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身份,一个故事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62r5134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记叙文的写作一直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探讨一种记叙文写作方法:首先帮助学生找到一个熟悉且有地方特色的身份;接着告诉他们就这个身份续写符合身份的故事;然后教会他们制作波澜,最后让“我”走到作文中去。
  【关键词】身份;故事;波澜;我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纵观各类现当代的小说,作文中的主人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身份,也可称为职业,然后展开叙事。针对高中生记叙文出现的弊端,本文就记叙文中引入身份这个概念指导学生进行记叙文的写作,探索高中生写记叙文的一种思路。有了一个合适的身份,再有一个合适的故事,一篇记叙文就出场了。
  一、确立身份
  “身份”的出场,使学生一下子就进入写作情境,不愁没话说。当“心中有人”,并且明确了此人是做什么的,定位点就相对来说缩小了很多。在训练之初,学生写的人比较多的就是老师、医生、乞丐、清洁工、司机等,人物什么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叙说故事比较雷同。
  在选取身份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一定要是熟悉为前提,要选取自己熟悉的身份写,最熟悉的可以选取自己身边的亲人和邻居来写;其次最好有地方特色,比如苏州东山的学生可以选取碧螺春茶农、白玉枇杷师傅,地方特色可以让你的文章有地域风情美。经过一段时间的收集,班级里出现了各类身份的人:做蚕丝被的、太湖渔人、古镇修桥人、苏绣绣娘、东山茶农、做油纸伞的、唱昆曲的、卖白兰花的、种鸡头米的……这些身份确定下来之后,下面布置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去观察这一类人物的日常。
  二、续写符合身份的故事
  什么身份做什么事,有了一个身份就要写与身份相关的事情,比如做蚕丝被的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做被子,当然还有属于他其他鸡毛蒜皮的事,但是做被子是他的主要工作,下面是一个同学观察了之后写的一段细节描写:“下面就是制作蚕丝被:两个并排排好的八仙桌,左右各三个人,她们把一个个棉兜拉大,一层层铺好,均匀有致,蚕丝在阳光的折射下闪着烁烁金光,再用罩子套好,一条蚕丝被就成型了。”当然,你会写属于这个人身份的主要事情,你还可以写他们其他柴米油盐的事情,要让学生明确这个人是立体的,他们真实存在,多观察现实中的他们,也可以去参看其他人写的这一类身份的故事,如果学生真的能够坚持将一类人写好,写其他身份的人物也能够触类旁通。
  三、学会给故事制造一些波澜
  有人物,有故事,在我们不知道怎么叙事的时候,还可以制造一些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能够运用一些合适的写作方法,就可以使文章“首尾开合,繁简奇正,各极其度”。波澜的设置,紧接着上面的文章,因为主客观原因的改变而使得记叙文中的主人公有了一些变化,或变好,或变坏,或先变坏再变好,这可以使文章更加有味道。
  写做蚕丝被的同学接着如此制造波澜:“老王照旧每天起早采桑,悉心喂养他的宝贝们,却背着人去外地收购了一批劣质蚕丝夹杂着优质蚕丝地悄悄地掺进被子里。”
  这个学生通过老王在蚕丝被里掺假作为转折点,让文章有了波澜,使老王的生存状态进入另一境地,文章开始有了一些变化,也能够更加吸引阅卷老师。
  波澜的制造可以让文章朝着另一方向发展,内因外因的变化都可以使一个人物的生存处境转入另一种状态,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引导学生。当然,我们以前经常说的设置悬念、制造误会、巧合等方法如果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那文章就引人入胜了。
  四、“我”要走进文章中去
  有的学生身份也很好,故事也精彩,文章也跌宕起伏,但是怎么看就让人觉得很假,这是怎么回事呢?很多高考满分记叙文中都有一个“我”,我的进入往往可以让故作深沉、矫揉造作、虚假乱写等弊端剔除,让人觉得真实质朴,拉近文章与读者的距离。“我”的视角也容易让老师快速进入情境,认同你作文的真实性。所以,在学生的文章中,他加入了两处“我”:“我姥姥也是其中之一”“等我春节回去的时候发现老王的蚕丝被生意虽然没以前好”。“我”的进入,让别人觉得更真实了。
  五、结语
  给人物一个身份是一种记叙文教学的新思路,这种思路可以让学生快速地知道自己写什么,有一些不会灵活变通的学生可能会准备了一个故事去套考场的作文,这是考场作文的大忌。我们要让学生笔下的人物根据材料进行灵活的变通,你要想我们每个人每天的生活都不一样,所以你笔下的身份也可以有不同的故事。
  范文:
  老王的蚕丝被
  高一(5)班
其他文献
【摘要】写作是一种表达情感与思想的方式,在语文学习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基础的阶段,更需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对写作教学的重视程度,力求为他们夯实写作基本功,进而促进其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是将生活实践、社会阅历、语文知识相结合的一种表达思想与情感的途径,是将思维和语言有机结
【摘要】一直以来,语言都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初中语文课程作为学生学习语言的桥梁,若存在心理问题,不仅会增添语文教学的难度,且对学生语言交流水平的提升将造成较大的阻碍。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心理障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许多教师认为,针对语文学科的学习,首要注重的应是教学环境的营造,其次则是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然而事实上,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最为关键的一点,那便是
【摘要】如何利用现有的语文教材,进行合理的拓展延伸,拓展到教材中指定的课外阅读片段或者盐城市小学语文推荐书目中的片段,进而构建“听说读写”一体化的体系呢?笔者结合自己和学校同仁们的实践,认为应该分年级段先选定主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不同的“听说读写”一体化的训练。本文以低年级段和高年级段进行了举例。  【关键词】教材延伸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听说读写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现在的课堂上学生的表达能力正在缺失,这对我们开展语文教学十分不利,教师要从自身加以改变,提升学生说的能力,进而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有活力。  【关键词】教师;学生;说;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前段时间,看过一则教育信息:钱梦龙示范课上想调查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于是就请那些认为自己已经懂的、一知半解的和完全不理解的学生分别举手,结果出乎他的意料,学生们都不愿意举手。后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当中,写字教学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中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应努力通过积极的方法来完成,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问题。本文针对小学语文中年级写字教学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写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相对而言,小学语文中年级写字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中年级教学的过渡作用,要让小学生在写字过程中,减少连笔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战略的不断推进,思想道德和传统文化已经成了当前教育界公认的两大发展方向。作为这两大方向的交汇点,国学教育自然而然地成了各大院校语文教学的“新宠”。据此,为了实现语文课堂与国学知识间的融合,我们有必要对中职语文教学中国学知识的渗透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职业道德观念;《庄子》;国学知识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知识的现实意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
【摘要】《月夜》是韩少功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文学性散文。诗意的语言描绘出充满诗意的月夜,同时不乏哲理思辨性。在开发其教学内容时,笔者提出了“领略月夜魅力,体悟情感与哲思”“沉入文本,感受诗意语言”两大解读方向。  【关键词】课外文章;教学内容;韩少功;《月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韩少功的《月夜》是一篇内涵深刻、语言风格独特的文学性散文,常
【摘要】随着新课标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地改进中。初中语文课堂目前还存在着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课堂氛围较沉闷压抑这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逐渐浮现的问题,除了语文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外,还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上,而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则可以解决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所遇到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对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的简单探讨与研究,主要目的是
【摘要】作为一篇教学笔记,本文借助许多和庄子有关的小故事,试图以独特的视角和形象化的解读,让学生对《逍遥游》和庄子其人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结构上,本文从庄子的想象谈起,内容兼及了庄子淡泊名利的处世智慧,圆融通达的生存智慧,生死物与的终极智慧。力求从更多的侧面,呼唤庄子走下神坛,将之还原为一个可亲可敬,更易为高中生接受的庄子。  【关键词】智慧;有用;无用;生死;逍遥  【中图分类号】G6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