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深入推进,语文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堂上,一脸严肃地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少见了,课堂上是热闹了,可每次上课或听课后总觉得心里空空。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带给学生的是什么呢?是那种表面的浮华吗?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好课呢?对此,我想得很多。对于语文这门课,教师觉得越来越难教,学生觉得越来越无味。本应很美的语文课“美”到哪里去了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强调词要追求“境界”的美。同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也应该追求境界美吗?我想,语文课应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从而更好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启发思维、陶冶情操。
一、平等——师生关系的和谐美
师生关系的和谐可以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一个好的教师一定是善于把情感因素引入学习之中,不断激发、维持、强化和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德国一位心理学教授在纽伦堡大学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来研究情绪与成绩的函变关系,他得出的结论是:情绪高涨,轻松愉快的比情绪低落、忧郁愤懑的积分要高20%左右。同时,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学生才会自尊、自重,学生的情感需要才能得到满足,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韩愈说得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师生在情感上不和谐,教师对学生不热爱,甚至见到学生就烦,学生对教师毫无感情,甚至见了老师如同老鼠见了猫,双方在思想上首先就不愉快,还谈什么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关键在教师。像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的那样:“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 教师应热爱所有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微笑着走进课堂,以满腔热忱来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做到情绪饱满,态度端庄、语言亲切,富有激情,并借助眼神、表情、姿势来辅助说话,让学生感到听你的课是一种精神享受。此外运用表扬、激励、肯定、鼓动等手段可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和愉快的心情,还可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做到“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作的尊严”(马斯洛语),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灵活——教学方式的多元美
(一)灵活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语文课堂教学,许多老师还停留在对教材的传授、分析上,许多老师以为完成了对教材的教授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是对教学的片面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寡味。我认为适度地丰富教学内容,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如学习朱自清的《春》,学生被《春》里的优美语言和作者饱含激情、乐观向上的感情感染了,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入古今中外有关描摹春天的诗文,这些诗文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容量增加,同时也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春天历来是人们歌咏赞美的对象,春天在人们心目中,是值得永远向往、盼望的季节,爱春之情油然而生,还可引导学生再找一些朱自清的文章读一读,像《荷塘月色》、《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等。这样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增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阅读量,激发对问题的思考,以期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谐境界。
(二)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践证明,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尤其是电教媒体,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它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一改传统沉闷的课堂面貌,使学生的兴趣大增。例如,在作文教学中多媒体更可发挥极大的作用,用音乐、图片丰富学生的听觉、视觉,营造一种最适合学生表达的氛围。可以说,多媒体的灵活运用将会给语文教学带来别样的美。
(三)注重学习方式的多元化。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我们不要在语文学习中把学生变成“鲁滨逊”。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如小组讨论,往往热闹非凡,这时我们还需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学习中合作和共享,是学习心理的一种需要,如能得到满足,将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愉悦、甜美。
三、无痕——教学过程的流畅美
完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其间没有任何的阻隔,没有任何的块状感,它给人的感觉是高山流水,一泻千里,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语文教学过程的流畅,讲究的是能否从整体出发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课堂上师生如话家常,如览胜景,一切都应在自然中曲径通幽。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者的预设要符合学生的审美规律,整个过程不要让学生有突兀之感;其次是过渡的不落痕迹,教师在如今的开放性的问题下很难驾驭课堂,究其原因,是由于没有能抓住学生回答问题中的契机,将学生的理解进一步引向深入。如我在教学《都市精灵》时,先是让学生找出表现作者对动物喜爱之情的句子,在引导学生品析句子时,抓住句子中的一些细微的词语如“竟”、“居然”、“可怜”等,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分析作者的委婉的感情,从而引出作者写北京是为了表明对北京环境现状的忧虑这一教学环节。
下面就教学过程的预设来谈谈如何做到教学过程的流畅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一般来说,一堂课可以分为感受美、品味美、释放美三个部分。
(一)感受美。教材中有许多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总是力求用准确、传神的语言作材料,把自己感受的事物通过真实、生动、包蕴丰富的形象呈现给读者。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积极启发学生进行审美想象,把学生引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才能真切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事物,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从而深刻地体味文章的内涵。可用音乐导入、配乐朗诵等形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美。文章美在结构、美在感人的材料、美在人物的一言一行。要让学生快速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跟教材的距离缩短。
(二)品味美。所谓品味美,就是引导学生对文章亮点进行咀嚼品味。每种体裁的文章,其语言都独具特色。教学时可透过课文优美语言的本身,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揣摩、捕捉文本中美的细节,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究竟有哪些妙处。通过优美的文辞,让学生自己审视高远素雅的画面,产生对自然美、风光美的热爱,激发他们的感情。
(三)释放美。学生在体会了文章的感情,占有了一定的语言材料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已转化成了内部语言,此时,适时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他们去感悟生活,这种内部语言就会喷涌而出,这就是释放美。学生在释放他内心美的同时,不仅训练了说的能力,还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善于发现美,热爱生活,有一颗充溢着爱的心灵。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让我们奏响语文课堂教学和谐美的主旋律,让平等、合作、流畅、丰富使我们的语文课“美不胜收”!■
一、平等——师生关系的和谐美
师生关系的和谐可以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一个好的教师一定是善于把情感因素引入学习之中,不断激发、维持、强化和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德国一位心理学教授在纽伦堡大学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来研究情绪与成绩的函变关系,他得出的结论是:情绪高涨,轻松愉快的比情绪低落、忧郁愤懑的积分要高20%左右。同时,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学生才会自尊、自重,学生的情感需要才能得到满足,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韩愈说得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师生在情感上不和谐,教师对学生不热爱,甚至见到学生就烦,学生对教师毫无感情,甚至见了老师如同老鼠见了猫,双方在思想上首先就不愉快,还谈什么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关键在教师。像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的那样:“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 教师应热爱所有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微笑着走进课堂,以满腔热忱来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做到情绪饱满,态度端庄、语言亲切,富有激情,并借助眼神、表情、姿势来辅助说话,让学生感到听你的课是一种精神享受。此外运用表扬、激励、肯定、鼓动等手段可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和愉快的心情,还可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做到“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作的尊严”(马斯洛语),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灵活——教学方式的多元美
(一)灵活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语文课堂教学,许多老师还停留在对教材的传授、分析上,许多老师以为完成了对教材的教授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是对教学的片面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寡味。我认为适度地丰富教学内容,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如学习朱自清的《春》,学生被《春》里的优美语言和作者饱含激情、乐观向上的感情感染了,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入古今中外有关描摹春天的诗文,这些诗文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容量增加,同时也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春天历来是人们歌咏赞美的对象,春天在人们心目中,是值得永远向往、盼望的季节,爱春之情油然而生,还可引导学生再找一些朱自清的文章读一读,像《荷塘月色》、《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等。这样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增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阅读量,激发对问题的思考,以期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谐境界。
(二)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践证明,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尤其是电教媒体,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它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一改传统沉闷的课堂面貌,使学生的兴趣大增。例如,在作文教学中多媒体更可发挥极大的作用,用音乐、图片丰富学生的听觉、视觉,营造一种最适合学生表达的氛围。可以说,多媒体的灵活运用将会给语文教学带来别样的美。
(三)注重学习方式的多元化。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我们不要在语文学习中把学生变成“鲁滨逊”。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如小组讨论,往往热闹非凡,这时我们还需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学习中合作和共享,是学习心理的一种需要,如能得到满足,将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愉悦、甜美。
三、无痕——教学过程的流畅美
完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其间没有任何的阻隔,没有任何的块状感,它给人的感觉是高山流水,一泻千里,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语文教学过程的流畅,讲究的是能否从整体出发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课堂上师生如话家常,如览胜景,一切都应在自然中曲径通幽。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者的预设要符合学生的审美规律,整个过程不要让学生有突兀之感;其次是过渡的不落痕迹,教师在如今的开放性的问题下很难驾驭课堂,究其原因,是由于没有能抓住学生回答问题中的契机,将学生的理解进一步引向深入。如我在教学《都市精灵》时,先是让学生找出表现作者对动物喜爱之情的句子,在引导学生品析句子时,抓住句子中的一些细微的词语如“竟”、“居然”、“可怜”等,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分析作者的委婉的感情,从而引出作者写北京是为了表明对北京环境现状的忧虑这一教学环节。
下面就教学过程的预设来谈谈如何做到教学过程的流畅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一般来说,一堂课可以分为感受美、品味美、释放美三个部分。
(一)感受美。教材中有许多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总是力求用准确、传神的语言作材料,把自己感受的事物通过真实、生动、包蕴丰富的形象呈现给读者。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积极启发学生进行审美想象,把学生引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才能真切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事物,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从而深刻地体味文章的内涵。可用音乐导入、配乐朗诵等形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美。文章美在结构、美在感人的材料、美在人物的一言一行。要让学生快速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跟教材的距离缩短。
(二)品味美。所谓品味美,就是引导学生对文章亮点进行咀嚼品味。每种体裁的文章,其语言都独具特色。教学时可透过课文优美语言的本身,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揣摩、捕捉文本中美的细节,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究竟有哪些妙处。通过优美的文辞,让学生自己审视高远素雅的画面,产生对自然美、风光美的热爱,激发他们的感情。
(三)释放美。学生在体会了文章的感情,占有了一定的语言材料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已转化成了内部语言,此时,适时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他们去感悟生活,这种内部语言就会喷涌而出,这就是释放美。学生在释放他内心美的同时,不仅训练了说的能力,还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善于发现美,热爱生活,有一颗充溢着爱的心灵。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让我们奏响语文课堂教学和谐美的主旋律,让平等、合作、流畅、丰富使我们的语文课“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