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增长为何口惠而实不至

来源 :理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c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笔者更为担忧的是,比起政府税收和企业理论的增速,居民收入增长正在大幅度后退,以至居民收入在GDP这块大蛋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
  1月20日,2010年经济数据如期出台,GDP增长10.3%,属超预期增长,全年CPI上涨3.3%,也在可控范围之内。然而反应最为敏感的股市当天大跌,沪综指跌80点(-2.97%),深成指更是放量暴跌500点(-4.14%),连港股都跌去400多点,跌幅之深为近期少见。
  相比股市之暴跌,笔者更为担忧的是,在高达40万亿元、总量已居世界第二的GDP分配格局中,比起政府税收和企业利润的增速,居民收入增长正在大幅度后退,以至居民收入在GDP这块大蛋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
  请看,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全国财政收入1~11月累计76740.51亿元(尚未公布全年数据),增长21.1%;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828亿元(同样没有全年数据),同比增长49.4%。可我们老百姓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企业利润增长40%多,财政收入增长20%多,居民收入增长不足10%,这就是现今中国的分配格局。
  相比之下,在刚刚经历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我国GDP总量33.53万亿,增长8.7%;其中财政收入增长11.7%;,城乡居民收入(剔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9.8%和8.5%,三者增长基本同步。莫非2010年经济刚刚进入恢复性增长,政府和企业又要重蹈以前的覆辙,在收入分配上明显与老百姓拉开差距?
  一直说拉动内需,一直说经济转型,透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这份粗略的中国经济年报,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内需始终拉不动,经济又始终转不了型。
  据统计局数据,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19109元,按城镇人口占47%(6.3亿人)计算,居民所得12万亿;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5919元,按农村人口占53%(7.1亿人)计算,农民所得4.2万亿,即全国人民一年所得16.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0%。去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4554亿元,试想,总共16.2万亿的收入,当年消费已达15.46万亿,比重已超过95%,消费还要怎么高?更何况,在我国,买房支出不列入消费零售额,中国又是个高储蓄国家,去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2万亿元,毛估估居民存款至少增加4.5万亿元。对中国老百姓来说,城镇人均月收入1590元,消费1750元(城镇消费133689亿元/6.3亿人口),已经有10%的消费信贷了;农村人均月收入才490元,低得不能再低,由于缺乏社会保障,月均消费仅245元(乡村消费品零售20865亿元/7.1亿人口),怕是连基本消费都维持不了!如此低的收入和消费,又要买房,又要存款养老,稍有点余钱还要做股票投资,中国老百姓就是这么紧绷绷地过日子!如今,国家统计局发言人也坦言,对2011年的物价走势不能掉以轻心,控通胀将成最大挑战。事实上,2010年通胀出现逐季加快趋势,一季度CPI增长2.2%,二季度增长2.9%,三季度增长3.5%,四季度增长4.7%,而老百姓的实际感觉还远远不止。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在去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可为什么财政收入总能轻而易举地增长20%多,企业利润一增长就是40%,居民收入要跨上10%的增长却如此之难?笔者这里要强调的是,什么经济数据超预期增长都是好事,唯有财政和税收。一年前,经过全国人大审议批准的财政预决算报告在人民大会堂庄严宣布,2010年中央财政收入38060亿元,增长6%,地方本级财政收入35870亿元,增长10.1%。可一年后的今天,仅1~11月,中央财政收入已达40240.46亿元,增长18.1%;地方本级收入也达36500.05亿元,增长24.5%。财政何以增收1万多亿元,是不是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这,是否就是居民收入增长口惠而实不至的真实原因呢?
其他文献
如果今冬真是个难耐的寒冬,预计煤炭股、天然气股、农业股和航运股或从中受益。    一场席卷大江南北的寒潮让老百姓尝到了寒冬的威力。欧洲预言的“千年极寒”被再次提起。如果今冬真是个难耐的寒冬,有哪些行业将从中受益?    煤炭股直接受益    近年来,极端气候频频出现。今年夏天,罕见的高温袭击北半球,从美洲东部、欧洲到亚洲,都经历了有气象记录130年来最热的夏天。夏天刚过,北半球就拉响了极端寒冬警报
期刊
上期本栏目中笔者《指数拉响了变盘警报》一文,各位读者应该看到了。12月6日(周一)高开,很多读者应该知道“梅开二度”了吧?12月9日(周四)上证综指跌破江恩4号线,属于破位,而第二天马上回到了江恩4号线2829点上方,这就是“梅开二度”的情况。由于本栏目文章是星期四结稿,所以周五已无法提醒,但许多学员、读者都及时跟进了。  这里再讲一下什么叫“梅开二度”。通俗地说,“梅开二度”就是重新来,K线图中
期刊
中国银行近期推出手机银行客户端增值版服务,在标准版提供的账户查询、转账汇款、投资理财、电子支付等服务的基础上,新增手机炒股服务。  用户不断提高和渐趋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是银行持续推陈出新的动力。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已达2.77亿。与手机上网用户同步增长的,是用户的移动金融需求。因此国内银行也日益重视通过手机拓展服务渠道,利用手机短
期刊
目前国际油价日益高涨,我国油价也创下历史新高。因此煤炭依然是我国能源安全的依托。中国作为煤炭储藏大国,煤炭生产在未来的时段,将承担更多责任。这为生产煤炭装备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山东矿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专注煤炭装备的制造龙头企业之一,亦将迎来绝好的发展机遇。    借助广阔空间实现持续飞跃    我国是一个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一直在2/3以上,在我国国
期刊
笔者就以图来谈一谈“息”变。美债、美元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投资者需密切关注。    12月14日晚,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称,有机会推出QE3。闻听此言美息立时抽升,“息”变使得港股也色变,12月15日大跌了455点。  笔者就以图来谈一谈“息”变。美债、美元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投资者需密切关注。    说明:今年6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称,美国经济异常不明朗。市场预计美国不退市,亦不加息,故美
期刊
北京最近出台了治堵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关于“择机收取拥堵费”的条款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议论。收了拥堵费,北京就不堵车了吗?靠收费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大城市的拥堵顽症?    因为自己轿车的尾号是“4”,每到周五限行日,在北京工作的小何就特别郁闷。逢到这一天,他不但要提早出门挤公交,好不容易等到周末,晚上也不能自由开车和同事们去HAPPY。最近,他听说北京不但可能恢复奥运期间的单双号出行规定,还要征收交通拥
期刊
只要国际经济不出现二次探底,明年的股市既不是通胀造牛,也不是通胀无牛,而是反复震荡,拉锯向上,个股机会不断。    通胀造牛市和通胀无牛市,两种观点从来相持不下。主张通胀造牛市者,认为通胀让钱不值钱,尤其在负利率情况下,得通过买资产抵御通胀,而股市和楼市就是最重要的两个投资渠道。主张通胀无牛市者,主要依据是通货膨胀了,企业成本上升,利润压缩,业绩衰退,买股票是买企业,当然谈不上牛市。  在10月份
期刊
投资要跑赢三大指数。这里所指的三大指数并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道指、纳指和标普,而是CPI、GDP和M2。  CPI反映货币的购买力水平,跑赢CPI,说明财富没有贬值;GDP反映一国产值,跑赢GDP,说明财富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M2反映广义货币,跑赢M2,才能说明财富增值速度超过了社会平均水平。  近10年来,中国CPI、GDP、M2的这三大指数,上升幅度是M2领先,GDP次之,CPI居末。  跑赢C
期刊
随着工行日前结束了H股的配股,今年银行业的再融资圆满落幕。中行、建行、工行、交行等10家银行在A股市场的再融资已全部结束。等待实施再融资的目前只有华夏银行和中信银行。投资者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可以放下,研究机构对银行股的兴趣也提高了许多。  招商证券认为,今年中资银行H股融资规模大约744亿港元,可以助未来至少两年的资本充足率达标,并满足各家银行的战略发展需要。另外,融资后因市净率降低,所以银行股的估
期刊
罗伟广和李振宁各自抛出了鲜明的观点,前者相当看好中小盘股,同时认为今年“沉默的大多数”非常值得关注,而后者则认为金融、地产股最值得投资。    在日前第一财经携手证券之星举办的中国阳光私募基金峰会上,多位私募界风云人物,包括罗伟广、石波、何震、李振宁等,均表达了对于市场的看法,其中看好后市者居多。罗伟广相当看好中小盘股,同时认为今年“沉默的大多数”非常值得关注,而李振宁则认为金融、地产股最值得投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