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记叙文;多角度;要素;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3—0099—01
如何解决学生写记叙文时行文不畅、内容干瘪的问题?笔者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尝试以下几种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人物描写要多角度入手
记叙文中离不开对人物活动的叙述描写,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是记叙文成功的主要表现,因此,在写记叙文时,学会多角度描写人物,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就显得十分重要。描写人物要注意由外入内,从多个角度进行。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这几种方法或单一运用,或综合运用,要根据行文需要而定。初学写作,为使学生学会描写人物,刻画人物形象,常常要求学生要遵循由外到内的顺序,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或在一件事中多方面集中描写,或于记述的几件事中各有侧重,分别运用。按照这种要求去练习记叙文的写作,会收到人物形象丰满、为文充实生动的效果。
二、记叙要素要完整
我们都知道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指导学生写作记叙文,要学会在行文中将这六个要素完整恰当地得到运用。
时间、地点这两种要素的交代是很讲究技巧的。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剖析教材范文中的名篇名段(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不同场景的独到安排描写)或对优秀习作的评点,让学生领会到记叙文中时间、地点二要素的表达,不仅仅可以开门见山直白地交代,更多地还应该是通过对时空环境的描写,可以酝酿气氛,展示人物内心世界,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又可以为下文预设伏笔,巧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这种对时空环境的描写过程,在行文中能够起承转合,可以拓展结构。
至于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则应根据主旨意图,分别详略。该详的就浓墨重彩酣畅淋漓,该略的则用语简练,一笔带过。但无论如何,记叙文中记述一件事,其起因、过程和结果这几个环节都必须完整具备,有头有尾,若如此,则文章内容详略得当,结构完整。
三、要学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通常记叙文的表现形方式是夹叙夹议、借景抒情,因为议论能使文章主旨深化,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寓情于景的描写在记叙文中更能使文章内涵丰富而增强感染力。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深刻而又简洁的议论和独到的、优美的描写抒情可以大大拓展一篇记叙文的内涵,因其震撼与感染的力量而呈现出作者的思想境界和价值取向,因此,引导学生写记叙文时,要努力引导他们避免简单直白的叙述,而应学会夹叙夹议、寓情于景的写法,学会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的表达方式。
四、认真观察体会,学会五觉并用,全方位凸显景物特征
我们都知道,文学大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和《绿》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篇目,教学过程中,师生们都很容易陶醉于作者创设的美好情境之中。仔细研读,发现这些美文以其巧妙的修辞、精练的文笔贴切真实地摹写出了自然景物感人至深的魅力,正是这种贴切自然的摹写全方位地凸显出了自然景物独有的特征。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围绕景物特征摹写的语句中,有的丝丝刻画的是目视的景象,有的隐隐传送的是耳听的音声,有的细细分辨的是鼻嗅的异香,有的爱意满满的是对柔波的抚弄,还有的更是抚弄不足而掬波入口的品味。如是描写,其实正是将五种感受叠加起来全方位凸显外景特征以达到独有的逼真感人的效果。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让学生领会到这种“五觉并用”的奇特效果,并在习作中得到运用体现。相信这种教学和实践不仅仅是能够丰富写作内容,丰满作品意境形象,更能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认真体会的习惯,形成善于捕捉事物特点的能力。
五、善始善终,要学会以良好的结尾回应全文
一篇文章不仅应当有一个精彩的开头,更应该有一个漂亮有力的结尾,是所谓“凤头豹尾”。在初学写作的习作中,其结尾常见的情况或是虚弱无力不能深化主旨的虎头蛇尾;或是行文叙事戛然而止不知所以的结尾缺失;或是偏离主旨信手拈来的应付了事......这种种情况就是在篇幅结构上的不完整,在思想意蕴上流于粗陋平庸的表现。因此,作文教学中强调善始善终、巧妙营构文章结尾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引导学生掌握布局谋篇,学会在结尾处照应全文,与开头遥相呼应,就会使学生体会到在收束全文的同时,也能够令文章结构完整、主旨深化的妙处,这也往往能够产生铿锵有力、余韵悠长的效果。
编辑:刘於诚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3—0099—01
如何解决学生写记叙文时行文不畅、内容干瘪的问题?笔者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尝试以下几种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人物描写要多角度入手
记叙文中离不开对人物活动的叙述描写,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是记叙文成功的主要表现,因此,在写记叙文时,学会多角度描写人物,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就显得十分重要。描写人物要注意由外入内,从多个角度进行。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这几种方法或单一运用,或综合运用,要根据行文需要而定。初学写作,为使学生学会描写人物,刻画人物形象,常常要求学生要遵循由外到内的顺序,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或在一件事中多方面集中描写,或于记述的几件事中各有侧重,分别运用。按照这种要求去练习记叙文的写作,会收到人物形象丰满、为文充实生动的效果。
二、记叙要素要完整
我们都知道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指导学生写作记叙文,要学会在行文中将这六个要素完整恰当地得到运用。
时间、地点这两种要素的交代是很讲究技巧的。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剖析教材范文中的名篇名段(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不同场景的独到安排描写)或对优秀习作的评点,让学生领会到记叙文中时间、地点二要素的表达,不仅仅可以开门见山直白地交代,更多地还应该是通过对时空环境的描写,可以酝酿气氛,展示人物内心世界,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又可以为下文预设伏笔,巧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这种对时空环境的描写过程,在行文中能够起承转合,可以拓展结构。
至于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则应根据主旨意图,分别详略。该详的就浓墨重彩酣畅淋漓,该略的则用语简练,一笔带过。但无论如何,记叙文中记述一件事,其起因、过程和结果这几个环节都必须完整具备,有头有尾,若如此,则文章内容详略得当,结构完整。
三、要学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通常记叙文的表现形方式是夹叙夹议、借景抒情,因为议论能使文章主旨深化,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寓情于景的描写在记叙文中更能使文章内涵丰富而增强感染力。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深刻而又简洁的议论和独到的、优美的描写抒情可以大大拓展一篇记叙文的内涵,因其震撼与感染的力量而呈现出作者的思想境界和价值取向,因此,引导学生写记叙文时,要努力引导他们避免简单直白的叙述,而应学会夹叙夹议、寓情于景的写法,学会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的表达方式。
四、认真观察体会,学会五觉并用,全方位凸显景物特征
我们都知道,文学大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和《绿》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篇目,教学过程中,师生们都很容易陶醉于作者创设的美好情境之中。仔细研读,发现这些美文以其巧妙的修辞、精练的文笔贴切真实地摹写出了自然景物感人至深的魅力,正是这种贴切自然的摹写全方位地凸显出了自然景物独有的特征。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围绕景物特征摹写的语句中,有的丝丝刻画的是目视的景象,有的隐隐传送的是耳听的音声,有的细细分辨的是鼻嗅的异香,有的爱意满满的是对柔波的抚弄,还有的更是抚弄不足而掬波入口的品味。如是描写,其实正是将五种感受叠加起来全方位凸显外景特征以达到独有的逼真感人的效果。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让学生领会到这种“五觉并用”的奇特效果,并在习作中得到运用体现。相信这种教学和实践不仅仅是能够丰富写作内容,丰满作品意境形象,更能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认真体会的习惯,形成善于捕捉事物特点的能力。
五、善始善终,要学会以良好的结尾回应全文
一篇文章不仅应当有一个精彩的开头,更应该有一个漂亮有力的结尾,是所谓“凤头豹尾”。在初学写作的习作中,其结尾常见的情况或是虚弱无力不能深化主旨的虎头蛇尾;或是行文叙事戛然而止不知所以的结尾缺失;或是偏离主旨信手拈来的应付了事......这种种情况就是在篇幅结构上的不完整,在思想意蕴上流于粗陋平庸的表现。因此,作文教学中强调善始善终、巧妙营构文章结尾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引导学生掌握布局谋篇,学会在结尾处照应全文,与开头遥相呼应,就会使学生体会到在收束全文的同时,也能够令文章结构完整、主旨深化的妙处,这也往往能够产生铿锵有力、余韵悠长的效果。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