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曰,“教为不教,学为成长”,我区“研学后教”课堂因“研学”而精彩,“后教”出高效,而小学数学课堂中学困生的转化一直是一线教师最费心思的工作。因此在“研学后教”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应如何把“学困生”转变成优生,正是我们教师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也是我区研学后教的大环境下必须做好的关键一环。
【关键词】小学数学;研学后教;学困生;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80-02
一、问题的提出
在研学课堂上,讲究的是知识“形成性”教学,而“学困生”问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几乎每间学校,每个班科都存在着。我们常常发现,课堂上一些学生精神饱满、数学思维活跃、小组内发言积极、敢于争论、大胆展示,而有些学生却呆在座位上,默默无语、似听非听,人们直接称之为“学困生”。我们常言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那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绕不过的一道“门槛”。
二、转化学困生的要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
1.尊重其“心”。
俗话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意在提醒我们,作为教书育人的人,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且能及时引导学生,使他们纠正自己的失误过错。面对学困生,尽管他们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行为纪律往往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我们要多关注他们,善于捕捉他们的优点,及时在课堂上给予肯定和表扬。有意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只要满足其心理需要,就能有效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我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会俯下身子,细心巡视检查。看到学生经过努力,成功解答出数学题时,会立即给予肯定,同时给他们提出一個新的目标和希望。在研学后教的小组分工中,我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能力干的“职位”,还通过交流会的方式,让一些取得进步的同学介绍经验,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能,确立起不断学习的信心。
2.持之以“恒”。
常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形成,并不是突然而成,而是在漫长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因此我们的转化工作也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经历润物细无声的漫长过程。之前在数学课堂的小组展示活动中,我们班上就出现过个别孩子,由于自学能力差,展示环节中“耗费”很多时间,让人抓狂。他们往往不知道每节课究竟要掌握什么,同时,对老师课前准备好的研学问题不清楚从何入手,也不懂得运用哪些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问题,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也需要长时间来思考,老师只能不厌其烦地重复讲解。这时,在研学后教理念下,我一直采取注重高、中、低水平学生均匀分组策略,发挥小组成员合作精神,互相帮助,有效促其进行。曾经有人问我,为何你们班的学困生能那么快转好,数学平均分得到显注提高?其实没有什么诀窍,只有一个“恒”字。
3.培养学生的“兴趣”。
我觉得,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是由学生学习责任心强弱和学习兴趣的浓度来决定的。数学学习尤其是这样,兴趣是我们学习的挚友,学生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因此,我们在“研学后教”教学课堂实践中,课前要注重做好教材准备,把生活中各种有趣的素材,融入到每一节数学课堂中,有了兴趣,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培养学生的“会学”。
①抓好预习环节。我们知道,预习是每一节课的课前准备,是学好每节新课知识的前提。所以,我要求学生常带“问题”听课,落实课前“研学”预习准备。
②抓好听讲环节。认真听讲是“研学后教”课堂的重要环节,当遇到问题时,我们一起提出,先进行小组形式独立讨论,再通过师生交流等“后教”方式来解决。
③抓好复习环节。所谓“温故已知新”,只有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在脑海中不断的重现和记忆,才能加深新知识的理解和体会。所以,我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小组形式学习氛围培养,通过每天的小组长会议形式,针对学困生情况,进行有效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④抓好练习环节。练习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我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利用让小组内的优等生和学困生结对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效形成小组间你追我赶的学习态势,促进全体提升。
5.感受成功的“喜悦”。
数学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知识掌握后,能灵活运用解决实践问题,但学困生往往因为思维能力比较弱,对所学知识尽管已牢牢记忆,但是遇到问题还是不懂得运用,或者生搬硬套,应付了事。我们教师备课时,要注意分层设计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懂得分步解答,循步渐进,一步一个脚印,独立思考,并及时作出正面评价,让他们深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6.感受集体的“力量”。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若老师不在身边时,小组成员是你最“方便”的老师,能随时随地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在我今年任教的三年级数学班上,碰到了5个数学成绩比较弱的学生。新学期伊始,我就关注他们的学习,有针对性进行分层作业设计和布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从最简单的计算抓起,再到解决问题的过渡;一步简单计算开始,再到两步计算;从简单的分步,再到复杂的综合。对学生进行题目“分解式”教学,学生变得乐学、好学,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同时,我特意在班级上,成立了五大学习小组,分别把他们分到五个小组中去,学生自主取名和口号,它们分别是“成功小组、聪明小组、王牌小组、无敌小组、希望小组”,积极性瞬间点燃,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不知不觉,班级的学数学、用数学气氛日趋浓厚,班级数学成绩稳步提高。在这样一个你追我赶的大环境下,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帮助,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把无形压力转化成动力。他们真心感到,数学并不难,别人能学好的,我也能行。
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我区“研学后教”的大环境下,作为教育改革大潮中的一员,我们数学教师更要有全面育人的新观念。教与学是有一定的规律的,针对不同的学生,需要我们采取不同的方法。只要关爱学困生的心,真诚对待他们,充分研究新教材,采取有效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有效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实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学沛,杨尚莹.数学教育实践中实施素质的问题及其解决.数学教育学报,2003.12(4).
[2]王子兴.《数学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2.
【关键词】小学数学;研学后教;学困生;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80-02
一、问题的提出
在研学课堂上,讲究的是知识“形成性”教学,而“学困生”问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几乎每间学校,每个班科都存在着。我们常常发现,课堂上一些学生精神饱满、数学思维活跃、小组内发言积极、敢于争论、大胆展示,而有些学生却呆在座位上,默默无语、似听非听,人们直接称之为“学困生”。我们常言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那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绕不过的一道“门槛”。
二、转化学困生的要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
1.尊重其“心”。
俗话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意在提醒我们,作为教书育人的人,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且能及时引导学生,使他们纠正自己的失误过错。面对学困生,尽管他们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行为纪律往往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我们要多关注他们,善于捕捉他们的优点,及时在课堂上给予肯定和表扬。有意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只要满足其心理需要,就能有效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我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会俯下身子,细心巡视检查。看到学生经过努力,成功解答出数学题时,会立即给予肯定,同时给他们提出一個新的目标和希望。在研学后教的小组分工中,我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能力干的“职位”,还通过交流会的方式,让一些取得进步的同学介绍经验,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能,确立起不断学习的信心。
2.持之以“恒”。
常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形成,并不是突然而成,而是在漫长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因此我们的转化工作也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经历润物细无声的漫长过程。之前在数学课堂的小组展示活动中,我们班上就出现过个别孩子,由于自学能力差,展示环节中“耗费”很多时间,让人抓狂。他们往往不知道每节课究竟要掌握什么,同时,对老师课前准备好的研学问题不清楚从何入手,也不懂得运用哪些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问题,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也需要长时间来思考,老师只能不厌其烦地重复讲解。这时,在研学后教理念下,我一直采取注重高、中、低水平学生均匀分组策略,发挥小组成员合作精神,互相帮助,有效促其进行。曾经有人问我,为何你们班的学困生能那么快转好,数学平均分得到显注提高?其实没有什么诀窍,只有一个“恒”字。
3.培养学生的“兴趣”。
我觉得,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是由学生学习责任心强弱和学习兴趣的浓度来决定的。数学学习尤其是这样,兴趣是我们学习的挚友,学生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因此,我们在“研学后教”教学课堂实践中,课前要注重做好教材准备,把生活中各种有趣的素材,融入到每一节数学课堂中,有了兴趣,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培养学生的“会学”。
①抓好预习环节。我们知道,预习是每一节课的课前准备,是学好每节新课知识的前提。所以,我要求学生常带“问题”听课,落实课前“研学”预习准备。
②抓好听讲环节。认真听讲是“研学后教”课堂的重要环节,当遇到问题时,我们一起提出,先进行小组形式独立讨论,再通过师生交流等“后教”方式来解决。
③抓好复习环节。所谓“温故已知新”,只有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在脑海中不断的重现和记忆,才能加深新知识的理解和体会。所以,我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小组形式学习氛围培养,通过每天的小组长会议形式,针对学困生情况,进行有效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④抓好练习环节。练习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我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利用让小组内的优等生和学困生结对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效形成小组间你追我赶的学习态势,促进全体提升。
5.感受成功的“喜悦”。
数学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知识掌握后,能灵活运用解决实践问题,但学困生往往因为思维能力比较弱,对所学知识尽管已牢牢记忆,但是遇到问题还是不懂得运用,或者生搬硬套,应付了事。我们教师备课时,要注意分层设计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懂得分步解答,循步渐进,一步一个脚印,独立思考,并及时作出正面评价,让他们深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6.感受集体的“力量”。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若老师不在身边时,小组成员是你最“方便”的老师,能随时随地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在我今年任教的三年级数学班上,碰到了5个数学成绩比较弱的学生。新学期伊始,我就关注他们的学习,有针对性进行分层作业设计和布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从最简单的计算抓起,再到解决问题的过渡;一步简单计算开始,再到两步计算;从简单的分步,再到复杂的综合。对学生进行题目“分解式”教学,学生变得乐学、好学,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同时,我特意在班级上,成立了五大学习小组,分别把他们分到五个小组中去,学生自主取名和口号,它们分别是“成功小组、聪明小组、王牌小组、无敌小组、希望小组”,积极性瞬间点燃,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不知不觉,班级的学数学、用数学气氛日趋浓厚,班级数学成绩稳步提高。在这样一个你追我赶的大环境下,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帮助,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把无形压力转化成动力。他们真心感到,数学并不难,别人能学好的,我也能行。
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我区“研学后教”的大环境下,作为教育改革大潮中的一员,我们数学教师更要有全面育人的新观念。教与学是有一定的规律的,针对不同的学生,需要我们采取不同的方法。只要关爱学困生的心,真诚对待他们,充分研究新教材,采取有效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有效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实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学沛,杨尚莹.数学教育实践中实施素质的问题及其解决.数学教育学报,2003.12(4).
[2]王子兴.《数学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