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标杆,已成为感召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推进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本文以家教、家风的研究视阈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培育路径,在肯定和推行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实现对中国古代家教、家风教育的重塑,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弘扬传统美德,沟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桥梁和枢纽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家教家风;教育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4-0177-01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教育体系的基础梳理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解读和时代特征
正确阐释和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前提,毕竟“科学揭示、概括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社会主义实践运动中的一个重大价值难题。”[1]2
社会主义价值观指“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主体对社会主义的性质、特征、目标等,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行为和事物的是非善恶荣辱的判断”[2]15 ,而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要素、性质、价值标准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则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内涵。
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必须以时代特征为基石
第一,民族性与普遍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承接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而确立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揭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永恒的精神要素,它适应于社会方方面面,体现时代要求并能有效满足人民大众的现实需要。
第二,崇高性与共识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在其本质上既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机环节,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伟大工程和目标指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共识价值,“内化为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尺度和价值原则。”[3]6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培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必要性。首先,现代化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价值形态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构成消解。必须坚定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发挥教育体系在價值传播和影响中的作用。其次,现代化引发对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扬弃甚至抛弃问题。必须以教育手段团结广大市民做好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最后,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形态。必须以教育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重要性。首先,深化与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可使思想政治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深化与改善。其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与传播。只有通过构建教育体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意识被确立与传播。最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经引起了受众积极变化。”[4]27
二、家族史视阈下的家教、家风教育机制
(一)家教、家风的重大作用
第一,家教家风传承着中国传统道德理念。以家教家风的方式对家庭传统美德进行传承,会在不经意间将传统道德灌输于家庭成员内部。第二,家教家风增强家庭凝聚力和认同感。加强对家庭成员的家教家风教育,可使后代对家庭或家族所传承下来的行为倍加赞赏。第三,家教家风守护着中国传统文化。家教家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二)中国优秀家族史影响下的家教、家风案例分析
曾氏家族家教家风教育体系——重品性、轻名利、勤俭持家。首先,注重内在品德修养和品性提升。曾国藩以“早、扫、考、宝、书、蔬、鱼、猪”的家训规则来要求子女日常生活,反对好逸恶劳、不思进取。其次,正确看待名与利的纷争。“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意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5]43最后,养成勤俭持家的家庭作风。曾国藩虽贵为朝中大臣,但家庭生活却是十分清简,为的就是要让子女养成勤俭持家的优秀品德。
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基于家族史、家教、家风研究视阈下的教育机制创新
第一,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必须将其融于家教家风教育全过程。一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在耳濡目染的生活、学习、工作中逐渐积淀和成熟下来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融入家教家风的教育过程中,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让家庭成员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学会思考,进而形成符合个人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的价值目标。
第二,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必须与家庭生活实际相接轨。“知”“行”合一的教育方式远比空洞说教丰富生动的多,尤其是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家庭生活实践,不仅能增强家庭成员对社会的了解,还能促使家庭成员学习家族遗留下来的优秀的礼节和规范,锻炼自身优秀品格和意志。
第三,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必须增强家庭情感教育的熏陶。一种价值观念的形成往往取决于主体对价值内容的情感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需要,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和构建同样适用。所以,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完善不单要从理性层面进行提升,更要注重情感层面的认同,呼唤情感需要。
第四,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必须引导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素养。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充分借助家庭价值观念与文化素养的熏陶作用,不断更新自身落后的、狭隘的思想,将价值判断变成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3]戴木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之一[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
[2]钟明华,黄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12.
[4]邱国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3.
[5]曾国藩.曾国藩家书[M].同心出版社,2012,5.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家教家风;教育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4-0177-01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教育体系的基础梳理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解读和时代特征
正确阐释和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前提,毕竟“科学揭示、概括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社会主义实践运动中的一个重大价值难题。”[1]2
社会主义价值观指“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主体对社会主义的性质、特征、目标等,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行为和事物的是非善恶荣辱的判断”[2]15 ,而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要素、性质、价值标准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则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内涵。
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必须以时代特征为基石
第一,民族性与普遍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承接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而确立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揭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永恒的精神要素,它适应于社会方方面面,体现时代要求并能有效满足人民大众的现实需要。
第二,崇高性与共识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在其本质上既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机环节,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伟大工程和目标指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共识价值,“内化为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尺度和价值原则。”[3]6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培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必要性。首先,现代化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价值形态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构成消解。必须坚定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发挥教育体系在價值传播和影响中的作用。其次,现代化引发对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扬弃甚至抛弃问题。必须以教育手段团结广大市民做好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最后,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形态。必须以教育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重要性。首先,深化与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可使思想政治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深化与改善。其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与传播。只有通过构建教育体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意识被确立与传播。最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经引起了受众积极变化。”[4]27
二、家族史视阈下的家教、家风教育机制
(一)家教、家风的重大作用
第一,家教家风传承着中国传统道德理念。以家教家风的方式对家庭传统美德进行传承,会在不经意间将传统道德灌输于家庭成员内部。第二,家教家风增强家庭凝聚力和认同感。加强对家庭成员的家教家风教育,可使后代对家庭或家族所传承下来的行为倍加赞赏。第三,家教家风守护着中国传统文化。家教家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二)中国优秀家族史影响下的家教、家风案例分析
曾氏家族家教家风教育体系——重品性、轻名利、勤俭持家。首先,注重内在品德修养和品性提升。曾国藩以“早、扫、考、宝、书、蔬、鱼、猪”的家训规则来要求子女日常生活,反对好逸恶劳、不思进取。其次,正确看待名与利的纷争。“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意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5]43最后,养成勤俭持家的家庭作风。曾国藩虽贵为朝中大臣,但家庭生活却是十分清简,为的就是要让子女养成勤俭持家的优秀品德。
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基于家族史、家教、家风研究视阈下的教育机制创新
第一,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必须将其融于家教家风教育全过程。一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在耳濡目染的生活、学习、工作中逐渐积淀和成熟下来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融入家教家风的教育过程中,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让家庭成员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学会思考,进而形成符合个人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的价值目标。
第二,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必须与家庭生活实际相接轨。“知”“行”合一的教育方式远比空洞说教丰富生动的多,尤其是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家庭生活实践,不仅能增强家庭成员对社会的了解,还能促使家庭成员学习家族遗留下来的优秀的礼节和规范,锻炼自身优秀品格和意志。
第三,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必须增强家庭情感教育的熏陶。一种价值观念的形成往往取决于主体对价值内容的情感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需要,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和构建同样适用。所以,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完善不单要从理性层面进行提升,更要注重情感层面的认同,呼唤情感需要。
第四,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必须引导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素养。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充分借助家庭价值观念与文化素养的熏陶作用,不断更新自身落后的、狭隘的思想,将价值判断变成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3]戴木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之一[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
[2]钟明华,黄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12.
[4]邱国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3.
[5]曾国藩.曾国藩家书[M].同心出版社,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