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國家教学课程标准对探究性学习作出充分的说明,强调 “数学学习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并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样的教学活动,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情境创设,激发探究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学中要合理创设带有问题的情境,把问题蕴藏在情境之中,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使学生好胜心求知欲得到满足,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课前布置,培养探究习惯
学生对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都有一个适应的阶段,探究性学习也是一样。对于一个从来没有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的学生来说,突然有意识地让他去探究一种新知,这无异于让他建造一座空中楼阁,毫无根基可言。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就成为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基础。新授课时,教师就可以直接利用学生手中的材料加以分析、讲解。这样做,不仅丰富了课前准备的材料,降低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程度,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三、方法指导,开启探究大门
1、在学习材料中探究
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必须得有一定的载体,而开放性的学习材料,则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保证。因为数学开放题的条件可以是多余的,答案也可以是不唯一的,所以解题的方法也比较灵活多样。学生在对这种开放题的探究中,往往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挥出各自的想象力,展开数学思维方法,进行交流,使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都乐于参与,于是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也就得到了保证,从而也就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根本宗旨。
2、在操作中探究
“智慧出自手指尖上”。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一些前人的知识遗产,更多的是掌握了“动手做”的方法,提高了做的能力,同时获得了做的情感体验,是终身受益的法宝。因此,数学教学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比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时,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提问如何把平行四边形用割补法,转变成一个熟悉的图形,再求其面积。学生进行讨论、商量,结果学生专注地投入到平行四边形的变形中,经过反复的变形、推敲,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最后得出结果:这个长方形是由平行四边形割补变形而来,其面积相等。由此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的结论。而且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得到了充分培养。同时,为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做了铺垫。
3、在合作中探究
所谓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合作探究,展示各自的探究空间,从而使各自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在交流中进行整合,促使集体智慧高度结晶。同时,易于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在竞争中探究
小学生好胜心强,公平而有序的竞争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探究的动力。又由于小学生比较注重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以小组或大组为单位,开展适度的竞争,会使学生的团队精神被唤起,被激发,被强化,从而产生学习的压力和动力。
四、实践应用,拓宽探究空间
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地用现成的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因此,教学中还必须注重实践应用,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中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历练,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提升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拓宽他们探究学习的空间。
五、成功体验,获得探究经验
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大部分来源于成功的体验,反反复复的成功体验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当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解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或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喜悦感,这种喜悦感会激发出学生更大的潜能。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学生具有强烈的成功愿望,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多多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欲望。
总之,教育要着眼于未来,让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发展,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为此,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探究参与对学生学好数学是必须的,我将会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效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形成良好的探究风气,将学生的探索活动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探究的机会和欲望,从而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情境创设,激发探究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学中要合理创设带有问题的情境,把问题蕴藏在情境之中,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使学生好胜心求知欲得到满足,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课前布置,培养探究习惯
学生对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都有一个适应的阶段,探究性学习也是一样。对于一个从来没有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的学生来说,突然有意识地让他去探究一种新知,这无异于让他建造一座空中楼阁,毫无根基可言。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就成为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基础。新授课时,教师就可以直接利用学生手中的材料加以分析、讲解。这样做,不仅丰富了课前准备的材料,降低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程度,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三、方法指导,开启探究大门
1、在学习材料中探究
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必须得有一定的载体,而开放性的学习材料,则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保证。因为数学开放题的条件可以是多余的,答案也可以是不唯一的,所以解题的方法也比较灵活多样。学生在对这种开放题的探究中,往往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挥出各自的想象力,展开数学思维方法,进行交流,使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都乐于参与,于是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也就得到了保证,从而也就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根本宗旨。
2、在操作中探究
“智慧出自手指尖上”。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一些前人的知识遗产,更多的是掌握了“动手做”的方法,提高了做的能力,同时获得了做的情感体验,是终身受益的法宝。因此,数学教学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比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时,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提问如何把平行四边形用割补法,转变成一个熟悉的图形,再求其面积。学生进行讨论、商量,结果学生专注地投入到平行四边形的变形中,经过反复的变形、推敲,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最后得出结果:这个长方形是由平行四边形割补变形而来,其面积相等。由此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的结论。而且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得到了充分培养。同时,为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做了铺垫。
3、在合作中探究
所谓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合作探究,展示各自的探究空间,从而使各自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在交流中进行整合,促使集体智慧高度结晶。同时,易于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在竞争中探究
小学生好胜心强,公平而有序的竞争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探究的动力。又由于小学生比较注重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以小组或大组为单位,开展适度的竞争,会使学生的团队精神被唤起,被激发,被强化,从而产生学习的压力和动力。
四、实践应用,拓宽探究空间
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地用现成的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因此,教学中还必须注重实践应用,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中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历练,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提升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拓宽他们探究学习的空间。
五、成功体验,获得探究经验
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大部分来源于成功的体验,反反复复的成功体验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当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解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或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喜悦感,这种喜悦感会激发出学生更大的潜能。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学生具有强烈的成功愿望,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多多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欲望。
总之,教育要着眼于未来,让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发展,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为此,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探究参与对学生学好数学是必须的,我将会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效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形成良好的探究风气,将学生的探索活动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探究的机会和欲望,从而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