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从周围环境和事物中不断发现美,而美的体验又能促进他们感知敏锐度的提高。每个孩子都具有潜在的创造性,美术教学就是要运用多种手段,促使小学生感受美、探索美,产生美的愿望,把小学生处于萌芽状态的创造力得到发展。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可发展智力,丰富情感,激发创造,小学美术教学,是完成对小学的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儿童画表现的是儿童的思维方式,成人认识世界是凭着理性,而孩子则凭着想象。我认为评价学生绘画作品首先要肯定和鼓励,用孩子的眼光去欣赏它,赞赏其中点点滴滴的创造,不追求画面的完美,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给孩子前进的力量,推进他的创造性活动。其次,要寻找发现学生画中独特的想象力,我们在欣赏的同时应鼓励孩子以说画的方式来表述自己的作品,共同挖掘作品的独特魅力,孩子们的画有内容想象、色彩想象、形象想象,而且联想方式也不同。如在画小鸟时联想到鸟的一家,画鱼时联想到海底世界,还有科学幻想,奇思妙想,如海底怪鱼长出翅膀飞上蓝天,恐龙复活统治地球,汽车能上天入地等等。我们应从这些想象入手,抓住点滴不同,给予特别的鼓励和赞叹。
如何把学生引入美术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应该是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其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大课题。美术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是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小学生绘画是学生运用色彩、线条、结构等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反映自身生活的一种形式,也是小学生认识美,表现美的重要形式。辅导学生绘画是要让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并为他们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在绘画活动中体验愉快的情感。特别是创造才能得到锻炼。如果辅导老师在学生期间教授“技法,技巧”这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他们的绘画变成一张张概念的作品、这不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水平。学生在发育时判断能力较弱,手腕,手指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眼、脑、手三者的配合不完全协调,其绘画基本处于涂鸦阶段。他们的作品在成人看来毫无章法,但这恰恰是他们纯真心的显露。小学生绘画的主要特点就是重兴趣,意趣,在某种程度上舍弃形似,造型上多用夸张,变形手法,由于他们的身心特点所决定,他们看到的东西决不是画面上所表现的东西。在小学阶段教师注重教一些绘画上的技法和技巧这无疑是拔苗助长,过于注重技巧,以像与不像作为评价学生美术作品的标准会使得小学生因为老是体验不到成功与满足的愉悦而对绘画失去信心,所以我们教师在辅导中应多加引导,善于发现,而不能光教技法技巧。在小学初期阶段要以多种美术游戏形式来吸引他们,让孩子们感受到美术活动的快乐,培养其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的设计要以尊重学生心智发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训练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培养思维能力为目的,并向学生渗透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教育。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与锻炼小学生对生活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对艺术的真善美的鉴赏能力、对形象的记忆能力,以及对构思的想象能力,从而获得对生活的艺术再创造与表现的能力。小学生普遍喜欢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明快的色调。色彩的差异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对比感受。由于儿童对颜色具有强烈的心理对比感,所以画起画来或大红、或大绿、或深蓝、或凝黑,不拘一格,参差错杂。这是儿童由颜色对比产生的夸张感受的表现。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认识颜色的同时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力、辨别能力,在掌握色彩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调色的技能,启迪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观察美、认识美、发现美、感知美。
六岁以上的儿童大脑重量已经非常接进成人的脑重了,他们对周围的生活观察越来越细致。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取代了意识动作思维,而占据主导地位。这时的儿童,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活动,他们的思维活动中概括性增强了,灵活性也更大了。这也促使儿童有了独立满足自己需要的意向,他们需要画自己的画。所以教师要尊重小学生,充分运用他们的全部感官和大脑,去面对要画的内容。小学生画画要借助写生、临摹、速写、默写等绘画方法来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但是,如果把这些方法作为唯一的训练手段,会使学生养成很多弊病,会助长小学生的依赖性,造成不对照实物或图象就不能作画的恶果。因此,必须辅以默写及其他绘画方式的练习,以巩固提高孩子的形象记忆能力,不断积累众多的生活感受。使小学生形成概念、尝试练习逐步形成对绘画的正确思维方向,并将之纳入学生绘画写生的知识体系。在掌握学习方法,探索学习规律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绘画知识向写生能力转化,使他们体验美、接受美、联想美、塑造美。
小学生绘画的内容有命题画、意愿画、装饰画和欣赏绘画。命题画就是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绘画练习.意愿画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由确定内容的绘画。装饰画是以花纹装饰某个物体的绘画,这种画的构图要求有一定规律,整齐、对称和有节奏,体现出图案的美。欣赏绘画就是让学生学会看内容健康、形式优美的画。小学生的命题画和意愿画应交替着画。装饰画可以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方位,如几何形体的中心、角隅和边缘,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画画的计划性,培养他们的空间几何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欣赏绘画揭示给学生一个道理:美术作品无唯一标准、无固定画法 。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从个人情感体验出发,独立思考,自由探索,掌握自己的学习规律。使学生朝不同方向思考,不拘泥于一条途径。美术教学中的迁移拓展知识不仅有利于课堂知识的应用,而且有利于课后知识的延伸。如欣赏艺术大师们在写生基础上创作的艺术作品。其中有不同手法的头像作品:线面结合的写实作品、夸张变形的卡通作品、简练概括的简笔画作品;有不同材料制作的作品:浮雕肖像作品、版画肖像作品等。孩子的各种基本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抓住了多种思维的迁移,那么,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自然也会同时得到提高。要想培养学生成为创造型人才,没有高水平的基本能力做后盾是根本不可能的。通过学生的美术创作,学生的基本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提高,这就是思维训练的教育性在美术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美术教学对于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甚至可以说,没有一个小学生不喜欢美术。因此美术教学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美术教学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艺术思维才能、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而且提高了小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对事物美丑的识别力、对美的事物的创造力,以及提高了小学生的审美思维素养和综合思维素质。所以,小学美术教学与思维训练的研究也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研究,对完善小学生素质教育具有实际操作意义。
艺术可以教么?鲁道夫·阿恩海姆在他的《关于艺术教育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他还提到了一则《癞蛤蟆的诅咒》寓言。从而论证了他的关于艺术技巧的不可传承思想。他认为:人类的心灵主要有两个方面组成:理智与直觉。直觉是人类的天性,儿童的直觉远远超越了成人的直觉,因为成人往往会被经验、理性的感知所束缚,新掌握的技巧往往会脱离意识的控制,成为第二天性。笔者认为: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言不教而教中的“不教”,就是你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他;教就是要启发他、引导他,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以“最终大家都一样”为结果;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基本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仅有的一点灵感也逐渐在临摹中泯灭。当然,临摹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需的,但在小学阶段,即使临了也要以能临出独特的个性为佳。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儿童画是儿童特有的一种语言,是儿童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和认识,是儿童与我们交流的工具。我们要努力去理解并认识其意义,革新内容;从过程入手,建立新的评价方法。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画家,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总之,儿童美术教育只有从儿童特点出发,真正实现审美、认识、教育(包括智力、情感等因素)三者并举的功能,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才会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美术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小学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出现的三种情况却不容乐观。其一、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陪衬和摆设,学校没有充足的教学设备。美术课只起点缀作用,可有可无。其二、名义上是兴趣小组或美术特色班,实为应试教学。其三、把美术教育作为纯绘画性的技能训练,用绘画教学代替美术教育。 结合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开展一些较为理性的探索、创造性写实技法训练,也是相对可行的。当然,我们反对那种把美术教育作为纯绘画性的技能训练,用绘画教学代替美术教育的做法。正如本人上面所述,由于学校没有充足的教学设备,结合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开展一些较为理性的美术技法训练这一构想,在目前大多数学校中依然得不到实施,因而也导致多数爱好美术的少年儿童,由此失去张扬个性发展的机会,从而也埋没了众多具有绘画潜质的孩子。把美术教育作为纯绘画性的技能训练,用绘画教学代替美术教育的做法,也很大程度上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个人成长发展的可持续性造成了某种潜在意义上的伤害!
基础阶段美术教学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种作用由于它的潜在性、深远性而不能被我们轻易发现,从而导致了长期以来在各种教育中被轻待和忽视!也由此引发出教育中的种种问题,我们说教育应以人为本;那种片面强调应试教育,忽略学生成长过程中对美的渴求的做法很难说是“以人为本”,基于基础阶段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提出了我们的意见,也提出了个人的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的正确性、可操作性也许还有待商榷,也许还很不成熟。倘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将感到非常的欣慰!
(作者单位:162850内蒙古呼伦贝市莫旗宝山中心校)
儿童画表现的是儿童的思维方式,成人认识世界是凭着理性,而孩子则凭着想象。我认为评价学生绘画作品首先要肯定和鼓励,用孩子的眼光去欣赏它,赞赏其中点点滴滴的创造,不追求画面的完美,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给孩子前进的力量,推进他的创造性活动。其次,要寻找发现学生画中独特的想象力,我们在欣赏的同时应鼓励孩子以说画的方式来表述自己的作品,共同挖掘作品的独特魅力,孩子们的画有内容想象、色彩想象、形象想象,而且联想方式也不同。如在画小鸟时联想到鸟的一家,画鱼时联想到海底世界,还有科学幻想,奇思妙想,如海底怪鱼长出翅膀飞上蓝天,恐龙复活统治地球,汽车能上天入地等等。我们应从这些想象入手,抓住点滴不同,给予特别的鼓励和赞叹。
如何把学生引入美术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应该是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其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大课题。美术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是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小学生绘画是学生运用色彩、线条、结构等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反映自身生活的一种形式,也是小学生认识美,表现美的重要形式。辅导学生绘画是要让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并为他们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在绘画活动中体验愉快的情感。特别是创造才能得到锻炼。如果辅导老师在学生期间教授“技法,技巧”这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他们的绘画变成一张张概念的作品、这不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水平。学生在发育时判断能力较弱,手腕,手指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眼、脑、手三者的配合不完全协调,其绘画基本处于涂鸦阶段。他们的作品在成人看来毫无章法,但这恰恰是他们纯真心的显露。小学生绘画的主要特点就是重兴趣,意趣,在某种程度上舍弃形似,造型上多用夸张,变形手法,由于他们的身心特点所决定,他们看到的东西决不是画面上所表现的东西。在小学阶段教师注重教一些绘画上的技法和技巧这无疑是拔苗助长,过于注重技巧,以像与不像作为评价学生美术作品的标准会使得小学生因为老是体验不到成功与满足的愉悦而对绘画失去信心,所以我们教师在辅导中应多加引导,善于发现,而不能光教技法技巧。在小学初期阶段要以多种美术游戏形式来吸引他们,让孩子们感受到美术活动的快乐,培养其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的设计要以尊重学生心智发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训练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培养思维能力为目的,并向学生渗透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教育。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与锻炼小学生对生活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对艺术的真善美的鉴赏能力、对形象的记忆能力,以及对构思的想象能力,从而获得对生活的艺术再创造与表现的能力。小学生普遍喜欢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明快的色调。色彩的差异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对比感受。由于儿童对颜色具有强烈的心理对比感,所以画起画来或大红、或大绿、或深蓝、或凝黑,不拘一格,参差错杂。这是儿童由颜色对比产生的夸张感受的表现。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认识颜色的同时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力、辨别能力,在掌握色彩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调色的技能,启迪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观察美、认识美、发现美、感知美。
六岁以上的儿童大脑重量已经非常接进成人的脑重了,他们对周围的生活观察越来越细致。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取代了意识动作思维,而占据主导地位。这时的儿童,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活动,他们的思维活动中概括性增强了,灵活性也更大了。这也促使儿童有了独立满足自己需要的意向,他们需要画自己的画。所以教师要尊重小学生,充分运用他们的全部感官和大脑,去面对要画的内容。小学生画画要借助写生、临摹、速写、默写等绘画方法来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但是,如果把这些方法作为唯一的训练手段,会使学生养成很多弊病,会助长小学生的依赖性,造成不对照实物或图象就不能作画的恶果。因此,必须辅以默写及其他绘画方式的练习,以巩固提高孩子的形象记忆能力,不断积累众多的生活感受。使小学生形成概念、尝试练习逐步形成对绘画的正确思维方向,并将之纳入学生绘画写生的知识体系。在掌握学习方法,探索学习规律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绘画知识向写生能力转化,使他们体验美、接受美、联想美、塑造美。
小学生绘画的内容有命题画、意愿画、装饰画和欣赏绘画。命题画就是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绘画练习.意愿画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由确定内容的绘画。装饰画是以花纹装饰某个物体的绘画,这种画的构图要求有一定规律,整齐、对称和有节奏,体现出图案的美。欣赏绘画就是让学生学会看内容健康、形式优美的画。小学生的命题画和意愿画应交替着画。装饰画可以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方位,如几何形体的中心、角隅和边缘,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画画的计划性,培养他们的空间几何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欣赏绘画揭示给学生一个道理:美术作品无唯一标准、无固定画法 。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从个人情感体验出发,独立思考,自由探索,掌握自己的学习规律。使学生朝不同方向思考,不拘泥于一条途径。美术教学中的迁移拓展知识不仅有利于课堂知识的应用,而且有利于课后知识的延伸。如欣赏艺术大师们在写生基础上创作的艺术作品。其中有不同手法的头像作品:线面结合的写实作品、夸张变形的卡通作品、简练概括的简笔画作品;有不同材料制作的作品:浮雕肖像作品、版画肖像作品等。孩子的各种基本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抓住了多种思维的迁移,那么,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自然也会同时得到提高。要想培养学生成为创造型人才,没有高水平的基本能力做后盾是根本不可能的。通过学生的美术创作,学生的基本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提高,这就是思维训练的教育性在美术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美术教学对于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甚至可以说,没有一个小学生不喜欢美术。因此美术教学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美术教学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艺术思维才能、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而且提高了小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对事物美丑的识别力、对美的事物的创造力,以及提高了小学生的审美思维素养和综合思维素质。所以,小学美术教学与思维训练的研究也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研究,对完善小学生素质教育具有实际操作意义。
艺术可以教么?鲁道夫·阿恩海姆在他的《关于艺术教育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他还提到了一则《癞蛤蟆的诅咒》寓言。从而论证了他的关于艺术技巧的不可传承思想。他认为:人类的心灵主要有两个方面组成:理智与直觉。直觉是人类的天性,儿童的直觉远远超越了成人的直觉,因为成人往往会被经验、理性的感知所束缚,新掌握的技巧往往会脱离意识的控制,成为第二天性。笔者认为: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言不教而教中的“不教”,就是你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他;教就是要启发他、引导他,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以“最终大家都一样”为结果;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基本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仅有的一点灵感也逐渐在临摹中泯灭。当然,临摹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需的,但在小学阶段,即使临了也要以能临出独特的个性为佳。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儿童画是儿童特有的一种语言,是儿童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和认识,是儿童与我们交流的工具。我们要努力去理解并认识其意义,革新内容;从过程入手,建立新的评价方法。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画家,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总之,儿童美术教育只有从儿童特点出发,真正实现审美、认识、教育(包括智力、情感等因素)三者并举的功能,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才会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美术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小学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出现的三种情况却不容乐观。其一、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陪衬和摆设,学校没有充足的教学设备。美术课只起点缀作用,可有可无。其二、名义上是兴趣小组或美术特色班,实为应试教学。其三、把美术教育作为纯绘画性的技能训练,用绘画教学代替美术教育。 结合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开展一些较为理性的探索、创造性写实技法训练,也是相对可行的。当然,我们反对那种把美术教育作为纯绘画性的技能训练,用绘画教学代替美术教育的做法。正如本人上面所述,由于学校没有充足的教学设备,结合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开展一些较为理性的美术技法训练这一构想,在目前大多数学校中依然得不到实施,因而也导致多数爱好美术的少年儿童,由此失去张扬个性发展的机会,从而也埋没了众多具有绘画潜质的孩子。把美术教育作为纯绘画性的技能训练,用绘画教学代替美术教育的做法,也很大程度上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个人成长发展的可持续性造成了某种潜在意义上的伤害!
基础阶段美术教学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种作用由于它的潜在性、深远性而不能被我们轻易发现,从而导致了长期以来在各种教育中被轻待和忽视!也由此引发出教育中的种种问题,我们说教育应以人为本;那种片面强调应试教育,忽略学生成长过程中对美的渴求的做法很难说是“以人为本”,基于基础阶段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提出了我们的意见,也提出了个人的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的正确性、可操作性也许还有待商榷,也许还很不成熟。倘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将感到非常的欣慰!
(作者单位:162850内蒙古呼伦贝市莫旗宝山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