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为一国文化力的重要标志——文化产业,不仅能提供丰富的文化消费产品,而且还是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市场仍处于幼稚产业和弱小产业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在资金实力、科技水平、市场运作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在奥运会即将来临之际,如何抓住奥运机遇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新经济增长点,是我国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文化经济 奥运经济 创新
世界经济经过几次产业革命的发展走过了一条文化与产业不断接近以至不断融合甚至不断重合的道路。文化产业已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正在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世界各国已开始意识到抢占文化产业制高点的重要意义。没有文化经济的繁荣,高速发展的经济就不完整,从而会缺乏动力。在未来的国际经济舞台上,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将更多的依赖于文化产业作为强劲的动力来实现更持久的发展。
一、时代背景分析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都普遍高于10%。自1996年以来,美国的文化产品出口就超过航空航天工业,成为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日本文化产业的规模比电子业和汽车业还要大。截至2006年底,日本与动漫有关的市场规模已超过3万亿日元,动漫产业成為日本第三大产业。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文化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例分别达到20%和 10%。世界文化市场可谓四分天下:美国占有市场总额的43%,欧洲34%,亚洲、南太平洋国家19%,其他国家4%。文化产业正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个显赫的产业享有“超级产业”之誉。然而,作为超级产业的文化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显然处于非常低级的阶段。
文化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直到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党中央在“十五规划”的《建议》中,才正式提出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已初步形成,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但是,我国的文化产业仍处于弱势产业的地位。文化资源和文化市场的优势尚未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的优势,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文化市场中所占有的份额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文化体制改革滞后,政策法规支撑不力,监管手段滞后,发展环境不顺;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没有规模优势;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低,文化市场开放不足且发育不充分;文化产业人才严重不足,培养教育发展缺乏规划;文化消费需求释放不充分。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奥运是我国文化产业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奥运文化产生的是一个有着巨大生产力、多维度、多层次的创新理念,与奥运经济和奥运文化有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国有关学者提出了奥运经济与奥运文化产业这一全新的概念,是适应人文奥运研究、奥运经济研究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的。
我国承办2008 年奥运会,为跨入新时代的我国文化产业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加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奥运经济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全方位的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当前必须在加强硬件设施的同时,重视软件建设,以观念环境、结构建设为切入点,充分抓住奥运文化活动的发展机遇。
在奥运会即将来临之际,如何抓住奥运机遇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新经济增长点,是我国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课题。为此,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的调查研究势在必行。因为绕着我国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的基本内涵,根据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点的基本要求与特征,从文化产业整体结构的现状,文化产品消费水平等方面分析现阶段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思路和措施。
三、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1.加强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
(1)培育和各市场主体。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 应从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入手,努力培育一批充满生机活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2)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在经济转、体制转轨的过渡时期,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着国外文化产业的冲击。而且,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秩序并不十分规范,文化法制体系也并不完善。
因此,建立健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学会利用世贸规则维护我国文化主权,规范我国的文化市场秩序,使我国文化产业在新的规则环境下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2.制定和完善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1)要加大财政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可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文化精品的生产和文化产业园区及重大基础文化项目的建设。财政投入要由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一般性投入,转变为以文化项目投入为主。(2)要制定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进一步消除民资和外资进入文化领域的体制性障碍,形成以企业投入、政府资金、银行贷款、文化基金、证券融资、民间捐助、境外资金等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3)对投资兴办文化产业的企业,放宽文化市场准入条件,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4)对创业的国内外文化名人和优秀文化经营人才,在户籍、住房、职称、家属安置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3.科技创新,打造文化产业品牌效应
以创新、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如果没有了创新,就没有了竞争力。创新的目的是打造文化产业品牌效应。瞄准市场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特别是奥运给我国带来的机遇,经过整合、整体策划,打造交响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品牌,方可有规模效应。同时文化产业是和高科技产业紧密相联的产业,数字化、信息化是文化产业经济的助推器。更要注意通过科学创新,提升、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含量。
4.培养专业人才,实现文化产业飞速发展
文化产业能否有大的发展、能否提供高水准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关键在于能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目前文化产业各领域高端人才较为匮乏,特备是缺少具有国际文化视野的高端创意人才和即懂文化规律又懂文化经营的管理人才。我国应从抓人才入手,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针对此类人才的特殊性,完善人才管理系统,营造有利于发挥各类人才智能的生存环境。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和培训基地,加强与国外人才交流合作,建立文化产业人才梯队工程,加快培养世界水准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
5.加强文化产业经济的理论研究
我国发展文化产业,既是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 既要学习国外文化产业的理论,又要在此基础上创新,形成自己的文化产业理论。我国“十五”期间文化产业突飞猛进,文化体制改革措施和文化政策密集出台,而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却明显滞后,成果供给不足,理论创新不够。随着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环境趋于稳定文化产业进入了常规化的发展时期,文化产业研究应有一个更加专业化的面貌。政府有关部门应创新公共政策研究机制,培育民间研究力量,改变发展战略,带动社会研究力量加快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总之,从文化走向经济,是一个时代的大趋势和社会的大走向。随着奥运会的到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锐不可当,由此而产生的文化资本和社会价值,将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明显的显现出来。我们只有积极应对、主动出击才能在世界文化产业舞台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取得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阿多诺:文化产业的再思考[A].文化研究(1)[C].2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98
[2]傅守祥:文化经济时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管理.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24卷2期
[3]吴隆杰:加快我国文化产业的建议.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第1期
[4]李江帆:我国文化产业的定位于发展.[J].学术研究,2001,(9)
[5]谢石南:“文化经济”发展论.[J].学术研究,2006,(10)
[6]刘琪:北京奥运经济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3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文化经济 奥运经济 创新
世界经济经过几次产业革命的发展走过了一条文化与产业不断接近以至不断融合甚至不断重合的道路。文化产业已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正在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世界各国已开始意识到抢占文化产业制高点的重要意义。没有文化经济的繁荣,高速发展的经济就不完整,从而会缺乏动力。在未来的国际经济舞台上,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将更多的依赖于文化产业作为强劲的动力来实现更持久的发展。
一、时代背景分析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都普遍高于10%。自1996年以来,美国的文化产品出口就超过航空航天工业,成为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日本文化产业的规模比电子业和汽车业还要大。截至2006年底,日本与动漫有关的市场规模已超过3万亿日元,动漫产业成為日本第三大产业。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文化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例分别达到20%和 10%。世界文化市场可谓四分天下:美国占有市场总额的43%,欧洲34%,亚洲、南太平洋国家19%,其他国家4%。文化产业正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个显赫的产业享有“超级产业”之誉。然而,作为超级产业的文化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显然处于非常低级的阶段。
文化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直到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党中央在“十五规划”的《建议》中,才正式提出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已初步形成,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但是,我国的文化产业仍处于弱势产业的地位。文化资源和文化市场的优势尚未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的优势,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文化市场中所占有的份额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文化体制改革滞后,政策法规支撑不力,监管手段滞后,发展环境不顺;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没有规模优势;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低,文化市场开放不足且发育不充分;文化产业人才严重不足,培养教育发展缺乏规划;文化消费需求释放不充分。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奥运是我国文化产业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奥运文化产生的是一个有着巨大生产力、多维度、多层次的创新理念,与奥运经济和奥运文化有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国有关学者提出了奥运经济与奥运文化产业这一全新的概念,是适应人文奥运研究、奥运经济研究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的。
我国承办2008 年奥运会,为跨入新时代的我国文化产业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加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奥运经济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全方位的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当前必须在加强硬件设施的同时,重视软件建设,以观念环境、结构建设为切入点,充分抓住奥运文化活动的发展机遇。
在奥运会即将来临之际,如何抓住奥运机遇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新经济增长点,是我国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课题。为此,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的调查研究势在必行。因为绕着我国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的基本内涵,根据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点的基本要求与特征,从文化产业整体结构的现状,文化产品消费水平等方面分析现阶段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思路和措施。
三、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1.加强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
(1)培育和各市场主体。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 应从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入手,努力培育一批充满生机活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2)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在经济转、体制转轨的过渡时期,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着国外文化产业的冲击。而且,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秩序并不十分规范,文化法制体系也并不完善。
因此,建立健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学会利用世贸规则维护我国文化主权,规范我国的文化市场秩序,使我国文化产业在新的规则环境下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2.制定和完善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1)要加大财政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可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文化精品的生产和文化产业园区及重大基础文化项目的建设。财政投入要由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一般性投入,转变为以文化项目投入为主。(2)要制定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进一步消除民资和外资进入文化领域的体制性障碍,形成以企业投入、政府资金、银行贷款、文化基金、证券融资、民间捐助、境外资金等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3)对投资兴办文化产业的企业,放宽文化市场准入条件,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4)对创业的国内外文化名人和优秀文化经营人才,在户籍、住房、职称、家属安置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3.科技创新,打造文化产业品牌效应
以创新、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如果没有了创新,就没有了竞争力。创新的目的是打造文化产业品牌效应。瞄准市场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特别是奥运给我国带来的机遇,经过整合、整体策划,打造交响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品牌,方可有规模效应。同时文化产业是和高科技产业紧密相联的产业,数字化、信息化是文化产业经济的助推器。更要注意通过科学创新,提升、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含量。
4.培养专业人才,实现文化产业飞速发展
文化产业能否有大的发展、能否提供高水准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关键在于能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目前文化产业各领域高端人才较为匮乏,特备是缺少具有国际文化视野的高端创意人才和即懂文化规律又懂文化经营的管理人才。我国应从抓人才入手,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针对此类人才的特殊性,完善人才管理系统,营造有利于发挥各类人才智能的生存环境。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和培训基地,加强与国外人才交流合作,建立文化产业人才梯队工程,加快培养世界水准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
5.加强文化产业经济的理论研究
我国发展文化产业,既是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 既要学习国外文化产业的理论,又要在此基础上创新,形成自己的文化产业理论。我国“十五”期间文化产业突飞猛进,文化体制改革措施和文化政策密集出台,而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却明显滞后,成果供给不足,理论创新不够。随着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环境趋于稳定文化产业进入了常规化的发展时期,文化产业研究应有一个更加专业化的面貌。政府有关部门应创新公共政策研究机制,培育民间研究力量,改变发展战略,带动社会研究力量加快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总之,从文化走向经济,是一个时代的大趋势和社会的大走向。随着奥运会的到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锐不可当,由此而产生的文化资本和社会价值,将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明显的显现出来。我们只有积极应对、主动出击才能在世界文化产业舞台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取得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阿多诺:文化产业的再思考[A].文化研究(1)[C].2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98
[2]傅守祥:文化经济时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管理.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24卷2期
[3]吴隆杰:加快我国文化产业的建议.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第1期
[4]李江帆:我国文化产业的定位于发展.[J].学术研究,2001,(9)
[5]谢石南:“文化经济”发展论.[J].学术研究,2006,(10)
[6]刘琪:北京奥运经济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