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邮政储蓄银行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在企业的风险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业务范围、规模的扩张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要求的不断提高,邮政储蓄银行现有的内部审计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笔者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入手,从中探寻邮政储蓄银行内部审计体制的思路及不足,以期给出完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内部审计体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体制;审计导向;结果评价
一、邮政储蓄银行现有的内部审计框架探讨
建立完善的审计监督体制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银行业经营中的金融风险,也可以加强总行对各分行的监督管理能力,为此邮政储蓄银行建立了总行垂直管理、二级分行集中审计的内部审计体系,这一举措使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也有利于审计职能的正常发挥,基本符合为本行业务发展需求。
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内部审计框架采用的是三级审计,下审一级的审计制度,总行设立审计部,由总行纪委书记分管,实施总行负责省一级分行的审计业务,省分行(一级分行)由省分行副行长负责本行及二级分行的审计工作,同样,地市分行(二级分行)设立审计部由地市副行长负责,负责本市分行及下级支行的审计工作。从该框架可以看出目前邮政储蓄银行的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还是比较弱,并没有真正实现垂直管理,二级分行审计还受到一级分行领导的制约,但是基本在二级分行层面实现了独立,审计部门的行政制约收到了二级分行,实现了下审一级的内审模式。邮政储蓄银行现有的审计模式是根据本行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随着业务发展,审计实践的不断推进,其不利的一面也逐步暴露。
二、邮政储蓄银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邮政储蓄银行自成立以来,沿用了内部审计的概念,初步在全国选择50个二级分行试点组建新的集中审计模式,例如邮政储蓄银行陕西省分行在制定了集中审计管理办法的前提下同时在西安、榆林、延安、汉中等七个二类分行实行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将审计人员的行政管理上收至二级分行,基本实现了下审一级的内审模式。但与业务发展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出的要求相比,邮政储蓄银行内部审计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基础薄弱,遗留问题较多。邮政储蓄银行成立时间短,审计体系建立也就较晚。发展初期,虽然进步较快,相对来说留下的漏洞更多。在储银行成立之初,由于大量人员是由邮政系统转岗而来,对银行业务的不熟悉导致邮政储蓄银行内部违规行为频频发生,经验缺乏,导致大多操作没有按照银行规定流程进行财务处理。
(二)行政色彩浓厚,具有 “双重性”特征。银行系统垂直领导是管理基础,这也导致了审计工作带有该种特性,必须接受本单位负责人在行政上的领导;与此同时,作为按照国家规定建立的内部监督制度,邮政储蓄银行内部审计必须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双重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三)观念落后,人员素质不高。部分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够,对内审工作的开展不积极配合,不能自觉有效地落实所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够,取得ACCA、CPA等职业资质证的比例也较低。加之有些审计人员审计观念落后、服务意识不够,极易引起审计抵制。也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
(五)经济效益审计起步较晚。邮政储蓄银行实施的大都是合规性审计,不少管理人员认为只要没有违法违规就行,对于企业不良经营管理决策造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认识不足。只看到审计工作的反面监督作用,没有看到审计工作的正面促进作用。未能全面发挥审计职能。
三、应对邮政储蓄银行内部审计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全面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
为加强对审计工作的正确认识,应在行内加强宣传引导,从上至下建立正确全面的内部审计观念。重点是提高基层员工对于审计工作的正确认识,基层审计工作的落实,才能为全行稳健经营奠定良好的基础。全行从上到下认识到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的同时,更认识到审计工作的正面促进作用,认识到审计工作的经济效益性。将审计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
(二)建立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
目前邮政储蓄银行的审计模式还停留在财务审计、经营审计的模式,管理审计和风险导向的内部治理审计得不到充分开展。未能完全落实《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相关要求及精神。鉴于此,审计发展方向要以开拓审计模式、拓宽审计领域为主,以便能够及时发现经营管理活动中薄弱环节,从而客观公正地对支行做出评价,从而为邮政储蓄银行的高级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全行审计工作应以风险控制为导向,明确审计目的,进而不断优化审计手段。
(三)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培养内部审计团队及人才储备
人才是工作的保障。为促进审计工作的持续提高,应该一方面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行内部持续的后续教育,培养并灌输先进的审计理念、CAS辅助审计系统等审计技巧和方法。另一方面提高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应在思想方面树立审计人员正确的审计观念,明确监督的同时应具有服务的意识,使审计人员从业务能力到思想观念、职业道德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建立起适应新时代业务发展的优秀审计队伍。
(四)改进审计手段方法,规范审计证据收集
传统的审计工作以现场审计为主,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飞速发展,审计工作也应与时俱进,非现场审计应成为审计工作的新常态,推广审计系统软件,建立基础数据模型,在扩大审计范围的同时全面提高审计效率。审计证据的收集应客观合法,要重视程序的合法性,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相关性。此外,还必须注重搜集环境证据,确保审计证据要素齐全,证据内容完整,取证方法得当,从而保证审计人员发表的审计意见客观公正,减少审计风险。
(五)建立科学的审计评价体系,重视审计结果的持续落实
审计工作以人为本,要推进审计工作的发展就必须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建立科学的审计评价体系,树立规范的奖惩体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审计工作的正确评价,是推动下一步审计工作的原动力。对于审计结果,也要严格落实,建立匹配的审计回访机制,确保做到发现的问题要严格追责,发现的漏洞要及时弥补,发现的错误要及时改正。
参考文献:
[1]谭尧:《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研究[J].区域金融究》,2012版。
[2]晏艳珍,邓莹:《我国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控制问题研究》,2012。
[3]王晴坞:《关于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J].大观周刊,2012年第12期。
[4]杨新会:《试论中国外部审计及其社会责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第八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体制;审计导向;结果评价
一、邮政储蓄银行现有的内部审计框架探讨
建立完善的审计监督体制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银行业经营中的金融风险,也可以加强总行对各分行的监督管理能力,为此邮政储蓄银行建立了总行垂直管理、二级分行集中审计的内部审计体系,这一举措使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也有利于审计职能的正常发挥,基本符合为本行业务发展需求。
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内部审计框架采用的是三级审计,下审一级的审计制度,总行设立审计部,由总行纪委书记分管,实施总行负责省一级分行的审计业务,省分行(一级分行)由省分行副行长负责本行及二级分行的审计工作,同样,地市分行(二级分行)设立审计部由地市副行长负责,负责本市分行及下级支行的审计工作。从该框架可以看出目前邮政储蓄银行的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还是比较弱,并没有真正实现垂直管理,二级分行审计还受到一级分行领导的制约,但是基本在二级分行层面实现了独立,审计部门的行政制约收到了二级分行,实现了下审一级的内审模式。邮政储蓄银行现有的审计模式是根据本行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随着业务发展,审计实践的不断推进,其不利的一面也逐步暴露。
二、邮政储蓄银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邮政储蓄银行自成立以来,沿用了内部审计的概念,初步在全国选择50个二级分行试点组建新的集中审计模式,例如邮政储蓄银行陕西省分行在制定了集中审计管理办法的前提下同时在西安、榆林、延安、汉中等七个二类分行实行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将审计人员的行政管理上收至二级分行,基本实现了下审一级的内审模式。但与业务发展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出的要求相比,邮政储蓄银行内部审计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基础薄弱,遗留问题较多。邮政储蓄银行成立时间短,审计体系建立也就较晚。发展初期,虽然进步较快,相对来说留下的漏洞更多。在储银行成立之初,由于大量人员是由邮政系统转岗而来,对银行业务的不熟悉导致邮政储蓄银行内部违规行为频频发生,经验缺乏,导致大多操作没有按照银行规定流程进行财务处理。
(二)行政色彩浓厚,具有 “双重性”特征。银行系统垂直领导是管理基础,这也导致了审计工作带有该种特性,必须接受本单位负责人在行政上的领导;与此同时,作为按照国家规定建立的内部监督制度,邮政储蓄银行内部审计必须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双重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三)观念落后,人员素质不高。部分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够,对内审工作的开展不积极配合,不能自觉有效地落实所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够,取得ACCA、CPA等职业资质证的比例也较低。加之有些审计人员审计观念落后、服务意识不够,极易引起审计抵制。也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
(五)经济效益审计起步较晚。邮政储蓄银行实施的大都是合规性审计,不少管理人员认为只要没有违法违规就行,对于企业不良经营管理决策造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认识不足。只看到审计工作的反面监督作用,没有看到审计工作的正面促进作用。未能全面发挥审计职能。
三、应对邮政储蓄银行内部审计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全面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
为加强对审计工作的正确认识,应在行内加强宣传引导,从上至下建立正确全面的内部审计观念。重点是提高基层员工对于审计工作的正确认识,基层审计工作的落实,才能为全行稳健经营奠定良好的基础。全行从上到下认识到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的同时,更认识到审计工作的正面促进作用,认识到审计工作的经济效益性。将审计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
(二)建立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
目前邮政储蓄银行的审计模式还停留在财务审计、经营审计的模式,管理审计和风险导向的内部治理审计得不到充分开展。未能完全落实《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相关要求及精神。鉴于此,审计发展方向要以开拓审计模式、拓宽审计领域为主,以便能够及时发现经营管理活动中薄弱环节,从而客观公正地对支行做出评价,从而为邮政储蓄银行的高级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全行审计工作应以风险控制为导向,明确审计目的,进而不断优化审计手段。
(三)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培养内部审计团队及人才储备
人才是工作的保障。为促进审计工作的持续提高,应该一方面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行内部持续的后续教育,培养并灌输先进的审计理念、CAS辅助审计系统等审计技巧和方法。另一方面提高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应在思想方面树立审计人员正确的审计观念,明确监督的同时应具有服务的意识,使审计人员从业务能力到思想观念、职业道德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建立起适应新时代业务发展的优秀审计队伍。
(四)改进审计手段方法,规范审计证据收集
传统的审计工作以现场审计为主,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飞速发展,审计工作也应与时俱进,非现场审计应成为审计工作的新常态,推广审计系统软件,建立基础数据模型,在扩大审计范围的同时全面提高审计效率。审计证据的收集应客观合法,要重视程序的合法性,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相关性。此外,还必须注重搜集环境证据,确保审计证据要素齐全,证据内容完整,取证方法得当,从而保证审计人员发表的审计意见客观公正,减少审计风险。
(五)建立科学的审计评价体系,重视审计结果的持续落实
审计工作以人为本,要推进审计工作的发展就必须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建立科学的审计评价体系,树立规范的奖惩体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审计工作的正确评价,是推动下一步审计工作的原动力。对于审计结果,也要严格落实,建立匹配的审计回访机制,确保做到发现的问题要严格追责,发现的漏洞要及时弥补,发现的错误要及时改正。
参考文献:
[1]谭尧:《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研究[J].区域金融究》,2012版。
[2]晏艳珍,邓莹:《我国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控制问题研究》,2012。
[3]王晴坞:《关于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J].大观周刊,2012年第12期。
[4]杨新会:《试论中国外部审计及其社会责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第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