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巧!水产商发现“新大陆”
山东省荣成市的李建以前做水产生意。1999年的一天,他和威海市外经贸局局长一起来到日本考察水产市场,在一个海产品展览馆里,他发现了一个奇观,只见一个人一手持着一条3米长的海带,一手拿着一把菜刀,眨眼工夫就从那条不过几毫米厚的海带上,剥下足足20层海带膜。对于表演者的绝技,李建大加赞赏,暗挑拇指。
接下来的发现让他更加吃惊,他生平第一次得知,海带不仅能够剥皮,还能做成几百种口味不同的食品,而价格是原海带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从前对海带正眼都不瞧的李建,这一次突然发现了海带身上的光环,他想,如果把家乡的海带做出各种花样,也一定能神奇的增值。这个想法让他把来日本的目的忘了个一干二净,开始一心一意寻找能教给他海带加工技术的人。
一年以后,李建再次奔赴日本,这一次,终于找到了函馆最大的一家海带企业。然而,当李建求见时,对方却只给他5分钟的谈话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5分钟,可对于李建来说,已经是一件非常走运的了。接下来,李建向对方介绍了荣城的海带资源优势,并提议对方以技术入股,双方合作生产,但对方并没有答复,只是说在适当的时机会去荣城实地看看。
尽管没有拿到技术,但李建对自己的发财梦深信不疑。回国后他破釜沉舟,用做水产生意赚到的钱承包了3700亩海面,开始大量养殖海带。生意圈里的老朋友曲世尧,看到他盲目投入非常着急,于是好言相劝,让他不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凡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要付出代价。可是,李建死活都不愿听他的,就算怎么赔都要做。
2001年11月的一天早晨,荣城的这片海面上第一次出现李建的海带苗船队。海带苗是提前育好的,下苗的时候,先要把它从海里捞上来,在厂房里一根一根有规则的夹在绳子上,然后再拉回来放入海水。海带苗离开海水后存活的时间很短,从采苗、挂苗,到下海去加苗,这个时间大约在两个小时左右,因为海带苗正常情况下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所以整个程序必须尽快完成。当时,李建非常紧张,稍有疏忽就会造成致命的失败。
还好,整个下苗的过程一直都在李建的掌控之中,没有出半点差池。
到了第二年5月,海带到了收获的季节,李建一共收割了5000吨海带,但由于没有加工设备和技术,他的海带在简单的晾晒盐渍做成海带丝之后,以平均每公斤2块4的低价卖了出去。他做梦都在想,自己的海带何时才能脱胎换骨呢?
这期间,他隔三岔五就给日本的那家企业发荣成海带资源的照片,并诚恳邀请对方来和他合作。这一年8月的一天,日本企业终于派人来到他的海带基地。然而,日方对他有很多的疑虑,怕一旦把这个技术教给他,你的产品会冲击日方市场,所以,谈判一时陷入了僵局。
见久攻不下,李建一不做二不休,郑重承诺,赚钱共享,赔钱他一个人承担。在利益的驱动下,日方终于同意以加工技术和设备为股份与李建合作。2002年10月,李建的梦想开始付诸行动,他紧锁了两年的眉头终于舒展了。
爽!一根海带能卖20次
海带加工最基本的工序就是将海带分割。由于长期海水浸泡或室外晾晒,海带皮实际上不宜食用,加工时先要把黄绿色的海带皮剥掉。由外而内一层层剥离,海带的颜色逐渐由深变浅,直至变成乳白色。一般一个熟练工人能刮9-10层膜,特别好的海带甚至能刮也20层膜来。海带越往里口感越好,价钱也越高。海带的最内层叫海带板,工人们要把它切割成很规则的长方形。
2003年,李建做出了大批海带膜、海带板以及海带糖等海带产品。但由于日本对海带进口实行了严格的配额限制,李建只能寄希望于国内市场大量销售。然而,面对变了颜色的海带,市场并不买账,两年内,李建栽了两个大跟头。超市的产品全部滞销 ,资金也收不回来,市场的运转也不正常,就这样,李建赔了整整150万。
2004年的一个傍晚,李建在威海的一家饭店喝闷酒,突然饭店展台上的一包海带膜让他眼前一亮。李建认识,这是自己生产的产品。他赶紧找来饭店的老板,问他这里为何还在出售自己的产品。老板给出的答案是:“朋友送他的,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产品,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做,更不要说卖了。”
原来这包海带膜是几经转手才到了这里的,而它很有可能继续不被人吃,直到霉烂变质沦为旮旯里的垃圾。手里拿着这包海带膜仔细的端详着,李建感到了无比的心酸。突然,李建发现了一个天大的问题:人们根本就不认识剥了皮的海带,而自己在包装上居然没有注明食用方法,虽然做还是跟原来的没有二致!这个细节上的失误让李建搭进去了上百万元!
于是,李建及时换了包装,2004年10月,威海市举办海产品展销会,李建准备了价值12万元的海带,全部免费送给消费者品尝,足足三天时间。
通过现场验证,李建发现,消费者最容易接受的是方便海带丝、海带膜和海带糖,这三大类海带食品后来成了李建占领市场的主打品种。荣成和威海的市场渐渐有了海带加工食品的一席之地。
不久,又一个扩大市场的机遇悄然而至。2005年9月,在中国大陆有庞大营销网络的台湾统一集团来威海地区考察,李建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找到统一集团的负责人,邀请对方参观自己的海带加工厂。对方看中了他独特的产品,而他羡慕对方的市场网络,李建趁热打铁,决定以让利的方式搭车销售。几经商讨之后,双方达成了合作协议,统一集团愿意做他的销售代理。
李建的产品通过统一集团的营销网络源源不断的销往全国各地,同时开始销往日、美、德、俄等国家。尽管为了换取销售网络,利润降了很多,但李建的海带产品依然比起原始海带增值5倍以上。
从2006年开始,李建的海带年产量达到了1万吨,加工产品在原来三大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销售产值达到了上亿元。
编辑:陈仓
山东省荣成市的李建以前做水产生意。1999年的一天,他和威海市外经贸局局长一起来到日本考察水产市场,在一个海产品展览馆里,他发现了一个奇观,只见一个人一手持着一条3米长的海带,一手拿着一把菜刀,眨眼工夫就从那条不过几毫米厚的海带上,剥下足足20层海带膜。对于表演者的绝技,李建大加赞赏,暗挑拇指。
接下来的发现让他更加吃惊,他生平第一次得知,海带不仅能够剥皮,还能做成几百种口味不同的食品,而价格是原海带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从前对海带正眼都不瞧的李建,这一次突然发现了海带身上的光环,他想,如果把家乡的海带做出各种花样,也一定能神奇的增值。这个想法让他把来日本的目的忘了个一干二净,开始一心一意寻找能教给他海带加工技术的人。
一年以后,李建再次奔赴日本,这一次,终于找到了函馆最大的一家海带企业。然而,当李建求见时,对方却只给他5分钟的谈话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5分钟,可对于李建来说,已经是一件非常走运的了。接下来,李建向对方介绍了荣城的海带资源优势,并提议对方以技术入股,双方合作生产,但对方并没有答复,只是说在适当的时机会去荣城实地看看。
尽管没有拿到技术,但李建对自己的发财梦深信不疑。回国后他破釜沉舟,用做水产生意赚到的钱承包了3700亩海面,开始大量养殖海带。生意圈里的老朋友曲世尧,看到他盲目投入非常着急,于是好言相劝,让他不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凡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要付出代价。可是,李建死活都不愿听他的,就算怎么赔都要做。
2001年11月的一天早晨,荣城的这片海面上第一次出现李建的海带苗船队。海带苗是提前育好的,下苗的时候,先要把它从海里捞上来,在厂房里一根一根有规则的夹在绳子上,然后再拉回来放入海水。海带苗离开海水后存活的时间很短,从采苗、挂苗,到下海去加苗,这个时间大约在两个小时左右,因为海带苗正常情况下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所以整个程序必须尽快完成。当时,李建非常紧张,稍有疏忽就会造成致命的失败。
还好,整个下苗的过程一直都在李建的掌控之中,没有出半点差池。
到了第二年5月,海带到了收获的季节,李建一共收割了5000吨海带,但由于没有加工设备和技术,他的海带在简单的晾晒盐渍做成海带丝之后,以平均每公斤2块4的低价卖了出去。他做梦都在想,自己的海带何时才能脱胎换骨呢?
这期间,他隔三岔五就给日本的那家企业发荣成海带资源的照片,并诚恳邀请对方来和他合作。这一年8月的一天,日本企业终于派人来到他的海带基地。然而,日方对他有很多的疑虑,怕一旦把这个技术教给他,你的产品会冲击日方市场,所以,谈判一时陷入了僵局。
见久攻不下,李建一不做二不休,郑重承诺,赚钱共享,赔钱他一个人承担。在利益的驱动下,日方终于同意以加工技术和设备为股份与李建合作。2002年10月,李建的梦想开始付诸行动,他紧锁了两年的眉头终于舒展了。
爽!一根海带能卖20次
海带加工最基本的工序就是将海带分割。由于长期海水浸泡或室外晾晒,海带皮实际上不宜食用,加工时先要把黄绿色的海带皮剥掉。由外而内一层层剥离,海带的颜色逐渐由深变浅,直至变成乳白色。一般一个熟练工人能刮9-10层膜,特别好的海带甚至能刮也20层膜来。海带越往里口感越好,价钱也越高。海带的最内层叫海带板,工人们要把它切割成很规则的长方形。
2003年,李建做出了大批海带膜、海带板以及海带糖等海带产品。但由于日本对海带进口实行了严格的配额限制,李建只能寄希望于国内市场大量销售。然而,面对变了颜色的海带,市场并不买账,两年内,李建栽了两个大跟头。超市的产品全部滞销 ,资金也收不回来,市场的运转也不正常,就这样,李建赔了整整150万。
2004年的一个傍晚,李建在威海的一家饭店喝闷酒,突然饭店展台上的一包海带膜让他眼前一亮。李建认识,这是自己生产的产品。他赶紧找来饭店的老板,问他这里为何还在出售自己的产品。老板给出的答案是:“朋友送他的,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产品,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做,更不要说卖了。”
原来这包海带膜是几经转手才到了这里的,而它很有可能继续不被人吃,直到霉烂变质沦为旮旯里的垃圾。手里拿着这包海带膜仔细的端详着,李建感到了无比的心酸。突然,李建发现了一个天大的问题:人们根本就不认识剥了皮的海带,而自己在包装上居然没有注明食用方法,虽然做还是跟原来的没有二致!这个细节上的失误让李建搭进去了上百万元!
于是,李建及时换了包装,2004年10月,威海市举办海产品展销会,李建准备了价值12万元的海带,全部免费送给消费者品尝,足足三天时间。
通过现场验证,李建发现,消费者最容易接受的是方便海带丝、海带膜和海带糖,这三大类海带食品后来成了李建占领市场的主打品种。荣成和威海的市场渐渐有了海带加工食品的一席之地。
不久,又一个扩大市场的机遇悄然而至。2005年9月,在中国大陆有庞大营销网络的台湾统一集团来威海地区考察,李建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找到统一集团的负责人,邀请对方参观自己的海带加工厂。对方看中了他独特的产品,而他羡慕对方的市场网络,李建趁热打铁,决定以让利的方式搭车销售。几经商讨之后,双方达成了合作协议,统一集团愿意做他的销售代理。
李建的产品通过统一集团的营销网络源源不断的销往全国各地,同时开始销往日、美、德、俄等国家。尽管为了换取销售网络,利润降了很多,但李建的海带产品依然比起原始海带增值5倍以上。
从2006年开始,李建的海带年产量达到了1万吨,加工产品在原来三大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销售产值达到了上亿元。
编辑:陈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