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确立感恩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互相尊重,感情才相通,内心深处才能产生共鸣,学生才会真正地得到感恩教育。
【关键词】 感恩;素质教育;理念
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目前,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花大力气进行教育改革,并在一些地方进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感恩,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美德。韩信千金酬一饭、晋文公定寒食节、岳飞精忠报国、缇萦救父等故事,比比皆是。但是,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感恩之心,已经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前几天,我看到这样一则报道:现在高校的助学贷款百分之七八十都收不回来,无奈只能扣下学生的毕业证,要求学生还款后再发证。
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确立感恩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情感体验。
首先,“欲得之,必先予之”。确立感恩教育理念,就要求老师用感恩教育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打瞌睡时,我会走过去轻轻地对学生说,“你可以站起来清醒一下,等不想睡了再坐下认真听讲,你不妨试试”——用这样的友好提醒代替批评;当有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会耐心地帮他分析问题内在的逻辑关系,让他真正理解——用诚心的帮助代替毫无意义的指责……慢慢的,在学生的眼里我看到了感激的目光。所以,要让学生懂得感恩,老师首先时时刻刻做到尊重学生,一视同仁,这是感恩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因素。马克思说:“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互相尊重,感情才相通,内心深处才能产生共鸣,学生才会真正地得到感恩教育。
作为施教者,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对感恩教育刻骨铭心,要让孩子对每一种情感体验都如同身受。在上《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时,结合课后的活动与探究,即尝试烧制“东坡肉”,我要求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为父母炒一份菜,并做好记载,请家长签字。结果收到很好的效果。有的学生写到“开始真觉得这是一份苦差,可当我把菜端上桌时,父母脸上的笑容让我感到很快乐——他体会到了感恩给他带来的欢乐。还有的学生写到“想不到做菜这么辛苦!想起我平时吃饭时还常常挑三捡四,真觉得很对不起母亲。”——她体会到了父母的辛劳。这样的亲身体验比上百句说教都深刻。
第三,确立感恩教育理念,要求老师用赏识的眼光看待、评价学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养成健康的心态。在教学中,我发现那些长期受到批评或不被认可的学生,往往表现的非常冷漠,自私,攻击性强。而得到老师赞赏的孩子,往往信心百倍,进步巨大。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也有叙述:“没有什么比意识到无前途,认为自己啥也不行更使儿童受到压抑、灰心垂气和郁郁不乐……。
”这些都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不吝啬表扬,即使学生在学习上被拉在后面时,我们也应该用“只要你努力,你就总能进步!进步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等等来鼓起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在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之中感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一个还能进步的人!从而养成健康的心态。
二、挖掘《历史》课中的感恩教育资源是渗透感恩教育的重要前提。
初中历史课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要有效实施感恩教育,就必须要求老师要有“透视”的眼光深入挖掘《历史》课中的教育资源。例如:在学习《大一统的西汉》一课时,有著名的“缇萦救父”的故事,让学生在为这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同龄人感动的同时,想想自己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在学习《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内容时,我向学生举例说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大自然对我们人类是多么的慷慨,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要让长江变成另一条黄河。在《血肉筑长城》的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让学生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现在国家培养了我们,当国家、民族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另外,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更多地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人教版的历史教材充满时代气息。精美的图片、有趣的阅读卡、生动的语言,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关怀,应该是教师用来进行感恩教育的好素材。如在八年级《中国历史》的教材里,有“圆明园遗址”的图片,通过体会圆明园的被烧毁,从而懂得一个强大的祖国对人民的意义,激发学生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情感。
三、感恩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教学模式要多样化。
“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单一的,新课程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小组探究合作、创设情景模式、师生互动模式、小组辩论模式等等。
在“大思想家孟子”的教学中,我就采用创设情景模式,让学生表演“孟母三迁”。学生的表演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在这种生动的情景中,学生很自然地明白了父母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和付出,从而学会感恩父母。
感恩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一个缺乏爱心,不懂得感恩惜福的人,长大后不可能懂得体谅、关心他人;一个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学生,也难以与人交往、融入社会,更谈不上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懂得承担责任,学会和社会、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 感恩;素质教育;理念
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目前,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花大力气进行教育改革,并在一些地方进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感恩,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美德。韩信千金酬一饭、晋文公定寒食节、岳飞精忠报国、缇萦救父等故事,比比皆是。但是,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感恩之心,已经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前几天,我看到这样一则报道:现在高校的助学贷款百分之七八十都收不回来,无奈只能扣下学生的毕业证,要求学生还款后再发证。
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确立感恩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情感体验。
首先,“欲得之,必先予之”。确立感恩教育理念,就要求老师用感恩教育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打瞌睡时,我会走过去轻轻地对学生说,“你可以站起来清醒一下,等不想睡了再坐下认真听讲,你不妨试试”——用这样的友好提醒代替批评;当有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会耐心地帮他分析问题内在的逻辑关系,让他真正理解——用诚心的帮助代替毫无意义的指责……慢慢的,在学生的眼里我看到了感激的目光。所以,要让学生懂得感恩,老师首先时时刻刻做到尊重学生,一视同仁,这是感恩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因素。马克思说:“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互相尊重,感情才相通,内心深处才能产生共鸣,学生才会真正地得到感恩教育。
作为施教者,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对感恩教育刻骨铭心,要让孩子对每一种情感体验都如同身受。在上《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时,结合课后的活动与探究,即尝试烧制“东坡肉”,我要求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为父母炒一份菜,并做好记载,请家长签字。结果收到很好的效果。有的学生写到“开始真觉得这是一份苦差,可当我把菜端上桌时,父母脸上的笑容让我感到很快乐——他体会到了感恩给他带来的欢乐。还有的学生写到“想不到做菜这么辛苦!想起我平时吃饭时还常常挑三捡四,真觉得很对不起母亲。”——她体会到了父母的辛劳。这样的亲身体验比上百句说教都深刻。
第三,确立感恩教育理念,要求老师用赏识的眼光看待、评价学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养成健康的心态。在教学中,我发现那些长期受到批评或不被认可的学生,往往表现的非常冷漠,自私,攻击性强。而得到老师赞赏的孩子,往往信心百倍,进步巨大。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也有叙述:“没有什么比意识到无前途,认为自己啥也不行更使儿童受到压抑、灰心垂气和郁郁不乐……。
”这些都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不吝啬表扬,即使学生在学习上被拉在后面时,我们也应该用“只要你努力,你就总能进步!进步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等等来鼓起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在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之中感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一个还能进步的人!从而养成健康的心态。
二、挖掘《历史》课中的感恩教育资源是渗透感恩教育的重要前提。
初中历史课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要有效实施感恩教育,就必须要求老师要有“透视”的眼光深入挖掘《历史》课中的教育资源。例如:在学习《大一统的西汉》一课时,有著名的“缇萦救父”的故事,让学生在为这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同龄人感动的同时,想想自己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在学习《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内容时,我向学生举例说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大自然对我们人类是多么的慷慨,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要让长江变成另一条黄河。在《血肉筑长城》的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让学生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现在国家培养了我们,当国家、民族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另外,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更多地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人教版的历史教材充满时代气息。精美的图片、有趣的阅读卡、生动的语言,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关怀,应该是教师用来进行感恩教育的好素材。如在八年级《中国历史》的教材里,有“圆明园遗址”的图片,通过体会圆明园的被烧毁,从而懂得一个强大的祖国对人民的意义,激发学生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情感。
三、感恩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教学模式要多样化。
“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单一的,新课程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小组探究合作、创设情景模式、师生互动模式、小组辩论模式等等。
在“大思想家孟子”的教学中,我就采用创设情景模式,让学生表演“孟母三迁”。学生的表演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在这种生动的情景中,学生很自然地明白了父母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和付出,从而学会感恩父母。
感恩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一个缺乏爱心,不懂得感恩惜福的人,长大后不可能懂得体谅、关心他人;一个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学生,也难以与人交往、融入社会,更谈不上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懂得承担责任,学会和社会、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