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全富”理论

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che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消费者也能成为“资本家”》之后,陈瑜教授又一部力作《消费资本论》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一部为中国十三亿消费者和全世界数十亿消费者权益立言的书。
  作者通过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以巨大的理论创新勇气与崭新的视角和方法,全面分析研究了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运行的全部真实过程,进一步深刻而具体地揭示了企业利润形成的秘密,第一次指出企业利润是由三种资本,即由货币资本、知识资本和消费资本共同创造的。这一可贵发现,充分肯定了数十亿消费者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彻底突破了西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局限,从根本上动摇了流行几个世纪之久的货币资本所有者独享企业利润的不公平的分配制度,为亿万消费者和知识资本所有者共同参与企业利润分配,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为彻底打破社会分配不公的格局奠定了坚定的理论基础。
  《消费资本论》与许多专著不同,作者不仅提出了消费资本的概念,而且对已经显现出的三种资本形态的内涵进行了科学的界定,并根据三种资本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运行特点及规律,从市场经济资本构成和经济发展方式两个方面突破了原有的市场经济理论体系,构建了新的资本理论框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资本理论内容,从而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价值取向和分配制度更加完备和科学。
  《消费资本论》的理论价值在于:首先,由于新的资本理论体系的建立,特别是消费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科学界定,使两者的量化成为可能,而对三种资本的规模进行计量,以及对他们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科学评估,将为国家、地区和企业的经济增长所投入的资本作出十分精确的量化说明。这无疑对国家、地区和企业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还将有力地带动和促进各经济学科,如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等学科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其次,由于揭示了企业利润是由三种资本共同创造的,所以三种资本所有者必须共同参与利润分配,奠定在此基础上的分配制度,将从根本上打破流行已久的不公平分配格局,而且是从国民收入第一次分配就予以解决,而不是从国民收入第二次、第三次分配那种带有恩赐性质的解决。因而,这将尽快而彻底消除广大消费者(不具有货币资本和知识资本的消费者)“绝对贫困”的命运。与此同时,建立一种新型的、由三种资本共同参与的综合资本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支持新的公平分配格局的企业制度。这种企业制度由三种资本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并将保障三种资本所有者的权益。
  《消费资本论》的最大亮点,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上,提出并创建了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经济运行体系。作者认为,以往的商业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因为它只包含“一个内容,一个过程”,即单一的商品交易内容和过程,买卖双方货款两清,即完成销售的全部过程,而按照“消费资本论”建立的新的商业模式则包含“两个内容,两个过程”,即商品交易的内容和过程,以及买卖双方利润分配的内容和过程。因为消费者的货款大部分已转化为资本,进入下一个生产过程和经营过程,产生新的利润,所以厂家和商家应当将其中一部分利润返给消费者。显然,这是一种崭新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的商业模式。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在新资本论、新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当代新的经济运行体系。新的经济运行体系,是以速度适度、效益显著、可持续发展为特征,以实现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的经济运行体系。在新的经济运行体系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三种资本,即货币资本、知识资本和消费资本。经济发展方式也是多元的,即由单一货币资本推动经济发展的传统方式,转化为消费资本导向、知识资本创新、货币资本推动的三种资本融合、联动的发展方式。这是当今全世界各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历程中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是一切市场经济发展中必须遵循的铁律。
其他文献
[编者按]哈佛大学教授、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于2009年3月26日在《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第56卷第5期上发表7题为“超越危机的资本主义”一文。文章认为,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人们产生的最强烈疑问,与其说是资本主义的终结,不如说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变革的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F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期刊
[摘要]当今英语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艾伦·梅克森斯·伍德指出,以后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当代“新真正的社会主义”,其理论核心为主张阶级退场,通过资本主义民主的拓展通达社会主义。它既充满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误解,也充满对历史的多重误认和对民主的多重误解。其实质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错误修正,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复活。  [关键词]伍德;新真正的社会主义;阶级的退场;历史的误认;民主的误解  [中图分
期刊
[摘要]21世纪以来,中国面临着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任务。这不仅包括具体的制度建设,也包括了理念的转变。其中,公民权利、社会融合和治理等三个新理念对深化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按照这些理念,结合国际趋势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制应该具有“体系完整”、“水平适度”、“法制健全”、“责任分担”、“可持续”等五个维度。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保障;治理;社会融合  [中图分类号]D
期刊
[摘要]党内民主建设是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建设和发展党内民主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着重从加强党内民主文化建设的角度对党内民主建设作出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党内民主;党内民主文化建设;民主政治建设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70(2009)06-0034-06    一、加强党内民主文化建设是时代的呼唤 
期刊
[摘要]中国60年经济制度建设启示人们: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的路径需要回归到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制度设想的基本价值,同时要在回归中超越马恩的具体设想,做到理论的实践化与实践的理论化的统一、理想的现实化与现实的理想化的统一、个人社会化与社会个人化的统一,只有在实践基础上真正做到这三个统一,才能使马恩经济制度设想的基本价值通过适当的制度建设体现出来,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马恩经济制
期刊
[摘要]建国60年间,我国国有银行制度前后经历了单一银行、国有专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三个阶段,而变迁的动力主要是在政府主导下自上而下推进,是其他经济制度改革“倒逼”的结果,具有强制性、渐进性和滞后性特色。国有银行制度的变迁为国企改革、中国经济体制的成功转轨和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国有银行也为此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延缓了自身市场化改革进程。在今后国有银行制度的变迁中,我们要逐步由政
期刊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60年。如何正确认识与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如何把握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线索,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本文分四个方面,即从以苏为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十大关系”到“十个结合”,从统筹兼顾到科学发展观,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新中国成立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梳理与
期刊
[摘要]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自觉选择,本文通过对改革过程中几个阶段的分析,证明改革是历史必然性与党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完美结合:党能够在认识必然性基础上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是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结果。  [关键词]改革;必然性;主动性;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70(2009)04-0028-06    改革30年来
期刊
[摘要]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一项发展战略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背景,一方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也是建国后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逻辑延伸;从理论上分析,统筹城乡发展既符合马克思关于城乡问题的论述,也与现代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念相吻合,更是当代系统论、协同论等哲学思想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科学发展观;协同论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关于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谁更为民主、谁居于主导地位、谁为补充的争论,实无必要。重要的是如何发挥二者的积极作用为推进民主政治发展作出有益探索和贡献。浙江泽国镇参与式预算实践表明,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共生发展,可以开拓乡村民主发展的新空间、促进乡村权力结构的优化、提升乡村治理的绩效、推动乡村政治现代化。  [关键词]选举民主;协商民主;乡村治理;参与式预算  [中图分类号]D691.75 [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