要求语文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会探究过程的曲折与乐趣,从而科学地理解并获得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由知识到能力的迁移转化。因此,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共同的职责。  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
期刊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且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在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此,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几年,对于“合作学习”学习方式,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从开始模糊的
期刊
写作课上,我们总忙于指导学生绞尽脑汁地搜集素材,或把别人的文章大卸八块,剪辑处理,这就使得我们的作文教学过程缺少情趣。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作文教学往往是千课一面,教师讲、学生写,教学过程僵化死板,缺乏情趣,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作文教学就失去了“市场”。再者我们的作文教学缺少互动。无论是作文还是讲评,都是教师讲,学生写或听,没有互动,没有交流,没有思想的碰撞。虽然有时也让学生参与教
期刊
当前,基础教育领域内的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俨然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热点和焦点。应对新课改的大潮,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际,对学生参与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互动精神,提高课堂讨论效率  长期以来,课堂互动主要体现为“师生互动”和“学生间互动”两种,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是学生提问,学生之间课堂或课下讨论两种方式的互动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