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厚度而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unlong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实与信任》讲述了 “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字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深刻揭示了诚实与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从而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本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文章语言、描写手法都极为朴实,字里行间洋溢着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流淌着人性的光辉,是一篇融思想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好教材。
  教学时,我以情境为依托,适时挖掘语言文字的内涵,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体验——升华”,赋予语文课堂一定的厚度。学生在浓厚的人文气息中品读课文、品悟哲理、品味生活,不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同时也获得了思想的启迪。
  一、故事引入,感受真实自我
  师:假如你就是故事中的这个人,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
  生1:我会像作者一样,写张纸条留下来。
  师:嗯,不错,超级模仿秀。(生1笑)
  生2:我会把反光镜修好再走。
  师:真棒,勇于负责。
  生3:我会在那儿等,也许车主会来,这样也更显得有诚意。
  师:有时候“守株待兔”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生4:“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但能见度很差。我环顾四周,看不到一个人。”反正没人看见,我会当做没事一样走开,不承担任何责任。
  师:为什么你会这样想?
  生4:万一他狮子大开口怎么办,以防万一,走为上策么。
  师:你是不信任小红车主。(为下文引出“我”对小红车主的信任作铺垫)
  ……
  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走入了故事,将自己看做是文中的“我”,自然地道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并将自己与作者思想进行对比,使学生对“我”的诚实有了深刻的认识,也为下文更好地悟出作者的人物品质打下基础。
  二、进入场景,辩悟人物品质
  在细读1~3小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现在我们来开展一个小小的辩论会,我们一起来调查一下造成这起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哪些?责任是该由“我”承担,还是应该由小红车主承担?
  (教室里立即就分成了两组,大家是唇枪舌剑争论不休。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分别阐述自己的理由)
  生1:我认为责任应该由小红车主承担,因为他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
  生2:我不同意,二三十厘米对于一辆车来说,算不了什么。如果“我”能开慢点就不会撞到了。
  生3:我也觉得责任在作者,他的车从快车道进入慢车道的时候肯定没有减速,因为“我”听到“咔嚓”一声后就赶快停车,却还要往回走了五六十米,才看到小红车,可见作者开车的速度很快。
  生4:虽然作者的车速很快,但是小红车主的车毕竟停得不规格,按照《交通管理条例》小红车主还是要承担点责任的。
  ……
  师:但是作者仍觉得“责任应该在我”,你们有何感想?
  生5:作者是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他愿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生6:作者是个诚实的人。
  ……
  在争辩中,学生完全进入了课文情境,深入了文本,真切地体会到了主人公品德的高尚。情境的创设为学生体悟主人公的品质设下了台阶,学生拾级而上,对人物品质的理解由此豁然开朗。
  三、再进场景,获得情感熏陶
  学完1~3小节,我又安排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假如你是小红车主,当你来到小红车停车现场,你会看到什么?此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看到纸条,小红车主会说什么?我们无从知晓,文中自然也无片言只字。这是文本的一处空白,同时也为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以文本为依托进行适度拓展,能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留下纸条”这一举动所蕴含的人格力量,让诚信在两位主人公之间传递,更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适当的情境创设不仅能为学生学习课文设下铺垫,也让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对文章情感的体验得到有效的升华,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让学生走入情境,在情境中品味,在情境中阅读体验,在情境中激励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情感体验,情境与文章融为一体,相辅相成。
  四、场景延伸,感悟至高诚信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在教学完整篇课文后,让学生把阅读后的感受写下来,这是学生在读完课文后倾吐的需要。这时我给每个学生送上了一张精心制作的彩色卡片,学生在卡片上畅所欲言。
  生1:诚实,像一把钥匙,能打开信任这把锁!
  生2:诚实 信任=美好!
  生3:诚实是风,信任是帆,诚信结合就能鼓浪前行!
  生4:一人诚信一家富,人人诚信天下兴!
  生5:我诚信,所以我快乐!
  ……
  点点滴滴的感受如春雨洒落,这时我又适时引导:诚实与信任是每个人都应拥有的美德,在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人需要你的真知酌言,将你手中的卡片送给最需要的人,可以是你的同学朋友,也可以是你身边的亲人。此时, “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已融进了学生头脑,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心间,使学生真正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文章源自生活,又回归生活,通过以上四个教育场景的创设,实现了在实践中学语文、学做人的教育目标,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感悟理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课堂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它不仅是知识向前推进的过程,更是一个知识立起来的场所。因而,课堂既是直线的,又是立体的具有厚度的。本课教学,教师把语感训练、思维训练、练笔训练与情感熏陶、思想启迪有机结合起来,课堂上师生互动中的即兴争辩,学生个性化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这是富有厚度的语文课堂,因而精彩迭出。
  (责编陈剑平)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句话,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  一、 激发朗读兴趣,使学生“乐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激发学习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便会对朗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到朗读之中。  1.借助
2009年6月6日,初夏的阳光温暖而热情。“同课异彩——‘千校万师支教工程’课堂教学推进会”在我校举行。三位教师执教同一篇课文《槐乡五月》(苏教版三下)。三位执教老师中,前两位是来自乡镇中心小学和市实验小学的青年教师,第三位是来自省城的名师。  三节课听下来,总的感觉是一节比一节精彩。不难看出,三位教师的教学意图都是围绕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槐乡五月槐花的美、香以及槐乡孩子的热情、快乐。但教学细节却存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常常听到语文老师这样抱怨:识字教学任务重,课时少,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教学枯燥乏味,效果不理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反思一:我们现今的识字教学,往往与阅读脱离。大部分教师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老师导入新课以后就让学生自己读书,出示生字,自学生字,互相读读,几分钟以后检查自学情况,接着教师把生字从课文中抽取出来组成词语来读,然后是分析记忆字
课堂问答包括发问、候答、叫答、理答4个环节。前不久,我听了学校语文教师优课评比活动的十几节课,课堂上呈现的叫答环节引起了我的关注与思考,普遍存在这样一些现象:  1.形式的随心所欲。问题提出来了,教师只凭感觉叫答。一堂课上下来,优生叫答几次,中等生叫答几个,学困生发言几次,教师不得而知。  2.对象的几枝独秀。作为一种习惯性的提问方式,课堂教学往往会围绕少数基础好的学生转,基础差的学生常常成为课堂
习作要求    《啊,我发现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积累·运用六》的一次习作训练。这次习作,有四点要求:一是选材的要求,即写“发现”,具体内容没有作限制,选材范围很广,具有极大的自由性;二是人称的要求,即用第一人称写;三是质量的要求,即要把发现了什么和发现的过程写清楚;四是有题目的规定,即要以“我发现……”为题,同时,“也可以根据所写的具体内容来拟定”。    设计理念    1.生活是
语文用一定的言语形式表达一定的言语内容,透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进而凭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品味言语表达的妙处,获得言语运用规律、技巧及言语本身。但当前一个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人文理解、内容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忽略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到写,了解文章写法。  那么什么叫“言”?什么叫“意”?“
《读书作文谱》系清初文章学家、语文教育家唐彪所著,后与《父师善诱法》合刻为《家塾教学法》。该书详尽阐述了唐彪在读书、作文方面的经验和主张,蕴含着丰富的系统论思想,是一本弥足珍贵、可资借鉴的写作教育论著。《读书作文谱》的价值不只是对作文法的阐述,更在于为我们构建起了一个涵盖主体建构、训练路径、体式法度等方面内容,且初具规模、独立完整的写作教育体系,值得我们认真地开掘和探释。  一、养性修身、精选熟读
教学目标    1.了解人际合作的重要性;  2.初步学习默契合作的技巧;  3.体验交流合作的快乐。    教学理念    1.在体验中交际一注重口语交际的情境性。古人云:“言为心声”。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进行的。我通过“十指抬人”这个游戏创设交际的情境,让学生感受默契合作的重要性,产生交际的需要,从而诚恳地去寻求合作,在活动中学习默契合作的技巧与方法,达到乐于合作,默契合作的三维目标。
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0 年),杜甫五十岁。历史上这一年并不太平,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外族入侵,宦官专权,仍然困扰着唐王朝这个老大帝国。  远在成都的杜甫,与战乱中的中原相距遥远,似乎正沉浸在田园交响乐中。“他在这时期写了不少歌咏自然的诗。他所歌咏的,鸟类中有鸬鹚、燕、鸥、莺、黄鹂、凫雏、鹭、鹳鹈、花鸭;昆虫中有蝴蝶、蜻蜓、蜂、蚁;花木中有丁香、丽春、栀子、枇杷、杨柳、荷花、桃、李、桑、松、竹、
“春江水暖鸭先知”,“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体验才会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产生真切的感受。然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能每一节课都让学生亲历真实的生活情景。教学艺术,是移情的艺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文本中蕴涵着的情感基调,运用“移情”策略,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善于创设、再现文本情境,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入情入境地体验,在体验中获知,在求知中生情,促进学生的语言与情感全面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