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顿巴”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lbnm123j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宾顿”是个地名,位于琼结县下水乡东部。
  每一年的雪顿节之前,宾顿村会响彻一阵阵高亢激烈的鼓点,
  正是村民排练藏戏。雪顿节到来时,他们将远赴拉萨,
  在人山人海的、万众瞩目的节日上进行表演。
  
  在琼结县,最具人文情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是古老的“宾顿巴”藏戏。“宾顿巴”有“西藏第一个藏戏班子”之誉,西藏第一部藏戏相传就由其出演的。
  宾顿巴藏戏的产生是一个充满普世价值的传奇故事。传说高僧汤东杰布见世人渡河不便,于是立志修桥方便众生。初始,俗人并不理解高僧的宏志,汤东杰布苦于缺乏修桥的资财,募化无门。之后,他在女神的点化下,在琼结县找到了七个美貌灵气、能歌善舞的青年男女(另一说法是七姐妹),汤东杰布自己当戏师兼司鼓,编演出西藏第一部藏戏“宾顿巴”及其他有趣的戏目,在各地表演,借此募捐了许多资财,很快修成了13座铁索桥。
  七兄妹或七姐妹的藏语为“宾顿巴”,这就是“西藏第一个藏戏班子—宾顿巴”的来历,它全称是卡卓扎西宾顿白面藏戏团,简称“宾顿巴”,于2006年被列入西藏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宾顿”也是个地名,位于琼结县下水乡东部。每一年的雪顿节之前,宾顿村会响彻一阵阵高亢激烈的鼓点,正是村民排练藏戏。雪顿节到来时,他们将远赴拉萨,在人山人海的、万众瞩目的节日上进行表演——这可不能出任何差错。
  相传,雪顿节开始的那天,哲蚌寺展佛之时,宾顿巴藏戏是第一个开始表演的藏戏团。戏团曾有两次参加过哲蚌寺的展佛:当“亮宝”仪式中的大唐卡全部展开时,太阳初升,金黄色的阳光照在唐卡上,下边有藏戏团在表演;人们哪怕看不懂,也会被飞扬的神采所吸引,即便人山人海,挤得如同相片,也想驻足多看几眼。
  我们到达宾顿村的时候,宾顿巴藏戏团正在村内的藏戏研习所内排练节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嘎玛次仁与白玛没有在现场,藏戏团的团长巴珠接待了我们。说起了雪顿节的表演,巴珠介绍说,在古代,宾顿巴藏戏不仅是第一个表演的,而且在表演开始时,还必须念诵特别的诵词。次仁平措老师把它大概意思翻译出来:
  我们是琼结卡卓扎西宾顿
  蓝天下 雪山之巅
  救世主五世达赖佛爷的家乡
  琼结雪村下的人家
  是第一个在圣地布达拉宫
  里面表演的藏戏队伍
  我们头戴着白面具
  眼睛往天上看
  因为五世达赖佛爷
  他的眼睛也是这样的
  ……
  这诵词也道出了宾顿藏戏的两个特点,一是表演时所戴的面具是白色的,二是面具的眼睛是往天上看的。
  “面具上的眼睛往天上看?”见我不解的样子,巴珠笑着从储存室中拿出一个面具,说道:“这是我们藏戏团最古老的面具,它是套在额头上的。”面具用羊皮制成,脸部底色为白色,上面画有红色的嘴巴、黑色的胡须、眼睛、眉毛,金色的日月图案点缀在额头上方,凸出的鼻子由布片制成,还特意做出两个鼻孔。羊皮上长长的羊毛刚好垂在颌下和肩头,代表胡须。面具戴在额头上,与脸颊成一个角度,所以面具的眼睛真的是朝向天空。
  
  当地人相传五世达赖喇嘛的眼睛也是向上看的。五世达赖喇嘛十分支持其家乡琼结的宾顿巴藏戏,不仅要求他们参加在拉萨举行的雪顿节,还作为开场戏安排在第一场演出,以表示宾顿巴藏戏的重要地位。
  如今的宾顿巴藏戏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嘎玛次仁、白玛等人的带领下,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宾顿巴藏戏团被有关部门评为西藏自治区最好的五家藏戏团之一。而谁能想到,在1987年,宾顿巴藏戏团重新成立时,连个戏服都凑不齐,还要向其他的戏团借戏服。
  如今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的重视及宾顿巴藏戏知名度的提高,他们获得表演的邀请也越来越多。巴珠介绍说,若邀请他们去表演,要给提供交通及食宿,另外还要付给演员每人每天130元的费用。“去年与前年每一年都能分到3000多元的费用,今年半年就分到了4500元。我们藏戏团以集体为主,在分配费用时,不分老师、徒弟,一视同仁,所以每次表演大家都很卖力,排练也是。”巴珠指着正在台上排练的演员说。
  正在排练的曲目是《曲杰诺桑》,也叫《诺桑王子》,其故事传说发生在阿里普兰地方。它讲述仙女意超拉姆在湖中洗澡,被渔夫所获。渔夫把她献给诺桑王子。王子与意超拉姆的恩爱缠绵遭到嫔妃们的忌妒,设计使王子去北方征战,意超拉姆被逼得回到天宫。王子回来后,经过重重磨难,到达天宫,又把意超拉姆找回的故事。
  虽然只是排练,但台上的演员还是认真地合着藏式长柄皮鼓的鼓点及铜钹的声音,一板一眼的跳著舞步,转着圈子,不一会儿,如豆的汗珠就从演员头上滴落下来。藏戏团还保留着一尊旧鼓,鼓体的内侧密密麻麻地贴着藏语经咒,这也意味着每次的藏戏表演,不仅是表演,还有着教化众生的功能。
  1987年宾顿巴藏戏团重新成立时,只有15个演员,如今已经有29位成员了,在人口只有300多人的宾顿村来说,这比例是比较高的。“宾顿村的村民及家人都十分支持这项事业,也十分尊重藏戏团的成员,因为怕外村的人在排练与演出时不方便集中,影响演出质量,所以宾顿巴藏戏团全部都是宾顿村的村民。”巴珠介绍说,“我们教学生都是免费的,没有收一分钱的费用,若是学生出师,第一次上台表演时,能给我献上一支哈达,也就心满意足了。”
  
  面对着这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新媒体爆炸的新时代,宾顿巴藏戏团正在寻求改变。不知是否是巧合,今年他们招了七个女成员,这改变了宾顿巴藏戏只有男性成员的历史。在表演剧目上,将排演出八大藏戏之一的《卓瓦桑姆》,这将终结宾顿巴藏戏团只能表演《诺桑王子》的现状。
  巴珠认为,藏戏传承着祖先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反映了古代与现代的社会变迁,给大家一个好的行为规范,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化的作用,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根据新时代的特征而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改变。
  换句话说,就是“与时俱进”。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中国知网收集近五年内我国小学英语微课的相关研究并对其进行梳理,可以发现,目前相关研究主要涵盖了微课的定义及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微课与小学英语课堂、微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看,这些研究存在着内容与方法单一、范围狭窄、力度及深度不够的现状。鉴于此,研究者在未来的研究中应从实际出发,加强理论研究;拓宽研究角度,加大研究力度;以实证研究为主,结合更多研究方
张鹰  从事极限户外探险11年,以“行者花雕”而闻名,曾攀登过3座8000米以上的雪山,徒步穿越中国三大沙漠、四大无人区,两次徒步穿越世界第一大峡谷,201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徒步人物”,2013年被评为第五届“中国当代徐霞客”。现为中国户外探险联盟秘书长、装备部部长。  张鹰在户外探险时,用数码单反相机拍摄了大量珍贵图片,讲述了他的极地探险经历,以及大自然的壮阔之美,作品曾入选第23届全国摄影艺
四川人陈乃建于1995年作为筑路工人进入青藏高原。他觉得回到内地未必有更满意的收入,决定留在青海省称多县尕多乡岗由村1队,成为这个80多人的青海藏族村落中惟一的汉族人。陈乃建克服语言不通的办法,是自创并形成了一种四川方言与手势结合的表达方式,他的手势比起一般人的习惯性手势,在表意上要更为丰富。陈乃建与村民相沟通的另一个途径,是他作为一名内地农民的农田种植技术。在高原种植蔬菜,气候和土壤与四川大不相
恰姆石窟是西藏考古史上极其重要的发现,也是近两年在西藏石窟研究中最为闪亮的一颗新星,被誉为“2011中国六大考古发现”之一。  这是一个过去从未公诸于世的石窟。在位于海拔4500米到5300米的喜马拉雅山中段的果美山上,它一直沉睡着,就连山下的恰姆村村民也无法说清它的来历。然而,13次进藏的作家、学者、摄影家赵春江由于一个偶然的机缘得以进入石窟,震惊之余,他用手中的相机艰难采撷到部分图像,并最终呈
外来者很难想象,西藏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比较高,藏族家庭的财产管理权和支配权,大都掌握在家庭主妇手中。但是,旧西藏的教育体制特别是官办教育体系中从来没有妇女的席位。  现实生活中,西藏妇女从未有过从政的权利,旨在培养“雄孝”(政府公仆)的僧俗官员学校里当然也就没有妇女的容身之地,一般藏族父母也没有送女童上学的基本意识。在旧西藏,拉萨青少年女性受教育多是在私塾蒙馆里完成的。拉萨有名的娘容辖私塾,鼎
敦煌所藏当年藏文古卷中,有吐蕃“大事纪年”残本,恰好记录了松赞干布去世之后,至赤松德赞当政的百余年间(公元649年至763年):金戈铁马,向外扩张,版图达至最大化,吐蕃如日中天。然而,开创历史演绎宏大叙事的同时,权力中心的拉萨却不时有暗潮涌动——与光荣与梦想相伴同行的,是明争与暗斗,忠诚与背叛,阴谋与爱情,举凡中外前殿后宫上演过的剧目情节,可说是一样都没少。若举上层斗争典型一例,要数噶尔家族的命运
在热带秘林深处,在万千白云之上,在鸟语花香之间,它是一颗落在人间的明珠,静躺在喜马拉雅南麓的原始森林之中,发出璀璨的光...  立新村地处中尼边境,位于靠近樟木口岸的森林之中,与尼泊尔隔河相望,随着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立新已逐步成为夏尔巴民俗风情边境小村。依托于秀丽典型的亚热带自然风貌,山环水涌,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雨雾缭绕,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徒步旅行者的天堂。炫目尼式风情的建筑、民风淳朴的夏尔巴人、
印度伊莎波尔步枪厂  众所周知,印度的武器装备一直是靠买买买实现的,印度是各武器装备生产大国争夺的重点市场,枪械也是如此。近些年来,不断传出印度从国外购买步枪的消息,既有苏式的,也有美式的,口径在传统的7.62毫米和5.56毫米之间摇摆。但在2020年8月9日,印度国防部长拉贾纳特·辛格发布一则消息引爆了媒体:印度国防部计划对101种武器装备实施进口禁运,以促进国防生产的本土化,该项计划将在202
羌塘,野生动物的天堂,曾经生活着数量可观的自然界的精灵。1903年,西方探险者还曾在这里目睹过“一次至少可以数到15000,甚至20000头藏羚羊”,山坡上,“几百只野牦牛在觅食”。  上世纪80年代末,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录。中国政府开展了大量工作,卓越的反偷猎行动、严格的处罚以及众多的宣教活动,为野生动物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一些地区的动物数量正在逐步回升。  随着环
创造历史的是人,书写和记录历史的也还是人,人类攀登珠峰60周年,记录在历史上的是一个又一个伟大的人的名字,和他们创下纪录的时间。  1乔治·马洛里 安德鲁·欧文  乔治·马洛里  1886年6月18日,出生于Mobberley, Cheshire, England。  1922年首次挑战珠峰。  1924年6月8日或9日,逝世(37岁)于珠穆朗玛峰北面。  安德鲁·欧文  1902年4月8日,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