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阅读是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白和交融。博览群书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开发智力,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着重从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能力培养;存在问题;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70-1一、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守旧性,使得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充分地用耳朵去“听”,用脑子去“想”,用“心”去体会,用眼睛去“看”,用嘴巴去“说”,用手去“做”,这就限制了他们能力的发展,往往只能靠死记硬背来获得分数。这是一种接受式学习,学生自始自终均未自主阅读,自行思考。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在阅读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阅读教学着眼于“教”的状况太多,学生阅读的太少,因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
2.肢解教材式:在农村初中,因受信息及条件的限制,很多中老年老师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的目的是“学这一篇文章”,教学过程是“解析这一篇文章的内容”,教学的结论是“这一篇文章的中心”及“这一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3.考点练习式:现在的农村中学较多地运用这种教学。他们将所要教学的课文,按照考试阅读模式训练学生:要求学生熟记难写的字词,背诵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名言佳句,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至于原文的情、意、道则完全不涉及,想像、联想也因不考而属多余。
4.写作目的式:许多语文教师认为: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写作。他们的课堂阅读教学要么离开思维内核,排除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孤立地去品味语言,以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要么进行浅表的读写结合,仓促地、浮光掠影地将“读”带过,“立竿见影”地让学生在课堂上也仿写一篇。课堂阅读教学是如此,课外阅读教学就更加悲惨了!
二、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1.阅读设计要有梯度。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地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的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2.阅读要把握方法技巧。阅读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对阅读方法灵活运用的程度。阅读精美文章,首先,确定文体;接着,根据文本特点理解内容。例如,初一年级主要以学习记叙性的文章为重点,对记叙文内容理解为根本。记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理解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过程等记叙的要素。阅读分析议论文时,要抓住中心段、中心句等形式来理解其内容。中心句是文章内容的主要基石,常常是文章题目的阐释和延伸。抓住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认识就会更准确更具体。此外,还可以抓议论、抒情句。议论、抒情句往往起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是作者感情倾向最鲜明的体现之所在。因此,抓住这类句子,往往能明了文章的立意,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学生如能熟练而又灵活地运用以上这些方法,阅读时就不会无从下手或抓不住重点了。
3.阅读要与写作训练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来促读促写。“写”对“读”有着重要意义,无论是模仿性的写还是创造性的写,它的前提都是认真审读原文、段,弄清原文的所用的表现形式与主旨意图,之后才能加以仿写。例如,在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之后,就写《老师的说和做》、《爸爸的说和做》等,学了朱自清的《春》,就写《复》、《秋》、《冬》等,这样的仿写能有助于把握总-分-总的行文结构。与此同时,仿写还能引发学生对作者写作心态和运思的揣摩,促进对课文和写作两方面的感悟。以续写为例,学了《我的叔叔于勒》之后,就续写《于勒叔叔回来啦》等,续文做到自然而巧妙,则是源于对原文主题、情节、语言风格等的悉心揣摩和定位,在续写的过程中这种认识往往会得以继续发展。因此,续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原文的阅读理解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因此写的进一步提高,自然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高;而阅读能力的提高,自然而然有力地促进了写的能力的进一步加强。释放情感,构建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阅读教学;能力培养;存在问题;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70-1一、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守旧性,使得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充分地用耳朵去“听”,用脑子去“想”,用“心”去体会,用眼睛去“看”,用嘴巴去“说”,用手去“做”,这就限制了他们能力的发展,往往只能靠死记硬背来获得分数。这是一种接受式学习,学生自始自终均未自主阅读,自行思考。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在阅读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阅读教学着眼于“教”的状况太多,学生阅读的太少,因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
2.肢解教材式:在农村初中,因受信息及条件的限制,很多中老年老师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的目的是“学这一篇文章”,教学过程是“解析这一篇文章的内容”,教学的结论是“这一篇文章的中心”及“这一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3.考点练习式:现在的农村中学较多地运用这种教学。他们将所要教学的课文,按照考试阅读模式训练学生:要求学生熟记难写的字词,背诵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名言佳句,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至于原文的情、意、道则完全不涉及,想像、联想也因不考而属多余。
4.写作目的式:许多语文教师认为: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写作。他们的课堂阅读教学要么离开思维内核,排除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孤立地去品味语言,以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要么进行浅表的读写结合,仓促地、浮光掠影地将“读”带过,“立竿见影”地让学生在课堂上也仿写一篇。课堂阅读教学是如此,课外阅读教学就更加悲惨了!
二、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1.阅读设计要有梯度。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地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的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2.阅读要把握方法技巧。阅读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对阅读方法灵活运用的程度。阅读精美文章,首先,确定文体;接着,根据文本特点理解内容。例如,初一年级主要以学习记叙性的文章为重点,对记叙文内容理解为根本。记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理解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过程等记叙的要素。阅读分析议论文时,要抓住中心段、中心句等形式来理解其内容。中心句是文章内容的主要基石,常常是文章题目的阐释和延伸。抓住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认识就会更准确更具体。此外,还可以抓议论、抒情句。议论、抒情句往往起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是作者感情倾向最鲜明的体现之所在。因此,抓住这类句子,往往能明了文章的立意,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学生如能熟练而又灵活地运用以上这些方法,阅读时就不会无从下手或抓不住重点了。
3.阅读要与写作训练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来促读促写。“写”对“读”有着重要意义,无论是模仿性的写还是创造性的写,它的前提都是认真审读原文、段,弄清原文的所用的表现形式与主旨意图,之后才能加以仿写。例如,在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之后,就写《老师的说和做》、《爸爸的说和做》等,学了朱自清的《春》,就写《复》、《秋》、《冬》等,这样的仿写能有助于把握总-分-总的行文结构。与此同时,仿写还能引发学生对作者写作心态和运思的揣摩,促进对课文和写作两方面的感悟。以续写为例,学了《我的叔叔于勒》之后,就续写《于勒叔叔回来啦》等,续文做到自然而巧妙,则是源于对原文主题、情节、语言风格等的悉心揣摩和定位,在续写的过程中这种认识往往会得以继续发展。因此,续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原文的阅读理解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因此写的进一步提高,自然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高;而阅读能力的提高,自然而然有力地促进了写的能力的进一步加强。释放情感,构建有活力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