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保税物流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信息化建设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保税物流企业的重视,而货主更是把是否支持信息化管理做为选择物流服务提供者的一项基本要求。目前,北部湾经济区保税体系基本形成,但保税物流信息化建设尚处于空白状态。为此,必须加快电子口岸、保税物流信息化平台、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保税物流监管体系信息化、保税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保税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关键词:保税物流;信息化建设;北部湾经济区
作者简介:傅远佳(1962-),男,钦州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北部湾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和法学。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7-0005-03
一、保税物流及其发展
保税物流是在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A型。B型)、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场所从事的物流及相关业务,企业享受海关实行的“境内关外”制度以及其他关税减免、贸易自由、资金自由、投资优惠、出口退税、外汇、通关方面的特殊政策。换言之,保税物流是指保税状态下货物在保税监管区域、场所或网点间的流通,包括保税货物在供应销售链上的采购、存储、简单加工、增值服务、检测、维护、配送、分拨、分销、运输、流转、调拨等。
保税制度始创于英国,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推行保税仓库制度以来。保税物流经历20多年发展,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
保税物流作为物流的一个分支,其具备“保税”的鲜明特点,比其他物流形式更加专业,在某些方面更具效率,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参与国际竞争、吸引外资、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扩大出口贸易。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设置了很多保税区物流中心,提升了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物流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辐射能级。使我国成为国际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同时,依据海关总署高效的保税货物进出口报关和完税的新管理模式。又推出了第三方物流自主管理的保税仓储业务,增加了一批设在保税区之外的保税仓,极大地推动了保税物流的发展。
2004年1月,海关总署制定了《加工贸易和保税监管指导方案》,提出建立“以区港联动为龙头、以保税物流中心(A型,B型)为枢纽,以优化的公共型、自用型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为网点”的多元化保税物流体系。到2010年,我国要建立起与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相协调,既适应跨国公司全球化运作,又适应加工制造业多元化发展需求,快捷、高效、安全、方便,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元化保税物流体系,逐步形成全国范围内布局合理、管理科学、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保税物流网络,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国际物流发展需要,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
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了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和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也获准拓展保税物流功能。目前,广西正加速推进这几个保税区的建设,一个功能齐全、完善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正逐渐成形。这将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出口加工业和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增强区域综合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其成为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还将进一步发挥广西作为连接西南、华南、中南和东盟大市场的重要枢纽作用。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二、保税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
保税物流和非保税物流的主要区别在于,保税物流企业做的是国际物流,可以实现真正意义的现代物流,是现代社会中最完整的物流模式。当原材料或商品进入保税区后,保税物流企业会进行相应的仓储、加工、货运代理、仓单质押、运输、金融服务,即外汇结汇等一系列操作,并真正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互。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保税物流产业较为发达,保税政策较为健全,物流成本控制更为有效,物流信息化应用程度越来越高。条码、RFID、实时监控、快速反应等技术在保税物流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与此相应,物流软件的设计和实施中会更多地考虑作业效率、仓储空间利用率和运输效率的提高以及有效监控、更有效的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等。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地位的提升和与各国贸易往来的急速增加,我国保税物流区域飞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保税物流企业的重视。一方面,国内各保税区都为保税物流区域建立了一个高效、一体化的保税物流信息化平台及系统。以实现信息统一与共享,使保税物流园区和企业拥有更大的接站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国内保税物流企业正从单一物流企业向综合一体物流服务方向发展,因此,他们对保税物流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复杂和专业。保税物流企业需要的保税物流软件,包括贸易、货代、报关、仓储、运输、结算等业务管理系统,以及在这些系统上进行整体业务掌控的订单协作平台和综合分析系统。由于保税物流拥有用户物流管理模式多种多样、用户业务种类多样、储藏备件种类纷繁复杂、服务地域遍布全球、物流费用结算规则各异、需要实现全物流过程动态监控、需要确保畅通可靠的公共沟通渠道等特点,因此,保税物流服务商需要借助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确保货主、海关和物流服务商之间业务处理和信息交换的安全有效。
在保税物流信息化建设中,针对保税物流的特殊性,兼顾保税区管理与第三方物流管理的特点,保税物流解决方案必须适合国际采购型、出口型、过境中转型、第三方物流自主管理型等保税物流的管理需求。保税物流解决方案不仅要包含一般物流系统的功能特点,更要支持报关换单作业、订单协同管理、贸易管理、货代管理、移仓报关、货主转让、特殊入库与出库、GPS/GIS跟踪、应收应付和代收代付的计费管理及财务结算等保税物流特有的功能,以实现快速满足不同货主对物流管理的要求,严格按照货主的要求进行备件的保管、存储、包装、配送、回收和退换作业。保证维修备件能够正确、快捷、准时、保质地送达货主手中,彻底解决物流业务计费繁杂的难题,显著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营运成本。同时。保税物流解决方案要实现对各个保税仓库备件数据的集成化管理,使货主和海关工作人员随时随地都能通过互联网查询保税仓库中备件的所有物流过程以及库存分布情况,为货主库存策略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并有效降低海关方面工作量,极大地提高通关速度。
保税物流作为物流行业的一个专项领域,由于物权属性与结算模式的不同,保税物流业在日常管理中对物品的存储、运输有着严格的管理要求,而货主更是把是否支持信息化管理做为选择物流服务提供者的一项基本要求。在自身发展与客户认可这两个内外因素的推动下,保税物流企业对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因此,保税物流企业普遍希望建设集成高效的管 理信息平台,来满足自身业务发展的各种需要。
三、加快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近年来。尽管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信息化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水平仍然不高,需要加快发展。总体而言,北部湾经济区大多数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严重滞后,信息获取能力和加工能力有限,信息管理落后,与真正的物流信息化距离尚远。目前。北部湾经济区保税体系基本形成,但保税物流信息化建设尚处于空白状态。为此,须从以下几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加快保税物流信息化建设,推动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一,加快电子口岸建设。电子口岸是依托国家电信公网建设的,把与商贸有关的各方面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统一信息平台。电子口岸在中央层面包括商务、财政金融、运输部门、口岸执法部门等15个部委,由国家电子口岸建设委员会领导,地方层面包括有关厅局和商贸企业。主要功能是:口岸快速通关系统;企业网上无纸通关:“属地申报。口岸放行”;网上支付,现已有13家商业银行开展网上支付。2006年,网上支付达1100亿元人民币;目前,电子口岸已经实现与香港、澳门的贸易数据交换。国内许多地方在电子口岸建设中,调动各有关部门、单位、企业参与电子口岸建设的积极性,创造出多种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电子口岸建设模式,取得了较快发展。广西应该学习借鉴,发挥后发优势,使“电子口岸”在提高口岸工作效率,为保税物流商务服务。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第二。加快保税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实现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保税物流于一体的网络化商业营销,北部湾经济区要建立保税物流信息化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要大力推广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条形码等先进信息技术,建立集成化的保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提高需求预测程度。做到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换,实现商品台账和库存台账的一元化管理,完成不同地域的分销商、分支机构、合作伙伴的信息沟通与控制,实现电子商务贸易,有效提高物流效率。
第三,加快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随着国际物流信息化趋势的推进,保税区域要加快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确保全天候地与国际互联网沟通,以满足国际物流运作的需要。具体来说,保税区域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包括:(1)保税区域国际物流信息,即进出区商品的种类、价格、数量、性能,预计入区时间;进出区商品的来源或去向。(2)保税区域国际物流商品展示信息,即进出区展示商品的种类、价格、质量、数量:进出口展示商品的供货商信息及可供应商品情况;进出区商品展示空间利用信息。(3)保税区域国际物流余缺商品调剂市场信息,即进出口短期余缺商品调剂市场信息:进出口中长期滞存商品处置信息。(4)保税区域国际物流加工信息,包括区内加工企业信息,出区加工商品信息等。(5)保税区域国际物流仓储信息,即进出区商品仓储条件和设施信息:进出区商品仓储设施占用信息(仓库、货场、货架和预期周转时间);进出区商品仓储可用空间信息(仓库、货场、货架和预期周转时间)。(6)保税区域国际物流金融体系,即国际物流结算体系(网络银行);资金市场(短期资金拆借);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信贷);外汇市场(调剂外汇余缺);保险市场。(7)保税区域国际物流配送信息,包括:公路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铁路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海运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航空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8)保税区域国际物流服务反馈信息。
第四,加快保税物流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一是完善保税物流信息监控系统。开发和建设保税物流信息监控系统,实现监管区域、场所的物流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与海关联网,及时了解保税货物进、出、转、存等物流信息,对保税货物物流进行全过程、动态的监管。二是建设封闭式的物流监管运行模式。按照统一、规范的原则建设和完善卡口的集装箱号识别系统、车牌识别系统、电子地磅系统、IC卡识别系统等通道式智能系统,实现自动信息数据采集、传输、运行、管理。建设和配套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GPS监控系统,对监管区域、场所实施24小时监控,并对运输海关监管货物的车辆实施GPS全过程监控,促进货物在不同监管区域、场所间有序的流动。三是深化通关作业改革。推行EDI无纸报关、多点报关、集中报关等通关运行机制,满足企业不同的通关需求,提高通关效率。
第五,加快保税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顺畅性是物流服务商向客户提供快捷服务的后勤保障,物流服务商必须加强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一是建立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提供海关查阅数据的终端设备,并按照海关规定的认证方式和数据标准,通过“电子口岸”平台与海关联网,以便海关在统一平台上与国税、外汇管理等部门实现数据交换及信息共享。二是建立保税物流中心与合作企业的信息共享系统,保税物流中心负责发布进出口信息、海关服务信息、政策信息,各合作企业传递自己要进出口的需求信息、产品信息,构建网上交流合作平台。三是建立保税物流中心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仓储信息系统、监管信息系统、配送信息系统、加工信息系统,以方便企业和中心对货物的实时管理和控制。
第六,加快保税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保税物流服务包括物流资源的重新整合,包括产、供、销各个环节物流活动的重新整合,包括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为客户提供高效、准确、及时的服务,包括从供应商到消费方的门到门的全程服务。保税物流要具有上述服务能力,就必须引进国际化的物流服务理念、管理模式、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国内外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特别要重视以“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培养从事保税物流理论、法律法规研究与实务的专门人才,懂电子商务理论和实务的专门人才以及网络经济人,既懂IT电子商务、又懂现代物流的有创新思想的复合型人才等。
(责任编辑:云馨)
参考文献:
[1]段伟常,保税物流的特点及发展策略口],中国储运,2008,(03)。
[2]李振福、徐毅,保税物流企业客户服务绩效评价研究忉,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11)。
关键词:保税物流;信息化建设;北部湾经济区
作者简介:傅远佳(1962-),男,钦州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北部湾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和法学。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7-0005-03
一、保税物流及其发展
保税物流是在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A型。B型)、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场所从事的物流及相关业务,企业享受海关实行的“境内关外”制度以及其他关税减免、贸易自由、资金自由、投资优惠、出口退税、外汇、通关方面的特殊政策。换言之,保税物流是指保税状态下货物在保税监管区域、场所或网点间的流通,包括保税货物在供应销售链上的采购、存储、简单加工、增值服务、检测、维护、配送、分拨、分销、运输、流转、调拨等。
保税制度始创于英国,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推行保税仓库制度以来。保税物流经历20多年发展,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
保税物流作为物流的一个分支,其具备“保税”的鲜明特点,比其他物流形式更加专业,在某些方面更具效率,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参与国际竞争、吸引外资、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扩大出口贸易。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设置了很多保税区物流中心,提升了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物流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辐射能级。使我国成为国际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同时,依据海关总署高效的保税货物进出口报关和完税的新管理模式。又推出了第三方物流自主管理的保税仓储业务,增加了一批设在保税区之外的保税仓,极大地推动了保税物流的发展。
2004年1月,海关总署制定了《加工贸易和保税监管指导方案》,提出建立“以区港联动为龙头、以保税物流中心(A型,B型)为枢纽,以优化的公共型、自用型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为网点”的多元化保税物流体系。到2010年,我国要建立起与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相协调,既适应跨国公司全球化运作,又适应加工制造业多元化发展需求,快捷、高效、安全、方便,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元化保税物流体系,逐步形成全国范围内布局合理、管理科学、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保税物流网络,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国际物流发展需要,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
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了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和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也获准拓展保税物流功能。目前,广西正加速推进这几个保税区的建设,一个功能齐全、完善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正逐渐成形。这将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出口加工业和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增强区域综合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其成为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还将进一步发挥广西作为连接西南、华南、中南和东盟大市场的重要枢纽作用。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二、保税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
保税物流和非保税物流的主要区别在于,保税物流企业做的是国际物流,可以实现真正意义的现代物流,是现代社会中最完整的物流模式。当原材料或商品进入保税区后,保税物流企业会进行相应的仓储、加工、货运代理、仓单质押、运输、金融服务,即外汇结汇等一系列操作,并真正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互。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保税物流产业较为发达,保税政策较为健全,物流成本控制更为有效,物流信息化应用程度越来越高。条码、RFID、实时监控、快速反应等技术在保税物流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与此相应,物流软件的设计和实施中会更多地考虑作业效率、仓储空间利用率和运输效率的提高以及有效监控、更有效的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等。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地位的提升和与各国贸易往来的急速增加,我国保税物流区域飞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保税物流企业的重视。一方面,国内各保税区都为保税物流区域建立了一个高效、一体化的保税物流信息化平台及系统。以实现信息统一与共享,使保税物流园区和企业拥有更大的接站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国内保税物流企业正从单一物流企业向综合一体物流服务方向发展,因此,他们对保税物流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复杂和专业。保税物流企业需要的保税物流软件,包括贸易、货代、报关、仓储、运输、结算等业务管理系统,以及在这些系统上进行整体业务掌控的订单协作平台和综合分析系统。由于保税物流拥有用户物流管理模式多种多样、用户业务种类多样、储藏备件种类纷繁复杂、服务地域遍布全球、物流费用结算规则各异、需要实现全物流过程动态监控、需要确保畅通可靠的公共沟通渠道等特点,因此,保税物流服务商需要借助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确保货主、海关和物流服务商之间业务处理和信息交换的安全有效。
在保税物流信息化建设中,针对保税物流的特殊性,兼顾保税区管理与第三方物流管理的特点,保税物流解决方案必须适合国际采购型、出口型、过境中转型、第三方物流自主管理型等保税物流的管理需求。保税物流解决方案不仅要包含一般物流系统的功能特点,更要支持报关换单作业、订单协同管理、贸易管理、货代管理、移仓报关、货主转让、特殊入库与出库、GPS/GIS跟踪、应收应付和代收代付的计费管理及财务结算等保税物流特有的功能,以实现快速满足不同货主对物流管理的要求,严格按照货主的要求进行备件的保管、存储、包装、配送、回收和退换作业。保证维修备件能够正确、快捷、准时、保质地送达货主手中,彻底解决物流业务计费繁杂的难题,显著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营运成本。同时。保税物流解决方案要实现对各个保税仓库备件数据的集成化管理,使货主和海关工作人员随时随地都能通过互联网查询保税仓库中备件的所有物流过程以及库存分布情况,为货主库存策略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并有效降低海关方面工作量,极大地提高通关速度。
保税物流作为物流行业的一个专项领域,由于物权属性与结算模式的不同,保税物流业在日常管理中对物品的存储、运输有着严格的管理要求,而货主更是把是否支持信息化管理做为选择物流服务提供者的一项基本要求。在自身发展与客户认可这两个内外因素的推动下,保税物流企业对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因此,保税物流企业普遍希望建设集成高效的管 理信息平台,来满足自身业务发展的各种需要。
三、加快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近年来。尽管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信息化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水平仍然不高,需要加快发展。总体而言,北部湾经济区大多数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严重滞后,信息获取能力和加工能力有限,信息管理落后,与真正的物流信息化距离尚远。目前。北部湾经济区保税体系基本形成,但保税物流信息化建设尚处于空白状态。为此,须从以下几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加快保税物流信息化建设,推动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一,加快电子口岸建设。电子口岸是依托国家电信公网建设的,把与商贸有关的各方面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统一信息平台。电子口岸在中央层面包括商务、财政金融、运输部门、口岸执法部门等15个部委,由国家电子口岸建设委员会领导,地方层面包括有关厅局和商贸企业。主要功能是:口岸快速通关系统;企业网上无纸通关:“属地申报。口岸放行”;网上支付,现已有13家商业银行开展网上支付。2006年,网上支付达1100亿元人民币;目前,电子口岸已经实现与香港、澳门的贸易数据交换。国内许多地方在电子口岸建设中,调动各有关部门、单位、企业参与电子口岸建设的积极性,创造出多种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电子口岸建设模式,取得了较快发展。广西应该学习借鉴,发挥后发优势,使“电子口岸”在提高口岸工作效率,为保税物流商务服务。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第二。加快保税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实现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保税物流于一体的网络化商业营销,北部湾经济区要建立保税物流信息化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要大力推广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条形码等先进信息技术,建立集成化的保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提高需求预测程度。做到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换,实现商品台账和库存台账的一元化管理,完成不同地域的分销商、分支机构、合作伙伴的信息沟通与控制,实现电子商务贸易,有效提高物流效率。
第三,加快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随着国际物流信息化趋势的推进,保税区域要加快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确保全天候地与国际互联网沟通,以满足国际物流运作的需要。具体来说,保税区域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包括:(1)保税区域国际物流信息,即进出区商品的种类、价格、数量、性能,预计入区时间;进出区商品的来源或去向。(2)保税区域国际物流商品展示信息,即进出区展示商品的种类、价格、质量、数量:进出口展示商品的供货商信息及可供应商品情况;进出区商品展示空间利用信息。(3)保税区域国际物流余缺商品调剂市场信息,即进出口短期余缺商品调剂市场信息:进出口中长期滞存商品处置信息。(4)保税区域国际物流加工信息,包括区内加工企业信息,出区加工商品信息等。(5)保税区域国际物流仓储信息,即进出区商品仓储条件和设施信息:进出区商品仓储设施占用信息(仓库、货场、货架和预期周转时间);进出区商品仓储可用空间信息(仓库、货场、货架和预期周转时间)。(6)保税区域国际物流金融体系,即国际物流结算体系(网络银行);资金市场(短期资金拆借);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信贷);外汇市场(调剂外汇余缺);保险市场。(7)保税区域国际物流配送信息,包括:公路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铁路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海运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航空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8)保税区域国际物流服务反馈信息。
第四,加快保税物流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一是完善保税物流信息监控系统。开发和建设保税物流信息监控系统,实现监管区域、场所的物流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与海关联网,及时了解保税货物进、出、转、存等物流信息,对保税货物物流进行全过程、动态的监管。二是建设封闭式的物流监管运行模式。按照统一、规范的原则建设和完善卡口的集装箱号识别系统、车牌识别系统、电子地磅系统、IC卡识别系统等通道式智能系统,实现自动信息数据采集、传输、运行、管理。建设和配套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GPS监控系统,对监管区域、场所实施24小时监控,并对运输海关监管货物的车辆实施GPS全过程监控,促进货物在不同监管区域、场所间有序的流动。三是深化通关作业改革。推行EDI无纸报关、多点报关、集中报关等通关运行机制,满足企业不同的通关需求,提高通关效率。
第五,加快保税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顺畅性是物流服务商向客户提供快捷服务的后勤保障,物流服务商必须加强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一是建立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提供海关查阅数据的终端设备,并按照海关规定的认证方式和数据标准,通过“电子口岸”平台与海关联网,以便海关在统一平台上与国税、外汇管理等部门实现数据交换及信息共享。二是建立保税物流中心与合作企业的信息共享系统,保税物流中心负责发布进出口信息、海关服务信息、政策信息,各合作企业传递自己要进出口的需求信息、产品信息,构建网上交流合作平台。三是建立保税物流中心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仓储信息系统、监管信息系统、配送信息系统、加工信息系统,以方便企业和中心对货物的实时管理和控制。
第六,加快保税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保税物流服务包括物流资源的重新整合,包括产、供、销各个环节物流活动的重新整合,包括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为客户提供高效、准确、及时的服务,包括从供应商到消费方的门到门的全程服务。保税物流要具有上述服务能力,就必须引进国际化的物流服务理念、管理模式、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国内外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特别要重视以“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培养从事保税物流理论、法律法规研究与实务的专门人才,懂电子商务理论和实务的专门人才以及网络经济人,既懂IT电子商务、又懂现代物流的有创新思想的复合型人才等。
(责任编辑:云馨)
参考文献:
[1]段伟常,保税物流的特点及发展策略口],中国储运,2008,(03)。
[2]李振福、徐毅,保税物流企业客户服务绩效评价研究忉,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