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5_1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究新生儿护理中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到2013年我院收治的128名新生儿,随机分成研究组64人和对照组64人,研究组病儿留置针选择腋静脉,对照组病儿选择头皮静脉,观察比较两组病儿的成功率、并发症、堵塞率和留置时间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病儿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大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留置时间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儿在堵塞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选择腋静脉进行穿刺留置一次成功率较高,并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使穿刺针留置时间变长,减少了病儿的疼痛和护士的压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新生儿护理 应用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104-01
  静脉输液是对新生儿进行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的最主要方法,怎样有效地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是新生儿的工作要点[1];当前临床中使用静脉留置针非常常见,为临床护理工作创造了便利,并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少病儿的疼痛和护士的压力,还可保护血管,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2]。当前留置针有许多选择位置,本文以128名新生儿的护理为例,分析比较头皮静脉和腋静脉两个部位留置针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2011年到2013年我院收治的128名新生儿,其中有男孩儿74人和女孩儿54人,年龄趋于1d到25d之间,平均5.25±0.25d;体重在1.9-4.0kg之间,平均2.88±0.68kg;Apgar评分趋于2到8分。其中患有羊水综合症的有28人,窒息32人,宫内感染32人,肺炎36人。现将128名新生儿随机分成研究组64人和对照组64人,两组病儿在性别、年龄、体重、疾病、Apgar评分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别。
  1.2 护理方法:选择静脉相对较粗较直、弹性好、容易固定的,研究组病人选择腋静脉,对照组病人选择头皮静脉。选择合适的穿刺针,排空空气,对穿刺点消毒,15°进针,见回血后继续进针0.2cm,左手固定局部皮肤,右手将套管送进静脉,随后将针芯拔除,并用透明辅料固定留置针,注明时间。全部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输液结束后,用肝素进行封管,一边注射一边拔针,以免血液反流阻塞留置管。
  1.3 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统计软件,用 ±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方法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时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新生儿发病一般都比较急,进展快,静脉输液是对新生儿进行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的最主要方法,难度也比较大。临床中以其自身特点很难进行静脉穿刺,不仅造成病儿的疼痛和血管损伤,而且还给护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静脉留置针技术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为临床护理工作创造了便利,并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少病儿的疼痛和护士的压力,还可保护血管,减少药物外渗,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并且为抢救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静脉留置针的选择部位有很多,如腋静脉、四肢浅静脉、头皮静脉等,本文做腋静脉和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对比研究。新生儿头皮血管丰富、流速快、抗性强、容易固定,但是一般比较细和短,因此一次成功率较低,注意妥善固定,避免病儿的活动引起留置针脱出[3]。而腋静脉血流量大、流速快、弹性强、管壁厚、管径粗,留置针进入血管后,可漂浮在血管内,能够减轻管壁的机械性损伤,减少药物外渗、炎症等并发症发生,极大地延长了静脉针的留置时间,并且其位置隐蔽,可避免病儿的抓碰,提高安全性。在留置针的护理工作中,应该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松动或炎症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处理[4]。指导家人的看护工作,避免小儿的抓挠。在本文研究中,研究组病儿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大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留置时间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儿在堵塞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表明,在新生儿护理中,选择腋静脉进行穿刺留置一次成功率较高,并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使穿刺针留置时间变长,减少了病儿的疼痛和护士的压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细珍.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的应用与护理[ J].医学信息,2010,23( 7) :2164.
  [2]金伟丽.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J].中国实用医药,2010, 5( 18) :210.
  [3]马晓荔,蘇六珍,扈阳.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应用体会[ J].基层医学论坛,2011, 15( 4) :324
  [4]叶琴,宋月梅,张红梅.新生儿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研究进展[ J].齐鲁护理杂志,2011, 17( 1) :47.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实施小剂量螺内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筛选出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56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倍他樂克、卡托普利等药物,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的螺内酯药物,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LVEDV、LVESV、LVEF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
期刊
【摘 要】 目的 分析并研究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收治的40例腹部手术后早期延性肠梗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的治疗方式予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复方大承气汤配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治疗有效率为90.0
期刊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麻醉复苏阶段患者的呼吸道并发症护理措施和效果,为其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 法 本次研究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研究的时间为2013年1月-2014年6月。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所接受的不同护理方案,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0例,临床期间接受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中50例患者临床期间加强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期刊
【摘 要】 目的:对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总结临床诊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8例呼吸衰竭患者的诊治过程。结果:所有呼吸衰竭患者中,急性呼吸衰竭75例,慢性呼吸衰竭83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包括:15例胸部外伤严重累及呼吸肌或肺组织,11例严重肺部感染所致,16例尿毒症或肺癌胸膜腔积液短期内大量增多,10例自发性气胸,8例重度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累及呼吸中枢,7心源性肺水肿以及8例
期刊
【摘 要】 目的 对三尖瓣下移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出该病的治疗要点。方法 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0例三尖瓣下移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患者,经手术切割房室加旁道并三尖瓣成形或置换术,对患者围手术期加强全程治疗,心电监护、抗凝治疗、辅助呼吸功能建立、维护及各种并发症的防治。 结果20例患者均痊愈,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术后医生随访12个月, 无复发,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后遗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间100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其中50例在医院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另50例在社区行早期康复训练,对两组康复训练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讨论,探讨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影响。结果:在两组患者语言、认知恢复程度中社区护理效果显著的患者有27人,占总比的54%,而医院护理效果显著的仅有13人,占总比的26%。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6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2 19)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 25)min,差异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
期刊
【摘 要】 目的:对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和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这四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各50例。A组患者每天口服雷贝拉唑20mg(一次服用),口服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各1g(分两次服用),坚持服用一个月;B组患者每天口服奥美拉唑20mg(一次服用),口
期刊
【摘 要】 中国21世纪的健康主题是:心理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证明; 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长期消极的心理情绪和社会因素则扰乱了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造成了人体器官和组织器质性损害,消弱了机体防御机能,导致躯体发病。有明显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患者,应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做一个身心健康的老年人。  【关键词】 老年人 心理健康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
期刊
【摘 要】 目的 探討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时的冲动行为特点和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采取护士观察量表中的激惹因子进行攻击行为的预测,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来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患者容易被激怒,很可能出现冲动行为,经过护理干预后,有冲动行为患者的情绪恢复稳定状态,干预前后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行为采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