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基于此,在实践过程中,为了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主要通过课外阅读,教会学生积累素材,以读促写,指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采,捕捉事物的特征。通过日常勤练笔,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读者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样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关键词】:课外阅读 积累素材 语言表达 观察 读者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34
【正文】: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收效甚微。有的学生在教师不厌其烦的训练下,甚至对写作产生了厌烦情绪。一说作文就头痛,哪里还能写出好的作文。
那么如何改变学生每次作文都有许多学生感到头痛,无从下笔,要么东拼西凑,敷衍成文,要么写些空话、套话,言之无物的现状呢?我认为作文教学应重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让学生掌握如何积累素材,二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下面就自己的教学谈几点想法:
一、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可见阅读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老师可以从读的兴趣中引导学生,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他们的写作仓库中增添一点“米”。
1、开阔学生的眼界,用各种方法积累素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阅读一些文质兼美、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课外读物、报刊杂志,将各种素材分门别类,作成卡片;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向家人、熟人或同村人搜集一些乡村民俗、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生活材料;学会对不同意见的收集和分类;各种情况的分析;文摘汇编等。此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多组织参观、游览,使学生的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了一定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写阅读笔记不失是学生积累素材的良策。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像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这样既帮助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又养成了学生写阅读笔记的习惯。
3、创造有助于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各项课外活动。积极发动并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加课外活动。从而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体人格。在发展学生爱好的同时,又能丰富学生的主体感受,从而让学生积累了特殊的写作素材。
二、多角度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善于找出同类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征。我们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只有生活丰富多彩,热爱生活的人,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情感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从七年级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写日记,写周记。内容包括校园、家庭、社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写出个人的感受,结果不少同学写出了好文章。
三、勤于练笔,敢于创新,训练表达能力。
作文能力应包括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两方面的能力。认识生活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而反映生活则需要准确的表达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1、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是必要的。学生表达能力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是否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让学生提炼课文的大意,口述自己作文的提纲大意。这样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还可以了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再者用讲故事、谈感想等方法培养学生不仅要言而“有物”,还要言而“有序”。否则七嘴八舌,前后无序,虽训练了说的能力,却不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就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或辩论,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言之成理”、“出口成章”的本领。
2、勤于练笔,训练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写作训练的目的都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它包括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动手写,大胆写,勤于写,这样学生的笔就会越练越熟,思路就会越来越畅通。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写日记和记笔记的好习惯,加强日常练笔。
3、模仿写作练习,练好写作基本功。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所学的课文,让学生学会模仿,学会想象,学会创新。比如,学习了课文的写作技法、特点后,可以让学生模仿范文自行命题。这样,既从教材中找到范文,又可跳出教材范文的框框,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对所学的文体能做到较好的掌握和训练。
此外,教师还可以收集一些材料、漫画、哲理故事等,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内容进行写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又能挖掘出学生的思想深度和认识程度,既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又开发了他们的智力。
四、多写书信体作文,建立和强化“读者意识”。
叶圣陶老先生说:“平常写信给朋友,老实倾吐胸中的积蓄;内容决定形式,技术上也乐意尽心,而且也容易安排。”所以叶老强调:“无论写什么文章,只要而且必须如平常写信给朋友一样,老实倾吐胸中的积蓄。”在教学中多采用书信体写作文,帮助学生建立“读者意识”。这种作文要求形式上是书信,内容可以叙事,可以说理,可以描写景物,可以介绍事物。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用书信来承载。学生写书信体作文,势必会在写作时时时刻刻想到“读信人”, 使他们在每次写作文时,都有一种意识——“我的作文是写给某人看的”,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写作热情,大面积地提高写作水平。
此外,可以用多种方法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读者意识”。比如,学生的日记、作文等让学生进行互评。也可以将优秀的作文作为范文在班中朗读、传阅、交流,组织作品展览。让学生自办手抄报等,学生的作品得到公众的认可,这样可以激发写作的动机和兴趣,又可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气氛。使写作有了读者,彼此交流,互相学习,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以及自主学习和与人合作的能力。这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总之,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注重素材的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将会彻底改变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局面。让学生能够写、愿意写,乐意写,在写作中获得乐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参考文献】:
1、《培养中学生写作兴趣的理论与对策研究》苗承恩 [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吕健伟 [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论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 积累素材 语言表达 观察 读者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34
【正文】: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收效甚微。有的学生在教师不厌其烦的训练下,甚至对写作产生了厌烦情绪。一说作文就头痛,哪里还能写出好的作文。
那么如何改变学生每次作文都有许多学生感到头痛,无从下笔,要么东拼西凑,敷衍成文,要么写些空话、套话,言之无物的现状呢?我认为作文教学应重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让学生掌握如何积累素材,二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下面就自己的教学谈几点想法:
一、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可见阅读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老师可以从读的兴趣中引导学生,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他们的写作仓库中增添一点“米”。
1、开阔学生的眼界,用各种方法积累素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阅读一些文质兼美、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课外读物、报刊杂志,将各种素材分门别类,作成卡片;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向家人、熟人或同村人搜集一些乡村民俗、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生活材料;学会对不同意见的收集和分类;各种情况的分析;文摘汇编等。此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多组织参观、游览,使学生的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了一定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写阅读笔记不失是学生积累素材的良策。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像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这样既帮助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又养成了学生写阅读笔记的习惯。
3、创造有助于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各项课外活动。积极发动并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加课外活动。从而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体人格。在发展学生爱好的同时,又能丰富学生的主体感受,从而让学生积累了特殊的写作素材。
二、多角度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善于找出同类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征。我们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只有生活丰富多彩,热爱生活的人,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情感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从七年级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写日记,写周记。内容包括校园、家庭、社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写出个人的感受,结果不少同学写出了好文章。
三、勤于练笔,敢于创新,训练表达能力。
作文能力应包括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两方面的能力。认识生活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而反映生活则需要准确的表达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1、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是必要的。学生表达能力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是否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让学生提炼课文的大意,口述自己作文的提纲大意。这样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还可以了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再者用讲故事、谈感想等方法培养学生不仅要言而“有物”,还要言而“有序”。否则七嘴八舌,前后无序,虽训练了说的能力,却不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就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或辩论,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言之成理”、“出口成章”的本领。
2、勤于练笔,训练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写作训练的目的都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它包括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动手写,大胆写,勤于写,这样学生的笔就会越练越熟,思路就会越来越畅通。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写日记和记笔记的好习惯,加强日常练笔。
3、模仿写作练习,练好写作基本功。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所学的课文,让学生学会模仿,学会想象,学会创新。比如,学习了课文的写作技法、特点后,可以让学生模仿范文自行命题。这样,既从教材中找到范文,又可跳出教材范文的框框,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对所学的文体能做到较好的掌握和训练。
此外,教师还可以收集一些材料、漫画、哲理故事等,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内容进行写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又能挖掘出学生的思想深度和认识程度,既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又开发了他们的智力。
四、多写书信体作文,建立和强化“读者意识”。
叶圣陶老先生说:“平常写信给朋友,老实倾吐胸中的积蓄;内容决定形式,技术上也乐意尽心,而且也容易安排。”所以叶老强调:“无论写什么文章,只要而且必须如平常写信给朋友一样,老实倾吐胸中的积蓄。”在教学中多采用书信体写作文,帮助学生建立“读者意识”。这种作文要求形式上是书信,内容可以叙事,可以说理,可以描写景物,可以介绍事物。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用书信来承载。学生写书信体作文,势必会在写作时时时刻刻想到“读信人”, 使他们在每次写作文时,都有一种意识——“我的作文是写给某人看的”,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写作热情,大面积地提高写作水平。
此外,可以用多种方法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读者意识”。比如,学生的日记、作文等让学生进行互评。也可以将优秀的作文作为范文在班中朗读、传阅、交流,组织作品展览。让学生自办手抄报等,学生的作品得到公众的认可,这样可以激发写作的动机和兴趣,又可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气氛。使写作有了读者,彼此交流,互相学习,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以及自主学习和与人合作的能力。这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总之,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注重素材的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将会彻底改变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局面。让学生能够写、愿意写,乐意写,在写作中获得乐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参考文献】:
1、《培养中学生写作兴趣的理论与对策研究》苗承恩 [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吕健伟 [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