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以广西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特征的分析,探索出综合类艺术院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建构和创新中的共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与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架构的设想,以及发挥所在院校优势学科的方法,进而形成自身办学特色,从而进一步完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凸显人才培养特色。
关键词:综合类艺术院校;播音主持艺术;课程体系
教育部《高等教育专题规划》明确指出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重点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而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培养必须是立足于多学科交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类艺术院校与综合类大学内的艺术学院或专业型艺术高校均有不同,它既具有较为齐全的艺术学科门类,从而为各种艺术形式的相互交融创造了条件;又因其办学特点和侧重的不同,而形成了艺术人才培养专精与广博的有机结合。因此,综合类艺术院校为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发展空间。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由理论到实践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进度、教学方式等主要内容,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和蓝图。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任务是贯彻国家和学校的教育思想,制定符合学校和专业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与指导思想。
综合类艺术院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设计可以采用现代高等教育课程设计中的模块组合论,即按照播音主持艺术学科结构理论和智能结构理论,将课程组设置成模块,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来拼搭课程体系。综合类艺术院校可以根据课程模块弹性化和因人而异的组合,使课程体系能够兼容多种类型艺术人才的培养,从而使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设计体现出课程模块化、拼接合理化和体系弹性化的特点。
1、课程模块化特点。
综合类艺术院校为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广阔的学科平台,可以使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全部课程按其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素养要求和创新型实践型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分成四大模块:专业能力训练与提升课程、综合性实践课程、素质拓展与能力培养的通识课程、专业知识课程。这四大课程模块主要是根据本专业的社会需要、知识的类型以及个体的未来发展要求来区分,每个模块的课程在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虽有侧重,但模块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关系,其目标指向都是培养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拼接合理化特点。
综合类艺术院校内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各课程模块之间的拼接并非是简单的累积和相加,而是要按照一定的要求和规范来进行。这些要求和规范包括:①目标一致性: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各课程模块都要为总的培养目标服务。②结构层次性: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各课程模块的组织和拼接都是按照中国播音学学科内在逻辑和自身规律,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思维运行轨迹,保证低水平、基础性的学习任务在先,较高水平、专业性的学习任务在后。③接合意义化:就是要使课程模块与课程模块之间以及模块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之间建立必然的联系,由此使课程结构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体系弹性化特点。
综合类艺术院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弹性化特点首先体现在课程要求上的弹性化。以往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统一要求,很少照顾到不同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个性化要求。“吃不饱”、“吃不了”和“不够用”、“用不了”的情况同时存在。因此,同一门课程应该分阶段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出多个要求和档次以显出课程要求的弹性。如:同是《广播播音主持艺术》课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其学习“新闻播音”、“通讯播音”、“评论播音”、“文艺播音”等环节设计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使学生保持个性,各有专攻。这样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其次是课程组合中突显个体性。为了保证培养目标的基本实现,为满足社会发展和个体成长的多样性的需要,不拘一格育人才,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也应体现个性化的要求。如:在素质拓展与能力培养的通识课程模块中,具体选学哪门课程可由学生自定;在完成主修专业的同时仍有余力辅修其他专业,由学生自选。个性化的要求主要体现了学生的兴趣。但仅凭学生的兴趣,不一定能优化知识结构,还需要导师的选课指导。因此,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建立了专业导师制,由富有经验的导师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特长,指导学生选课,构建弹性化的课程模块,最终才能形成符合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的富有弹性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和整体思路。
广西艺术学院是全国6所省(区)属综合性艺术院校之一,广西唯一一所国家独立设置的具有硕士授予权的艺术高校,各艺术专业种类齐全。2011年我校又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的学科建设平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立足于哲学、艺术学、新闻与传播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四大学科领域。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是在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和有声语言的“韵律美”以及传播主体与接受主体互补互动、彼此融通的基础上,对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研究与创新。
广西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创新与实践始终坚持了以下几个原则: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符合国家高等教育规范中关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具体要求;坚持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独特性和学科独立性;保证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稳定性、完整性和灵活性;处理好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理论传授与技能训练、专业主干课与专业基础课三对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要素之间的关系。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和中国播音学学科建设的不断深入,原有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播音员、主持人知识结构的要求,广西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依据上述原则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其整体思路为: 1、整体布局的调整体现稳定性和合理性的体系特征。
在保证学科稳定发展和教学衔接的基础上,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每年都会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同行专家评议、用人单位要求和毕业生(在校生)实践情况对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修订、补充,以保证培养出的播音主持艺术人才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给媒体传播和制作技术带来的全方位的变革(如突发事件直播、数字化技术、网络等新媒体)。在课程结构上,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保持专业主干课程的整体稳定,根据需要灵活调整选修课的设置,逐步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重,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保证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课程设计的高度切合,促进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2、课程内容的调整体现“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培养特点。
基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历史、现状及当下播音主持工作一线实践情况与未来的发展,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内容调整体现了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并重的特点,体现了“一专多能”的特点。当前广播电视岗位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需求表现为“一专多能”,即在牢固掌握有声语言表达这个播音主持岗位的核心能力之外,还要满足广播电视各岗位的能力要求。除了能够胜任播音主持岗位,还要在编辑、采访、访谈、评述、策划、摄像、化妆,甚至是各种艺术岗位领域具备“能”。同时,这也体现在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借助广西艺术学院在音乐、舞蹈、广告等优势学科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音乐、舞蹈、广告设计、化妆等相关专业的初步能力,已达到学校层面上的优势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资源共享。
3、教学目标的调整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分层教育特色。
基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自身特点和课程设计中融入多学科的新变化,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各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调整都体现出了“因材施教”的分层教育特色。一方面,学生在学习同一门课程中允许达到不同的目标,教师通过宏观把握不同层次、不同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的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方式,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形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机制。另一方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设计中融入音乐、舞蹈、广告等优势学科资源后,必须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例如,引入声乐相关课程后,其教学目标与声乐专业的要求就发生了明显变化,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演唱基本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个性和潜能,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课程模块的设计与创新。
广西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专业能力训练与提升课程、综合性实践课程、素质拓展与能力培养的通识课程和专业知识性课程。
(一)专业能力训练与提升课程
该模块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主要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有声语言功力,包括《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应用主持艺术》等课程。
(二)综合性实践课程
该模块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创新点。在播音主持专业小课之外,以广西艺术学院广播电视台为教学实践平台。在广播电视台的一线环境中,由专业教师依托该平台的广播电视各类节目指导学生。同时,每学期还利用“艺术实践周”组织学生进行专门的专业实践和总结。毕业生则通过毕业展演集中实践和展示自己四年来专业学习、实践的成果。
(三)素质拓展与能力培养的通识课程
该模块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世界、积累创作素材创造条件搭建的平台。这一模块课程主要包含以《大学语文》、《英语》等为主的工具类课程;以“两课”为主的德育类课程;以《艺术概论》、《中外名著导读》、《广告艺术鉴赏》、《声乐》等为主的素养类课程以及促进学生素质拓展的交叉学科课程。这一模块课程以公共必选课、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设。
(四)专业知识性课程
该模块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拓展学生在广播电视各个岗位的适应能力,包括《广播电视常用文体写作》、《采访艺术》、《语言交际艺术》、《节目采编与制作》、《口语传播学》、《广播电视概论》、《时尚造型》等。
毋庸置疑,综合类艺术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并存,其综合类基础教学课程体系与综合类大学相比较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是,综合类艺术院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如果能够从所在院校特有的教学资源优势中凝练出独特的办学特色和课程体系,则会直接提升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因材,综合类艺术院校中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只有从自身学科特点与规律出发,不断探索现行课程体系框架内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共性因素,通过课程体系与所在院校优势教学资源和社会人才需要的结合,就能够达到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颂.播音主持艺术论[C].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87-129页.
[2] 付程.播音主持教学法十二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1-33页.
关键词:综合类艺术院校;播音主持艺术;课程体系
教育部《高等教育专题规划》明确指出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重点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而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培养必须是立足于多学科交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类艺术院校与综合类大学内的艺术学院或专业型艺术高校均有不同,它既具有较为齐全的艺术学科门类,从而为各种艺术形式的相互交融创造了条件;又因其办学特点和侧重的不同,而形成了艺术人才培养专精与广博的有机结合。因此,综合类艺术院校为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发展空间。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由理论到实践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进度、教学方式等主要内容,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和蓝图。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任务是贯彻国家和学校的教育思想,制定符合学校和专业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与指导思想。
综合类艺术院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设计可以采用现代高等教育课程设计中的模块组合论,即按照播音主持艺术学科结构理论和智能结构理论,将课程组设置成模块,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来拼搭课程体系。综合类艺术院校可以根据课程模块弹性化和因人而异的组合,使课程体系能够兼容多种类型艺术人才的培养,从而使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设计体现出课程模块化、拼接合理化和体系弹性化的特点。
1、课程模块化特点。
综合类艺术院校为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广阔的学科平台,可以使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全部课程按其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素养要求和创新型实践型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分成四大模块:专业能力训练与提升课程、综合性实践课程、素质拓展与能力培养的通识课程、专业知识课程。这四大课程模块主要是根据本专业的社会需要、知识的类型以及个体的未来发展要求来区分,每个模块的课程在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虽有侧重,但模块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关系,其目标指向都是培养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拼接合理化特点。
综合类艺术院校内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各课程模块之间的拼接并非是简单的累积和相加,而是要按照一定的要求和规范来进行。这些要求和规范包括:①目标一致性: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各课程模块都要为总的培养目标服务。②结构层次性: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各课程模块的组织和拼接都是按照中国播音学学科内在逻辑和自身规律,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思维运行轨迹,保证低水平、基础性的学习任务在先,较高水平、专业性的学习任务在后。③接合意义化:就是要使课程模块与课程模块之间以及模块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之间建立必然的联系,由此使课程结构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体系弹性化特点。
综合类艺术院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弹性化特点首先体现在课程要求上的弹性化。以往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统一要求,很少照顾到不同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个性化要求。“吃不饱”、“吃不了”和“不够用”、“用不了”的情况同时存在。因此,同一门课程应该分阶段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出多个要求和档次以显出课程要求的弹性。如:同是《广播播音主持艺术》课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其学习“新闻播音”、“通讯播音”、“评论播音”、“文艺播音”等环节设计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使学生保持个性,各有专攻。这样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其次是课程组合中突显个体性。为了保证培养目标的基本实现,为满足社会发展和个体成长的多样性的需要,不拘一格育人才,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也应体现个性化的要求。如:在素质拓展与能力培养的通识课程模块中,具体选学哪门课程可由学生自定;在完成主修专业的同时仍有余力辅修其他专业,由学生自选。个性化的要求主要体现了学生的兴趣。但仅凭学生的兴趣,不一定能优化知识结构,还需要导师的选课指导。因此,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建立了专业导师制,由富有经验的导师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特长,指导学生选课,构建弹性化的课程模块,最终才能形成符合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的富有弹性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和整体思路。
广西艺术学院是全国6所省(区)属综合性艺术院校之一,广西唯一一所国家独立设置的具有硕士授予权的艺术高校,各艺术专业种类齐全。2011年我校又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的学科建设平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立足于哲学、艺术学、新闻与传播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四大学科领域。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是在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和有声语言的“韵律美”以及传播主体与接受主体互补互动、彼此融通的基础上,对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研究与创新。
广西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创新与实践始终坚持了以下几个原则: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符合国家高等教育规范中关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具体要求;坚持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独特性和学科独立性;保证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稳定性、完整性和灵活性;处理好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理论传授与技能训练、专业主干课与专业基础课三对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要素之间的关系。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和中国播音学学科建设的不断深入,原有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播音员、主持人知识结构的要求,广西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依据上述原则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其整体思路为: 1、整体布局的调整体现稳定性和合理性的体系特征。
在保证学科稳定发展和教学衔接的基础上,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每年都会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同行专家评议、用人单位要求和毕业生(在校生)实践情况对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修订、补充,以保证培养出的播音主持艺术人才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给媒体传播和制作技术带来的全方位的变革(如突发事件直播、数字化技术、网络等新媒体)。在课程结构上,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保持专业主干课程的整体稳定,根据需要灵活调整选修课的设置,逐步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重,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保证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课程设计的高度切合,促进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2、课程内容的调整体现“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培养特点。
基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历史、现状及当下播音主持工作一线实践情况与未来的发展,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内容调整体现了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并重的特点,体现了“一专多能”的特点。当前广播电视岗位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需求表现为“一专多能”,即在牢固掌握有声语言表达这个播音主持岗位的核心能力之外,还要满足广播电视各岗位的能力要求。除了能够胜任播音主持岗位,还要在编辑、采访、访谈、评述、策划、摄像、化妆,甚至是各种艺术岗位领域具备“能”。同时,这也体现在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借助广西艺术学院在音乐、舞蹈、广告等优势学科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音乐、舞蹈、广告设计、化妆等相关专业的初步能力,已达到学校层面上的优势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资源共享。
3、教学目标的调整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分层教育特色。
基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自身特点和课程设计中融入多学科的新变化,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各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调整都体现出了“因材施教”的分层教育特色。一方面,学生在学习同一门课程中允许达到不同的目标,教师通过宏观把握不同层次、不同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的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方式,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形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机制。另一方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设计中融入音乐、舞蹈、广告等优势学科资源后,必须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例如,引入声乐相关课程后,其教学目标与声乐专业的要求就发生了明显变化,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演唱基本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个性和潜能,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课程模块的设计与创新。
广西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专业能力训练与提升课程、综合性实践课程、素质拓展与能力培养的通识课程和专业知识性课程。
(一)专业能力训练与提升课程
该模块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主要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有声语言功力,包括《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应用主持艺术》等课程。
(二)综合性实践课程
该模块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创新点。在播音主持专业小课之外,以广西艺术学院广播电视台为教学实践平台。在广播电视台的一线环境中,由专业教师依托该平台的广播电视各类节目指导学生。同时,每学期还利用“艺术实践周”组织学生进行专门的专业实践和总结。毕业生则通过毕业展演集中实践和展示自己四年来专业学习、实践的成果。
(三)素质拓展与能力培养的通识课程
该模块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世界、积累创作素材创造条件搭建的平台。这一模块课程主要包含以《大学语文》、《英语》等为主的工具类课程;以“两课”为主的德育类课程;以《艺术概论》、《中外名著导读》、《广告艺术鉴赏》、《声乐》等为主的素养类课程以及促进学生素质拓展的交叉学科课程。这一模块课程以公共必选课、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设。
(四)专业知识性课程
该模块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拓展学生在广播电视各个岗位的适应能力,包括《广播电视常用文体写作》、《采访艺术》、《语言交际艺术》、《节目采编与制作》、《口语传播学》、《广播电视概论》、《时尚造型》等。
毋庸置疑,综合类艺术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并存,其综合类基础教学课程体系与综合类大学相比较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是,综合类艺术院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如果能够从所在院校特有的教学资源优势中凝练出独特的办学特色和课程体系,则会直接提升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因材,综合类艺术院校中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只有从自身学科特点与规律出发,不断探索现行课程体系框架内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共性因素,通过课程体系与所在院校优势教学资源和社会人才需要的结合,就能够达到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颂.播音主持艺术论[C].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87-129页.
[2] 付程.播音主持教学法十二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1-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