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有着促进作用。在我国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也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语文学科有着自身独特的教学特点,教师应该结合语文学科的独特性与核心素养的价值性,从语言表达、审美鉴赏、文化感知三个方面着手,分析教学现状,优化教学对策,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实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当下教育行业为响应新时代,教师应该将新课改精神贯穿教学工作整个过程,尤其要重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知识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在思想、精神、习惯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文化感知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通过整合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获取新的知识、形成好的观念。然而当下语文教育中依旧有部分教学工作未取得有效成果,一方面是教师未及时转变新的教学理念,致使语文教学模式单一化,沉闷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学习,也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应试教育下师生教学观念过于急功近利,忽视了对语文知识深度理解与有效应用的重要性,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脚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明确素质教育理念,明确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学生为主体开启新式语文课堂,为语文学科发展贡献一份力。
1.搭建互动平台,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的教学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表现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元素。语文教师需要明确课堂教学不是一方向另一方单向输送知识,而是在双方互动、反馈中获取新知,无论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还是学生与课文的对话,亦或是学生与作者的对话,都是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对此,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中把握住教学现况与教材内容,搭建互动平台,开展小组对话,增进课堂互动,让学生们在互动中学会语言表达、观点输出,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长期语言运用中感受“说”的价值,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课文讲解中,尤其是记叙文讲解,可以提取出文章中各人物的语言描写、对话描写,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这些语言、对话内容对文中角色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感受到“说话的艺术”,然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们试着模仿不同角色对某一固定的事物進行描述,如诗人是如何描述的、哲学家是如何描述的,等等,通过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运用方式鼓励学生表达。当教师教学到议论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逻辑框架,帮助学生理清论据、论证以及论点之间关系,并开展辩论比赛,通过正反双方辩论来引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具有逻辑性。
2.指导美文赏析,增强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在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美”这一概念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美感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众多文学作品,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说明文,或者是诗词歌赋,不同形式的文章有着不同的表达内涵与文学审美,其展现的语言之美、形象之美、意境之美都值得学生仔细品鉴,学会赏析美文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挖掘出语文课文中的美学价值,指导学生分析、欣赏课本中的文学作品,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直观地剖析文章核心内容与情感,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激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语用素养。例如,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中描绘了一些个性独特、形象鲜明的人物,在赏析这些课文时,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们补充介绍文章的时代背景知识和人物背景知识,然后再带领学生们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在分析文章重点语句后回归全文,在整体的视角下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笔下描写出的各式各样的人物,她们有血有肉,喜怒哀乐跃然纸上,在赏析中学生能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之美,领略形象美的含义。同样,在一些古诗,诗人经常将所抒发的情感与描写的景象联系起来,或是情景交融,或是借景抒情,或是融景于情,很多经典诗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复刻诗中意境,引领着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刺激下感受诗中所描绘壮丽景观,体会其中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对情的共鸣。
3.重视文化渗透,提高学生文化感知能力
语文教学一向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尤其是在中外文化碰撞日益激烈的今天,引导学生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民族情感与文化自信成为语文学科教育中的一大重点。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取出语文课文中富含传统文化知识的内容,将传统文化与生活习惯、节日习俗等联系起来,丰富学生文化知识,还可以大力引导学生赏析古典诗文、经典文学,感受古人的智慧,在传统文化的沐浴下感受经典阅读的愉悦,促进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文化感知能力。例如,在许多中国古典文学著作中,蕴涵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包括传统节日文化、民间习俗文化、传统服饰文化、传统礼仪文化、传统饮食文化等等,教师应该在讲解这些经典著作时,抓住文章中的各类传统文化知识,搜集补充更多延伸文化内容,向学生科普丰富且正确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之韵味,同时教师也应该培养学生以文化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当今文化的差异与时代的进步,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多一份好奇与了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索欲望,以提高学生文化感知力与创造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语文教学需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挖掘语文教学内容中能够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元素,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多元化认知。教师应该调动所有教学资源,在核心素养的角度下,结合科学的新式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从提高课堂互动度、突出文章鉴赏性、加强文化渗透度等方面,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文化感知能力,促使学生朝着身心全面发展的方向不断进步,让语文教学在思想、精神、文化等价值高度更上一层,最终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雪艳.浅析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就业人才的培养策略[J].就业与保障,2020(21):107-108.
[2]吴素荣.项目学习: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学习方式[J].基础教育课程,2019(16):56-60.
关键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实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当下教育行业为响应新时代,教师应该将新课改精神贯穿教学工作整个过程,尤其要重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知识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在思想、精神、习惯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文化感知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通过整合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获取新的知识、形成好的观念。然而当下语文教育中依旧有部分教学工作未取得有效成果,一方面是教师未及时转变新的教学理念,致使语文教学模式单一化,沉闷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学习,也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应试教育下师生教学观念过于急功近利,忽视了对语文知识深度理解与有效应用的重要性,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脚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明确素质教育理念,明确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学生为主体开启新式语文课堂,为语文学科发展贡献一份力。
1.搭建互动平台,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的教学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表现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元素。语文教师需要明确课堂教学不是一方向另一方单向输送知识,而是在双方互动、反馈中获取新知,无论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还是学生与课文的对话,亦或是学生与作者的对话,都是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对此,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中把握住教学现况与教材内容,搭建互动平台,开展小组对话,增进课堂互动,让学生们在互动中学会语言表达、观点输出,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长期语言运用中感受“说”的价值,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课文讲解中,尤其是记叙文讲解,可以提取出文章中各人物的语言描写、对话描写,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这些语言、对话内容对文中角色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感受到“说话的艺术”,然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们试着模仿不同角色对某一固定的事物進行描述,如诗人是如何描述的、哲学家是如何描述的,等等,通过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运用方式鼓励学生表达。当教师教学到议论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逻辑框架,帮助学生理清论据、论证以及论点之间关系,并开展辩论比赛,通过正反双方辩论来引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具有逻辑性。
2.指导美文赏析,增强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在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美”这一概念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美感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众多文学作品,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说明文,或者是诗词歌赋,不同形式的文章有着不同的表达内涵与文学审美,其展现的语言之美、形象之美、意境之美都值得学生仔细品鉴,学会赏析美文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挖掘出语文课文中的美学价值,指导学生分析、欣赏课本中的文学作品,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直观地剖析文章核心内容与情感,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激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语用素养。例如,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中描绘了一些个性独特、形象鲜明的人物,在赏析这些课文时,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们补充介绍文章的时代背景知识和人物背景知识,然后再带领学生们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在分析文章重点语句后回归全文,在整体的视角下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笔下描写出的各式各样的人物,她们有血有肉,喜怒哀乐跃然纸上,在赏析中学生能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之美,领略形象美的含义。同样,在一些古诗,诗人经常将所抒发的情感与描写的景象联系起来,或是情景交融,或是借景抒情,或是融景于情,很多经典诗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复刻诗中意境,引领着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刺激下感受诗中所描绘壮丽景观,体会其中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对情的共鸣。
3.重视文化渗透,提高学生文化感知能力
语文教学一向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尤其是在中外文化碰撞日益激烈的今天,引导学生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民族情感与文化自信成为语文学科教育中的一大重点。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取出语文课文中富含传统文化知识的内容,将传统文化与生活习惯、节日习俗等联系起来,丰富学生文化知识,还可以大力引导学生赏析古典诗文、经典文学,感受古人的智慧,在传统文化的沐浴下感受经典阅读的愉悦,促进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文化感知能力。例如,在许多中国古典文学著作中,蕴涵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包括传统节日文化、民间习俗文化、传统服饰文化、传统礼仪文化、传统饮食文化等等,教师应该在讲解这些经典著作时,抓住文章中的各类传统文化知识,搜集补充更多延伸文化内容,向学生科普丰富且正确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之韵味,同时教师也应该培养学生以文化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当今文化的差异与时代的进步,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多一份好奇与了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索欲望,以提高学生文化感知力与创造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语文教学需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挖掘语文教学内容中能够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元素,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多元化认知。教师应该调动所有教学资源,在核心素养的角度下,结合科学的新式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从提高课堂互动度、突出文章鉴赏性、加强文化渗透度等方面,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文化感知能力,促使学生朝着身心全面发展的方向不断进步,让语文教学在思想、精神、文化等价值高度更上一层,最终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雪艳.浅析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就业人才的培养策略[J].就业与保障,2020(21):107-108.
[2]吴素荣.项目学习: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学习方式[J].基础教育课程,2019(16):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