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0月5日,戈尔申·希帕尤格鲁(Goksin Sipahioglu)在巴黎与世长辞,享年84岁。这一天对世界而言没什么不同,许多人甚至并不熟悉这个名字。但随着希帕尤格鲁最后一次呼吸的结束,那个充满传奇的黄金新闻摄影时代似乎也渐行渐远了。
由希帕尤格鲁创立的希帕图片社(Sipa Press)曾被誉为世界四大图片社之一,在新闻摄影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希帕尤格鲁本人也拥有传奇的一生,记者出身的他曾多次完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报道。而作为图片社的掌舵者,他总能以敏锐的新闻嗅觉和海盗般的激情,指挥全球各地的希帕摄影师去记录下一个历史瞬间。
希帕的40年,不仅是世界格局风云激荡的时代,也是新闻摄影行业沉浮变化的年代。摄影记者追随着每一次历史性的新闻现场,用独家照片塑造人生的高光时刻,又不断接受数字技术的变革,并思考摄影的现实价值。时代与历史、媒介与技术,在这本书中被穿插讨论着。
在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希帕时代》中,这40年被以时间为序分为四个年代:战争与革命频发的1971~1979年,世界开始建立新秩序的1980~1989年,数字革命到来的1990~2001年,多元视角和市场变化的2002~2011年。从希帕图片社成立开始,到希帕尤格鲁2011年去世,40年间轰动世界的大事和社会边缘群体的点滴,都能在希帕的图片档案里寻到。
时代的针脚
1973年,希帕图片社正式成立,在1990年代初期达巅峰,2001年被南方通讯社(Sud Communication)收购,2011年又被德国国际通讯社(DAPD News Agency)重新收购。2013年,华人摄影收藏家靳宏伟与英国Rex图片社、比利时Isopix图片社联合并购了希帕,并成为希帕的最大股东。
从成立到现在,有约12000名摄影师为希帕效力。《希帕时代》中邀请了其中的80位,请他们以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的希帕生涯中最具标志性的一张照片。他们的拍摄主题广泛,政治事件、社会万象、战争冲突、名人明星,等等。可以说,全球各地只要有新闻发生的地方,就有希帕摄影师的身影。其中一些照片或许不是当代新闻历史中最具影响力的,却在情感上非常精确、视角上更为全面。
希帕图片社核心人物米歇尔·希什博蒂什(Michel Chicheportiche)曾说:“我们可能不是第一家图片社,但是我们能在地球的尽头发掘摄影师。希帕,就是由来自各个小地方的人做成的大事。”在希帕尤格鲁眼里,不仅西方大国有新闻,他更愿意把视野放大到全人类,报道各个国家的革命进程和社会动向。希帕摄影师们正是在这样的指挥下,用镜头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时代的细密针脚。
海盗般的激情
入选本书的80位摄影师,几乎都表达了对希帕尤格鲁的感谢,并认为在希帕工作的日子是最快乐的时光,其中很多人还与自己的这位老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其实,比起老板,希帕尤格鲁更像是一个让摄影师信任的兄弟。
希帕尤格鲁是土耳其人,从伊斯坦布尔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后,便开始在国际新闻领域的逐梦。他是个爱“折腾”的人,做过战地记者,办过自己的报纸《新公报》(Yeni Gazette),组建过篮球俱乐部,还参加过政治选举……进行了各种尝试之后,他发现还是新闻最适合自己。 极强的突破能力和运筹帷幄的手段,让他在新闻之路上左右逢源:1962年成为第一个报道古巴导弹危机的西方记者,1965年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的土耳其摄影师。凭借敏锐的新闻嗅觉,他总能比别人先一步拿到独家新闻。
创始人的性格对于一家机构的气质来说至关重要。在巴黎三家名字以“A”结尾的大型图片社(伽马Gamma、西格玛Sygma和希帕Sipa)中,希帕是最离经叛道的一个,总能报道出轰动新闻。而希帕尤格鲁可以说是图片社老板中最具新闻精神的一位:他似乎比別人有着更独特的新闻嗅觉,知道何时出现在何地,来搜集甚至预判独家新闻。他一周工作七天,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所有新闻热点,等待由希帕的摄影师记录下一个历史瞬间。
希帕尤格鲁的妻子、也是他重要的工作伴侣菲莉斯·斯普林格(Phyllis Springer)说,他首先是一个记者,而且一生都是记者。同僚称他为“魔术师”“最有魅力的海盗”,而曾被希帕摄影师拍下的恐怖分子也称他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记者”。他带领希帕所取得的成就,都源于对新闻报道真正的热爱。在希帕尤格鲁身上,我们能看到那种与生俱来的生命激情。
摄影师的沙漠客栈
作为图片社老板,希帕尤格鲁更大的成就在于慧眼识珠。
希帕图片社是一个供摄影师歇脚的“沙漠客栈”,12000名世界各地的摄影师曾在这里学习、成长,他们承认,在这里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开心。在那个世界历史风起云涌的时代,希帕就像是新闻摄影的黄埔军校。
这些摄影师在加入希帕之前,曾经是快递员、管道工、医生、教授、大学生等各种身份,年龄也参差不齐,但都受到了希帕尤格鲁的赏识和支持。他给摄影师们提供的信任和自由度,是其他任何机构都给不了的。在为希帕效力数年后,一些摄影师带着这份资历和底气走向更高处,或担任图片行业的领导职位,或开始新领域的工作。
40多年来,几乎全球所有新闻大事件的现场,都能看到希帕摄影师的身影。也只有在这样的图片社,摄影师才能说出“我们属于希帕时代,我们为此感到自豪”的肺腑之言。
希帕的遗产
希帕尤格鲁已逝,但给我们留下了一段辉煌的历史。本书作者米歇尔·赛邦在引言中说,这本书献给年轻摄影师们,因为“他们不再有机会经历那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
这话听了未免让人有些伤感。我们有了更先进的器材,却再难碰到那些天时地利的机遇。随着技术升级和新媒介的发展,图像走向泛滥,新闻摄影市场也渐渐衰落,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是从1990年代就开始呈现的倾向。
新闻摄影并非因互联网而没落,实际上通过网络,摄影师可以更便捷地传播自己的作品,并创造新的经济类型。如今变化更大的,是读者的思维方式和市场导向:人们偏爱信息性、娱乐性强的照片,而淡化了对摄影作品深刻性和情感因素的关注。在这个时代,严肃变成了呆板,认真变成了较真。
正因这样,我们更需要向历史深处回望,去体味希帕40年所留下的精神遗产:激情、敏锐的嗅觉和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在今天,仍然有志于新闻摄影事业的人,都是“较真”的人,也是面临着巨大孤独的一群人。希帕所留给我们的遗产,是一种巨大的激励。黄金时代所孕育的精神,总会在灰暗时代里隐隐发光。
《40年新闻摄影:希帕时代》
米歇尔赛邦(Michel Setboun)茜尔维·多维利耶(Sylvie Dauviller)著
易艺译
出版社:后浪|湖南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