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采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消心痛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不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同时有效的降低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降低了血黏度、对调节血脂以及抑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也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复方丹参滴丸;临床治疗效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长期脂质代谢异常而造成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动脉血管内膜堆积了部分脂类的物质,随着病程的加长逐渐变成粥样化的斑块,动脉血管官腔被这些斑块堵塞,令其血液不能顺畅流通,影响到了冠状动脉对心肌的供血,从而出现心肌缺血缺氧,最后使患者出现心绞痛等症状[2]。目前,临床多采用消心痛等药物对该病进行治疗,经过长期服用,患者容易产生抗药性,且容易出现副作用的发生现象。本文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复方丹参滴丸对其进行治疗,现将具体报告如下。以供临床借鉴和参考。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年龄在5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24±1.99)岁,心功能分级为:Ⅰ级8例、Ⅱ级23例、Ⅲ级6例、Ⅳ3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观察组40例患者年龄在55~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46±1.71)岁,心功能分级为:Ⅰ级9例、Ⅱ级17例、Ⅲ级8例、Ⅳ6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医护人员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消心痛进行治疗,每次10mg,每天3次,连续治疗2个月;给予观察组患者口服复发丹参滴丸进行治疗,每次25mg、每天3次,连续治疗2个月。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脂、血糖、肝功能以及肾功能等体征,有异常现象发生,立即停药。
1.3疗效判定
根据《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冠心病疗效的标准进行判定[3]。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基本不使用硝酸甘油。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90%,使用硝酸甘油的分量明显减少。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没有明显的减少,硝酸甘油的用量和治疗前相同。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在SPSS17.0统计学软件上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比较[n(%)]
2.2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出现腹痛、恶心等症状,但未影响到正常用药。
3讨论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导致了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冠心病心绞痛具有病情快等特点,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出现心肌梗死等并发症,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多采用消心痛进行治疗,长期服用患者极容易产生抗药性,且副作用较为明显。本文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采用消心痛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
复方丹参滴丸是我国中医学结合现代制药技术所研发的水滴为型中成药,主要由丹参、三七以及冰片等中药制成,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对凝血因子有直接的作用,提高了血液的流性,降低血液黏稠度,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微循环,起到了扩张血管的作用。同时亦促进了红细胞的变形功效,对患者的机体缺氧能力有所提高,保护了心肌的缺血细胞,有效的降低了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保护了心肌的损伤[4]。
综上所述,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不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同时有效的降低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降低了血黏度、对调节血脂以及抑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也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杨瑞峰.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2013,01:128-129.
[2]强彩红.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0例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14,19:87+89.
[3]张新闻.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2:73-74.
[4]鲍红艳.丹参滴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2例[J].中国药业,2012,12:103-104.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复方丹参滴丸;临床治疗效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长期脂质代谢异常而造成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动脉血管内膜堆积了部分脂类的物质,随着病程的加长逐渐变成粥样化的斑块,动脉血管官腔被这些斑块堵塞,令其血液不能顺畅流通,影响到了冠状动脉对心肌的供血,从而出现心肌缺血缺氧,最后使患者出现心绞痛等症状[2]。目前,临床多采用消心痛等药物对该病进行治疗,经过长期服用,患者容易产生抗药性,且容易出现副作用的发生现象。本文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复方丹参滴丸对其进行治疗,现将具体报告如下。以供临床借鉴和参考。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年龄在5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24±1.99)岁,心功能分级为:Ⅰ级8例、Ⅱ级23例、Ⅲ级6例、Ⅳ3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观察组40例患者年龄在55~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46±1.71)岁,心功能分级为:Ⅰ级9例、Ⅱ级17例、Ⅲ级8例、Ⅳ6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医护人员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消心痛进行治疗,每次10mg,每天3次,连续治疗2个月;给予观察组患者口服复发丹参滴丸进行治疗,每次25mg、每天3次,连续治疗2个月。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脂、血糖、肝功能以及肾功能等体征,有异常现象发生,立即停药。
1.3疗效判定
根据《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冠心病疗效的标准进行判定[3]。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基本不使用硝酸甘油。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90%,使用硝酸甘油的分量明显减少。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没有明显的减少,硝酸甘油的用量和治疗前相同。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在SPSS17.0统计学软件上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比较[n(%)]
2.2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出现腹痛、恶心等症状,但未影响到正常用药。
3讨论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导致了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冠心病心绞痛具有病情快等特点,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出现心肌梗死等并发症,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多采用消心痛进行治疗,长期服用患者极容易产生抗药性,且副作用较为明显。本文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采用消心痛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
复方丹参滴丸是我国中医学结合现代制药技术所研发的水滴为型中成药,主要由丹参、三七以及冰片等中药制成,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对凝血因子有直接的作用,提高了血液的流性,降低血液黏稠度,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微循环,起到了扩张血管的作用。同时亦促进了红细胞的变形功效,对患者的机体缺氧能力有所提高,保护了心肌的缺血细胞,有效的降低了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保护了心肌的损伤[4]。
综上所述,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不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同时有效的降低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降低了血黏度、对调节血脂以及抑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也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杨瑞峰.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2013,01:128-129.
[2]强彩红.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0例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14,19:87+89.
[3]张新闻.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2:73-74.
[4]鲍红艳.丹参滴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2例[J].中国药业,2012,12: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