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文科生的数学普遍较差。在高一、高二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认识不到数学的重要性,在数学的学习上不太花时间花力气。但进入高三以来,他们发现如果不把数学学好,就有可能考不上大学,或考不上理想的好大学,他们中的绝大多少人有了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我国,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个理念或者叫做传统做法,就是“师道尊严”。因而相对来说,过去的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是导演,而学生是听众或观众,他们的眼神和思维都跟着老师走。新理念下,提倡的是“以生为本”或“生本课堂”。教师都需要以学生为本备课,即从学生的学习基礎出发备课,从学生的视角考虑学习重难点,从学生的思维过程设置问题,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试题梯度,通过有效的对话交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及数学应用的能力。但数学,作为抽象思维较强的学科,其教学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虽不能够像人文学科那样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来,但放一放手还是可行的。因此,我采取了以下三种措施。
第一种措施:我和学生一起备课。我与学生们一起讨论每一章哪些内容应该重点讲,哪些内容应该略讲,哪些内容可以不讲。虽然他们高一、高二没有大夯数学,但他们并不是没有学数学。因此,他们有的知识还是掌握得很好,有的知识掌握得不到位,有的知识根本没有掌握。比如第一章集合,概念性的东西掌握得还是不错,但是如果要对集合进行化简,特别涉及到有二次不等式时,有的同学根本就不行了。根据他们这种情况,我心里马上就想到了从三个二次关系入手给他们追根溯源,彻底解决二次不等式的问题。再比如第二章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单个性质的应用他们基本上没有问题,但一涉及到几个性质的综合性问题他们又不会解答了。于是我又立即想到有图的先看图,看看是否关于原点或纵轴对称,或看看特殊点等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句名言“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我对学生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已有的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已有的学习风格进行分析,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有了较强的针对性。从叙述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增加了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层次,缩小了师生的思维落差,使数学过程进入一种自然流畅的状态。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研究问题和探究学习的方法。课堂便有了实效性。
第二种措施:让数学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每天必自找至少一道数学题做好交给我检查。数学成绩越差的学生,越怕做数学题。平时作业基本上看不到他们的思路体现,他们有的根本就不会写,有的抄参考答案,有的抄同学答案,有的乱做一气交差了事。平时的大测验,时间规定在两个小时内,由于他们的基础差,知识点不到位,做题的速度相当慢,基本上解答不完,解答题也根本不怎么写。因此,我让他们每天至少必做一题给我单独检查,解答一定要有详细的过程。我要看他们学习数学的态度,解答数学的高度,计算数学的能力。我要让他们一定要学习数学知识,竭尽所能解答数学问题。我这样天天给他们“塞”数学,让他们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具有数学应用意识,数据意识和计算意识,形成数学基本能力。当解题经验与方法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量变引起质变,实现数学成绩的一个跨越。
第三种措施:同学们互相帮助。一个人可以走很远,但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1)、成立数学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需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我的数学小组一般6人或8人一小组。在小组中,又一般两两结对,每天至少讨论一道数学题。并指定一位数学高手作为组长,让他们帮助解答整个组在讨论时遇到的难题。如果他们解答不了,几个组长在一起讨论解答。如果还是不行,就与我一起完成。但在找我之前,一定要预测这类题有没有做的必要。这种异质分组使数学优秀学生自觉地发挥了榜样的作用,为低成就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样板,这样同伴互教也得到了落实。(2)、成立数学小讲师团。针对我所教的两个班想当教师的同学比较多的现象,我在他们各班成立了一个数学小讲师团。他们针对各班的数学情况,或者每日讲一题,或者星期一、三、五,或者星期二、四、六讲授小练习中的难题。上讲台在黑板上给全班同学讲解前,他们一定要认真准备题型,还有心态,还有教态。“讲授是双倍的学习”。他们更进一步地整理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善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学习方法更加优化,其学习成绩也就更加优异。每个人都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他们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同时也提高了他们数学学习的正确率,具备了适应终身发展的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学领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当学生们想方设法学数学的时候,我基本上就不用担心他们不认真听课,胡乱做作业了。我反而担心他们拼得太凶把身体搞垮了后劲不足。但他们信心满满地告诉我“我们行!”。现在的他们,数学成绩正在稳步上升。
第一种措施:我和学生一起备课。我与学生们一起讨论每一章哪些内容应该重点讲,哪些内容应该略讲,哪些内容可以不讲。虽然他们高一、高二没有大夯数学,但他们并不是没有学数学。因此,他们有的知识还是掌握得很好,有的知识掌握得不到位,有的知识根本没有掌握。比如第一章集合,概念性的东西掌握得还是不错,但是如果要对集合进行化简,特别涉及到有二次不等式时,有的同学根本就不行了。根据他们这种情况,我心里马上就想到了从三个二次关系入手给他们追根溯源,彻底解决二次不等式的问题。再比如第二章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单个性质的应用他们基本上没有问题,但一涉及到几个性质的综合性问题他们又不会解答了。于是我又立即想到有图的先看图,看看是否关于原点或纵轴对称,或看看特殊点等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句名言“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我对学生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已有的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已有的学习风格进行分析,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有了较强的针对性。从叙述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增加了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层次,缩小了师生的思维落差,使数学过程进入一种自然流畅的状态。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研究问题和探究学习的方法。课堂便有了实效性。
第二种措施:让数学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每天必自找至少一道数学题做好交给我检查。数学成绩越差的学生,越怕做数学题。平时作业基本上看不到他们的思路体现,他们有的根本就不会写,有的抄参考答案,有的抄同学答案,有的乱做一气交差了事。平时的大测验,时间规定在两个小时内,由于他们的基础差,知识点不到位,做题的速度相当慢,基本上解答不完,解答题也根本不怎么写。因此,我让他们每天至少必做一题给我单独检查,解答一定要有详细的过程。我要看他们学习数学的态度,解答数学的高度,计算数学的能力。我要让他们一定要学习数学知识,竭尽所能解答数学问题。我这样天天给他们“塞”数学,让他们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具有数学应用意识,数据意识和计算意识,形成数学基本能力。当解题经验与方法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量变引起质变,实现数学成绩的一个跨越。
第三种措施:同学们互相帮助。一个人可以走很远,但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1)、成立数学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需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我的数学小组一般6人或8人一小组。在小组中,又一般两两结对,每天至少讨论一道数学题。并指定一位数学高手作为组长,让他们帮助解答整个组在讨论时遇到的难题。如果他们解答不了,几个组长在一起讨论解答。如果还是不行,就与我一起完成。但在找我之前,一定要预测这类题有没有做的必要。这种异质分组使数学优秀学生自觉地发挥了榜样的作用,为低成就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样板,这样同伴互教也得到了落实。(2)、成立数学小讲师团。针对我所教的两个班想当教师的同学比较多的现象,我在他们各班成立了一个数学小讲师团。他们针对各班的数学情况,或者每日讲一题,或者星期一、三、五,或者星期二、四、六讲授小练习中的难题。上讲台在黑板上给全班同学讲解前,他们一定要认真准备题型,还有心态,还有教态。“讲授是双倍的学习”。他们更进一步地整理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善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学习方法更加优化,其学习成绩也就更加优异。每个人都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他们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同时也提高了他们数学学习的正确率,具备了适应终身发展的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学领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当学生们想方设法学数学的时候,我基本上就不用担心他们不认真听课,胡乱做作业了。我反而担心他们拼得太凶把身体搞垮了后劲不足。但他们信心满满地告诉我“我们行!”。现在的他们,数学成绩正在稳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