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间艺术源自民间,是一朵璀璨光鲜的艺术奇葩。民间艺术具有极其丰富、隽永而独特的艺术内涵,具有集体性与个性结合,娱乐性与实用性共融,传承性与嬗变性统一的特征。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一直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民间艺术 娱乐性 实用性 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2-0017-02
民间的艺术以其源自民间,出自民间艺人之手,强调“技”的精通娴熟而非“艺”的广博涵养,明显地区别于主流的艺术门类,远离当代艺术与主流艺术的尘嚣之外,独守一方净土,始终活力焕发而又源远流长。
民间艺术包括的对象范围广泛,民间美术、民间工艺、民俗美术等等都属于民间艺术的范畴,大多出自农民艺人之手,并应用于民间日常生活及节庆活动、祭祀、农忙、升迁等民俗活动中。这一类民间创作,作品多简洁大方、生动传神,在取自生活自然素材的同时,用于美化生活、美化环境。民间流传的剪纸、刺绣、陶塑、编织、印染等种类繁多、风格朴实的传统手工艺,以及民俗生活用品中的包含着大众思想智慧与精巧设计的民俗物品,均深深扎根于民间现实生活,反映了生活的本真面貌,体现了整个群体的意识、思想和情感。在集体无意识的晕染之外,体现着群体的共性,却也彰显着个别手工艺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实现着民间艺术服务于民俗生活的功利目的的同时,处处显现着灵动的线条、活泼的生气、浓浓的趣味,在智慧的海洋里实用与娱乐共融;在传承古法、继承精华的技艺延续过程中,与时代的风味嬗变若即若离,保持着制作程序的严谨精到,同时吸收新的创作素材和价值取向、趣味选择,实现传承与变化的统一。
一、集体性与个性结合
民间艺术产生于民间,具有约定俗成的审美标准和功能,这些标准是劳动者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包含历史的社会的因素,诸如传统、民俗、生产、技艺、情感、审美等方面的因素。民间艺术凝结着集体的智慧、才能和力量,反映着集体劳动者的理想和情趣,体现着民间集体创作的特征。民间流传的工艺口诀就是体现民间艺术集体性的最典型的例子。如年画的制作就流传着“画将无脖项,画少女应削肩,佛容要秀丽,神像须伟壮,先贤意思淡,美人要修长,文人如颗钉,武夫势如弓。”用色的口诀如“软靠硬,色不楞;黑靠紫,臭狗屎:红靠黄,亮昂昂;粉青绿,人品细;要想俏,带点孝;要想精,加点青;文相软,武相硬”等等。雕刻工艺中的梅花口诀如“无女不成梅,新枝似箭开;三五成花瓣,枝上苞蕾满。”这些口诀是无数能工巧匠在长期的工艺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创造者、欣赏者、传承者和使用者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公认并流传下来的审美标准的体现,带有集体性的特征。民间工艺口诀以其言简意赅、精确概括、朗朗上口等优点,在民间艺术的各个门类领域中广为流传。
民间艺术的创造也离不开个别手艺人的辛勤付出,特别是以独家手艺为生的民间艺人,如扎纸、画糖人、剪纸、风筝等艺人,在集体审美标准的艺术创作之外,必定融入了艺人们个人的主观思想、情趣、美感、喜好、价值观念等,而这些是与他们成长的环境、所经历的人生道路、所积累的生活经验等分不开的,又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甚至民间艺人的年龄、性别、民族等等都会在其艺术作品上打上烙印。如陕西旬邑县的一个小村落的一座破窑洞中的民间剪纸艺人库淑兰,其创作的大幅彩色剪纸就独具一格,造型夸张,活泼简洁,色彩明朗,画面丰满,极具故事性、趣味性和装饰性。而著名儿童文学家安徒生的剪纸也洋溢童话般的美丽。他曾在写给其挚友多萝茜娅梅尔彻尔夫人的一封信中写道:“剪纸是诗文创作的开始。”字句里透露出他对造型艺术与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的透彻领悟与心领神会。在一幅剪纸上,安徒生也曾也着这样的诗句:“在安徒生的剪刀下,猛地蹦出了一篇童话;剪纸归了你,你是温和的评判家。”安徒生以极其自信的口吻和温和而极富想象的诗句,将剪纸与童话的内涵共通处娓娓道来,同时也成就了他极富个性特点的剪纸艺术。
二、娱乐性与实用性共融
民间艺术来自于民间,大多用之于民间。民间艺术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种类和玩赏游乐方式,带给民众极大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民间艺术的娱乐性是不言而喻的。民间艺人在自由创造的过程中,对制作材料的选择、运用及对艺术品的构思、完型、驰骋想象等活动,都带有一定的预设性和偶然性,整个艺术创作的过程都是充满乐趣的过程。娱人亦娱己。如路边常见的吹糖艺人,根据消费者(大多是几岁的小孩)的意愿创造一个个活泼的造型,或是小人儿,或是鸡狗马兔虎蛇之类的小动物,或是小花、小太阳之类的漂亮玩意儿。吹糖艺人们凭借他们娴熟的控制模板温度和糖果造型的技巧,并通过细致刻画细部纹理,完成一个个既简洁美观又甜蜜可口的糖品。糖品制作的过程中,艺人享受制作的快乐,消费者享受欣赏制作过程的快乐。木雕、泥塑、年画、蓝印花布等手工艺的制作等等都同样是充满娱乐性的。人们在娱乐中创造艺术,在娱乐中享受艺术。
仲富兰先生在《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中曾提出这样一种观点:任何一种民俗文化事象,只要它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着,必然存在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或隐或现的特定功能,无论它多么古怪、多么古老。没有任何功能的民俗文化事象,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民俗艺术以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置根于民俗文化事象中,承载着纷繁错杂的民俗功用,并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传承至今。石雕吉祥图案、门神画等在装饰环境的同时,能起到很好的寄教化于娱乐的作用,傩面具、纸马等具有巫术、娱神的功用,风筝品类繁多,既可装饰,亦可用来锻炼身体,增加生活的情趣。陕西农村常见的小孩睡觉时用的娃娃枕,多是妇女们为小孩子亲手缝制的,外形憨态可掬,表现为青蛙、鲤鱼或小金猪、小老虎等形象,或寄托多子多孙的吉祥愿望,或寄予对金猪聚财的财富期盼,或表达对小孩身体健壮、力大如虎、虎虎生威的祈祷。民间美术、民俗文物等也和民间工艺一样,分别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显示艺术的文化意蕴,并以各自的方式寓教于乐,使人们在创造、使用、欣赏民间艺术的同时,得到道德的、历史的、风俗的直接的或间接的社会文化的教化。
三、传承性与嬗变性统一
民间的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不断的改进,在艺术形式、内容和表现方式等方面既有对传统技法、题材等的传承,也有对当时所处社会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素材材料的吸取与引用。传统的剪纸工艺,又称“绞花”或“剪花样”,是我国流传最广,历时最长的一种民间工艺样式。最早是在干燥的树叶或薄片材料上镂刻花纹图景等,后来广泛应用于婚丧寿诞、年节民艺、宗教场合等。剪纸的种类有正月十五的灯笼花、新娘嫁妆用品上的喜花,老人生日贴窗户的寿窗花,生小孩鸡蛋上贴蛋花,老人谢世用金色纸剪成的寿财花等等。现代的剪纸,有对传统的剪纸技巧与题材内容的继承,也加入了一些流行的语汇与事物,如在剪纸中有出现英文字母的变体,有出现现代的手机、小轿车等等。剪纸的工具除了传统的剪刀之外,还出现了规整的镂刻机器,并出现了专业的剪纸工序集成等。木偶头制作艺人除了制作传统的戏曲故事人物头像如八仙过海、水浒三国人物之外,也加入了现代流行的帅哥靓女形象,增加了现代的发饰、道具等,传统的制作过程之外带有一丝现代的气息。民间艺术在传承与嬗变间寻找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在历史与现代的维度里自由舒展。
民间艺术是独步于主流艺术之外的又一类艺术奇葩,民间艺术具有极其丰富、隽永而独特的艺术内涵。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一直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在全世界各国都十分注重非物质文化保护的今天尤其显得重要。重视、发掘、抢救源自民间的艺术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徐艺乙,中国民俗文物概论[M]上海:上海文物出版社,2007,50.
[2]乔晓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3]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240.
[4]孔新苗,齐鲁民间造型艺术[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85.
作者简介:
吴绍平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工艺美术科副科长,中级讲师。
[关键词]民间艺术 娱乐性 实用性 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2-0017-02
民间的艺术以其源自民间,出自民间艺人之手,强调“技”的精通娴熟而非“艺”的广博涵养,明显地区别于主流的艺术门类,远离当代艺术与主流艺术的尘嚣之外,独守一方净土,始终活力焕发而又源远流长。
民间艺术包括的对象范围广泛,民间美术、民间工艺、民俗美术等等都属于民间艺术的范畴,大多出自农民艺人之手,并应用于民间日常生活及节庆活动、祭祀、农忙、升迁等民俗活动中。这一类民间创作,作品多简洁大方、生动传神,在取自生活自然素材的同时,用于美化生活、美化环境。民间流传的剪纸、刺绣、陶塑、编织、印染等种类繁多、风格朴实的传统手工艺,以及民俗生活用品中的包含着大众思想智慧与精巧设计的民俗物品,均深深扎根于民间现实生活,反映了生活的本真面貌,体现了整个群体的意识、思想和情感。在集体无意识的晕染之外,体现着群体的共性,却也彰显着个别手工艺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实现着民间艺术服务于民俗生活的功利目的的同时,处处显现着灵动的线条、活泼的生气、浓浓的趣味,在智慧的海洋里实用与娱乐共融;在传承古法、继承精华的技艺延续过程中,与时代的风味嬗变若即若离,保持着制作程序的严谨精到,同时吸收新的创作素材和价值取向、趣味选择,实现传承与变化的统一。
一、集体性与个性结合
民间艺术产生于民间,具有约定俗成的审美标准和功能,这些标准是劳动者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包含历史的社会的因素,诸如传统、民俗、生产、技艺、情感、审美等方面的因素。民间艺术凝结着集体的智慧、才能和力量,反映着集体劳动者的理想和情趣,体现着民间集体创作的特征。民间流传的工艺口诀就是体现民间艺术集体性的最典型的例子。如年画的制作就流传着“画将无脖项,画少女应削肩,佛容要秀丽,神像须伟壮,先贤意思淡,美人要修长,文人如颗钉,武夫势如弓。”用色的口诀如“软靠硬,色不楞;黑靠紫,臭狗屎:红靠黄,亮昂昂;粉青绿,人品细;要想俏,带点孝;要想精,加点青;文相软,武相硬”等等。雕刻工艺中的梅花口诀如“无女不成梅,新枝似箭开;三五成花瓣,枝上苞蕾满。”这些口诀是无数能工巧匠在长期的工艺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创造者、欣赏者、传承者和使用者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公认并流传下来的审美标准的体现,带有集体性的特征。民间工艺口诀以其言简意赅、精确概括、朗朗上口等优点,在民间艺术的各个门类领域中广为流传。
民间艺术的创造也离不开个别手艺人的辛勤付出,特别是以独家手艺为生的民间艺人,如扎纸、画糖人、剪纸、风筝等艺人,在集体审美标准的艺术创作之外,必定融入了艺人们个人的主观思想、情趣、美感、喜好、价值观念等,而这些是与他们成长的环境、所经历的人生道路、所积累的生活经验等分不开的,又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甚至民间艺人的年龄、性别、民族等等都会在其艺术作品上打上烙印。如陕西旬邑县的一个小村落的一座破窑洞中的民间剪纸艺人库淑兰,其创作的大幅彩色剪纸就独具一格,造型夸张,活泼简洁,色彩明朗,画面丰满,极具故事性、趣味性和装饰性。而著名儿童文学家安徒生的剪纸也洋溢童话般的美丽。他曾在写给其挚友多萝茜娅梅尔彻尔夫人的一封信中写道:“剪纸是诗文创作的开始。”字句里透露出他对造型艺术与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的透彻领悟与心领神会。在一幅剪纸上,安徒生也曾也着这样的诗句:“在安徒生的剪刀下,猛地蹦出了一篇童话;剪纸归了你,你是温和的评判家。”安徒生以极其自信的口吻和温和而极富想象的诗句,将剪纸与童话的内涵共通处娓娓道来,同时也成就了他极富个性特点的剪纸艺术。
二、娱乐性与实用性共融
民间艺术来自于民间,大多用之于民间。民间艺术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种类和玩赏游乐方式,带给民众极大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民间艺术的娱乐性是不言而喻的。民间艺人在自由创造的过程中,对制作材料的选择、运用及对艺术品的构思、完型、驰骋想象等活动,都带有一定的预设性和偶然性,整个艺术创作的过程都是充满乐趣的过程。娱人亦娱己。如路边常见的吹糖艺人,根据消费者(大多是几岁的小孩)的意愿创造一个个活泼的造型,或是小人儿,或是鸡狗马兔虎蛇之类的小动物,或是小花、小太阳之类的漂亮玩意儿。吹糖艺人们凭借他们娴熟的控制模板温度和糖果造型的技巧,并通过细致刻画细部纹理,完成一个个既简洁美观又甜蜜可口的糖品。糖品制作的过程中,艺人享受制作的快乐,消费者享受欣赏制作过程的快乐。木雕、泥塑、年画、蓝印花布等手工艺的制作等等都同样是充满娱乐性的。人们在娱乐中创造艺术,在娱乐中享受艺术。
仲富兰先生在《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中曾提出这样一种观点:任何一种民俗文化事象,只要它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着,必然存在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或隐或现的特定功能,无论它多么古怪、多么古老。没有任何功能的民俗文化事象,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民俗艺术以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置根于民俗文化事象中,承载着纷繁错杂的民俗功用,并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传承至今。石雕吉祥图案、门神画等在装饰环境的同时,能起到很好的寄教化于娱乐的作用,傩面具、纸马等具有巫术、娱神的功用,风筝品类繁多,既可装饰,亦可用来锻炼身体,增加生活的情趣。陕西农村常见的小孩睡觉时用的娃娃枕,多是妇女们为小孩子亲手缝制的,外形憨态可掬,表现为青蛙、鲤鱼或小金猪、小老虎等形象,或寄托多子多孙的吉祥愿望,或寄予对金猪聚财的财富期盼,或表达对小孩身体健壮、力大如虎、虎虎生威的祈祷。民间美术、民俗文物等也和民间工艺一样,分别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显示艺术的文化意蕴,并以各自的方式寓教于乐,使人们在创造、使用、欣赏民间艺术的同时,得到道德的、历史的、风俗的直接的或间接的社会文化的教化。
三、传承性与嬗变性统一
民间的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不断的改进,在艺术形式、内容和表现方式等方面既有对传统技法、题材等的传承,也有对当时所处社会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素材材料的吸取与引用。传统的剪纸工艺,又称“绞花”或“剪花样”,是我国流传最广,历时最长的一种民间工艺样式。最早是在干燥的树叶或薄片材料上镂刻花纹图景等,后来广泛应用于婚丧寿诞、年节民艺、宗教场合等。剪纸的种类有正月十五的灯笼花、新娘嫁妆用品上的喜花,老人生日贴窗户的寿窗花,生小孩鸡蛋上贴蛋花,老人谢世用金色纸剪成的寿财花等等。现代的剪纸,有对传统的剪纸技巧与题材内容的继承,也加入了一些流行的语汇与事物,如在剪纸中有出现英文字母的变体,有出现现代的手机、小轿车等等。剪纸的工具除了传统的剪刀之外,还出现了规整的镂刻机器,并出现了专业的剪纸工序集成等。木偶头制作艺人除了制作传统的戏曲故事人物头像如八仙过海、水浒三国人物之外,也加入了现代流行的帅哥靓女形象,增加了现代的发饰、道具等,传统的制作过程之外带有一丝现代的气息。民间艺术在传承与嬗变间寻找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在历史与现代的维度里自由舒展。
民间艺术是独步于主流艺术之外的又一类艺术奇葩,民间艺术具有极其丰富、隽永而独特的艺术内涵。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一直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在全世界各国都十分注重非物质文化保护的今天尤其显得重要。重视、发掘、抢救源自民间的艺术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徐艺乙,中国民俗文物概论[M]上海:上海文物出版社,2007,50.
[2]乔晓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3]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240.
[4]孔新苗,齐鲁民间造型艺术[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85.
作者简介:
吴绍平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工艺美术科副科长,中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