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堂讲授培养英文写作意识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ryto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要求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一篇紧扣题目、表达思想清楚、文字通顺、衔接较好的作文。从考试作文评分标准看,分数由低到高的档次变化依据“连贯性差——文字勉强连贯——文字连贯——连贯性较好”,说明英文写作中衔接和连贯有重要作用。
  
  大部分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是:句子的清晰性以及文章在表达思想的条理性方面不足,显得层次不清,句子之间、段落之间不连贯,缺乏连续性,陈述观点不是开门见山,中式英文甚浓,语言过于平淡,句式无多少变化,呆板、单一。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传统的语法教学对连接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只注意句子层次而没有在篇章层次描述和解释连接性词语的功能和应用。尤其在写作方面,忽视了连接性词语的语篇组织和衔接作用,这样便限制了连接的衔接功能,也限制了学习者在更高层次上(即语篇层次)运用连接手段的能力,导致学习者缺乏合理使用连接词语的意识。
  另一种偏差来自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根据国内一些学者的对比研究结果(如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许云龙等),连接与其他所有衔接手段相比,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差别最大的一种。因为英语注重“形合”,在大多数情况下语篇的连接成分都是显性的,构成显性连接;而汉语注重“意合”,即句子间或段落间的语义联系不是靠连接词语作为纽带直接显示出来,而是通过句子与句子或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语句的先后序列间接地表现出来。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视语篇教学,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语句之间的衔接,段落之间的过渡,文章组织的逻辑性,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在写作中提高谋篇布局的能力。借助语篇教学,还可向学生作英汉思维模式方面的对比分析,引起学生重视英语“形合”的特点,以便能更好地改善自己的写作。
  
  语篇与语篇分析
  
  Hoey 以为“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Cook主张语篇分析是在完整的篇章、社会和心理语境下,研究一系列语言对它的使用者来说怎样才是有意义的统一体。Widdowson认为语篇是“连贯句子的运用”。语篇有3个公认的特点:1)语篇存在于特定的交际情境中;2)它是结构完整的单位;3)它表达意义或信息。语篇分析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是涉及语言学、修辞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等诸学科的一门新兴的交叉性研究领域。语篇分析就是科学系统地分析语言材料在文中的相对位置是如何产生意义的,并识别篇章中的组织结构模式及规定这些组织模式标记的语言手段。语篇分析的目的就是发现这些规则。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语篇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根据英国语言学家Halliday和Hasan的观点,衔接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连贯,是语篇中语意的关联连贯存在于语篇的底层,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意连接。语篇分析被看作是帮助人们将信息解码和解码构成语言形式的方法之一。语篇的衔接往往是通过衔接词实现的,衔接词是语义联系在语言上的表现形式。据此,Halliday和Hasan在“Cohesion in English”中把衔接手段归纳为5种类型:照应、指代、省略、连接词和词义衔接。而从语篇衔接的功能上看,可分为3大类:语法衔接、词汇衔接和连接衔接。
  
  语篇分析对于写作的作用
  
  语篇分析的方法对学生写作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写作的直接产品是语篇,而语篇不是句子的简单堆砌,是通过衔接、连贯等手段将语句排列组合成逻辑严密的语言整体。这种逻辑联系的性质反映了说话人的思维模式,决定了语篇的结构形式,使语篇能处于一个特定的论题范畴或逻辑框架之内。如果不了解语篇的基本知识,不进行相应的训练,自然无法提高写作的水平。对此,长期以来,广大外语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学者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一直在从事影响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研究。研究表明,汉语写作能力、英语表达词汇知识能力及英语领会语篇知识能力,对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依次为70%、43%、16%。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语篇知识是完全有必要的。
  
  语篇教学
  
  教学中,语篇教学的具体做法分课前和教学中两个过程。1)课前:做好预习,备好课。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就对学生提出词、句方面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扫清文章中的语言障碍,从而保证在课堂上能着眼于全篇文章内容的理解,从宏观上把握文章。
  2)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分析篇章。教师在讲授篇章时,不必刻意追求语法现象的解释,更重要的是在语篇水平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认识和分析。只有这样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篇章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具体说来,在课堂上还要采用如下步骤。
  纵览全篇,抓住主题句正确理解文章的关键是要准确地把握语篇的中心思想,因为中心思想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也是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指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使学生具有浏览全篇的能力,注意力主要在“篇”而不在“句”,在文章的“意”而不在文章的“语法点”。即首先从文章的总体开始,然后研究段落。教师要注意阐明篇章结构,点出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而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散布于各个段落中。如果能够抓住每个段落的主题句,也就抓住了全篇的含义。因此,主题句是语篇段落的核心,是段落层次关系结构的基础,它们起到贯穿全文,衔接语篇的作用,是打开语篇之门的钥匙。
  一般主题句的出现是有规律可循的,它们在段落中的位置一般会根据文章体裁和主题的需要分布在3种位置:段首、段中或段末。以演绎法写就的语篇,大都遵循从一般到个别的写作程序,即以概述开头,接下来再对主题句的思想加以说明、解释、论证、发展,因此主题句往往出现在段首。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修订本第三册中有一篇题为“Why I Teach”的文章,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运用的写作技巧即是:除去开头段和结尾段,每个段落的第一句即为该段落的主题句,借助这些主题句,作者层层递进地阐述作为教师的骄傲与自豪。教师要教会学生识别主题句,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从而摸清作者的思维脉络,以及词和句子的衔接连接手段等。
  把握脉络,寻找联络词在语篇中,句子与句子之间决非一个个孤立的单位,它们在语义上是连贯的。这种连贯通过各种衔接手段的运用得以实现。这些衔接手段主要有语法手段(包括照应、替代、省略、时体配合、排比结构等)、词汇手段(包括词的复现、同义、反义、上下义互补等)、逻辑联系语。这些衔接手段是连句成段、连段成章的主要手段。对于前两种衔接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予以较多的分析讲解,而对逻辑联络语则显然缺乏应有的关注。其实,逻辑联系语表现语篇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语义上的联系和发展,它们往往同时也构成语篇的主要脉络和基本走向。要快速而准确地抓住语篇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语篇逻辑联系语的敏感和掌握。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语篇中承担语义联络作用的词和词组。
  根据不同的体裁,把握重点,进行语篇分析下面具体阐述3种常见体裁的文章,在课堂上如何进行语篇教学。
  首先,描写文。描写文以描写人或事物为主,多用时(空)间顺序安排内容。这类文章的句式以判断为主,多介词短语,描述事物大小、形状、颜色等形容词占据很大篇幅,细节描写比重很大。因此,描写文的教学处理多采用下列内容及步骤。
  1)统观全局。引导学生从总体入手,归纳作者对描写对象的总体印象。
  2)细察布局。要求学生仔细体味细节描写,对作品描写事物方方面面有所了解。
  3)理清文章发展路线。领会作者所运用的时(空)间标志,熟悉前后文的时(空)间照应词汇和手段。
  4)掌握特定描写词汇。对文中描写词汇分门别类,了解文章的生动性和科学性。
  其次,说明文。说明文阐述事物的操作步骤和过程,篇章布局层次感强,多由表示层次推进的连接词衔接上下文,细节信息详尽精确。因而,说明文的双层次处理大多如下。
  1)划分段落,列举提纲。引导学生从文章框架入手,熟悉写作层次。
  2)领悟文章写作技巧。领会文章的统篇布局,逐步掌握如对照、例证、分类、定义及其分析等说明文的写作技能。
  3)提取细节信息。了解文章内容发展的各个段落,掌握详细内容。
  4)归纳文章大意。总结文章段落主题,提纲挈领,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最后,论辩文。论辩文是对某个有争议的话题的争辩或就某个观点说服别人。它有严密的逻辑构思,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来进行逻辑论证。提出问题即提出论点,说明论述中心;分析问题即运用各种论据环环相扣,层层推理,论证论点的正确性;解决问题就是讨论后做出结论。因而,此类文章一般从结构入手进行双层次处理。
  1)划分文章段落,归纳段落大意。启发学生分析论辩文结构,熟悉文章论点、论据和结论之间的安排程序。
  2)根据文体,推知作者的态度和观点。要求学生判断文体,推断作者对其论题的严肃程度。
  3)抓文章中心论点,提取文章的纲。要求学生抓准文章中心论点,区分次要论点,领悟文章意图。
  4)把握论据和论证方法。引导学生找出论证细节信息,理清论证推理(如类推、数据分析、事实归纳等)的逻辑关系,学习论证方法。
  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Book II unit 5中Text A “True Height”为例,笔者在讲授时,就特别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3次梳理:第一次读完之后用几个形容词概括对文中描述的这位少年奥林匹克参赛者的印象;然后再进行第二次阅读,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作者为更好地衔接与连贯对如“hot”一词的不同场合的描述;第三次阅读注意对这位少年参赛者的心理活动的细腻描述,以及作者如何借用height一词在有限的篇幅中介绍这位有毅力的参赛者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在赛场上的心理历程。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对参赛者迈克尔的敬仰越来越多,指导迈克尔打破国家和世界纪录的时候,学生对他的敬仰也达到最高点。然而,本篇文章的点睛之笔却在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当学生读到迈克尔是个盲人时,对学生心灵产生巨大冲击。借助词篇文章,学生深刻地体会了衔接与连贯对读者的影响,学习完该篇文章后,不少学生主动提交的日记便是对这篇文章写作手法的模仿写。
  
  结束语
  
  衔接与连贯的研究是篇章语义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衔接和连贯的运用促成整个语篇语境的形成,凸现篇章主题。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语篇衔接与连贯手段应用的问题。如果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注重对精读教材中衔接和连贯的分析,并对学生进行一些启发性的训练,唤起其衔接意识,将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语篇教学应是对语言和内容的并重,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操作。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论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搞好馆藏信息资源建设.
本文采用自编的《高师教学考试现状调查表》,对四川省四所高师院校的900名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现有的高师教学考试存在一些与培养创新型教师不相适应的地方。第一,考试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我国高教改革的重要内容,不仅需要我们构建区别于传统意义专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且应当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途径.证券
考试方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学生能力提高,改革考试方法已势在必行.本文就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建筑结构>课程考试方法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市场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如何提高中小企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目前广大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由于中国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
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认真分析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缓慢的制约因素,采取积极有力措施,努力
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与水平,成为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以Keenan及Neumann的实验结果为基础,通过构造平均摩擦因数误差函数和采用预估-校正解法,提出一种从理论上计算气动系统管道平均摩擦因数的新方法。结果表明:管道平均摩擦因
通过大量实验摸索,设计出适合课堂教学的晶体生长和观察的微量合成实验,给出晶形合成与培养观察的微型基础新实验方法。
本文旨在对传统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出更具实效性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以《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试行)》为指导,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