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白沙小学 36500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和认知规律,多方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要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学好语文,须从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因为“兴趣”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因素。在学习中,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并富有成效。低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呢?游戏、故事和活动!所以要让他们对学习内容重视、感兴趣,就必须让他们在玩中学,活动中学。因此,我根据最新的认知理论,在低年级的教学实践中,对“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有以下几点体会:
1 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巧妙的导入起到统领全课的作用。有的人把导语设计艺术形容为开山的第一炮,打鼓的第一槌。优秀的精彩纷呈的导语往往像磁石,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像重锤敲打在学生的心上,像钥匙悄悄地开启学生的心扉。导语导得得法,导到教材的要害处,导到学生的心坎上,就能起到敲山震虎、顺风拉帆的作用。引人入胜、巧妙精当的导语能为一堂课的成功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尝试用不同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1.1 讲故事导入新课。
爱听故事是是儿童的天性。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的童话故事多,教学这样的课文,我采用把本课的故事内容梗概讲给学生听,学生听后,意犹未尽,我就让他们翻开课本,自己去读读这个故事。学生一下就来劲了,原来好故事都在自己的书中,这样学生很快就投入了学习情境。
1.2 从课题入手,启发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求知欲往往是由疑问引起的。因此,有些课文的导入可从课题入手,让学生提出问题。课题犹如文章的“眼睛”,若能让学生通过“眼睛”去发现问题,探求问题,再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带着浓厚的趣味性。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当板书课题后,学生围绕课题提问:“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他都向谁借尾巴了?”“小壁虎借尾巴的结果怎么样?……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这样的质疑中积极地开始了。随后,学生就能带着疑问进入学习状态。
1.3 用音乐导入新课。
音乐轻松活泼,能愉悦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快乐的节日》一课时,先播放我们熟悉的歌曲《快乐的节日》,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好像把学生带进了欢乐喜庆的节日里。这时,我就问:“孩子们,你们喜欢这首歌吗?想不想把它学会?”学生们都说喜欢想学。接下来,学生们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认真地朗读课文。
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根据教材内容,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展示图画、漫画,播放歌曲、小品、讲故事或用名言名句、诗词等文学语言的描绘来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环境,渲染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巧设课堂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堂理念指导下的课堂它不是填鸭式的,它需要老师是引路人——循循善诱,激学生所思,引学生所想。教师的提问要做到能激励学生开动脑筋,理解所讲内容,提高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知识量,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自然而然地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我们都知道每节课都有其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向,这也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其出发点就是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性就是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篇课文可以设疑的地方很多,我们不仅要设计出紧扣目标的关键性问题,还要把问题提准,使各教学环节组合成有机的整体,产生合力。如教学《画风》的重点问题是讨论: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你们从中体会到什么?由于问题提得准,本课的主要内容和教育意义基本上也就把握了。另外,还有的问题的设计要先易后难,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有层次,有梯度,因而设计问题必须在问题的难易上下功夫,让人人有思考的机会,个个有答问的条件。如教学《亡羊补牢》一文,可用这种方式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第一次丢羊后,牧羊人是怎么想的?怎样做的?”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然后再问:“第二次丢羊后,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有了前面的问题铺设,学生可以不费劲的回答。最后,教师因势利导,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亡羊补牢的含义?这样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难点问题就较容易解决了。同时,教师问题还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或学生的实际,难的问题让优、中生回答,较易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或不好发言的学生回答,使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思一思,摘桃子”。
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3 巧设课堂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一种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课程标准》也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因此,课堂上真诚的评价语言会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思考、参与讨论、参与学习,把课堂气氛推向一个更新的高潮,具有着良好的激励作用与导向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每一句评价性语言的恰当表述,使它既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又能正确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情真意切的评价语,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恰当的肯定性评价语言进行鼓励。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和动力。在低年级教学中,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我常常采用下列方式:学生回答问题准确,用“你回答得真棒!”“你真会动脑筋”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成功,用惊喜的语气加以肯定,甚至表示向他学习,如“你的回答比老师还好,我们要向你学习,多动脑,会越来越聪明的。”对欲言又止的学生,用“胆子大一些,试试看,老师会帮你的,大家相信你能行”;当学生完成任务时,用“你成功了!”……即使学生说错或做错时,指正和教育的语言应婉转些,使评价语言便于学生接受,这样既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让他们清楚、欣然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积极地去面对和改正错误。长期坚持这样的思路组织教学,学生学习的欲望和自信心就会明显增强,从而主动参与学习。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这样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受益无穷。同时,教无止境,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并继续进行大胆的实践,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和认知规律,多方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要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学好语文,须从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因为“兴趣”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因素。在学习中,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并富有成效。低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呢?游戏、故事和活动!所以要让他们对学习内容重视、感兴趣,就必须让他们在玩中学,活动中学。因此,我根据最新的认知理论,在低年级的教学实践中,对“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有以下几点体会:
1 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巧妙的导入起到统领全课的作用。有的人把导语设计艺术形容为开山的第一炮,打鼓的第一槌。优秀的精彩纷呈的导语往往像磁石,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像重锤敲打在学生的心上,像钥匙悄悄地开启学生的心扉。导语导得得法,导到教材的要害处,导到学生的心坎上,就能起到敲山震虎、顺风拉帆的作用。引人入胜、巧妙精当的导语能为一堂课的成功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尝试用不同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1.1 讲故事导入新课。
爱听故事是是儿童的天性。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的童话故事多,教学这样的课文,我采用把本课的故事内容梗概讲给学生听,学生听后,意犹未尽,我就让他们翻开课本,自己去读读这个故事。学生一下就来劲了,原来好故事都在自己的书中,这样学生很快就投入了学习情境。
1.2 从课题入手,启发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求知欲往往是由疑问引起的。因此,有些课文的导入可从课题入手,让学生提出问题。课题犹如文章的“眼睛”,若能让学生通过“眼睛”去发现问题,探求问题,再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带着浓厚的趣味性。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当板书课题后,学生围绕课题提问:“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他都向谁借尾巴了?”“小壁虎借尾巴的结果怎么样?……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这样的质疑中积极地开始了。随后,学生就能带着疑问进入学习状态。
1.3 用音乐导入新课。
音乐轻松活泼,能愉悦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快乐的节日》一课时,先播放我们熟悉的歌曲《快乐的节日》,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好像把学生带进了欢乐喜庆的节日里。这时,我就问:“孩子们,你们喜欢这首歌吗?想不想把它学会?”学生们都说喜欢想学。接下来,学生们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认真地朗读课文。
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根据教材内容,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展示图画、漫画,播放歌曲、小品、讲故事或用名言名句、诗词等文学语言的描绘来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环境,渲染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巧设课堂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堂理念指导下的课堂它不是填鸭式的,它需要老师是引路人——循循善诱,激学生所思,引学生所想。教师的提问要做到能激励学生开动脑筋,理解所讲内容,提高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知识量,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自然而然地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我们都知道每节课都有其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向,这也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其出发点就是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性就是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篇课文可以设疑的地方很多,我们不仅要设计出紧扣目标的关键性问题,还要把问题提准,使各教学环节组合成有机的整体,产生合力。如教学《画风》的重点问题是讨论: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你们从中体会到什么?由于问题提得准,本课的主要内容和教育意义基本上也就把握了。另外,还有的问题的设计要先易后难,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有层次,有梯度,因而设计问题必须在问题的难易上下功夫,让人人有思考的机会,个个有答问的条件。如教学《亡羊补牢》一文,可用这种方式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第一次丢羊后,牧羊人是怎么想的?怎样做的?”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然后再问:“第二次丢羊后,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有了前面的问题铺设,学生可以不费劲的回答。最后,教师因势利导,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亡羊补牢的含义?这样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难点问题就较容易解决了。同时,教师问题还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或学生的实际,难的问题让优、中生回答,较易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或不好发言的学生回答,使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思一思,摘桃子”。
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3 巧设课堂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一种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课程标准》也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因此,课堂上真诚的评价语言会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思考、参与讨论、参与学习,把课堂气氛推向一个更新的高潮,具有着良好的激励作用与导向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每一句评价性语言的恰当表述,使它既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又能正确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情真意切的评价语,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恰当的肯定性评价语言进行鼓励。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和动力。在低年级教学中,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我常常采用下列方式:学生回答问题准确,用“你回答得真棒!”“你真会动脑筋”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成功,用惊喜的语气加以肯定,甚至表示向他学习,如“你的回答比老师还好,我们要向你学习,多动脑,会越来越聪明的。”对欲言又止的学生,用“胆子大一些,试试看,老师会帮你的,大家相信你能行”;当学生完成任务时,用“你成功了!”……即使学生说错或做错时,指正和教育的语言应婉转些,使评价语言便于学生接受,这样既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让他们清楚、欣然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积极地去面对和改正错误。长期坚持这样的思路组织教学,学生学习的欲望和自信心就会明显增强,从而主动参与学习。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这样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受益无穷。同时,教无止境,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并继续进行大胆的实践,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