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初中生而言,除了语数外几门重要的课程,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课程,那就是音乐。音乐虽然是一门非考核的课程,但它对初中生的影响却不容小视。音乐课中,音乐欣赏是一项音乐实践课程,它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以及对音乐情感的体验能力。音乐欣赏一方面能够充分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艺术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教学;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
一、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习成绩已经不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唯一标准。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要重视语数外的教学,更要注重学生艺术方面的培养。
音乐欣赏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想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诉求,避免教师单方面授课的单一化教学。教师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应当与学生进行频繁的交流与互动,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第一时间的了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及时讲出自己的感受。打开学生的思路,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交流的欲望与自我展示的机会。
(二)促使学生融入到音乐作品的欣赏中
兴趣是学生学习欲望的一种表现。它能够促使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情绪高涨,主动的融入到音乐作品的意境中。然而事实表明,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诱。
例如:在音乐欣赏《我的太阳》中,教师可以先介绍该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与相关信息,一来勾起学生的欣赏兴趣,二来让学生对该作品有所了解,便于后面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教师可以在欣赏前介绍:这首《我的太阳》是意大利的第二国歌,也是意大利拿坡里风格的民歌,同时也是世界男高音最为热爱的名曲之一,原唱是世界著名的四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这时教师可以对音乐进行播放,在播放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讲述与《我的太阳》相关的故事。
学生会边听音乐边对老师的讲述进行想象,将音乐与画面进行结合,深刻的去感受这首作品的雄伟与大气。
(三)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审美
艺术的审美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仅仅依赖于课堂上短短的45分钟是很难看到效果的。所以,对于音乐欣赏的教育模式必须是丰富多样的。如今的社会丰富多彩,电视、电影、歌剧、舞蹈等无一不融合着音乐的元素,因此,学生在课外也同样能够进行音乐的欣赏。
由于如今的文化多元,有好有坏,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推荐一些较为经典的影视音乐作品供学生私下欣赏。在欣赏过后,让每一个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讲述出来。
例如,老师推荐经典的百老汇歌剧《猫》,学生通过视觉去感受猫的特征与心态,通过听觉去感受猫内心的声音:欢乐又孤独,敏感又哀伤。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融入到音乐作品中,加深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印象,更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在学生私下进行欣赏后,教师可以通过书面以及口头的形式,让学生对于该项作品的感受,在全班进行讨论。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猫》进行片段模仿,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开发学生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创造的引导者,是由模仿到创造的阶梯。记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想象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因此,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第一步。
例如,《梁祝》是一首经典的批判旧社会旧时期旧思想的经典音乐作品,该首音乐作品由钢琴与小提琴合奏,由于充分的融入了宫商角子羽的中国调式,因此显得尤其的凄婉动人。教师可以在学生欣赏该作品时对学生进行启发:梁山伯与祝英台在音乐的前半段快乐的生活着,这时音乐的速度较为舒缓,旋律十分流畅,由于两人生活的过程中遭到双方家庭的阻挠与社会的谴责,这时音乐变得急促和紧张,最后,在音乐趋于结束时,小提琴的细腻的诉说近乎于哭泣,为这一对佳人感到惋惜。
通过这样的启发方式,能够充分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学生头脑中,学生会仿佛看到两只美丽的蝴蝶在飞舞,这不仅让学生对音乐所要表达的画面有所理解,对于音乐所表达出的感情更是感同身受。
(二)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用于表现
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内容有所了解,对其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对其艺术内涵有所认识,更多的还要让学生在音乐欣赏后大胆的对艺术进行拓展与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教师让学生欣赏美国经典歌舞剧《歌舞青春》的片段,对其音乐有了一定的熟悉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片段中的画面和自身的灵感,自由的编排舞蹈。
再如,在学生们欣赏经典交响乐作品《闲聊波尔卡》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作品中波尔卡这个个性鲜明的音乐人物形象:他就像一个疯子,成天无所事事,喜欢捕风捉影,将是非颠倒,常常闹得大家人心惶惶。因此,人们熟悉了他这种令人生厌的行为后便不再与他来往。
学生一边听着趣味的波尔卡的故事,一边对音乐进行理解,头脑中会构想出波尔卡的各种形象,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想象中的人物用小品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样一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也能够解放学生的天性,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挖掘自身的艺术天赋。
总结: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教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另一方面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初中学生十分重要。我们将不断努力完善该项课程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毛晓骅.基于毕博平台的"音乐欣赏"教学管理改革[J].艺术百家,2011(2)
[2]喻方.音乐欣赏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艺术百家,2011(1)
[3]晁鸥.从音乐欣赏教学地位到音乐欣赏本位的思考[J].西江月,2012(15)
[4]黄毕莎.浅淡高校如何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以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为例[J].音乐探索,2012(3)
关键词:初中教学;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
一、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习成绩已经不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唯一标准。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要重视语数外的教学,更要注重学生艺术方面的培养。
音乐欣赏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想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诉求,避免教师单方面授课的单一化教学。教师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应当与学生进行频繁的交流与互动,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第一时间的了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及时讲出自己的感受。打开学生的思路,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交流的欲望与自我展示的机会。
(二)促使学生融入到音乐作品的欣赏中
兴趣是学生学习欲望的一种表现。它能够促使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情绪高涨,主动的融入到音乐作品的意境中。然而事实表明,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诱。
例如:在音乐欣赏《我的太阳》中,教师可以先介绍该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与相关信息,一来勾起学生的欣赏兴趣,二来让学生对该作品有所了解,便于后面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教师可以在欣赏前介绍:这首《我的太阳》是意大利的第二国歌,也是意大利拿坡里风格的民歌,同时也是世界男高音最为热爱的名曲之一,原唱是世界著名的四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这时教师可以对音乐进行播放,在播放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讲述与《我的太阳》相关的故事。
学生会边听音乐边对老师的讲述进行想象,将音乐与画面进行结合,深刻的去感受这首作品的雄伟与大气。
(三)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审美
艺术的审美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仅仅依赖于课堂上短短的45分钟是很难看到效果的。所以,对于音乐欣赏的教育模式必须是丰富多样的。如今的社会丰富多彩,电视、电影、歌剧、舞蹈等无一不融合着音乐的元素,因此,学生在课外也同样能够进行音乐的欣赏。
由于如今的文化多元,有好有坏,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推荐一些较为经典的影视音乐作品供学生私下欣赏。在欣赏过后,让每一个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讲述出来。
例如,老师推荐经典的百老汇歌剧《猫》,学生通过视觉去感受猫的特征与心态,通过听觉去感受猫内心的声音:欢乐又孤独,敏感又哀伤。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融入到音乐作品中,加深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印象,更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在学生私下进行欣赏后,教师可以通过书面以及口头的形式,让学生对于该项作品的感受,在全班进行讨论。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猫》进行片段模仿,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开发学生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创造的引导者,是由模仿到创造的阶梯。记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想象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因此,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第一步。
例如,《梁祝》是一首经典的批判旧社会旧时期旧思想的经典音乐作品,该首音乐作品由钢琴与小提琴合奏,由于充分的融入了宫商角子羽的中国调式,因此显得尤其的凄婉动人。教师可以在学生欣赏该作品时对学生进行启发:梁山伯与祝英台在音乐的前半段快乐的生活着,这时音乐的速度较为舒缓,旋律十分流畅,由于两人生活的过程中遭到双方家庭的阻挠与社会的谴责,这时音乐变得急促和紧张,最后,在音乐趋于结束时,小提琴的细腻的诉说近乎于哭泣,为这一对佳人感到惋惜。
通过这样的启发方式,能够充分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学生头脑中,学生会仿佛看到两只美丽的蝴蝶在飞舞,这不仅让学生对音乐所要表达的画面有所理解,对于音乐所表达出的感情更是感同身受。
(二)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用于表现
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内容有所了解,对其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对其艺术内涵有所认识,更多的还要让学生在音乐欣赏后大胆的对艺术进行拓展与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教师让学生欣赏美国经典歌舞剧《歌舞青春》的片段,对其音乐有了一定的熟悉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片段中的画面和自身的灵感,自由的编排舞蹈。
再如,在学生们欣赏经典交响乐作品《闲聊波尔卡》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作品中波尔卡这个个性鲜明的音乐人物形象:他就像一个疯子,成天无所事事,喜欢捕风捉影,将是非颠倒,常常闹得大家人心惶惶。因此,人们熟悉了他这种令人生厌的行为后便不再与他来往。
学生一边听着趣味的波尔卡的故事,一边对音乐进行理解,头脑中会构想出波尔卡的各种形象,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想象中的人物用小品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样一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也能够解放学生的天性,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挖掘自身的艺术天赋。
总结: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教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另一方面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初中学生十分重要。我们将不断努力完善该项课程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毛晓骅.基于毕博平台的"音乐欣赏"教学管理改革[J].艺术百家,2011(2)
[2]喻方.音乐欣赏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艺术百家,2011(1)
[3]晁鸥.从音乐欣赏教学地位到音乐欣赏本位的思考[J].西江月,2012(15)
[4]黄毕莎.浅淡高校如何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以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为例[J].音乐探索,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