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物理探究教学中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fml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物理学习中的探究活动是引导学生获取物理知识、进行与科学研究探索相似,培养科学探索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探究活动中,根据已知的一些物理现象,进行猜想与假设,然后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本身是科学探究的内容和要求。
  【关键词】探究活动;探索创新能力;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培养
  Teaching physics to explore new curriculum conjecture and assumptions Ability
  Cai Yan juan
  【Abstract】Learning in Physics inquiry activities is to guide students to gain knowledge of physics, to explore the similarit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foster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on. In exploration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some known physical phenomena, the conjecture and assumptions, and then plan and design experiments, which in itself is the content and requirements of scientific inquiry.
  【Key words】Exploration activities; Exploration and Creativity;Conjecture and assumptions; Ability
  
  新课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探究能力的培养要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到底探究式教学应该如何展开?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什么问题?怎样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些问题在我国尚缺乏系统的、全面的研究,根据自己近年来的实践体会,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学生对问题的猜想并不是凭空瞎说,而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想象能力等提出的。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同时兼以教师的有效指导,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如何能更好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建构出新的“猜想和假设”,如何发挥教师的最大作用给学生以指导呢?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讲究一些策略。
  1.启发学生应用直觉思维法提出猜想与假设
  直觉思维是直接领悟的思维,是人脑对突然出现在面前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关系的一种迅速识别、敏锐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直觉思维新颖性、创造性的特点促进了新理论的提出,爱因斯坦在谈到他创立的“相对论”时说:“要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
  在物理探究教学中,促使学生直觉猜想的形成,教师可利用以下策略。
  1.1使学生建立宽广扎实的知识基础,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思维不能在真空中发展,而是以对材料或信息的操作和加工为基础的。牢固掌握学科知识,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建立起合理的认知结构,以一种网络思维、多条思维线路交叉作用的方式排列表征知识,就有利于学生进行直觉思维诱发猜想。比如在电磁学中,当带电粒子在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时,重力或电场力会引起速度变化,我们的第一直觉就是粒子所受到的电场力与重力相互抵消,这一直觉的获得基于对物理的力学平衡条件、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和洛仑兹力特性等基础知识的了解。因而在物理教学中,深入理解和运用直觉猜想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教师可采用“变式”教学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还可通过运用概念图检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知识结构愈合理,知识积累愈宽厚,知识重组能力就愈强,直觉猜想也就愈可靠,越接近本质,同时在知识丰富的过程也深化、拓展了认知结构,它既有助于猜想的提出,也有助于猜想能力的发展。
  1.2引导学生争辩,诱发直觉猜想;学生以直觉方式进行猜想时,理智清楚、意识明确,有别于冲动行为或语言,从而对直觉结果的正确性有一种坚信感。心理学研究表明群体的个体易受他人提出见解的刺激和启发,产生群体感应和共生效应。物理探究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中以指导、启发、激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产生激烈的争辩, 让其心智碰撞,激发发散思维,迸发灵感的火花,启迪学生的直觉猜想,增强其坚信感。
  1.3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①许多科学家和心理学家把科学创造思想归纳成这一个模式:经验→直觉→概念或假设→逻辑推理→理论。可见,假设来自于直觉,而直觉并非一种神秘莫测的东西,高度的直觉能力来源于个人的学识和经验。列宁说过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即从实践→知识→实践的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其中的知识来自于亲身实践过程中的直接经验,它也是猜想与假设的直接来源和素材,而在学校中学生所获取的知识主要通过教师言传身教习得的间接经验,认识只经历了“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部分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会物理过程,学生才能深刻地领悟已有的间接经验,激发“对经验共鸣的理解”——直觉,从而提出多种合理的假设。因而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动脑来体会生活中的物理,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同时,丰富的直接经验有利于学生做出理论性假设,即在做出假设的同时也能用日常经验中的具体事例对假设的原因加以说明。而亲身在物理世界中去领略大自然的空间美、变换美、流动美,对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有出奇制胜的效果。
  2.应用类比法提出猜想与假设
  类比推理法属于逻辑思维方法, ②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类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方法,其形成结构是“个别→个别”,这种方法既借助已有知识,又超越其框架,使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而产生新的信息、提出新的假设。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新概念、新规律、新理论都借助于类比假设而得出的。如,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在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启发下,采用类比法提出了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设,并从理论上建立了粒子与波动的联系。在物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是异类比较,即不同类,但相近、相似、相关的事物之间的比较。灵活地运用异类比较进行猜想,使探究教学达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同时标明类比主体所含共同的要素,使类比结果更加清晰化。例如,用类比法帮助学生形成电容的概念的猜想,将电容器与柱形水容器进行类比。电容量(Q)类比于水的体积(V),电势差(U)类比于水的深度(h)。对于同一同一电容器,U越大,Q越大;对于同一柱形水容器,h越大,V越大。对串联电路中电流大小的猜想,可以引导他们将电流(P)与水流(Q)进行类比,他们都具有流动性(a),将灯泡类比于水渠中的水力发电机,水流的一部分能量使发电机转动,但水渠中的水却没有减少(d),从而推知电流使灯泡发光,但电流的大小也不变,提出了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d)的假设。
  猜想与假设既是一种自由尝试,也是一种严谨的创造,因此,它的产生是试探与定向、继承与批判、理性与非理性、严谨性与灵活性辩证统一的创新过程。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在教学的第一线多创造机会和良好的探究环境,善于抓住学生学习与思维的特点,不断鼓励学生通过观察、直觉、比较、归纳、演绎等手段提出种种猜想与假设,让学生走科学家所走过的轨迹,亲自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痛苦,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真正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阎金铎 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
  [2] 彭前程 《物理选修3-1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
  
  收稿日期:2011-03-28
其他文献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任课教师的基本作法是将化学基本知识及其解题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课堂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化学的学习和化学应用能力的提升。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可以从社会生活入手,从而活化化学知识,教师应该协助学生从科学角度理解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中获取化学知识,又用化学知识去解释社会生活。在平时的
期刊
纵观近几年高考化学实验题,重点考察学生对常见仪器使用和基本实验的操作方法的掌握,以一道能力层次相对要求较高、以“拉分题”面目出现的实验题。这类题在原理、方法上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或者有新信息。给人以一种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感觉。从考试的结果和抽样统计结果来看,学生对实验题回答情况并不理想。所以在实验复习阶段尽快全面、系统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迅速提高化学实验的解题能力,以及培养思维的迁移能力,就成
期刊
1.有效把握教学内容和目标  就新英语课程标准而言,对于课堂教学节奏的要求更是“快”,而这个“快”又是相对的,也需要“慢”。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学节奏密而不疏。学生就因长时间紧张造成疲劳,产生抑制:一般说来,复习旧知识,新课的导人,语言操练形式的转换,教学中的过度和衔接,教学环节的变替应力求简洁、明快、紧凑,浅易的内容,教师可简略的讲,节奏宜快,还可以“跳跃”,让学生不感到拖沓,不感到厌烦尤其是教师发
期刊
【摘要】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探究式教学被认为是课堂改革的理想选择。我也积极参与并实施了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尝试。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探究;实践  On the new teaching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in the practice of inquiry  Xiao Xin
期刊
远程教育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对传统教育观和教学方法形成冲击,目前发展趋势看,如何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建立在远程教育平台上,已成为教育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是初浅的探讨。  1.远程教育的应用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远程教育设备的引入,为语文教学打开窗户、看到世界。教科书编排的大量图像和文本、活动中的阅读材料、想一想、做一做等内容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象、动画等展示,增加可读
期刊
三维目标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新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教学过程,我们老师要善于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融进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并能适时点拨,指点学法,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就能享受学习过程的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学会”转变为“会学”,从而实现教学的最高境界,为学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情境创设。这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一个新的亮点。一个好的“情境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使数学课堂充满灵动的气息,
期刊
美术课不是一种单纯教授艺术的知识和技能的技术课程,而是一种旨在提高人文素质的人文课程。作为人文课程的美术课,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不是单纯地把艺术作为一种谋生的技能交给学生,而是更强调艺术的“教化”作用。只有通过一种健康的价值导向,使美术和其他学科相结合,融合多种知识于美术课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相融合的方法进行跨学科学习活动,才能充分发挥整合式教学的优势。只有这样,美术课才
期刊
1.口语问题存在的提出  在校园内,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们单独在一起时,畅所欲言,似乎有说不完的悄悄话;而一遇到重要场合或当众说话时,却结结巴巴,词不达意,语不成句,使听者为他着急。这样,即使他们的思想再正确,信息再重要,也很难准确生动地传达给听者。  2.口语问题的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师教育理念的陈旧,教师还囿于应试教育的圈子,不是本着三个“面向”的宗旨培育“四有
期刊
1.引言  数学是一切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因而数学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是不容置疑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大量的数学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各个生产领域被成功应用,这些都显示了数学的巨大作用。   2.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的教学任务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展示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并能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