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引导 把课堂还给学生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bo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进行几年了,它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意识和架构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春风,作为一线的教师,我深深地感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更加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角。
  《高中新课程实施解说》一书中,对语文课程的特点作了如下阐述: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特点,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新课程的这些特点,向语文老师提出了一个明确的要求: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不能只做应付考试的机器,做课本和知识的灌输者,而要做学生人生的灯塔,给学生以知识和光明。
  在新课程教学的实施中,有的教师热衷于“大讨论”,以为这就是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因此,教师一上课,就把设计好的大量问题一下子抛给学生,然后布置学生展开大讨论。且不说设计的问题是否抓住了教材重点,是否科学合理,也不说没有层次、没有梯度地一下子抛出这么多问题,是否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单说没有引导,没有启发,教师完全放手听凭学生去进行沙龙闲谈似的讨论的做法,我们不禁要问: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哪里?讨论的质量怎么保证?又何谈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呢?
  离开了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只能导致课堂的失控和混乱。要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的“导”不可或缺,科学组织,艺术调控,遇“愤”则“启”,遇“悱”则“发”,这是教师的职责。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提高能力必须通过操作实践。教师走上讲台,便可同学生一起“演戏”——课堂是舞台,教材是剧本,学生、教师则是演员(学生是主角)。这场戏是师生编排、教师导演且扮演相应的角色与学生共演的“戏”。教师面对学生讲课、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发表言论与演员面对观众表演一样,是把教材中所提供的“间接的艺术形象”——人物形象、艺术意境等,通过“表演”,转化成“直接的艺术形象”——课堂教学情境。这“直接的艺术形象”是师生共同用各种手段(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完美和谐、高度统一才塑造的,并直接诉诸于师生的视觉、听觉,使师生共同感知、品评、领悟。因此,语文教学活动的结果是师生共同进行艺术创作的结果,是师生共同的审美意识、情感、理想与一定的物质相结合的艺术品。
  在这里,我想起了华东师大孙楠教授的一句话:课堂是学生生命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每上完一节语文课后,他们才会这样动情地说:“语文的感觉真好——我思考,我表达,我快乐。”
  (作者单位:410148湖南省长沙县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事业,教师也倍受社会的重视。在市场经济社会中,老师的地位、待遇也在逐步提高和改善。作为教师,特别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的标准和要求也不断提高和变化。怎样做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呢?笔者认为,合格的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拥有必需的职业追求,它是我努力工作、教好书育出人的动力    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缺少精神动力——人生追求。如果缺少
期刊
有些听障儿通过几年的康复后,顺利地通过了听力评估,回归主流,来到普小就读学习。可是几年后,基本康复儿回归普校随班就读后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他们在普小学习下降,成绩不佳,害怕同正常人交往,不得不重新回到了他们自己特殊的群体中学习,这真是让人扼腕痛惜。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是他们不善于运用口语进行交往。如何普遍提高这些有残余听力聋生的语言交往能力,促进他们顺利回归主流社会,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
期刊
【摘要】进行变式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改变数学对象的表达方式,使学生真正领悟数学对象的本质,培养学生对数学对象、关系和运算的概括能力。其次,通过变式,教师能及时把握学生理解知识时的反馈信息。此外,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变式 技能 培养    所谓变式,就是在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属性的过程中,不断变更提供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使本质属性保持稳定而非本质属性不断变化,产生新的问题情
期刊
前段时间,我校统计留守儿童,每个班有将近20%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在我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发现,这些因父母外出打工、经商留在家中的孩子与普通孩子相比,由于长期与父母分居,缺少关爱和父母亲情,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问题颇多,如性格比较孤独、行为有偏差、卫生状况差……那么,怎样才能引导这些孩子健康成长呢? 近代教育家夏丐尊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
期刊
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焦点与核心,只有教师的教能明确地体现创新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一、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是教师的“教”要具有创新意识,设计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案,为学生树立创新的表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物理教学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
期刊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我认为这一活动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传播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时,总是伴随着一种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情感交流。这种交流,我们姑且把它归为“课堂反馈”。调节学生情绪,把握课堂节奏,沟通师生情感都离不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有效的反馈。  在课堂上,当发现学生感到困倦欲睡时,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不会一味地去责备学生,而是即兴穿插一些趣味
期刊
一、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     1、给学生必要的鼓励,使他们树立起必胜信心  第一节英语课老师要给学生做动员工作,告诉他们英语并不难学,只是我们对它不熟悉而已。并结合英汉相同的地方,告诉他们英语和汉语思维方式基本一致,结构也一致,只要通过大量练习,就可以把学习、运用汉语的能力迁移到英语上来。当学生在说英语中出现错误时,不要立刻纠正,而是尽可能用些间接方法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
期刊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与重视。发达国家曾经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作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刚刚起步,理应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进行现代化建设时要走一条发展与治理同步、以预防为主的环保工作新道路。为此,必须大力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一、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我国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大气污
期刊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似乎用得理所当然。然而,多媒体教学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能够综合利用视觉、听觉,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替进行,从而身临其境、高度参与,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热情,实现了学与教的互动。    一、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良好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把在学习新知识时的创新欲望和潜
期刊
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存在一种倾向:把“研究性学习”等同于“科学研究”,把“研究性学习”课程等同于“科技活动”课程,把学生引向运用理科知识探究科技类问题的轨道。根据新的课程计划,我校在今年的高一年级开设新课程实验课程与校本课程。    一、新课程的特点    课程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要素。新课程在上述四方面中,都有不同于以往的特点。新课程在目标上的特点表现为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